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9271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80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量表示方法,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α)。

2.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了解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

4.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速率常数

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1)根据图表中数据和定义计算:

v()=

,即v()=

,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容器或溶液的体积,不能忽视容器或溶液的体积V,盲目地把Δn当作Δc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同时还要注意单位及规范书写,还要根据要求注意有效数字的处理。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对于反应“mA+nB===pC+qD”,有v(A)∶v(B)∶v(C)∶v(D)=m∶n∶p∶q。

2.速率常数

(1)假设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为aA(g)+bB(g)===cC(g)+dD(g),其速率可表示为v=ca(A)cb(B),式中的称为反应速率常数或速率常数,它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无关,但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

不同反应有不同的速率常数。

(2)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对于基元反应aA(g)+bB(g)cC(g)+dD(g),v正=正·ca(A)·cb(B),v逆=逆·cc(C)·cd(D),平衡常数=

,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故=

(二)正确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内因——活化能

活化能是指为了能发生化学反应,普通分子(具有平均能量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要吸收的最小能量,即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所多出的那部分能量。

相同条件下,不同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同,主要是内因——活化能大小不同所致,活化能小的化学反应速率快,活化能大的反应速率慢。

注意 反应热为正、逆反应活化能的差值。

2.外因

相同的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主要原因是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光照、接触面积等因素不同所致。

(1)浓度(c):

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加(减少),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有效碰撞频率提高(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慢)。

(2)压强(p):

对于气相反应说,增大(减小)压强→相当于减小(增大)容器容积→相当于增大(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慢)。

注意 “惰性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恒容:

充入“惰性气体”

总压增大―→参与反应的物质浓度不变(活化分子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②恒压:

充入“惰性气体”

体积增大

参与反应的物质浓度减小(活化分子浓度减小)

反应速率减小。

(3)温度(T):

升高(降低)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减小)→有效碰撞频率提高(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慢)。

(4)催化剂

①添加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频率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②添加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温度→减少能耗。

③添加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路径,如乙醇的氧化实验,该实验的总反应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活化能为E总;使用铜丝作催化剂将一步反应改变为两步反应,第一步反应为2Cu+O2

2CuO,活化能为E1;第二步反应为CH3CH2OH+CuO

CH3CHO+Cu+H2O,活化能为E2;由于E1

④催化剂的选择性:

对于在给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能够同时发生多个反应的情况,理想的催化剂还具有大幅度提高目标产物在最终产物中比率的作用。

⑤酶作催化剂的特点:

高效性、专一性(高选择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温和性(反应条件温和,温度升高,酶发生变性失去催化活性)。

角度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控制

1.(2015·海南,8改编)10mL浓度为1mol·L-1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成量的是(  )

A.2SO4B.CH3COONa

C.CuSO4D.Na2CO3

答案 C

解析 A项,硫酸钾为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若加入其溶液,则对盐酸产生稀释作用,氢离子浓度减小,但H+物质的量不变,错误;B项,加入醋酸钠,则与盐酸反应生成醋酸,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随着反应的进行,CH3COOH最终又完全电离,故H+物质的量不变,错误;C项,加入硫酸铜溶液,Cu2+会与锌反应生成铜,构成原电池,会加快反应速率,但H+物质的量不变,正确;D项,加入碳酸钠溶液,会与盐酸反应,使溶液中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少,导致反应速率减小,生成氢气的量减少,错误。

2.(2017·江苏,10)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实验测得70℃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

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pH越小,H2O2分解速率越快

C.图丙表明,少量Mn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

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答案 D

解析 A项,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错误;B项,NaOH浓度越大,即pH越大,H2O2分解速率越快,错误;C项,由图可知,Mn2+存在时,0.1mol·L-1NaOH溶液中H2O2的分解速率比1.0mol·L-1的NaOH中的快,错误;D项,由图可知,碱性条件下,Mn2+存在时,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大,正确。

3.[2018·全国卷Ⅰ,28(3)]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 N2O5NO2+NO3 快速平衡

第二步 NO2+NO3―→NO+NO2+O2 慢反应

第三步 NO+NO3―→2NO2 快反应

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v(第一步的逆反应)>v(第二步反应)

B.反应的中间产物只有NO3

C.第二步中NO2与NO3的碰撞仅部分有效

D.第三步反应活化能较高

答案 AC

解析 第一步反应快速平衡,说明正、逆反应速率很大,极短时间内即可达到平衡,A项正确;第二步反应慢,说明有效碰撞次数少,C项正确;由题给三步反应可知,反应的中间产物有NO3和NO,B项错误;反应快,说明反应的活化能较低,D项错误。

角度二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速率常数的应用

4.

