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考资料.docx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考资料.docx(1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考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终身教育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
3.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4.()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培养目标
5.()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
A.观察法B.访谈法C.实验法D.行动研究法
6.()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视角B.视敏度C.视野D.明适应
7.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A.常模参照测验B.标准参照测验C.目标参照测验D.团体参照测验
8.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
A.杜威B.卢梭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
10.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措施D.教育内容
11.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
13.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感C.自我预期感D.自我效能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15.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
16.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
学生是能动性的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17.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和。
18.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监督和调节,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
19.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0.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认知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
2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情感与态度的综合表现。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2.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
23.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
24.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5.教学
26.学校课程
27.有意注意
28.社会抑制
29.学习策略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0.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31.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有哪些?
32.简述影响社会知觉的特点。
33.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34.简述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
六、论述题(11分)
35.试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七、教育写作题(16分)
36.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
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2.B[解析]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3.D[解析]
(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4)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4.D[解析]略
5.A[解析]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被观察者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6.B[解析]视敏度在医学上称为视力,视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视角的大小表示。
7.A[解析]被试在常模参照测验中的成绩必须放到所在团体中,以被试在该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估其能力水平,这一团体即为常模团体。
8.A[解析]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C[解析]赫尔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10.A[解析]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
11.D[解析]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12.A[解析]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题干可以看出该同学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很可能就属于场依存型。
13.D[解析]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一项任务的判断与评价。
二、填空题
14.民主化
15.康德
16.能动的
17.不同刺激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18.监督调节
19.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
20.认知内驱力
21.态度情感
三、辨析题
22.[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通常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
即在中等强度动机的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3.[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创造力是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能力。
二者的关系十分复杂。
智力高的人虽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
创造力还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兴趣等的影响。
创造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
24.[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
首先,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其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再次,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四、名词解释
25.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6.学校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包括以下具体含义:
(1)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3)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程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27.有意注意:
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8.社会抑制:
即个体在从事某一活动时,他人在场干扰活动的完成,抑制活动效率的现象,又称为社会干扰。
29.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它包括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
五、简答题
30.[答案要点]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定型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31.[答案要点]
(1)把各个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
(2)强调简单的知识技能与复杂的知识技能、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
(3)注重学习原理、规则和模型等方面的重要性;
(4)对学生应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予以鼓励。
32.[答案要点]
(1)认知者本身的特点。
主要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
(2)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
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是指该对象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的大小。
(3)知觉的情境方面。
在社会知觉中,除去知觉的主体、客体之外,知觉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
(4)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
定势在对人的知觉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对陌生人形成初步印象时,这种作用特别明显。
33.[答案要点]
韦纳等人认为,对于构成人的行为的原因,除去按照控制所在分成内在的个人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还可以按照另一维度即稳定性划分。
在内部因素里可以分为稳定的(如能力)和易变的因素(如努力程度)。
在外部因素里可以分为工作难度,这是稳定的;机会和运气,这是不稳定的。
34.[答案要点]
(1)准备律。
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
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
因而对教师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
(3)效果律。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
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以后,即在一定的结果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他心情愉悦的刺激或事件,那么这种联结会增强,反之会减弱。
他指出,教师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显得尤为重要。
六、论述题
35.[答案要点]
(1)德育方面:
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
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育方面:
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
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
七、教育写作题
36.[参考例文]
道德养成途径之我见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
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
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就可以获得。
在《普罗塔哥拉斯》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前后矛盾。
道德究竟可教吗?
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但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
我认为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
基本知识的传授;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
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
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识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
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
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
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
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
如对汉语的学习,使个体常常会沉醉于其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
对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
因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从而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
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
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
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
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
道德是每个人所应追求的品质,但其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
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应提供良好的氛围。
不但在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氛围营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给学生道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2011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反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C)
A.基本教育规律B.基本教学规律C.基本心理规律D.基本身心规律
2.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B)
A.130B.140C.150D.160
3.“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C)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4.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D)
A.自我了解B.自我实现C.自我行动D.自我临近
5.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A)
A.一般迁移B.具体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
6.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B)
A.女优于男B.大致相等C.男优于女D.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
7.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A)
A.概念学习B.意义学习C.命题学习D.符号学习
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C)
A.均衡发展B.先慢后快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又慢
9.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
这是条件刺激的(D)
A.一般化B.具体化C.分化D.泛化
10.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C)
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定向
11.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C)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
12.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D)
A.生活焦虑B.择友焦虑C.缺钱焦虑D.考试焦虑
13.发现学习是属于(A)
A.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B.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C.个别化的教学策略D.交互式的教学策略
14.引起和维持个休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C+)
A.注意B.需要C.动机D.兴趣
15.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C)
A.健康的人格B.健康的习惯C.健康的心理D.健康的生活
.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A.苛勒B.斯金纳C.桑代克D.布鲁纳
17.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B)
A.计划策略B.组织策略C.调节策略D.监视策略
18.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D)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问题检验D.问题解决
19.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
依从、认同和(B)
A.行动B.内化C.执行D.泛化
20.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A)
A.形成性评价B.定性评价C.定量评价D.考查性评价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21.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心理学者把此时期称之为_关键期__________。
22.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____________×100
2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_行为规范________的学习。
24.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
效果律、练习律和_____效果率_________。
25.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__寻求发展___________。
26.学生的学习就其学习内容来说,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总是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__道德品质和健康心里_____________的培养。
27.先于一寂的活动则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心向和定势______。
28.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的记忆是_瞬时记忆_____________。
29.在读一首短诗时,某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
这种增加的附加学习,叫做__过度学习_____________。
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一。
30.中学生的伦理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可以做到言行一致,具有__自律__________性。
31.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有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是___程序教学____________。
32.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叫做__课堂气氛_______。
它是教学过程的软情境。
33.有系统的惧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材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之为_教学评价____________。
34.标准化就测验的优越性在于:
第一,客观性;第二,计划性;第三,__可比性_________。
35.多次测验所得的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的程度,叫做测验的__信度_________。
36.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之为___皮革马利翁效应__________。
37.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是以__信息流_______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38.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__趋向或接近_____________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远离或回避某一目标。
39.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_认知目标___________、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40.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并以___学生为中心。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42.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43.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44.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适当的开展学习竞赛
(2)正确利用奖励与惩罚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
45.教师成长的历程经历哪几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四、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潢分10分。
)
46.试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提示:
将5种基本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顺序排列,填在下图表中,并着重分析一下最高层次的需要。
)
(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例如,对食物、水、空气、眨眼、性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是安全需要,即表现为为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随后出现的是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
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2)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心胸开阔、独立性强,具有创造性;他们知道自己的需要,能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