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教育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323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启东教育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启东教育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启东教育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启东教育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启东教育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启东教育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启东教育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启东教育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启东教育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启东教育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课题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备课

执教

设计

理念

教学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初步体会图形的放大或缩小,逐步深化,慢慢剥离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特征,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放手让学生尝试画图,同伴交流,问题得到验证解决。

为了突破难点,强调画法,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创造和自我实践机会,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活动中去,找到作图的关键即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相似图形。

学习

目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过程与

方法

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准备

情景图,几张大小不同的彩色图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法

学法

教学流程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课件展示:

学校教学楼图片或者学生照片,将几组图片放大和缩小。

2.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

你能举出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吗?

4.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图片,  

学生:

这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

(板书:

形状相同,大小相同)

  教师:

用课件演示进行验证。

(2)出示大象图片

教师:

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

(图片放大了和缩小了)

学生同桌交流后举手回答

同桌互议:

两张图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

四人小组议一议。

第五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师板书:

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动手操作。

  

(1)摆正方形。

  我们用火柴棍来摆一摆正方形,要求每个同学摆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摆好后仔细观察,同桌互议,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2)出示:

房屋图和六边形图。

 教师:

观察这两组图形的形状怎样?

从左到右图形是怎样变化的?

反之,从右到左又是怎样变化的?

  (3)总结提炼,揭示概念。

教师:

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3.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P82~83页

4.教学例2。

  

(1)投影仪出示例2:

理解题意,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图。

  

(2)学生动笔尝试画一画图1,教师巡视。

  (3)学生板演,集体评议。

  教师: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4)评讲反馈。

教师强调

5.小组讨论,明确画法。

  

(1)小组讨论在方格纸里画图的步骤。

  教师:

按要求在方格纸里画图,我们应该按怎样的步骤画呢?

四人小组议一议。

  

(2)反馈讨论情况,明确画法。

  ①弄清楚是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②确定图形每条边应画多长。

  ③确定图形在方格纸中的位置。

 6.规范操作,强化画法。

 7.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第4、5题。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或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惑?

学生:

摆出的两个正方形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学生动笔尝试画一画图1

学生独立完成例2的图2、图3,相互评价。

小组讨论在方格纸里画图的步骤

作业设计

练习十八5~7题

教后反思

课题

比例尺

备课

执教

设计

理念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自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知道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联系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的学习与探索是有用的,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学习

目标

知识与

能力

 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过程与

方法

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螺丝帽的放大图、尺子、格子图等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法

学法

教学流程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修改

一、动手操作,感知比例尺

  1.“实际距离”的含义。

  教师:

同学们已经动手测量出我们教室地面长9米,宽6米。

  教室长9米,宽6米就是实际的长度,即实际距离。

(板书)

  2.“图上距离”的含义。

  教师:

现在老师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的边长为1cm方格纸上。

  

(1)出示学习要求:

  

(2)学生自主设计教室的示意图,师巡视并指导。

  (3)投影仪展示学生设计方案、思路。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的比长宽

我们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的关系,这就是今天要学习

学生自主设计教室的示意图

 的新知识——比例尺。

  教师:

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尺吗?

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

怎么求呢?

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二、结合图例,理解比例尺

  1.教学例2:

看一看,议一议。

  课件出示例2

(1)主题图:

这张三峡库区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它表示什么意思?

   

(2)小练习:

说一说比例尺1∶25000000和200∶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2个比例尺又有什么区别?

  

  (4)介绍数字比例尺。

  教师:

1∶5000000,10∶1,1∶25000000和200∶1这些比例尺都是用数字表示的,我们把它叫做数字比例尺。

  2.认识线段比例尺。

 出示例2

(2)主题图:

比例尺 表示什么意思吗?

   教师:

象这样用线段表示的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cm,相当于实际的10m。

如果我们量出了图上小红家到学校的长度是11厘米,怎样算出实际距离呢?

怎么想的?

3.线段比例尺与数字比例尺的相互转化

4.指导学生看书并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堂活动:

第1~3题。

  2.练习:

练习十九第1~3题。

四、学生质疑,教师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或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惑或不懂?

  2.教师总结:

学生1:

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100倍,图上的长就是9厘米,宽是6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教室的平面图。

学生2:

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200倍,图上的长就是4.5厘米,宽是3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教室的平面图。

 

 

(1)同桌互相说一说比例尺是多少?

它表示什么意思?

(2)学生回答。

 

(1)同桌互议。

(2)学生回答。

(3)介绍线段比例尺及表示的意思

作业设计

练习十九第4~6题

 

教后反思

课题

比例尺

(2)

备课

执教

设计

理念

本节课循着一根知识线——比例尺的应用,抓住一根能力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一条生活线——源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在自主操作与实践、探索与合作中,充分学习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使学生们在轻松氛围中进行学习

学习

目标

知识与

能力

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注意计算过程中的单位处理。

过程与

方法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应用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

教学准备

尺子,1∶6000000的中国地图,几幅不同比例尺的平面图或地图。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法

学法

教学流程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小黑板出示)

2.求比例尺的方法。

教师:

求比例尺的方法是什么?

3.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

儿童乐园平面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搜集信息。

  

(2)反馈学生搜集到的信息。

  教师:

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3)提出问题

(1):

儿童乐园中的长方形碰碰车场的实际长40米,宽是20米,求它的图上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教师:

该怎么求?

