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664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论文.docx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论文.docx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论文

广西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调查报告

财政系农民工培训调查小组

2008年年末,经济危机从金融市场开始逐渐影响到实体经济时,农民工的职业职能培训问题再次成为我们的焦点。

因为普遍缺乏技术,在出口企业订单量大幅削减的时候,大批量农民工被迫返乡。

然而在2009年初又出现了“民工荒”,这么短的时间内出现完全相反的用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和农民工自身缺乏必要的技术有关,抗击就业风险的能力低,不能在危机来临时从一个行业转移及时转移到另一个行业。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从2004年起,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为“阳光工程”)。

广西是劳动力输出大省,每年对外输出农村劳动力(含跨县以上转移就业)高达790万人,占全区人口14.36%。

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难,转业难,抗击风险能力低的问题在我省比较严重,本次研究通过发放并收集300份农民工对职业培训的调查问卷的调研,参考大量前人的理论成果,以广西灵山县、田阳县等多个县份的农民工职业培训为切入点主要探究广西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革建议。

一、广西农民工生活就业现状

2008年年末,金融危机进一步影响实体经济,中国东部沿海出口型企业订单量大幅减少,企业陷入困境。

作为这些企业的主要劳动力的农民工,本次危机对他们的冲击不亚于金融危机对华尔街的扫荡。

大批量农民工提前返乡,直接反应了农民工依然是经济建设中的弱势群体,在危机面前抗击能力非常欠缺。

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近五年的建设,继续教育、短期集中培训以及学历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也在近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非学历教育的职业培训。

本次调查的对象涉及广西多个县份,我们深入广西各县有关部门和乡镇,采用现场观察、发放问卷等形式,对广西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有关问题展开了调研。

在调查中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328份,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男性178人,女性150人,涉及农民工比较集中的7个行业,覆盖各年龄段的进城务工者。

本次调查的一些基本数据如下。

(一)农民工本身的文化水平、产业素质低,受过职业技能培训少甚至是无

调查数据显示:

随机调查的农民工中,学历为小学的有21%,学历为初中的有44.21%,学历为高中、中专的为19.82%,而为大专以上的仅为6.4%。

则低于大专学历的占93.6%,其中以初中学历为主体。

由于农民工大多是因为家里经济困难进而外出务工,所以接受正规学历教育的人员毕竟不会在大多数。

本次调查中发现,因为在学历教育部分受到阻碍,在后续的继续教育或者培训中很多农民工无法自己完成,这在技术学习中就受到很大的限制。

问卷显示,部分农民工在参加工作后利用休息时间参加技能培训,但是由于时间和个人原因,没能长期坚持下去。

在随机调查中,大部分农民工是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就上岗的,少部分仅是参加了一个星期左右的培训就开始工作的。

(二)工资低,待遇差

调查数据显示:

随机调查的农民工中,有84.45%月工资低于2000元,其中,34.14%月工资在800-1200之间,23.48%月工资在1200-1600之间,20.73%在1600-1800之间。

根据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广州市统计局2009年5月公布,2008年度广州城镇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45365元,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780元。

由此可见,这个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最基础劳动力群体,在当地的经济地位仅仅是中下层。

在其他保障方面,56.5%的农民工表示从来未接受过安全劳动卫生教育,只有39.4%的表示所在单位没有提供了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62.8%的农民工反映所在单位不会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三)农民工主要从事的职业以建筑、批发与零售、宾馆餐饮与娱乐业等劳动技能要求低的职业

从事建筑业的有28.05%,从事批发与零售的有18.9%,从事宾馆餐饮与娱乐业的有19.21%,占全部就业人数的66.16%。

据了解在制造业方面,农民工从业者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工作脏、苦、险,人员流动量较大,有些工作条件还处在工业化生产的原始阶段。

这些制造业对其从业人员的文化技术要求较低,在经过短期的培训后就可以上流水线进行生产,比如服装加工,电子产品装配等。

对于这些企业而言,绝大多数农村转移劳动力都能够满足,只要在管理上要求细心,在工资计算上使用几件工资制度,企业效率都会比较高。

这种条件下企业没有必要对其员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也能做到最大收益,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外部效益过大,对企业而言投入的收益率太低,许多企业不会对员工进行更进一步的培训。

