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必修三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9280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湘教版必修三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三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三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三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三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湘教版必修三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x

《地理湘教版必修三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湘教版必修三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湘教版必修三 单元综合测试四.docx

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试四

单元综合测试四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峰峰矿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南部、太行山东麓,是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属石灰岩低山丘陵区。

由于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煤炭、陶瓷、建材、电力工业基地,因而境内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若不采取防治措施,危害相当严重,将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

据此回答1—2题。

1.峰峰矿区易发生水土流失,其主要的触发机制是(  )

A.放牧B.农垦

C.开矿D.城市建设

解析:

山区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植被遭到破坏而引起的,矿区的植被破坏主要是由于开矿破坏表土造成的。

答案:

C

2.水土流失对山区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

A.侵蚀危害在多雨地区易使土壤盐碱化

B.在干旱地区侵蚀能破坏土壤墒情

C.淤积在坡地耕作时易导致跑水、跑肥和跑土

D.水土流失容易引发山区的泥石流

解析:

水土流失对山区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淤积。

侵蚀危害主要表现为在坡地耕作时跑水、跑肥和跑土;多雨地区土壤容易酸化,山区可能发生水蚀荒漠化;而干旱地区土壤蒸发加剧,促进土壤次生盐碱化发生。

淤积危害主要表现为沙砾沉积严重破坏土地墒情。

水土流失容易引发山区的泥石流。

答案:

D

下表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

据表回答3—4题。

年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1月平均气温(℃)

夏季平均气温(℃)

生产成本(元/千克)

中国某产区

8~12

490~660

-1~-8

19~23

0.64

美国某产区

15~17

470~520

6~8

18~21

2.05

北半球

最适宜区

8~12

560~750

>-14

19~23

1.20

3.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

A.30°N~40°N西海岸B.30°N~40°N东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D.五大湖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资料的分析判读。

从1月和夏季以及年平均气温,可判读该地区属亚热带。

根据年降水量可判断应属地中海气候,因为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量应在800毫米以上。

答案:

A

4.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优势的是(  )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

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

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发展农业条件的对比能力。

从表中资料可以看出,我国产区的平均气温及年降水量与北半球最适宜区非常接近。

我国的生产成本远低于美国产区,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低,我国夏季光照条件不如美国地中海地区。

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答案:

C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5—7题。

5.图中①-⑤跨区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A.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解析:

根据资源跨区域调配方向,以及调出地和调入地的经纬度位置,可判定①为西气东输线,②③为南水北调路线,④⑤分别为西电东送的中线和南线。

答案:

D

6.图中①⑤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荒漠化、水土流失

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解析:

①资源调出区为新疆塔里木盆地,其主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⑤资源调出区为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区的高原、丘陵区,其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答案:

A

7.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

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

B.增强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解析:

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C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受到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以每年接近3600平方千米的速度迅速扩张,范围涉及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陕西、山西、河北、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地区。

据此回答8—9题。

8.这些地区出现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其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异常干旱,风蚀作用强烈

B.滥垦滥牧,严重破坏植被

C.任意开发矿产,破坏生态环境

D.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灌溉

解析:

注意题干“自然原因”。

答案:

A

9.针对荒漠化威胁,采取的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调整农林牧用地比例

③发展粗放畜牧业

④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A.①③B.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粗放畜牧业易对草场造成破坏,应发展集约型畜牧业。

答案:

C

如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有三处水面。

读后回答10—11题。

10.在影响图示地区和平进程的主要因素中,水源问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该区域水源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是(  )

A.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少

B.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少

C.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需水多,缺水严重

D.该地区冲突多,水污染严重

解析:

图示大部分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气候干燥、径流量小。

答案:

B

11.图示甲地区大部分为沙漠,但蔬菜和鲜花大量出口到欧洲,促使其发展的原因是(  )

A.抽取地下水     B.淡化海水

C.发展节水农业D.拦截巴勒斯坦水源

解析:

以色列有大量农产品出口,主要是因为其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了节水农业。

答案:

C

下图中1、2、3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  )

A.橡胶种植北界B.1600mm年等降水量线

C.30℃等温线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解析:

由题干可知,1、2、3三条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因此区域的划分指标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

选项中只有D项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答案:

D

13.同一界线可以画出若干条,这说明该地理区域具有一定(  )

A.确定性B.差异性

C.模糊性D.整体性

解析:

同一界线可以画出若干条,这说明地理区域之间差异并不显著,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答案:

C

下图为我国某盆地自然景观剖面图。

读图,完成14—16题。

1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盆地为(  )

A.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地区主要在44°N—48°N之间,且该盆地北部为额尔齐斯河,故可判断该盆地为准噶尔盆地。

答案:

B

15.图中甲山地北坡降水较多,其原因是(  )

A.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

B.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

C.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

D.受来自北冰洋的西南风影响

解析:

结合第14题可得图中甲山为天山,其北坡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答案:

B

16.制约该盆地农业发展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光热条件B.土壤条件

C.地形条件D.水源条件

解析:

准噶尔盆地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故制约该盆地农业发展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水源条件。

答案:

D

读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自然现象发生在图示地区春季的主要有(  )

①干旱 ②台风 ③凌汛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①②⑤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③⑤

解析:

台风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对我国东南沿海影响较大,②错;春季,图示地区降水较少,没有水难以形成泥石流,④错。

答案:

D

18.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河段河流水与地下水是互相补给的关系

B.图中古冲积扇分布区土壤比较贫瘠

C.图中丘陵山地的典型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D.夏半年该地区有梅雨与伏旱天气

解析:

图示区域处于我国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典型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

C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解析:

林地前期、后期都增加;灌丛草地前期减少,后期增加;增幅和减幅最大的是旱地(旱地前期增加幅度最大);整个时期,水田先减后增,旱地先增后减,水田和旱地增加的幅度不及减少的幅度,故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答案:

D

20.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

①林地 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 ④裸岩地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

后期裸岩地在减少,灌丛草地在增加,二者面积前后期的变化,反映出该流域生态状况在趋于好转。

答案:

B

下图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剖面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盆地地形剖面图,①为山地、②为砂砾带、③为细土带、④是盆地内部。

②③形成冲积扇,在冲积扇前缘③处,地下水丰富,易形成干旱区中的绿洲。

答案:

C

22.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

A.夏季流量小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D.径流年际变化小

解析:

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多为内流河,补给水源以冰雪融水为主,夏季流量大,径流年际变化小,水量向下游减少,甚至断流。

答案:

D

读下图,完成23—25题。

23.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解析:

区域图解读,(经纬网)准确定位;分析图例和注记,总结聚落分布变化的规律:

沿河分布、逐渐向河流的源头迁移。

答案:

D

24.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解析:

由图中变迁分析、归纳:

当代聚落分布逐渐向河流源头、山麓附近迁移。

答案:

B

25.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

解析:

塔里木盆地内,随着人口的增长,环境的恶化,土地荒漠化即沙漠化日益严重。

答案:

B

第Ⅱ卷(综合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6.甲和乙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3分)

(1)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图示两区域都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区域内都有我国著名河流,但它们对各自区域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试说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两区域的合作基础来看,两区域适合合作的工业部门应是________工业和________工业,与之相关的国家重大工程是_______工程。

(4)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分析两区域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图中的城市名称、经纬度位置可知,甲为新疆地区,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

它们一个是西部大开发实施地区,另一个有浦东开发区,都具有政策方面的优势。

新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新疆光照充足,很适合棉花和瓜果的生产,是我国商品棉与瓜果生产基地。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但能源矿产缺乏,因而与新疆在能源与纺织方面可以进行很好的合作。

甲、乙两区域内的著名河流分别是塔里木河与长江,塔里木河的主要作用是解决荒漠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长江则主要发挥水运廉价且运量大的优势。

从交通状况看,长江三角洲河运与海运发达;新疆地域辽阔,铁路运输最有利。

答案:

(1)甲区域吸引大量流动人口迁入与其发展边境贸易及资源开发给人们提供了较多的经商与就业机会有关,乙区域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等因素有关。

(2)甲区域河流的主要作用是解决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乙区域河流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便利的运输条件。

