苍溪职中办学30年回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0830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苍溪职中办学30年回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苍溪职中办学30年回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苍溪职中办学30年回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苍溪职中办学30年回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苍溪职中办学30年回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苍溪职中办学30年回顾.docx

《苍溪职中办学30年回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苍溪职中办学30年回顾.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苍溪职中办学30年回顾.docx

苍溪职中办学30年回顾

加强内涵发展,打造职教品牌

——苍溪职中创办职教30年巡礼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苍溪职中),始建于1957年,1982年由普通中学改办职业中学,1997年被评为省级重点职业中学,2004年教育部调整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现位于浩荡的嘉陵江畔,校区占地面积116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建有现代化的数控、计算机和汽车维修三个实训中心,拥有电子电工拖动实验室、汽车模拟实训室、家用电器维修实训室、服装制作室、形体训练室、模拟客房等实验实作室3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13个,图书藏量8万多册,信息技术装备处于全省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先地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202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9人,中级教师75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市县级骨干教师22名。

学校紧跟岗位需求办学,现开设有计算机、农学、建筑、机械、数控、服装、旅游、电子、学前教育、汽修和护理等11个专业,其中农学和计算机两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有在校学生3000余人。

多年来,学校始终以“恭之德行、敏之专技”为校训,以“把需要岗位的人培养成岗位需要的人”为办学理念,坚持“一手抓升学,一手抓就业”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办学之路。

自办职教以来,先后为大专院校、人民军队、企事业单位和新农村建设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他们中有清华大学教授王道顺、全国劳模李万秀、人民教育家陈家戎等一大批杰出的代表。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求真、尚善、勤学、自律”的校风,沉淀了“知恩图报、追求成功”的校园文化,办出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两手抓,升学与就业并举,品德人格教育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鲜明职教特色。

科学决策,目标明确,办学历史悠久

1、一个宗旨:

把需要岗位的人培养成岗位需要的人

自办学以来,学校始终以“把需要岗位的人培养成岗位需要的人”为办学理念,学校的创办就是为“大办农业”培养技术人才,而后改办职业教育,也是为适应改革开放对人才的需求,其最初的专业设置也是瞄准苍溪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先后开办种养类、电子类、信息类、机械类、服务类等10多个专业和综合性高中班,构成学历教育板块。

对智能型学生,着重按普通高中要求上好文化基础课,同时不忽视综合技术课,因为升学也是为了就业,也应具有就业和创业的能力。

对技能型的学生,着重按职业高中要求上好专业的技术课,同时不忽视文化课、基础课,因为就业者也应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以适应职业发展变化的要求,并具有“在岗求发展”的创业能力。

为了把握岗位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师常年在外奔走,并派专人驻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搜集信息,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同时,学校与国内外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实施“订单培养”,由企业提供人才标准,学校按岗位需求实施量身打造,让学生就业就能上岗,一上岗就能胜任工作。

2、两次变革

(1)由普教到职教

办教育不是为了谋利,而是为了给社会培养人才,苍溪职中的各界领导都以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从来不把个人的荣誉和政绩当做领导者的追求。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当恢复高考后,许多学校都向着高考的目标奋进,而原元坝区初级中学的领导者却未像其它学校一样开办普高,而是将目光投向农村,走上了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独木桥。

1982年,学校开始招收职业高中班,当时设有农学、畜牧两个专业班,学生116人。

从此,开创了苍溪教育的新天地,肩负起了为苍溪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技能人才的重任。

(二)由职教到三教融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学校就十分注重利用丰富的农学专业教育师资和农业技术优势,不定期走进农村,走进田间地头为当地农民送技术,举办短期培训班,发放农业技术宣传资料,赢得了农民的好评。

2000年,国家正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把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提到了重要地位,为响应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学校老校长刘汉杰高瞻远瞩,创造性的提出了“按两个需求办学,走三教融通之路”的办学思想,为此学校于2000年开始正式招收普高班,并探索普职融通办学模式的实施,同时为本县几所普高学校学生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并吸收普教落榜考生重新就读职业教育或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为许多落榜考生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缓解了就业压力。

同时,学校抓住国家实施劳务开发培训的太好机遇,在过去大搞短期培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师资、实验设备的优势,切实开展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的成人教育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

