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296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附答案.docx

《辽宁省沈阳市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附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市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附答案.docx

辽宁省沈阳市13至1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附答案

沈阳二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15届)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因为史官要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这些东西不靠学校讲,靠父子相传。

所以,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史记》就是由父子两代人完成的,这就是家学的影响。

二十四史的第二部是《汉书》,主要作者是班固,但是班固的父亲班彪首先写了几十篇,然后班固接着写,班固没有写完,坐牢死了,他的妹妹班昭接着写。

所以,《汉书》实际上经过了班彪、班固、班昭之手才最后完成。

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出现,这种例子太多了。

“唐宋八大家”里有父子三人的“三苏”,苏洵、苏辙、苏轼,诗书相传,一家三口都是大文豪;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曹操,还有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历史上号称“三曹”,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三曹”同时代的著名女作家蔡文姬,其父蔡邕,也是大学者大作家。

很多家族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而且有教育子女的格言,叫家训。

所以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一直到今天,《颜氏家训》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

中国古代家学、家风的兴盛,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家业的代代相传。

祖父和父亲是史官,儿孙就继续做史官;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祖父和父亲是中医,儿孙往往也继承医学传统。

世界上有许多古老的民族,但是,唯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小农经济形成极其浓厚的家庭观念;第二,世代相传的儒家思想影响了我们的每一个家庭;第三,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读书的重视是世界上很多民族所不及的。

中国古代的家学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

钱学森在回想他的童年的时候说过,他四岁开始,每天都要站在家长面前背书。

这些大科学家的古文功底好得很,就是从小背出来的。

古代孩子从小背什么书?

《论语》、《诗经》、《尚书》、《易经》、《左传》、《国语》、《周礼》、《礼记》等。

第二种家学是请个老师上门来教自己的孩子。

汤显祖的《牡丹亭》里,杜老爷请了一个私塾先生到家里来教他唯一的女儿杜丽娘。

但这种家学往往为官宦人家、富商所用,他们有钱请得起老师。

当然,在中国古代,最能请得起家教的人是皇帝。

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大多数王朝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比如刘邦,他流传到今天的作品也只有《大风歌》和《鸿鹄歌》;但是当了皇帝以后,刘邦对儿子的教育就不一样了,他请了一个很有名的先生,叫叔孙通,做太子太傅来教他的儿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比较强的家族观念,家族开始办学。

刘禹锡写过两句很有名的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王导;谢,谢安。

他们的家族是两个最有实力的北方大家族,东晋时期,这两大家族扶持了一代王朝。

这些大家族重视家教,往往一个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地方政府办学的职能,不仅收本姓人,外姓人也可以来上学,这些家学在中国古代非常兴盛。

(选自《名人传记》2012年5期)

1.下列对于家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家业能够代代相传,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古代家学的兴盛,如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

B.中国古代的史官要靠父子相传才能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而这些是史官必须具有的知识,所以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

C.《史记》和《汉书》的编写,都是家学传统的具体体现,《史记》是司马迁父子两代人完成的,《汉书》是班固及其父亲、妹妹共同完成的。

D.中国历史上一家都是大文豪的比比皆是,如“三苏”“三曹”、王羲之父子、蔡邕父女等,说明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形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中国古代的家学内容之一,像钱学森他们这些大科学家的古文功底很好,就是从小背出来的。

B.家训是教育子女的格言,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一直到今天,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的《颜氏家训》。

C.在中国古代,皇帝是最能请得起家教的人,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第一代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是他们的子孙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D.家庭观念、儒家思想、对读书的重视等原因,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在世界上独有的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家族的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表现最明显的是家学传统中的父子,甚至是祖孙几代都会从事一种职业或研究。

B.中国古代的家学主要表现在官宦、富商等有钱人家,他们或是由家长对孩子启蒙教育,或是请私塾先生到家里来教自己的孩子。

C.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才出现比较强的家族观念,家族也才开始办学;此前,家族观念并不很强,也无家族办学的先例。

D.魏晋南北朝之后,有实力的大家族都重视家教,往往一个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地方政府办学的职能,使得家学更加兴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

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

宁氏起宅,相宅者云:

“当出贵甥。

”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谓应之。

舒曰:

“当为外氏成此宅相。

”久乃别居。

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

从叔父吏部郎衡,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使守水碓,每叹曰:

“舒堪数百户长,我愿毕矣!