(1)[2018·全国卷Ⅰ,28

(2)改编]已知2N2O5(g)===2N2O4(g)+O2(g),起始时N2O5(g)为

35.8Pa,分解的反应速率v=2×10-3×

(Pa·min-1)。

t=62min时,测得体系中

=2.9Pa,则此时的

=______Pa,v=________Pa·min-1。

答案 30.0 6.0×10-2

解析 2N2O5(g)===2N2O4(g)+O2(g)

起始/Pa35.800

62min时/Pa35.8-2.9×2 2.9

 =30

所以

=30.0Pa

v=2×10-3×30.0Pa·min-1=6.0×10-2Pa·min-1。

(2)[2015·广东,31(3)改编]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2HCl(g)+

O2(g)Cl2(g)+H2O(g)的反应过程中n(Cl2)的数据如下:

t/min

0

2.0

4.0

6.0

8.0

n(Cl2)/10-3mol

0

1.8

3.7

5.4

7.2

计算2.0~6.0min内以HCl的物质的量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以mol·min-1为单位,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v(HCl)=2v(Cl2)=2×

=2×

=1.8×10-3mol·min-1

(3)[2015·全国Ⅰ,28(4)②]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应:

2HI(g)H2(g)+I2(g)

在716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t/min

0

20

40

60

80

120

(HI)

1

0.91

0.85

0.815

0.795

0.784

(HI)

0

0.60

0.73

0.773

0.780

0.784

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正=正2(HI),逆反应速率为v逆=逆(H2)(I2),其中正、逆为速率常数,则逆为________(以和正表示)。

若正=0.0027min-1,在t=40min时,v正=________min-1。

答案 

 1.95×10-3

解析 平衡时,v正=v逆,即正2(HI)=逆(H2)·(I2),则

=,逆=

v正=正2(HI)=0.0027min-1×0.852=1.95×10-3min-1。

5.[2018·北京,27

(2)(3)(4)]

(2)对反应3SO2(g)+2H2O(g)===2H2SO4(l)+S(s) ΔH=-254J·

mol-1,在某一投料比时,两种压强下,H2SO4在平衡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p2________p1(填“>”或“<”),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

将ⅱ补充完整。

ⅰ.SO2+4I-+4H+===S↓+2I2+2H2O

ⅱ.I2+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I-

(4)探究ⅰ、ⅱ反应速率与SO2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实验如下:

分别将18mLSO2饱和溶液加入2mL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

(已知:

I2易溶解在I溶液中)

序号

A

B

C

D

试剂组成

0.4mol·L-1I

amol·L-1I

0.2mol·L-1H2SO4

0.2mol·L-1H2SO4

0.2mol·L-1I

0.0002molI2

实验现象

溶液变黄,一段时间后出现浑浊

溶液变黄,出现浑浊较A快

无明显现象

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变为黄色,出现浑浊较A快

①B是A的对比实验,则a=________。

②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表明,SO2的歧化反应速率D>A。

结合ⅰ、ⅱ反应速率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 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使平衡正向移动,H2SO4的物质的量增大,体系总物质的量减小,H2SO4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3)SO2 SO

 4H+

(4)①0.4 ②I-是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H+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用,但H+可以加快歧化反应速率

③反应ⅱ比ⅰ快;D中由反应ⅱ产生的H+使反应ⅰ加快

解析 

(2)由图可知,一定温度下,p2时H2SO4的物质的量分数比p1时大,结合3SO2(g)+2H2O(g)===2H2SO4(l)+S(s)知,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即正反应方向移动,H2SO4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因此p2>p1。