3、三次飞跃

(1)由办学困难到省重

虽然领导们创新性地将苍溪职中领上了一条职业教育之路,但在改办职业教育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学校的发展却并不像领导们想象的那么顺利,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总是不高,很多家长不愿将子女送入职高。

1988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学校由“四川省苍溪县元坝职业中学”更名为“四川省苍溪县职业中学”。

次年,苍溪县成立了职教领导小组,从此开启了历届县长担任苍溪职中名誉校长的历史,学校实行了政府统筹、教育局主管、部门联办的新体制,苍溪县的职业教育迈出了新的步伐,学校办出了生机和活力,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也仅维持在四五百人的规模。

时至1992年,学校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了争创省级重点职业中学的奋斗目标,为了办好办活职业教育,校长刘廷兴同志审时度势,提出了顺应市场办学的思想,并着力探索毕业生就业出路问题,瞄准市场开设专业,依据需求培养人才。

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学校软硬件设施上档升级,1997年3月一举通过省级重点职业中学的评估验收,同时增挂“四川省苍溪县职业中专学校”校牌,时有职业高中、职业中专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89人,开创了苍溪县职业教育的新篇章。

(2)由省重到国重

1997年创建省重之后,学校声誉进一步扩大,学校得到迅猛发展,校容校貌得到大改观,硬件建设一举跻身于全省先进行列,教职工队伍更加精诚团结,形成了教学质量高,就业安置好的良好局面,成为广元市职业教育的老大和龙头,连续多年升学质量在广元市职业教育中名列第一,就业安置率达98%以上,在升学率高,就业安置可靠地鲜明特色感召之下,县内外应往届初中毕业生踊跃就读苍溪职中,在校生规模逐年递增,时至2002年,在校生规模达到2670人。

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以刘汉杰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班子,敢为人先,争创一流,于2000年底提出了争创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的构想,并得到了苍溪县教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县委、县府把苍溪职中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的目标列为为民办十五件实事之一,县教育局继续实行“五优先”(基建规划优先、经费投入优先、师资配备优先,职称评定优先,招生政策优先)政策予以支持。

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2004年3月15日学校被国家教育部新调整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从此,苍溪职中正式加入“国家队”,在校生规模达一度达到3866人,开创了苍溪职业教育史上的辉煌。

(3)由农村到县城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汶川特大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摧毁了几代人艰苦奋斗而建成的美丽校园,学校建筑受到严重的损毁,学校围墙倒塌,堡坎严重塌陷,部分宿舍和教室严重受损。

学校老领导刘汉杰亲自带领教职工抢修危险建筑物,加快灾后修复工作,在停课两周后,经校务委员会研究决定恢复行课,成为苍溪县灾后最早恢复行课的学校。

为解决师生学习、生活应急问题,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援建板房34间。

随即各级人民政府拔放灾后加固维修款55万元。

危房虽已基本排除,但许多校舍和设施设备均已陈旧老化,学生住宿条件极差,校园整体功能已不能满足和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根据2008年7月3日《国务院关于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农村地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学校原则上建在县城,初中建在中心乡镇,小学布局相对集中”的精神。

为进一步发挥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先进劳务开发培训基地的优越师资和先进设备的教育作用,更好的发挥农村职业中学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县委、县政府于2008年7月把我校列为灾后重建整体搬迁重大项目。

2008年12月11日,经苍溪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苍改发(2008)220号)立项,拟投资7537万元,新建一所能容纳4500名师生的现代化、生态型、园林式职业学校(县职教中心)。

2009年4月23日经县长办公会研究,同意在苍溪县陵江镇杜里村三组、四组天池梁新征土地116亩作为学校建设用地。

该项目于2010年8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自此,苍溪职中灾后重建整体搬迁项目进入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由于工程量大,工期较短,为了确保工程如期完成,施工单位加大投入,施工人员勇于克服困难,争分夺秒、日夜兼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搬、填、挖、运土石242106.9立方米,主体工程于2011年12月基本完成建设,于2012年2月16日正式投入使用,3500多名师生告别了条件艰苦的乡镇所在地,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标准间式的学生宿舍,开始了县城新校区的学习和生活,在这里,师生们体会到了来之不易的“温暖”。