”舒亦不以介意。

不修常人之节,不为皎历之事,每欲容才长物,终不显人之短。

性好骑射,著韦衣。

入山泽,以渔猎为事。

唯太原王又谓舒曰:

“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

”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

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

舒曰:

“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于是自课。

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

入为尚书郎。

时欲沙汰郎官。

非其才者罢之。

舒曰:

“吾即其人也。

”襆被而出。

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而已。

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

毓初不知其善射。

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

莫有敌者。

毓叹而谢曰:

“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

”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

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

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

“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

”迁宜阳、荥阳二郡太守,甚有声称。

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

武帝以舒清素特赐绢百匹。

山涛薨,以舒领司徒。

舒有威重德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

陈留周震累为诸府所辟,辟书既下,公辄丧亡,佥号震为杀公掾,莫有辟者。

舒乃命之,而竟无患,识者以此称其命达。

以年老,每称疾逊位。

舒为事必先行而后言,逊位之际,莫有知者。

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

太熙元年薨,时年八十二。

(节选自《晋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孤:

幼而丧父

B.常振其匮乏振:

通“赈”,救济

C.以舒领司徒领:

兼任

D.每称疾逊位逊:

谦恭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魏舒“不修常人之节”和“很有才干”的一组是()

A.①著韦衣,入山泽,以渔猎为事②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

B.①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②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

C.①当为外氏成此宅相②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

D.①为事必先行而后言②乃命之,而竟无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舒仪表堂堂,但大智若愚,并不为亲友器重。

他毫不在意,不像常人那样沽名钓誉,总是宽容他人。

生性喜好骑马射箭,常常穿着皮衣,进入山林沼泽,捕渔打猎。

B.魏舒的亲友曾劝他通过不参加郡里的考核来获取高名,魏舒不屑于此。

魏舒做尚书郎时,朝廷想淘汰不称职的郎官,魏舒充满自信地说:

“我就是那最称职的人啊。

C.魏舒做后将军钟毓的长史官时,钟毓常与属下比赛射箭,一次恰逢人手不够,让魏舒凑数。

魏舒神态娴雅,箭不虚发,没有对手。

钟毓慨叹说,自己没有做到人尽其才。

D.魏舒先后在宜阳、荥阳和冀州等地做地方官,他简政爱民,取得了很好的政绩和声望;后来官至司徒,又将俸禄都送给族人,始终家无余财。

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5分)

(2)舒乃命之,而竟无患,识者以此称其命达。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第8—9题。

(11分)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①

  忆昔午桥②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③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①陈与义,两宋重臣,生于北宋哲宗元祜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历靖康之难。

绍兴八年(1135)五月,作者因病辞官,寓居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作此词。

②午桥:

桥名,在洛阳县南十里外。

③长沟:

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

  8、请从手法、意境、结构中任选两个角度,赏析“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5分)

9、请简要分析此诗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2)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庄子·逍遥游》)

(3)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道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暗记

聂鑫森

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

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

右上角上,写着五个篆字作画题:

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

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

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

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

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毕业并留校的,但是后来因为看不惯艺术招生中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就下海了,在湘潭城开了一爿小小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工。

同事们都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一些老辈子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

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

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

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

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

且慢!

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

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处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

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

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

石丁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一番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

“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

“是!

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

“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

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

您说呢?

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

“那……那暗记呢?

胡笛说:

“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

‘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

树根部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

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

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道的技艺。

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途。

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胡笛站起来,说:

“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

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

谢谢。

我走了。

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

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选自《百花园》2006年第9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看就是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而产生误会,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

B.“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一句中,石丁的神态变化表明了他对世间小人之多的愤怒。

C.“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以及“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等文句都是为下文胡笛并没有换走石丁的原作埋下的伏笔。

D.“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此描写表现了胡笛的傲慢以及不满。

E.石丁“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

他这样做是为了警醒自己,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真诚与信任的呼唤。

(2)胡笛的形象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

(6分)

(3)小说塑造石丁这一人物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

(6分)

(4)你认为小说中胡笛改掉石丁画作中的暗记这个情节的安排合理吗?