农民工在企业里没有得到相关的培训,影响了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在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时其所在产业受到冲击,因为自身技术单一,劳动力自行转移受到极大的限制。

这直接影响到农民工的收入,再进一步来讲会直接影响民生的收入问题,更有严重的会直接使部分农民工家庭直接返贫。

(四)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

针对农民工培训的需求量也做了调查,调查中发现98.17%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得到培训,在这些人中愿意付费培训的人员占中人数的74.7%。

在询问中发现,绝大多数人在思考是否参加培训考虑最多的问题是时间上是否允许,培训费用问题并非是农民工最主要考虑因素。

2009年的春假农民工集中返乡,在这种时间段中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的返乡农民工不会在空闲时间选择参加培训、继续教育。

在他们看来临近春节的更应该走走亲戚,即宁愿多花时间娱乐,或者寻找工作也没有参加培训或者继续教育的想法。

面对培训,农民工是矛盾的心理,既想要参加,又出于各种原因把参加培训的的计划作废。

时间缺乏,精力缺乏,资金缺乏都是农民工参加培训的阻碍元素。

在调查中我们特地统计了农民工家庭人口配比,关注其在参加生产活动中其他精力的消耗。

以广西灵山县为例,灵山县辖18个镇、389个村委会、5437个村民小组。

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141.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9.48万人(29.83万户);全县耕地面积89.22万亩,其中水田53.48万亩、旱地35.74万亩。

我们在该县随机抽样31人,分别来自23个家庭。

23个家庭的人口总数为60人,其中劳动里人口为41人,外出务工劳动力为32人。

平均来说每个家庭拥有劳动力41/23=1.78人,如果除去外出务工人员人数,每个家庭剩余劳动力为(41-32)/23=0.39人。

这些被采访的家庭大多数来自农村,在农村每个家庭都有一定的土地,从在剩余在农村的劳动力来看,在这些土地上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配比(按89.22/129.48=0.69亩/每人计算)在这23个家庭中共有0.69*60=41.4亩土地,但是只有23*0.39=8.97人耕种。

这些数据分析可以见得,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还在农忙时还是需要部分人回到所在村庄协助耕作。

在这个例子中不难看出,除了平时的“工作”还会有“家里的事需要做”,这就大大减少了农民工参加培训的时间和精力。

二、广西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

(一)近几年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果

2004年至2006年广西通过“阳光工程”累计培训农民37.5万人,培训转移就业率达95.7%,带动转移培训368.5万人,职业技能培训达192.8万人。

自治区平均每年新增农民工转移51.7万人,比“十五”头三年年均多10万人以上,是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最多的三年。

“阳光工程”一方面为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供了合格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广西社会更加和谐。

根据报道,经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民在务工技能和致富能力上得到了有效提高,月工资收入比没接受培训的务工人员普遍多200到300元,其中月收入1000元以上的约占20%,700到1000元的约占51%。

2001至2006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44.33元增加到2770.5元,平均每年增加165.2元;同期农民工资性收入从543.8元增加到972.3元,年均增加85.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的51.9%。

在2007年到2010年期间,特别是2008年年末到2009年年初这段时间。

广西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主要还是因为金融危机被迫返现的农民工)在培训过后,就业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还是以灵山县为例子,在此期间灵山县共有589名返乡农民工经过自治区安监厅的考试领到了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

此外,灵山县根据培训需要认定了灵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责任有限公司为定点培训机构,灵山县农机校则接受县就业服务中心的委托承担起免费培训农用车驾驶员的培训任务。

一年多来,两个培训机构共培训返乡农民工2708人,参加汽车驾驶员培训的1663人每人享受补1900元,在农机校培训的1045人,全部免除一切费用。

由灵山县妇联与定点机构组织开展的女家政(育婴)培训班9期共培训了590人,已经有312人经培训后找到了工作,参加汽车驾驶员培训班的有1663人,经跟踪了解有73.6%的学员成为职业司机或兼职司机。

根据灵山县农机管理站提供的数字,去年底全县仅有农用车4938辆,而到今年6月就达到5111辆,净增173辆;领取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电工月薪比没有操作证的高700-900元/月。

其它不同行业工种的培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由以上的调查情况可以知道,农民工在参加培训过后却是对其找到新的工作,提高其收入水平大有帮助。

