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考纲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8807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9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考纲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近代史考纲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近代史考纲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近代史考纲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近代史考纲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史考纲及答案.docx

《近代史考纲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考纲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史考纲及答案.docx

近代史考纲及答案

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闭卷)

(考试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1、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的变动(各个阶级的分析,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1)旧的封建统治阶级:

地主阶级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如出现了一批官僚地主、城居地主,一部分地主将通过土地剥削获得的货币投资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有的附股外资企业,有的人股洋务企业,有的直接创办或参股民营企业,转化为资本家。

(2)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

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3) 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它的来源主要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它是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的。

它有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4)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不同,分为官僚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民族资产阶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者在斗争中保持中立,但是没有革命的彻底性,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2、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两大任务关系:

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创造必要的前提,开辟道路;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目的。

两对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主要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3、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南京条约》:

赔款2100万西班牙银元,割让香港岛,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5个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物资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漩涡,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北京条约》中俄篇:

割让黑龙江以东之至库页岛地区

《马关条约》:

1.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

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3.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亿两。

4.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

5.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势力范围逐渐由沿海延伸至内陆

《辛丑条约》: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使中国完全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清政府成为外国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危害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进入两半社会

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进入两半社会(不完整)-

4、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时,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和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常捷军”。

1862年5月,太平军在江苏奉贤击毙法国侵华海军司令卜罗德。

6月,在青浦活捉“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

9月,又在浙江慈溪击伤“常胜军”统领、美国人华尔。

1863年1月,在绍兴打死“常捷军”统领勒伯勒东。

  在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台湾的过程中,台湾人民也奋起反抗侵略者。

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

台湾人民与台湾总兵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吴汤兴、徐骧等指挥的台湾义军及吴彭年、杨泗洪指挥的黑旗军在新竹、彰化、嘉义、台南等地与日军激战,许多人英勇牺牲。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与部分清军与之展开殊死战斗。

英军在廊坊遭到义和团的阻击,撤到义和团和清军一起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紫竹林租界等地与八国联军拼死鏖战。

义和团与清军还在东北抗击沙俄侵略军。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1859年6月英法联军大举进攻大沽炮台,守将直隶提督史荣椿率兵应战,击沉、击伤敌舰多艘。

中法战争期间,1884年8月法舰进犯台湾基隆,10月又进犯淡水,都被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指挥守军击退。

1885年初,法舰炮轰浙江镇海炮台,也被守军击退。

3月,在中越边境镇南关(今友谊关),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在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中,许多爱国将领英勇献身。

如:

鸦片战争期间,副将陈连升父子(土家族),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总兵葛云飞、郑国鸿(回族)、王锡鹏,江南提督陈化成,副都统海龄(满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中日甲午战争时,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总兵刘步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直隶提督聂士成等,都以身殉国。

1904年英军侵犯西藏,也遭到西藏军民的反击。

5、民族意识觉醒的代表人物及思想观点。

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早期维新思想

林则徐可以算得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1年,他组织编成《四洲志》一书。

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除包括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以外,还有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的《筹海篇》、翻译西人论述的《夷情备采》及西洋科技船炮图说等。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统治、经济学说。

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如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

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是少数精英开始有了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

到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全民族就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还在1895年,严复就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1898年正式出版)。

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1898年绘制的一幅《时局图》,更是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危局。

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孙中山1894年11月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就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甲午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的大旗下发生的。

6、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的内容及分析。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内容:

①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②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对在基层的军政合一、军政合一的制度以及选官制度、宗教教育制度等作了规定;③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希望通过施行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①它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是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宗教、军事、教育等方面的一部法典。

②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超越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③但是,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

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而且,《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行。

《资政新篇》1859年,干王洪仁玕总理朝政不久,即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主要内容:

①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

②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尤其是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其值”,这就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了。

③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④在外交方面,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但严禁鸦片入口,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评价:

①《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史上第一个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②它使这次农民战争鲜明地不同于历史上的其它农民战争,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向西方寻找真理探索国家出路的努力,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思想资料。

③但是,由于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直接产物,也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而缺乏实现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7、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指导思想及其局限性分析(可参照失败原因的封建性),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及其主要的企业。

8、代表人物奕、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指导思想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派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

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外壳中发展起来的。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洋务运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是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而洋务派官员却一再主张对外“和戎”,其所兴办的企业一切仰赖外国,他们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3)洋务运动具有腐朽性。

洋务派所创办的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仍是封建衙门式的。

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徇私舞弊、贪污盗窃、挥霍浪费等官场恶习。

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

  正因为如此,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总之,洋务运动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起了一定的示范和促进作用,在传播近代科技知识、培养科技人才方面也有和极作用,而且对封建思想文化也产生了冲击。

但它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作用有两重性:

既有促进的一面,也有阻碍的一面,而且到了后期,阻碍是主要方面。

洋务运动的破产证明了,地主阶级的一部分人物企图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器物技能以求强求富,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洋务事业

(一)兴办近代企业

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

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中也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这些企业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方式外,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

其中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织布局,都是李鸿章筹办或控制的。

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湘军。

19世纪70到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

8、维新运动要学习西方什么,代表人物,他们各自的代表性著作(著书立说)。

不但要学习西方的科学制度还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9、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三民主义的内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挽救共和的努力。

辛亥革命失败的表现、失败的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

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这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三民主义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它规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

这样,《临时约法》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临时约法》是革命的产物,带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

它不仅具有现实的进步意义,在中国宪政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如毛泽东指出的: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它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虽然未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以后的一切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它成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且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因此,当袁世凯、张勋先后复辟时,均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人民群众的坚决反抗。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随后的几年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革命政府还大力整顿社会秩序,提倡社会新风,扫除旧时代的“风俗之害”。

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的精神解放。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孙中山挽救共和的努力

孙中山起初也一度受到袁世凯的欺骗,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他开始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开始了挽救共和的努力,毅然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坚持反袁武装斗争。

孙中山举起了护法的旗帜,但是护法的口号在群众中缺少号召力。

由于孙中山缺少实力,只能和西南军阀合作,但是西南军阀只是想利用孙中山的名望来为自己扩大实力以对抗北洋军阀。

最终护法运动失败。

1919.10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不完整可能有错)

辛亥革命失败的表现

共和制蜕变成了封建军阀专制,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封建军阀实施专制统治(不完整可能有错)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第一,从客观上说,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辛亥革命发生于帝国主义时代,而帝国主义是决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它们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财政等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

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齐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第二,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这主要是表现在:

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

他们不敢触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但由于各种原因民主共和制度很快被军阀专制所取代。

②不能分发充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10、三座大山的含义。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1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十月革命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12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具体地说:

  

(1)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示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在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各种社会主义的思想中,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由此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是李大钊。

十月革命以后,他于1918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

1919年5月、11月,他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马克克思主义的学说,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且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与希望,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1)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2)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3)它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

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

  总之,正如毛泽东指出: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12、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国民党一大确定的三大政策。

北伐战争打击的三个军阀。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奉系军阀张作霖等三个军阀势力

13、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的意义。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三大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

它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总结这方面的经验,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首次明确地反对教条主义,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阐述了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奠定了理论(哲学)依据,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

遵义会议内容: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会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意义:

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从幼年达到了成熟。

1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正面战场牺牲的爱国将领;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敌后战场涌现的民族英雄(个体及群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最主要的任务;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卢沟桥事变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

牺牲将领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

为什么是中流砥柱

民族英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日联军八位女战士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进步势力主要的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

为了发展进步势力,就要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主要是农民群众,放手扩大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地创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全国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发展全国民众的抗日运动,争取知识分子,扩大民主宪政运动。

只有这样,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