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

 

学生:

(1)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2)统一这个比的单位,去掉单位后化简成前项是1或后项是1的比。

 

学生:

这幅儿童乐园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2000。

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

 ①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②反馈评价,教师板书。

(4)教师小结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方法: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教师板书)

  强调:

单位要统一。

  (5)教师提出问题

(2):

图中旱冰场的长2.5厘米,宽1.5厘米。

旱冰场实际占地的面积是多少?

  ①小组讨论,感知方法。

  讨论:

能不能依据图上面积按照比例尺来进行实际面积的换算呢?

为什么?

②集体评议,明确方法。

2.自主探索,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学生自主搜集信息,尝试完成。

  

(2)反馈评价,注意学生解决问题思路。

  (3)练习:

独立完成“想一想”

3.指导学生看书例3、例4。

4.教学小结:

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教师:

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方法很多,关键是要注意单位,找准问题,明确所求。

(板书:

统一单位、看清问题)

三、运用新知,巩固提高

  1.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

(2)课堂活动第2题。

 2.练习:

练习十九第4~6题。

四、学生质疑,教师总结

  教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它的

就是把

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

全班评价,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

指名回答

作业设计

练习十九6、7题

教后反思

课题

物体位置的确定

(1)

备课

执教

设计

理念

通过创设情境的开展,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学生通过例1的发现,在十字坐标图这一感性材料上找出确定物体位置必备条件,从而沟通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

目标

知识与

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知道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能用方向与距离来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

方法

能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和给定的比例尺画出十字坐标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给定的比例尺画十字坐标图。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法

学法

教学流程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位置与方向

教师:

以前我们学习了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请回忆一下,你对这方面有哪些了解

2.课件出示坐标图,辨别八个方位。

3.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

怎样确定位置?

  教师:

邮局和小食店到学校的距离相等。

它们在同一个地方吗?

为什么?

    教师:

商场和小食店都在学校正东方向,它们在同一个地方吗?

为什么?

   

(2)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

2.教学例2。

  出示例2:

小明家在学校的正北方向300m处,小辉家在学校东南方向500m处。

学生1:

上、下、左、右、前、后。

  学生2:

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学生3:

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生:

只知道距离,不能确定位置。

学生:

只知道方向,不能确定位置。

按给定的比例尺画图。

(1∶20000)

(1)学生搜集信息,并理解题意。

(2)确定同学家的位置。

(3)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和给定的比例尺画出十字坐标图。

  教师:

如果要把他们家的位置在十字图上表示出来,该怎么画呢?

  ①引一引:

找准方向。

②做一做:

小组活动,确定距离。

  分组讨论:

怎样运用比例尺计算出在图上的距离?

小组合作标出两个同学家的位置。

③说一说:

小组汇报交流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这些知识可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1.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第1、2题。

  强调第2题:

物体的位置没变,但由于观测点变了,所以它的方向及角度会发生改变,一定要注意。

  2.练习:

练习二十第1题。

四、学生质疑,教师总结

  教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物体位置的确定

 方向:

观测点→十字图→定方向

 距离:

换算→量距离、描点、标示

分组讨论:

怎样运用比例尺计算出在图上的距离?

小组合作标出两个同学家的位置。

让学生说清楚

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2、3题

教后反思

课题

物体位置的确定

(2)

备课

执教

设计

理念

学生已经知道了确定物体的位置要有方向和距离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十字图上表述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通过旧知的回忆,顺理迁移到新知。

教师以“引”为主,学生以“自主”为主,自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学习活动,探究出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十字图上表述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学习

目标

知识与

能力

让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十字图上表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过程与

方法

在具体的生活的情景中,去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十字图上表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十字图上表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法

学法

教学流程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2.揭示课题并板书。

教师:

在现实生活中,不光要知道如何画物体位置的方法,常常还需要在平面图中会看图,也就是要有一定的识图能力。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

以学校为观测点,根据图上距离和所标注的角度填表。

  

(2)学生搜集信息:

观察十字图及对话框等。

  (3)反馈学生信息的搜集情况。

  教师:

说说你从图上了解哪些信息。

反馈评价,强调方法。

  强调:

图中比例尺的意义。

2.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95并小结。

  板书:

识图方法→方向、量图距、算实距

学生独立测量出准确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算实际距离完成表格。

3、教学例4:

说一说,小方从家到公园的路线。

  

(1)课件出示例4的主题图,理解题意。

  

(2)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教师板书路线图:

(4)学生完成书上填空,并同桌交流。

  (5)回家线路。

4.教学例5。

  

(1)如果老师告诉你图中路线

(1)的各段路程的距离依次是1200米、450米、600米、840米,你能按1:

30000的比例尺画出路线

(1)的示意图吗?

  

(2)学生分组完成。

  (3)投影仪展示所制路线图,看图描诉路线图,集体评议。

(4)总结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线路图的方法。

5.教学小结。

我们在描述或者画路线图时,一定要注意:

到达一个新目标就要重新画出方向标,才能确定出到达下一个目标的方向。

三、运用新知,巩固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评讲

2.练习二十第2题。

  要求:

学生做后汇报展示并交流。

四、学生质疑,教师总结

  教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完成书上填空,并同桌交流

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4、5题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