“阳光工程”的实际成果明显,从长远来看,农民工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之后其投入与支出比是明显的正直。

(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问题

1.技能培训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我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多是由政府牵头,再由劳动局、民政局和人事局负责落实。

这里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三个方面。

缺钱是现在最大的实际,经过对多个职业培训中心以及培训组织部门的采访了解到,资金的缺乏已经直接影响到培训的开展。

以南宁市青年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例,厨师一年制班全能班,含实习费用和中级厨师考试费用是5800元/人,含实习费用以及初级厨师考试费用)1280元/人,(培训一个月,还实习费用)700元/人,烹饪提高班(培训时间为两个月,含实习费用)780元/人,中式面点班(培训一个月,含实习费用)780元/人。

进一步以厨师基础班为例,在采访中发现,这些钱对于一个30人的班级来说仅仅能达到780*30=23400元,一个月的培训中所需要的食材、燃料再加上请老师的费用基本足够。

可是,作为职业培训机构平时的办公用品的钱,场地的资金,或者是储存农民工的个人档案、进一步推荐就业的资金就显露出资金的短板了。

还是以这个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例子,因为承接政府下派的培训任务,作为主要培训项目,计算机培训在南宁青年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很受重视。

该中心在培训中因为场地等原因必须下到乡村开展,但是在多个乡镇中计算机来回搬运又产生了比较多的耗损,造成了隐形损失无法直接计量。

培训机构因为资金缺位,不得不压缩以课程等方法减少支出,这使得部分课程设置呆板,缺乏针对性;很多对农民工的培训项目与生产和服务实际脱节,不能满足从业需要;培训机构的实训条件不能满足需要,培训数量和培训质量也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培训课程的职业分布局限在一些低层次的范围,真正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往往收费都比较高,农民工难以承受。

2.关注力度不足,宣传力度不够

培训多是政府不定期组织的,由于宣传不到位,农民工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农村宣传渠道仅限于部分媒体,绝大多数农民不知道有关政策,广大农民群众在思想上对此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还没有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在对我省返乡农民工的调查中,通过新闻报纸途径了解到关于农民工培训的相关信息的有20.12%,而通过亲友告知的有16.16%。

而作为培训的提供主题的政府性公告仅占5.18%。

一般而言通过无论是通过报纸杂志还是亲友告知,此类信息的详细程度与权威性都比不上政府发布的相关信息。

由此知目前我区在关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信息的宣传力度上做的还不够。

大部分的农民工都不知道甚至是不了解当前政府是否有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更不了解如何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其要求。

3.培训机构能力错位

我们在对灵山县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调查中又发现另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培训机构能力错位。

灵山县负责组织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政府机构是灵山县农业局的科教股。

在阳光工程实行多年经验中,廖天善主任表示:

培训机构能力错位为题在现在的培训中十分明显。

以农业技术为例子,灵山县农业局的农科队是该县农业种养技术的能力最强的机构,但是在培训机构招标中有以下要求:

1.主要是经教育、农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的具有独立办学法人资格或技能培训资质的单位。

2.熟悉农民教育培训特点,具有二年以上农民培训的办学经历。

3.具备承担农村劳动力培训相应岗位必备的培训场所、实训基地、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基本条件。

4.培训场所和实训基地贴近农民,能够方便农民接受培训。

5.愿意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承担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任务。

然而,农业局的农科队并不具备这样的法律条件(不是具有独立办学法人资格或技能培训资质的单位。

)所以直接限制了其参与培训。

当然也有过想把农科队挂靠在其他培训机构的组织上来拥有开展培训的资格。

但实际操作中发现挂靠培训机构(含外调)的农科队,直接影响到其他研究和推广工作,管理上相当困难,造成“有能力,没资格”的错位现象。

4.技能培训规模较小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只有0.13%,而高达76.4%的农民工没有接受过适当的职业技术培训,缺乏一技之长。

建设部统计数据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已达3200万人,参加过培训的仅占10%。

2004年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250万人,转移就业220万人,虽然创历史最高水平,但是相对于2004年中国10260万到城市就业的农民工来说,培训面只有2.4%,大量未经过培训转移的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缺乏,只能从事一些收入相对较低的繁重体力劳动。