(3)根据歧化反应的特点,反应ⅰ生成S,则反应ⅱ需生成H2SO4,即I2将SO2氧化为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2H2O+SO2===SO

+4H++2I-。

(4)①对比实验只能存在一个变量,因实验B比实验A多了H2SO4溶液,则B中I溶液的浓度应不变,故a=0.4。

③加入少量I2时,反应明显加快,说明反应ⅱ比反应ⅰ快;D中由反应ⅱ产生的H+使反应ⅰ加快。

6.[2018·全国卷Ⅱ,27

(2)]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CH4(g)+CO2(g)===2CO(g)+2H2(g) ΔH=+247J·mol-1

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应则使积碳量减少。

相关数据如下表:

积碳反应CH4(g)===C(s)+2H2(g)

消碳反应CO2(g)+C(s)===2CO(g)

ΔH/J·mol-1

75

172

活化能/J·mol-1

催化剂

33

91

催化剂Y

43

72

①由上表判断,催化剂________Y(填“优于”或“劣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反应进料气组成、压强及反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某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升高温度时,下列关于积碳反应、消碳反应的平衡常数()和速率(v)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积、消均增加

B.v积减小、v消增加

C.积减小、消增加

D.v消增加的倍数比v积增加的倍数大

②在一定温度下,测得某催化剂上沉积碳的生成速率方程为v=·p(CH4)·[p(CO2)]-0.5(为速率常数)。

在p(CH4)一定时,不同p(CO2)下积碳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则pa(CO2)、pb(CO2)、pc(CO2)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劣于 相对于催化剂,催化剂Y积碳反应的活化能大,积碳反应的速率小;而消碳反应活化能相对较小,消碳反应速率大 AD ②pc(CO2)、pb(CO2)、pa(CO2)

解析 ①积碳反应中,由于催化剂的活化能比催化剂Y的活化能要小,所以催化剂更有利于积碳反应的进行;而消碳反应中,催化剂的活化能大于催化剂Y,所以催化剂Y更有利于消碳反应的进行;综合分析,催化剂劣于催化剂Y。

由表格可知积碳反应、消碳反应都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右移,积、消均增加,反应速率均增大,从图像上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是减小的,所以v消增加的倍数要比v积增加的倍数大。

②由速率方程表达式v=·p(CH4)·[p(CO2)]-0.5可知,v与p(CO2)成反比例关系,p(CO2)越大,反应速率越小,所以pc(CO2)>pb(CO2)>pa(CO2)。

题组一 全方位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应用

1.Ⅰ.已知:

反应aA(g)+bB(g)cC(g),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B,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经测定前4s内v(C)=0.05mol·L-1·s-1,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上述反应分别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经同一段时间后,测得三个容器中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甲:

v(A)=0.3mol·L-1·s-1;

乙:

v(B)=0.12mol·L-1·s-1;

丙:

v(C)=9.6mol·L-1·min-1;

则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Ⅱ.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g)+3B(g)2C(g) ΔH<0。

根据下面速率—时间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时刻所改变的外界条件:

t1____________;t3____________;t4____________。

(2)反应速率最快的时间段是________。

Ⅲ.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Cl2(g)+CO(g)ΔH=+108J·mol-1。

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图所示(第10min到14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1)比较第2min反应温度T

(2)与第8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

T

(2)________(填“<”“>”或“=”)T(8)。

(2)若12min时反应在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________mol·L-1。

(3)比较产物CO在2~3min、5~6min和12~13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min和15~16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

v(5~6)________(填“<”“>”或“=”)v(15~16),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硝基苯甲酸乙酯在OH-存在下发生水解反应:

O2NC6H4COOC2H5+OH-O2NC6H4COO-+C2H5OH

两种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均为0.050mol·L-1,15℃时测得O2NC6H4COOC2H5的转化率α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t/s

0

120

180

240

330

530

600

700

800

α/%

0

33.0

41.8

48.8

58.0

69.0

70.4

71.0

71.0

计算该反应在120~180s与180~240s区间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两者大小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Ⅰ.

(1)3A(g)+B(g)2C(g)

(2)乙>甲>丙

Ⅱ.

(1)升高温度 加入催化剂 减小压强

(2)t3~t4段

Ⅲ.