注重改革,内涵发展,办学特色鲜明

1、四种模式

(1)综合高中,走普职融通之路

苍溪职中于2000年开始打通“普职融通,人人成才”之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合高中班在高一重在文化基础课教学,同时进行专业技术课渗透。

打牢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保障分流后学生健康发展,而在强化文化课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堂、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职业技术渗透,为学生提供崭露头角,张扬个性的平台,为学生分流奠定方向性基础;高二学生分流,实行分块教学。

根据学生实际和愿望,组成“分流班”,分别形成以普教为主和以职教为主的两种授课体系,突出重点,动态管理;高三分类加强,突出成才目标。

对于文化课成绩优秀的学生,强化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应考的能力,成就他们上大学,继续深造的理想;对于职业技能好、动手能力强而文化课成绩相对薄弱的学生,则尽量降低普通文化课要求,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使他们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合格劳动者,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有用人才。

(二)校企合作,走“订单”培养之路。

苍溪职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大力实施校企合作,全面推行工学结合和半工半读制度,2006年10月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半工半读”试点学校。

先后与嘉隆教育、纬创教育、上海达丰、六和机械、广和服饰、韩国三星、先锋科技等十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进行了全面、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培养,由企业提供教材,学校提供师资,校企共同组成专家委员会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计划、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等进行研讨。

企业技术骨干定期到学校开展实践指导,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和操作,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成为正式员工,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的无缝对接,学生“学技术,进名企”一步到位。

2004年我们在企业专家的建议下,对传统的机械专业进行改革,开办了数控技术专业,并与企业专家一道共同制定了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是使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提高了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度。

2005年,我们又邀请了嘉隆教育、纬创教育等专业人士对学校现行课程计划进行了修订,在教学计划中,我们大胆删除了一些人才培养中并不需要的课程,增加了许多专业针对性的课程,如书法、礼仪、普通话和应用文写作等。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知道企业对中职人才的具体要求,使得培养出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3)上挂下联,走联合办学之路。

为满足部分学生渴望进入高校深造的心愿,学校充分利用高校的“名牌”效应,走“借船出海,借梯上楼”之路,扩大办学实力,参与高职与普通教育。

先后与四川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大,联合办起了高中起点的“3+2”五年一贯制大专班,为家庭经济条件许可,渴望升学深造的职高生打开了升学通道,实现与高职接轨办学。

为了实现“人人能上大学”的梦想,苍溪职中先后与多所大专院校开展合作,通过实施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开办五年一贯制大专班,让许多学生不参加高考也能上大学,打通了学生走向成功的捷径。

2007年,学校首先与成都电子高等专科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先后在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机械专业开展合作,实施“2.5+2.5”模式,学生在中职学习两年半后通过成考等方式进入大学。

而后,分别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开展服装专业合作,与绵阳师范学院开展学前教育合作,与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护理专业合作,实施“2+3”、“3+2”、“2.5+2.5”等模式,前两年或三年在中职主要学习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后三年免试进入大学继续深造,重点学习专业技能课程。

(四)整合资源,走培训转移之路。

学校充分整合“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品牌,发挥师资和设施优势,学校在悬挂“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四川省苍溪县职业中专学校”两块牌子的基础上,先后又增挂了“四川省劳务开发培训基地”、“苍溪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苍溪县农村基层干部定向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苍溪县职业教育中心”等牌子,为农民工培训、行业干部、职工的继续教育、等级考核创造了条件。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就先后与县人事局、县劳动局、县农业局等机关单位合作开展了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机关干部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短期培训。

2004年起,学校正式承担起了苍溪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任务,先后承担了阳光工程、扶贫培训、品牌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培训任务,开展了计算机、电工、焊工、服装、川厨、建筑、家政、种养殖等十余个工种的技能培训和鉴定,年培训农民工3000多人,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7000余人,办技能等级证书8000多个。

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为学校适应市场经济,进一步扩展生存空间打下了良好基础,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五个坚持

(一)坚持面向农村,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学校发端与农业技术学校,自办学以来,学校坚持以立足当地,服务“三农”,定位于培养一大批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农村实用性人才,做优做强“农字号”特色专业,为县域经济、市域经济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一是在专业设置上,主动对接地方产业、行业和企业,对接职业岗位。