如果说在2004年时“阳光工程”刚刚起步,从取得零的突破而言是成绩可喜的。

但如今再次回头看,历经多年的“阳光工程”所培训的农民工人数据了解,2007年广西培训农民工超过130万人,完成当年年度计划130%以上,累计外出务工人数超过730万人,参加培训人员仅占农民工人数吧17.8%。

在2010年这一人数更是达到了860万人,然而在统计中发现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数仅有240万人,占全体转移劳动力的27.9%。

这些数据中还没有把多次参加的人员算删除,保守估计,如果除去重复培训的人员,再剥离“被参加培训”的人员,相信这个数字会少得多得多。

规模小还表现在开展的培训专业数量上比较缺乏。

由于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的机构比较少,在财政投入上远比不上学历教育中各种职业技术学校。

这个先天条件使得很多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的机构无法开设比较全面、系统的培训。

有些地方也会利用现成的职业技术学院(大、中专)开设培训,但是同样面临着资金短缺、已经开设课程没有人参加培训等问题浪费了相当部分的资源。

有的培训中心(含职业技术学校),出于成本考虑,把一些相关的专业、近似专业的课程集中在一起教学,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在原来培训时间上真正得到想要培训项目的时间大打折扣。

5.技能培训时间无法保障

许多企业为了利润,周末也要农民工加班加点工作,使得农民工周末休息和节假日不能得到保证。

2007年初的调查显示。

60.9%的农民工表示他们要经常加班,54.1%的农民工表示在节假日不能得到休息。

农民工的劳动时间,每周平均6.5天,每天平均10小时,超时加班成为农民工工作的一种惯例。

这样,农民工必要的、正常的休息尚得不到保障,更别说参加技能培训和其他学习班了。

在走访了解中发现,在2009年年初广西某加工企业的薪资标准如下:

底薪1000元,(不含各种保险)每天工作10小时,超出部分算作加班时间,周一至周五加班时间按1.5倍计算,法定假日以及双休日加班按2倍计算,每两个星期有一天假期。

要想达到1500元/月的工资水平,工人需要加班时间超过100小时,实际上工人总共工作的时间会达到400多小时,其剩下的时间,除了休息,已经很难做其他事情了。

6.技能培训机制不健全

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

虽然政府规定企业要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但实际上多数企业并没有很认真的去履行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义务。

大多数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增加利润,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对农民工的各种支出。

此外,由于存在二元劳动力市场的歧视和分割,农民工很难进入城市正规部门就业,而非正规部门对职业技能要求并不高,工资待遇也可以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农民工也不愿意投资于职业技能培训。

由于体制的不健全,制度的缺失,造成培训无法可依、有法难依,使得许多政策成为一纸空文。

更有甚者在利用政府监督管理的漏洞套现各种培训补贴,农民工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在法治建设方面也处于真空状态,自从2004年开始实行“阳光工程”以来,没有制定出相关的法律依据来管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这些项目。

在管理方面,没有法律依据,只能按照之前的相似的管理规定来处理财务、人员等问题使得培训维权等活动受到了很大想限制。

三、结论与建议

(一)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并与就业相结合

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农民工更好地就业。

因此培训一定要有针对性、实用性、超前性,做到先培训后就业。

要紧密联系就业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培训内容,尽可能满足农民工的现实需要,让他们感觉到所学的正是所用的、所求的,确实“学有所获。

根据调查54%的农民工倾向于通过现场实习提高其职业技能。

在培训时可以考虑采纳,尽量调动起他们的培训积极性,使他们通过培训就能掌握一技之长,就能找到适当的工作,就能再就业和快速致富。

这样就能吸引更多农民参加技能培训,培训就能出效益、出成果,切实给农民工做实事做好事。

增强培训效果,切实提高培训含金量。

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

为此各级政府必须贯彻“技能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方针,努力统筹资金和实施培训教育的任务,要求学员要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致富。

各有关部门要采用送科技下乡、开展科普讲座、“绿证培训”、“农函大”、“万名农民素质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等方式,利用职业技术学校、劳动力培训中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为阵地分期分批对种养农民、购销大户和服务人员进行文化和实用技术的培训。

同时要注意发挥乡镇企业,用人单位对农民工进行上岗培训和岗中职业技术的培训。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上岗农民的创造能力,使企业和农民双方利益都得到保障。

