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路上 且行且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262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研路上 且行且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研路上 且行且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研路上 且行且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研路上 且行且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研路上 且行且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研路上 且行且思.docx

《教研路上 且行且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研路上 且行且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研路上 且行且思.docx

教研路上且行且思

教研路上且行且思

——谈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王建民

临安市昌化中学311321

摘要:

教科研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点,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平台。

所以要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始终坚持把教科研工作作为培养教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把手。

本文从笔者的实际教育科研经历出发,指出了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

一、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理论解读

1、科研是一种需要

(1)科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形态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正进入全面实验阶段,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等方面都有重大改革,这一系列改革,最终都需要依靠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通过教育科研去实现、去完善。

(2)科研是教师自身提升与发展的需要

教师发展是指教师生命潜能和价值的有目的、有方向、有策略的延伸与扩展。

如果说,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性平台,那么,教育科研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强力助推器。

“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通过教育科研,教师可以学习理论,更新观念;可以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可以提炼经验,形成自我教学风格。

2、科研是一种态度

今日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矛盾多、问题新、任务重。

作为教育科研的主体,教师是否自觉地以一种研究者的姿态深入实际,对之持久关注,并寻求有效对策,决定了其对待教育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

二、我的教科研成长历程

教科研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创新工作,需要教师的热情、兴趣和关注,更需要教师充足的时间和执着的毅力。

笔者2007年才开始接触教育科研,虽说6年来的科研路上异常艰辛,但通过教育科研慢慢的尝到了甜头,体会到了自己专业成长的乐趣。

第一轮:

向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发起挑战

笔者2003年毕业于苏州科技大学,同年9月来到了偏远的临安市昌化中学。

工作的第一年,像所有的新教师一样充满了工作热情,备课、上课,批作业,改试卷,这样的状态一直机械地重复了好几年,慢慢地产生了一种倦怠感。

直到2007年的某一天,QQ里一个陌生人向我发来一则消息,说他是《学苑新报》报社的化学编辑,向我约一篇关于钠及其化合物方面的稿件,阅读对象为高一学生。

我受宠若惊,一是工作4年多,从未想过会有人向我约稿件,也从未想过我的文字可能会印刷成铅字;二是工作4年多,从未想过教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模式,也从未想过这种模式可能会给读我文章的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帮助。

于是,我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把教材中关于钠及其化合物部分看了一遍,再去图书馆借了好几本有关这方面内容的辅导资料。

终于《例析碱金属单元中求样品纯度的实验题》一文顺利完稿,虽说只是1200多字的豆腐块文字,却花了我3天的时间,我完完全全的把它当做一件政治任务来对待,当稿件真的变成铅字收到样报时,我欣喜若狂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发表文章!

有了这一次的合作,那位化学编辑觉得我的稿件质量比较高,于是不断的向我约稿。

说句实在话,我也真的是用心的对待每一份约稿,慢慢的我也就成了这家报社的特约作者。

至2007年底,我已在《学苑新报》上发表了教育教学类文章30多篇。

在此过程中通过那位编辑的介绍我也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化学写稿高手,通过他们的介绍,我又认识了更多的报社的编辑,河南郑州的《中学生学习报》、吉林的《素质教育报》、山西太原的《学习周报》《数理报》《学习报》、安徽合肥的《考试指南报》、海南海口的《考试报》、江西南昌的《当代中学生报》、甘肃兰州的《中学生导报》、河北石家庄的《少年素质教育报》《学苑新报》等等报刊。

我以同样的写作态度、同样的高质量文章获得了这些不同报社的编辑的认可,一份份的约稿到来,一篇篇的文章发表。

2007年在各级各类报纸上发表37篇文章,2008年在各级各类报纸上发表60篇文章,2009年在各级各类报纸上发表96篇文章,2010年在各级各类报纸上发表84篇文章,2011~2012年也有近300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