农学专业是学校开办最早的专业,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专业,自办职教以来从未间断过,也是省级重点专业。

近年来,为适应新农村建设又及时开办了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农村电气技术、农村经济管理等涉农专业,全方位开设与县域经济相适应的课程。

在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全面开展面向农村的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和各种职业技能培训。

二是技术下乡为农户排忧解难。

多年来,学校先后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针对苍溪以雪梨、柑桔、脆香甜柚、猕猴桃、蔬菜种植等支柱产业,先后组织专业课教师深入田间地头,开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上百期,培训人员万多人次,发放《农村实用技术》资料8800多份,把技术传到农民手上,让农民朋友由体力型变为技术型、智能型。

利用学校农学专业科研优势,组织专业课教师编写了《红阳猕猴桃整形修剪图说》、《红阳猕猴桃》、《红阳猕猴桃栽培实用技术》等技术图书,主动送到现代农业园区,指导发展特色农业。

“魔芋种芋处理”获国家专利。

(2)坚持以岗位需求不断完善专业设置

苍溪职中始终坚持以就业岗位为风向标,与企业合作打造特色专业。

学校常年派人在外奔走,搜集信息,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

为了提高各专业的办学质量,学校对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一年一次的滚动修改。

学校在专业建设中,探索出骨干长线专业(如种植、电子)唱主角,短线专业当配角,学历教育与各种培训相结合的新路子,形成了“长短结合、优势互补、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格局。

如学校最初仅有农学和电子两个专业,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先后开办了服装、旅游与饭店管理、计算机应用、财会、预军等专业,2003年,学校停办了预军专业,在经过广泛调研和听取企业专家的基础上及时开办了数控技术专业,在当时是广元市首次开办该专业的学校,初开办时几乎是“三无”状态:

无数控实习设备;无成熟专业师资;无学习借鉴的经验。

面对这十分艰难的严峻形势,学校领导带领教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坚持干中学,学中干,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探索办学经验。

2010年,又及时开办了汽修专业,同时将原有的农学专业升级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2012年开始与绵阳师范学院合作开办学前教育专业,同时将计算机专业建设成为省级重点专业,2014年又适应市场需求开办了护理专业。

根据我县经济发展特点还优化了服装制作专业、电子电工专业、机械专业,增强了适应当地经济的实用性课程,每个专业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还根据需要开展短期培训班。

现在我校基本形成了以农类专业为龙头,以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选业为两翼的农村职中特色专业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发展。

3、坚持科研兴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苍溪职中向来注重教育科研,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学校先后承担了市重点课题《农村职中办学模式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农村职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省级课题《农村职业中学社会适应性研究》和省级“9+3”课题《促进汉藏学生有效融合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等科研课题,坚持将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相结合,以教育科研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一是以就业为向导优化课程体系。

为适应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突破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吸收和借鉴“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特点,将课程分解为德育模块、公共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拓展模块和综合素质模块五大模块。

同时加强综合课程和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先后在农学、计算机、数控等方面开发校本教材10余本,与县猕猴桃研究所合作开发的《红阳猕猴桃栽培管理实用技术》、《红阳猕猴桃修剪图说》公开出版。

二是以实训基地为平台探索产教结合。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学校尽量拟化企业车间,让学生有深刻的情景体验,不断对校内实训室进行升级换代;同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校乡合作、校社合作等途径,共建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加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以教促产,以产促教。

拥有鲜家沟素菜种植基地、三井现代农业基地等校外实训基地二十余个。

教师把学生带到实训基地或生产部门,采取教学做循环教学,利用现场实现“在做中学”,通过学生不断观摩、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能力,实现学生与岗位零距离。

三是以项目教学为核心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在技能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项目教学法,每门学科制定若干个技能训练项目,在教学过程中逐项目的训练,最后达到一门学科的技能要求。

同时,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实行“三化”技能教学,即基础化:

强化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打好基础;区别化:

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路径,区别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学有所获,各有所长;个性化: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让学生在消化基本技能的同时,允许有独立和自主发展的空间,并进行必要的辅导,逐渐使学生成为技术有特点,产品有特色,思想有新意的个性化学生。