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在研究工作中善于选择较好的角色

奥斯特瓦尔德(1853-1932),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他成功的一个关键是他在研究工作中能够善于选择较好的角色。

在物理化学研究中,他通过改变研究手段和课题来选择自己的角色。

他从热化学入手,又先后用体积度、光学和电学手段研究了体积化学、光化学和电化学,在化学亲和力这一课题上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

在莱比锡,他又转向催化问题的研究,这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成就之一。

从大的方面讲,在他的科学生涯中,他在关键性的时期甚至跨领域地选择较好的角色。

当他在物理化学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后,他转而涉足哲学和一般文化问题,这使他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晚年,他又闯入颜色学领域,在前人失败的地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建立了定量的颜色学理论体系和测量体制。

这种角色选择和变换甚至也体现在他的其他工作中乃至日常生活中。

他时而是教师,时而又是编辑和作家;他是科学家(物理化学、心理学、颜色学等)和哲学家,又是科学史家、语言学家;他在休息时经常以画家和音乐爱好者的身份出现,而在社会上又经常扮演着参与者、宣传者、组织者、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的角色。

他善于选择和变换自己的角色不用说与他的浪漫型的精神气质有关。

但是,他在每一个角色活动的舞台上都演得有声有色,在每一个研究领域都不是浅薄地涉猎。

这一切固然与他的教育的宽泛性,以及他自己的深厚功底和敏捷思维有关,然而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它也有其合理的根据和普遍的意义。

奥斯特瓦尔德在谈到他放弃纯粹科学研究以及向大学辞职的理由时说,当人们研究任何一种专业而到达其顶峰时,只有两种选择摆在他的面前:

或者,他力求呆在顶峰,这就要冒跌落的危险和被较年轻的、有活力的后继者的急速脚步踩坏的危险;或者,当他还在顶峰时,他主动迅速地离开这样一个危险的地方,如果有人因为放弃他在一生最好的时光所获得的东西而感到悲哀的话,那么他完全可以在其他领域利用他的思想、精力和时间另起炉灶。

在这里不需要担心找不到新的观念,只要他的智力源泉有足够的储备,他的思想便永远不会停顿和枯竭。

奥斯特瓦尔德正是由于善于变换角色或转移阵地,才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他一旦看准了目标,就要设法把它拿到手;对于他认为不能取得胜利的事情,他也不轻易发起进攻。

像奥斯特瓦尔德这样的做法,在许多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身上都有所体现。

例如彭加勒①,他在科学的征服中一旦达到绝顶,便转移目标,而把进一步发掘细节、肯定容易取得效果的任务留给他人。

薛定谔②等一批量子物理学家抓住有利时机,进入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开辟了大道。

  奥斯特瓦尔德认为,要在研究工作中有所发现,必须积极主动提出疑问。

疑问从何而来?

疑问既来自他的实验工作,也来自理论分析;既来自科学的历史研究,也来自他早年的记忆库。

奥斯特瓦尔德的这种做法与当代科学哲学的“科学始于问题”的命题有某种相似之处。

科学家能否捕捉问题,能否积极主动地提出疑问,这是能否作出科学发现的关键之所在,因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开始进行系统的探索。

在科学史上常有这样的事例,由于科学家不善于捕捉问题,不主动提出疑问,以致真理碰到鼻子尖上却失之交臂。

要能够主动地提出疑问,就要有一种科学的怀疑精神,这是有开拓性的科学家不可或缺的素质。

这一点在奥斯特瓦尔德身上也有所体现。

因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而问题则由怀疑产生,因此“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以科学的怀疑精神主动地提出疑问,并进而进行积极的探索,这正是科学家作出科学发现的顺理成章的途径。

(节选自李醒民《奥斯特瓦尔德——伟大的凡人,平凡的伟人》)

【注】①亨利·彭加勒莱:

法国数学家、天体力学家、数学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1854年4月29日生于法国南锡,1912年7月17日卒于巴黎。

②埃尔温·薛定谔:

