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中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9301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1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中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中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中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中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中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中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docx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中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中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中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docx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中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

淇滨高中2021-2022上学期第一次周考

高二地理试卷

分值:

100分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

(2*30=60)

读我国某区域简图,A、B表示山脉两侧的地理事物,请回答1-2题。

1.图中的山脉为()

A.天山山脉B.昆仑山脉C.祁连山D.阴山山脉

2.A地区因矿产资源丰富而被称为“聚宝盆”,A地形区的名称是()

A.四川盆地B.柴达木盆地C.塔里木盆地D.黄土高原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约12°S~26°S)于1991年开设免税工业区,吸引国际投资,产业以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为主。

1997年,我国某羊绒企业在该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生产羊绒衫等纺织品,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

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

据此完成3-5题。

3.除政策优惠外,马达加斯加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B.劳动力C.资源D.技术

4.导致马达加斯加对羊绒衫几乎没有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是(    )

A.居民收入B.文化传统C.国家政策D.气候

5.当时,我国该羊绒企业在马达加斯加兴办工厂,主要目的是(    )

A.增加产品销量B.接近消费市场C.提高设计水平D.增加当地就业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

完成6-7题。

6.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观赏到红树林景观的是(    )

A.大连B.青岛C.深圳D.上海

7.近年来,我国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有(    )

①防风消浪、促淤保滩 ②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

③保持生物多样性 ④增加用材林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为缓解新疆缺水问题,国家正在筹划引渤海水入新疆的“海水西调”工程。

读图,完成8-9题。

8.“海水西调”工程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①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

②纬度高,冬季输水管道结冰

③沿线城市稀少,劳动力不足

④沿线生态环境脆弱,易被破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渤海海水调到新疆以后,可能产生的生态效益有 )

A.改善西北地区气候,缓解沙漠化进程

B.充分利用海水,发展水产养殖业

C.减轻西北地区土地盐碱化程度

D.发展水电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

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达6956.93万人,GDP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已逐步发展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下图示意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范围。

据此完成10-11题。

10.粤港澳大湾区形成的基础是(    )

A.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B.打造优质生活圈

C.基础设施互联互通D.金融核心圈的共建

11.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后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有(    )

①加强粤港澳创新合作 ②促进粤港澳融为一体

③加快劳动力型产业快速发展 ④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专业村是指某农村大部分农户商品性地从事一种或多种相互关联的生产或服务活动,从而使该活动的经济总量(如产值)构成这个村经济总量的主体。

如图为河南省四类典型专业村形成与发展因子图。

据此回答12-13题。

12.重渡沟村发展的最优产业应是()

A.乡村旅游B.民俗文化C.家具制造D.方便面业

13.专业村比传统农业村产品的商品率高,主要原因是专业村()

A.土地资源丰富B.水利设施完善C.机械化水平高D.特色产品质优

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下表为1949—1997年洞庭湖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情况。

读表完成14-15题。

年份

1949年

1954年

1958年

1971年

1977年

1984年

1995年

1997年

湖泊面积(km²)

4350

3915

3141

2820

2740

2691

2625

2145

容积(亿km²)

293

268

228

188

178

174

167

150

14.引起洞庭湖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C.南水北调D.围湖造田

15.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带来的后果可能是(    )

A.形成水体的富营养化B.湖区气温日变化减小

C.对洪水调蓄能力减弱D.湖区水循环速度减慢

读“我国某区域2002年~202X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

读图,完成16-17题。

16.2002年~202X年期间,该区域(    )

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

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

17.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经济增长放缓B.人口规模减小C.环保政策变化D.工业生产萎缩

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称为产业结构超前系数(简称E,E>1表示产业超前发展,E<1表示产业相对滞后发展),该指标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

据此结合2004~202X年某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表,完成18-20题。

时间(年)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

时间(年)

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劳动密集型

资源密集型

资金、技术密集型

2004~2008

-2.35

0.87

0.52

2004~202X

1.51

0.66

-0.08

2009~2013

-1.10

2.13

1.35

202X~202X

0.88

0.21

1.31

18.表格中信息反映该地区三大产业的发展状况是(    )

A.2004~2013年,第三产业滞后发展趋势减缓B.2004~2013年,第二产业超前发展趋势加快

C.2009~202X年,第一产业由滞后反转为超前D.2004~202X年,三大产业的发展趋势不相同

19.2004~202X年,该地区优先发展的是(    )

A.新材料工业B.电力工业C.重型机械工业D.电子装配工业

20.为了促进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目前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加强分工协作,优化产业结构

C.加大资源的开采力度D.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21-22题。

21.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B.第一产业产值比例逐渐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最优化

22.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它以20%的土地支撑了超过全国40%的经济总量,涵养了40%以上的中国人口。

在2021年11月30日举行的“2021长江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徐宪平认为,“长江病了!

问题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

”据此回答23-25题。

23.长江经济带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在于(    )

A.腹地广阔B.交通便利C.资源丰富D.历史悠久

24.“长江病了”的“根子”主要是(    )

A.城市人口迅速增长B.自然灾害频发C.大力发展第一产业D.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25.长江经济带今后发展最为重要的两大主题是(    )

①交通运输建设 ②生态环境保护 ③经济发展 ④自然灾害治理

A.①③B.①③C.②③D.②④

近年来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26-27题。

26.关于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结构的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带来的

B.结构调整经历了资金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转变

C.环境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新的机遇

D.由简单的原料加工等低级形态向高科技产业等高级形态发展

27.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扩大了区域间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据此回答28-30题。

28.图中①—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是(    )

A.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矿产、矿产、生物B.矿产、水资源、水资源、能源、生物