(4)坚持升学就业两手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一所农村职中,苍溪职中没有城市职中的地域优势,坚持走内涵发展是唯一出路。

一方面,学校注重与企业合作开展“工学结合”和“订单培养”,大力实施项目教学、场景教学等方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做到学习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注重学生创业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就业质量。

另一方面,我校注重学生文化基础学习,虽然我们招收的均是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行为习惯较差的末等生源,但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本着绝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宗旨,大力实施成功教育,通过高考、对口单招、成人高考、与高校联合办学等多种渠道满足学生升学需求,帮助这些社会上所谓的“差生”实现了大学梦。

多年来,学校学生参加对口高考上线率在广元市均名列前茅,历届技能大赛苍溪职中学生都具有辉煌的成绩。

(五)坚持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生人文教育。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苍溪职中秉承“恭之德行,敏之专技”的校训,形成了“求真、尚善、勤学、自律”的校风,沉淀了“知恩图报、追求成功”的校园文化,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一是开展成功教育,树立学生自信。

学校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里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张扬自己的个性,使长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受压抑的群体在这里得以快乐成长,中考的失败者在这里能够重新找回自信,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里获得成功”。

二是凸显感恩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在责任中回归。

学校知名校友陈家戎,为感怀母校恩情,多次回校为苍溪职中师生免费开展演讲和讲座;马凤英,9+3教育计划改变了她的命运和人生,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恩情怀,2011年7月向刘奇葆书记写了感谢信,刘书记阅读后很受感动,其感恩情怀受到刘奇葆书记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并成为全省9+3学生的学习典范。

追求卓越,树立品牌,办学效益明显

1、拥有一批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多年来,学校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市、县名师工程为载体,广泛开展创名校、当名师、育名人活动。

通过学习、培训、进修、继续教育和考核,培养了一大批名优教师和骨干教师,形成了一支能教书,善育人的高素质教师群体。

目前学校拥有教职工202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9人,中级教师75人,双师型教师83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市县级骨干教师22名,学历达标率为98%,“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6%,拥有县级名师工作室两个,县级名师工作室成员14人。

近年来,学校每年均有10余人获省、市、县的表彰和奖励,卢兴阳、白儒春获市级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伍军、戚锦华、刘勇等教师在微软办公软件核心技能大赛中获冠亚军;每年有30余篇论文在各级刊物公开发表或获奖;科研成果《农村劳动力培养研究》获四川省政府第二届教学成果三等奖,《农村职中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研究》获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并于2010年11月在广元市职业学校进行了推广;《农村职中合作培养研究》获苍溪县政府第二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广元教育局一等奖。

2、学生技能突出,各级技能大赛成效显著

学校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位核心,在历届技能大赛中苍溪职中学生都有不菲的成绩。

2006年4月在广元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钳工团体奖”,奉天福一举夺魁,并代表广元参加四川省首届航天杯职业技能大赛荣获二等奖;2010年四川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又有5名同学获奖,其中杨晨获钳工二等奖。

2008年在成都、2009年在上海分别举行的第七届和第八届微软办公软件核心技能赛中国赛区上,张秋月、蒲利华等多名学生获冠亚军,学校获“师生双十强院校”和“冠军院校”;2014年,四川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酒店服务类项目张瑜同学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精湛的操作技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客房中式铺床项目一等奖。

农学专业学生叶丛代表四川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种子检测项目荣获二等奖。

3、升学就业率高,涌现出了一大批成才典型

苍溪职中一手抓升学,一手抓就业,升学就业率高。

多年来,苍溪职中为大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四千余人,向部队输送合格军人两千余人,向企事业单位输送合格工作人员九千多人,转移农村劳动力一万七千余人。

连续五年,苍溪职中对口升学率都保持在92%以上,两届“9+3”学生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干部达30余人,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赞赏。

优秀学生王道顺,毕业后考入兰州大学,现为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承担国家863项目研究。

陈家戎,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成为了全国著名励志演说家、教育家、2006年CCTV十大魅力人物。

首届农学专业毕业生李万秀,发展生态蔬菜种植,带领家乡父老共同致富,被评为“全国劳模”、“四川省职业教育成才典型”,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4、学校声誉不断扩大,品牌效应明显

鲜明的办学特色,卓越的办学成效,赢得了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