(3)纺织 能源 西气东输

(4)甲区域采用铁路运输,乙区域采用水路运输。

27.阅读下列伏尔加河有关材料,并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长河,多流经平原地区。

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其水运量占全国水运量70%。

伏尔加河的大规模开发主要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进行梯级开发为重点,通过开通运河等工程措施沟通了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实现了“五海”通航。

通过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治理,实现了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但是,伏尔加河的综合开发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水利工程影响了鱼群洄游产卵;二是下游没有修建大型水库,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三是河水污染严重。

(1)把下面的字母填入图中方框内,完成伏尔加河综合开发示意图。

A.梯级开发B.发电

C.灌溉、供水D.航运

(2)分析伏尔加河的综合开发为流域内工业发展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伏尔加河运量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伏尔加河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我国江河治理提供的启示有(多选)(  )

A.我国河流开发应注意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如建立生态保护区等

B.对流域内污染企业进行整治,改善河湖水质

C.有汛期的河流都应当建设水坝蓄洪,才能减少流域洪涝灾害

D.只有实现流域综合开发,才更有利于河流的合理利用

解析:

(1)图中已知信息“开凿运河”和“清理水道”的目的是发展航运,故最上面空格应填D;“提供能源”一定来自水力发电,故最右空格应填B,“小麦种植”和“工业、生活用水”一定需要灌溉、供水,故最下面空格应填C;剩下最后一空格应填A。

(2)从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角度读图分析,可以发现伏尔加河能为工业提供水资源、能源(发电)、交通运输(水运)等条件。

(3)从伏尔加河的通航条件和沿岸地区运输需求两方面分析。

(4)有汛期的河流不一定形成洪水,是否建设水坝应根据河流径流量大小和季节变化情况因河制宜,C错。

答案:

(1)如下图所示。

(2)发电,为工业提供能源;航运,为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输条件;供水,为水库蓄水,提供工业用水。

(3)流域内工农业发达;资源丰富;通航能力强(流域多平原,水流平稳;河流流程长,通航能力强;通过梯级开发增加航运能力;通过开凿运河,实现“五海”通航)。

 (4)ABD

28.2008年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双转移”工作,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资料一:

“双转移”具体是指珠三角的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其中一些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②)。

资料二:

见下列表格。

工业化发展阶段判别标准

指标

工业化前

工业化

初期

工业化

中期

工业化

后期

后工业化

时期

人均

GDP($)

260~

728

728~

1456

1456~

5460

5460~

13104

13104

以上

非农产业产

值比重(%)

50以下

50~70

70~87

87~98

下降

2004年广东省各地带工业化发展阶段

指标

山区

两翼

珠江三角洲

全省

人均

GDP($)

1054

1249

5594

2381

非农产业产

值比重(%)

72.66

80.33

96.22

92.24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________阶段。

广东省内的工业化发展存在明显的________。

(2)目前,珠三角移出的主要产业是________密集型产业。

这类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劳动力数量减少,成本上升

B.建设用地紧张,土地成本上升

C.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推动

D.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

E.本地产业升级的需要

F.其他地区具有市场、技术方面的优势

(3)简述“双转移”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对比分析资料二两个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广东省内的工业化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等结论。

(2)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产业需要升级。

(3)主要分析对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的影响。

答案:

(1)后期 地区差异 

(2)劳动 BCE

(3)①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②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③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④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⑤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发展资金和技术;⑥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29.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结合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会发生的变化有(  )

①该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工矿城市

②经济结构会由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

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

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

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

A.①②⑤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2)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这样做有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是否合理?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4)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

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是以鲁尔区的背景知识为基础,结合实际而设计的知识迁移型试题。

矿产开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会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也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

随着资源枯竭等问题的出现,这种区域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坑口电站的选址应接近煤炭产地,同时为减轻对居民区的污染应考虑风向问题。

答案:

(1)D

(2)①减轻交通运输压力;②改善能源工业结构;③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3)合理 接近煤炭产地;靠近公路,交通便利;位于与当地盛行风向(东南风和西北风)垂直的郊外

(4)①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产业链;②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