C.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粮食、电能、电能D.石油天然气、水资源、水资源、电能、电能

29.图中①⑤调出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荒漠化、水土流失B.酸雨、水土流失

C.地面沉降、土壤盐碱化D.荒漠化、地面沉降

30.上述资源跨区域调配产生的影响有(    )

A.减轻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B.改善调出区的环境问题

C.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加大调出区与调入区的经济差距

二、非选择题。

(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湖北省黄石市是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

图一为“黄石市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

黄石市2008年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202X年年底关闭第一批露天矿山,采掘业产值明显下降。

图二为“2008~2021年黄石市GDP和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图”,图三为“2008~2021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

(1)简述当前黄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4分)

(2)说明目前黄石市第二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4分)

(3)简析黄石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4分)

(4)要实现黄石市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4分)

32.如图所示中图1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

m)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

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2气候资料,描述甲地的气候特征。

(2分)

(2)根据材料,分析图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6分)

(3)图1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4)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

(4分)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下图),海拔1875~2106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

(4分)

(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

(4分)

 

淇滨高中2021-2022上学期第一次周考

高二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B

D

A

C

B

B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D

D

C

C

C

D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A

D

C

D

B

D

A

C

二、非选择题。

31.

(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第一、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

(2)产业基础好;临江水运便利;政策扶持;距中心城市武汉近;劳动力丰富。

(3)轻型化(提高轻工业比重);高附加值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高科技化(积极发展高新技产业);加强传统优势工业技术改造。

(4)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生态恢复;防治环境污染;推进城市化进程。

32.

(1)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

其形成原因如下:

自然原因:

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

人为原因:

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严重;能源短缺,乱砍滥伐严重。

(3)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造成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河流的航运能力减弱。

(4)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33.

(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

(2)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

1.

【答案】

C

B

【解析】

祁连山脉,是甘肃省西部和青海省东北部边境山地的总称。

在青海境内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茶卡﹣沙珠玉盆地,黄河干流一线之北,北至省界,西起当金山口,东至青海省界。

地理坐标:

东经94°10'﹣103°04',北纬35°50‘﹣39°19′.狭义的祁连山是指祁连山脉最北的一支山岭。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西北北抵阿尔金山脉;西南至昆仑山脉;东北有祁连山脉,面积25.7768万平方千米。

2.

【答案】

B

D

A

【解析】

(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

土地、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

原料、运输、劳动力、市场、动力、政府政策等。

(2)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

土地、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

原料、运输、劳动力、市场、动力、政府政策等。

(3)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

3.

【答案】

C

B

【解析】

(1)本题考查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2)本题考查了森林的作用。

4.

【答案】

B

A

【解析】

(1)地球面积的75%是被海水覆盖,要解决缺水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向海水要资源,因此,将海水引入新疆沙漠地区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选择。

(2)地球面积的75%是被海水覆盖,要解决缺水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向海水要资源,因此,将海水引入新疆沙漠地区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选择。

5.

【答案】

C

C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域的发展问题。

(2)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

6.

【答案】

A

D

【解析】

读图可知,重渡沟村的主要发展因子是自然资源,而王公庄村主要是文化传统,北守村各因子之间差别不大,春岗村的主要因子是地理位置。

根据材料,专业村是指某农村大部分农户商品性地从事一种或多种相互关联的生产或服务活动,说明专业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比其他地方专一,技术水平高。

7.

【答案】

D

C

【解析】

(1)本题考查了湿地问题的成因。

(2)本题考查了湿地问题的成因及开发利用。

8.

【答案】

C

C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及区域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本题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

9.

【答案】

D

D

B

【解析】

(1)本题考查三大产业的发展状况。

(2)本题考查产业的发展。

(3)本题考查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10.

【答案】

B

D

【解析】

(1)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产业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为某些行业带来良好的市场机会,一方面也会对其他行业带来生存的威胁。

通常在经济成长的过程中,服务业的重要性会与日俱增,服务业的比重会日益扩大,服务业从业者有较大的市场机会。

(2)读图,由三大产业就业比例可知,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先下降后略有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11.

【答案】

A

D

C

【解析】

(1)本题考查长江经济带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

解答本题要根据材料信息“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它以20%的土地支撑了超过全国40%的经济总量,涵养了40%以上的中国人口”,结合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判断。

(2)本题考查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解答本题首先要对材料中“长江病了!

问题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

”这一关键词的理解,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判断。

(3)本题考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方向。

12.

【答案】

D

B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2)产业的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有:

增加就业机会,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也会污染当地环境、增加人地矛盾。

对转出区的影响有:

有利于产业升级,减轻环境污染,缓解人地矛盾,但会减缓经济发展速度,增加失业率。

产业转移的方向:

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13.

【答案】

D

A

C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二、解答题(本题共计3小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31.

【答案】

(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第一、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

(2)产业基础好;临江水运便利;政策扶持;距中心城市武汉近;劳动力丰富。

(3)轻型化(提高轻工业比重);高附加值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高科技化(积极发展高新技产业);加强传统优势工业技术改造。

(4)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生态恢复;防治环境污染;推进城市化进程。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域结构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了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了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了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2.【答案】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

其形成原因如下:

自然原因:

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

人为原因:

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严重;能源短缺,乱砍滥伐严重。

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造成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河流的航运能力减弱。

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解析】

本题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和气候资料图呈现信息,侧重基本原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气候特征的描述、“红色荒漠”的成因、危害和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3.【答案】

(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

(2)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

【解析】

(1)湿地成因跟降水量多蒸发量少,下渗量少,地表排水不畅等有关。

(2)湿地能够减少局地的昼夜温差,同时湿地能够增加局部的降水,湿地还具有净化水中污染物质、调蓄洪水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