(二)加大宣传力度

1.把劳动需求情况、技能要求及时传递给农民工,使他们明白参加培训的重要性。

认真落实“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输出”用工制度和输出制度。

阐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趋势,使农民工转换就业观念,使之认识到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重新就业和改善就业环境的必然途径。

提高他们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相关信息的关注度。

2.继续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力量,把党和政府对农民工培训的优惠政策宣传到位,把培训前后的比较效益宣传到位,提高农民对培训的认识,在全社会树立“技术致富”的观念,增强农民参与培训的自觉性。

3.完善其宣传机制,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农民工有机会了解到相关信息,使更多的农民工有机会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三)提高农民工培训待遇,适当降低农民工培训的成本

1.在培训的时间安排上尽量配合农民工。

比如晚上、周末、长假等。

让农民工尽量两头兼顾。

2.转变观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比如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进行技能培训,比如将教师的授课刻成光碟的形式便于农民工随时进行学习等。

3、在财政资金允许的范围内考虑给予参加培训的农民工一定的误工补助,缓解其生活压力,可以使其没有后顾之忧地参加培训,使培训的效果更好些。

(四)强化企业对农民工培训的责任

各地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监督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和农民工的实际需求,有计划地进行职业培训。

企业要做出培训预算,拿出专门的资金对农民工进行培训。

企业要建立跟踪服务机制,掌握受训人员就业和胜任工作情况,不断调整培训方式,提供后续跟踪服务,增强受训人员就业的稳定性。

同时要加强民工的法律知识、安全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公民道德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受训人员综合素质,培育农民工遵纪守法、文明诚信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使农民工“进得来、稳得住”,与社会和谐相处。

(五)企业要重视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且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民工在各行各业均发挥很大的作用,其职业技能水平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社会劳动技能水平的提高,进而对企业来说农民工作为其职工,更高的劳动技术水平就意味着更高的劳动效率,而对于农民工来讲,更高的劳动技能水平才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因此,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一定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

各地方对技能培训必须努力增加投入,对技能培训的资金要实行专款专用,不能移用或挪用。

而且要相对集中,不要分散使用,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用。

在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要做到“培训与创业相结合,基础知识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专业培训与实地操作相结合,就业之前培训与就业之中培训相结合”使广大农民工做到培训时听得懂,培训后用得上,学到的知识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六)加大财政投入、增强师资力量改善投资方式、增加企业积极性

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及求职人员的愿望,有梯次多方位的对农民工进行培训。

加大财政投入或是给与相关的优惠政策,使农民工培训得到较稳定的资金保障。

首先,加大财政投入,减轻企业的资金负担,使企业不必在原有的资金运营基础上有较大的调整,便可有效避免企业的资金动荡,打消企业因培训的额外支出而不愿培训员工的念头,从而提高其积极性。

其次,加大财政投入,可以提高政府的形象。

让最基层的人民得到最实在的关照,体现我国以人为本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理念。

再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强师资力量,以保障农民工“改造”的效果,使其拥有实实在在符合实际需要的工作能力,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就业中的技能不过关的问题。

(七)着眼长远目标,创新培训方式

准确把握市场动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培训规划,创新培训方式。

一是开辟电视专门频道,为准备外出的农民工提供国内外就业信息。

二是大力培育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

三是切实搞好“阳光工程”,强化培训与输出结合,针对企业对一线熟练工人的需求,给予培训补贴,鼓励民工参加实用技术培训。

四是面向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针对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重点扶持2-3个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职业技术品牌学校,扩大职校招生规模,提供半年以上职业培训,帮助实现稳定就业。

对有培养前途,因家庭贫困未能进入高校的初、高中毕业生,利用扶贫资金,送到中、高级技校继续深造,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家,带富一片。

参考文献:

[1].张文静,《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与创业培训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2月第2卷第1期

[2].李作璧,《农民工技能培训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途径》,《发展·月刊》2010年第09期/总第239期

[3].郭灿章,《当前农民工培训问题探析》,《中国商界》2010年8月总第204期

[4].叶素娟,《建立三级培训网络培养农村三种人才》,《宝鸡社会科学》2010年第二期

[5].胡伟,肖传亮,郑彩云,《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及培训状况调查——以广东省为例》,《职业技术教育》,2009,(33)

[6].曾晋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