(1)< 

(2)0.031 (3)v(5~6)>v(2~3)=v(12~13)

(4)> 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Ⅳ.7.3×10-5mol·L-1·s-1 5.8×10-5mol·L-1·s-1 120~180s时间段速率大是因为反应物浓度大,180~240s时间段速率小是因为反应物浓度小,即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

解析 Ⅰ.

(1)前4s内,Δc(A)=0.8mol·L-1-0.5mol·L-1=0.3mol·L-1,v(A)=

=0.075mol·L-1·s-1;v(A)∶v(C)=a∶c=(0.075mol·L-1·s-1)∶(0.05mol·L-1·s-1)=3∶2,由图像知,在12s时Δc(A)∶Δc(B)=(0.6mol·L-1)∶(0.2mol·L-1)=3∶1=a∶b,则a、b、c三者之比为3∶1∶2,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g)+B(g)2C(g)。

(2)丙容器中v(C)=9.6mol·L-1·min-1=0.16mol·L-1·s-1,则甲容器中

=0.1mol·L-1·s-1,乙容器中

=0.12mol·L-1·s-1,丙容器中

=0.08mol·L-1·s-1,故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乙>甲>丙。

Ⅱ.

(1)t1时,v逆增大程度比v正增大程度大,说明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

t3时,v正、v逆同等程度地增大,说明加入了催化剂。

t4时,v正、v逆都减小且v正减小的程度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

(2)由于在t3时刻加入的是催化剂,所以t3~t4段反应速率最快。

Ⅲ.

(1)从三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趋势可知,从第4min开始,平衡正向移动。

由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

因此有:

T

(2)<T(8)。

(2)由于第12min与第8min温度相同,故其平衡常数相等,则有:

,解得c(COCl2)≈0.031mol·L-1。

(3)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可知反应在2~3min和12~13min处于平衡状态,平均反应速率为0,故v(5~6)>v(2~3)=v(12~13)。

(4)在5~6min和15~16min时反应温度相同,但15~16min时各组分的浓度都小,因此反应速率小。

Ⅳ.v(120~180)=

≈7.3×10-5mol·L-1·s-1

v(180~240)=

≈5.8×10-5mol·L-1·s-1。

题组二 速率常数的应用

2.化学工作者对NO与H2的反应进行研究,提出下列3步机理:

(为速率常数)

第一步:

2NON2O2 快反应,平衡时:

v正=正·c2(NO)=v逆=逆·c(N2O2)

第二步:

N2O2+H2===N2O+H2O 慢反应

第三步:

N2O+H2===N2+H2O 快反应

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v(第一步逆反应)

B.总反应快慢主要由第二步反应决定

C.达平衡时,2c(NO)=c(N2O2)

D.第一步反应的平衡常数=

答案 BD

解析 第二步为慢反应,故其反应速率应小于第一步,A项错误;总反应快慢应由慢反应决定,即主要由第二步反应决定,B项正确;到达平衡时正·c2(NO)=逆·c(N2O2),正、逆值未知,故两者浓度大小关系未知,C项错误;达到平衡时,=

,又v正=正·c2(NO)=v逆=逆·c(N2O2),故=

,D项正确。

3.N2O4与NO2之间存在反应N2O4(g)2NO2(g)。

将一定量的N2O4放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N2O4、NO2的消耗速率与自身压强间存在关系:

v(N2O4)=1p(N2O4),v(NO2)=2p2(NO2),其中1、2是与反应温度有关的常数。

则一定温度下,1、2与平衡常数p的关系是1=________。

答案 

p2

解析 p=

,平衡时NO2、N2O4的消耗速率比=v(NO2)∶v(N2O4)=2p2(NO2)∶1p(N2O4)=2∶1。

4.T1℃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NO(g)N2(g)+2NO2(g),其正反应速率表达式为:

v正=正·cn(NO),测得速率和浓度的关系如下表。

序号

c(NO)/mol·L-1

v正/mol·L-1·s-1

0.10

4.00×10-9

0.20

6.40×10-8

0.30

3.24×10-7

则n=__________,正=__________mol-3·L3·s-1。

达到平衡后,若减小压强,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