奥地利物理学家。

概率波动力学的创始人。

主要研究有关热学的统计理论问题,写出了有关气体和反应动力学、振动、点阵振动的热力学以及统计等方面的论文。

他还研究过色觉理论,他对有关红绿色盲和蓝黄色盲频率之间的关系的解释为生理学家们所接受。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奥斯特瓦尔德之所以能够获得19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是因为他在物理化学、颜色学、测量体制以及哲学的研究中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B.奥斯特瓦尔德善于通过改变研究手段和课题进行研究,在化学亲和力这一课题上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是他研究中成功的例证。

C.奥斯特瓦尔德认为,当人们研究任何一种专业而到达其顶峰时,便会出现两种选择:

要么保住自己在顶峰的位置,要么迅速离开顶峰。

D.作者认为奥斯特瓦尔德善于选择和变换角色,而且他在每一个角色活动的舞台上都演得有声有色,这取决于他的浪漫型的精神气质。

E.作者以彭加勒、薛定谔来说明,善于变换角色或转移阵地从而在众多领域取得瞩目业绩,在许多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身上都有所体现。

(2)为什么说奥斯特瓦尔德“成功的一个关键是他在研究工作中能够善于选择较好的角色”?

请举例说明。

(6分)

(3)在研究工作中如何才能通过提出疑问获得科学发现?

请简要概括。

(6分)

(4)文章认为,奥斯特瓦尔德选择和变换自己的角色,有其合理的根据和普遍的意义;也有人认为,奥斯特瓦尔德的成功不可复制,人的一生只需做好一件事。

对此,你怎么看?

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什么是职坛“白骨精”?

白,白领;骨,骨干;精,精英,这类人对待工作精益求精,技艺达到了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程度。

B.张炜创作的450万字的鸿篇巨制《你在高原》,长篇累牍地描绘了广阔的社会风貌,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C.作为学者,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静下心来研究学问,做到心无旁骛,对外界的喧嚣纷扰充耳不闻,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

D.我们经常会看到民间舆论的两面:

一方面,网络的确赋予更多人话语权;但另一方面,网络(尤其是微博)众声喧哗的背后是一傅众咻,是对权力的滥用。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A.40年来,中日关系发展最大的经验和教训是,中日人民之间能否相互理解,才是中日两国最终能够实现世代友好的根本保证。

B.加强和改进文学评论工作,引领文学创作和广大读者的文学欣赏水平,纠正不良的创作倾向,是文学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C.近年来,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冲击,其业内竞争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也发生了微妙变化。

D.目前,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菜籽油及调和油等均已作了标志,今后,农业部门将借鉴国外标志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产品标志管理制度。

15.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初中时就听到梁任公《饮冰室文集》,,,

,,,,如此一 想,也真要掩卷肃容一番。

①原文是“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

②及至读了《庄子》,才知道全然不是那么回事

③原来“饮冰”是指内心焦灼不安

④只以为饮冰室就是我们吃刨冰的冰果店,代表的是清凉的意思

⑤那么,梁任公原来在恣纵无碍的才华之外亦自有其生当乱世的忧怖

⑥注疏中说“晨朝受诏,暮夕饮冰,是明怖惧忧愁,内心熏灼”

A.①⑥③⑤④②B.④②①⑥③⑤

C.①⑥④②③⑤D.④②③⑤①⑥

16.阅读下面的语段,写出孔子原话的意思和温总理引用孔子话的含义。

(5分)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答记者问中提到:

“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知我罪我”的典故与孔子有关。

孔子编写完《春秋》说: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1)孔子(2分):

  

(2)温总理(3分):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两位作家的作品写两句话,要求内容合理,比喻贴切,句式相同。

(6分)

  示例:

庄周的《庄子》,是清亮通透的河,可以摆渡迷惑的众生,能够觅得源于道家经典的人生微笑。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我惧怕这种“自己的不确定性”,因为我惧怕“今日之我”不能比“昨日之我”更有智慧、更懂得爱、更能认识生命的美好。

我感恩这种“自己的不确定性”,因为这使得从前一切的过错还能修正,所有的缺憾都能弥补,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我知道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个元素、每一个念头都会改变“自己”;当我知道每一个“自己”都是稍纵即逝,下一个自己都是全新的——这使我充满了力量,这使我有更深沉的感激、更非凡的勇气,去建造未来的自己!

我告诉自己:

改变是可能的!

林清玄《在云上·遥远的自己》(节选)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