涉及的写稿内容从初三到高三,教材版本从老人教版到新人教版、苏教版、鲁科版。

正是这段疯狂的为报社写稿的经历,让我熟悉了化学各个版本的教材体系、各个模块的编写体系,我开始将这些整理成心得体会,并且形成文字,向更高的平台——杂志上发表文章发起挑战。

几年下来,在北师大《化学教育》杂志上发表3篇文章,华东师大《化学教学》杂志上发表2篇文章,陕西师大《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杂志上发表1篇文章,哈尔滨师大《中学化学》杂志上发表2篇文章,浙江师大《化学教学与实验》杂志上发表文章1篇,长沙理工大学《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上发表1篇文章,教育部教育装备中心《教学仪器与实验》杂志上发表1篇文章,哈尔滨师大《中学生理科应试》杂志上发表1篇文章。

回顾这6年半的报刊杂志的写稿生涯,真心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很多,当别人休息的时候,我却在写稿,我放弃了一个个假期。

在别人看来,我一定会过得很累,其实真正疯狂写过稿的人才能体会,写稿过程其实非常的充实,通过写稿我熟悉了各家报刊杂志社的用稿要求,掌握了写稿的各种小技巧,也由此而认识了全国各地的写作大家,丰富了自己的人脉资源。

因此,面对后来每天3~4个的报社约稿电话,也能从容应对。

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不再有了以前的写稿热情,但我仍要感谢那段疯狂的写稿岁月,因为从中我认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第二轮:

向各级各类论文、课件、优质课等评比发起挑战

今天的教师既有直接、具体的培养人的任务,又肩负观念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等知识创新的使命。

创造了就要使之产生价值,就要使之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

就教师的创新成果来讲,推广的平台除了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还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那就是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评比活动,并在活动中推广自己的教改经验,这样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才是名符其实的创新。

表1笔者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情况一览

年份

获奖情况

2004年

1、《铜和硝酸反应的实验改进》获杭州市第8届实验调演评比三等奖(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006年

1、《巧用啤酒做气体压强的改变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获杭州市第11届实验调演评比三等奖(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007年

1、《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实验教学设计》获杭州市第三届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评比三等奖(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008年

1、《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获杭州市第12届实验调演评比一等奖(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浅谈化学实验探究点的设计与优化》获杭州市化学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该文2009年再获杭州市第21届中小学教学论文评比合格奖(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009年

1、《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猜想的策略研究及系统构建》获浙江省第九届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论文评选省一等奖(浙江省教育学会);同年该文获临安市第21届中小学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临安市教育局教研室)

2、《从苏教版化学不同的选修模块看同一实验的不同演示方法》获浙江省第九届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论文评选省入围奖(浙江省教育学会)

3、《近六届杭州化学年会实验调演的现状分析及思考》获杭州市化学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4、《快速加液器》获临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三等奖(临安市教育局教研室)

5、《跑动青春》获临安市师生摄影比赛三等奖(临安市教育局教研室)

6、《我不想知道你们的过去——从与高一择校生的沟通说起》获临安市德育案例评选二等奖(临安市教育局教研室)

2010年

1、《近七届杭州化学年会实验调演的现状分析及思考》获杭州市第22届中小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苏教版必修模块习题编制的价值分析及实施策略》获杭州市化学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2011年该文获杭州市第23届中小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3、《醛的性质和应用》获临安市第13届教师多媒体软件评比一等奖(临安市教育局教研室)

4、《“低碳生活”与我同行—对高中进行环保教育的探讨》获临安市环保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临安市教育局教研室)

2011年

1、《化学探究性实验资源二度开发的实践与思考》获杭州市化学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同年该文获杭州市教育学会“新观念、好实践”专题论文评选二等奖(杭州市教学学会)

2、《以教材插图为背景、谈原创试题的编制》获杭州市化学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2012年该文获杭州市第24届中小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3、《有机合成》获临安市第14届教师多媒体软件评比三等奖(临安市教育局教研室)

4、杭州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研究B类课题《新课程新实验—高中化学探究资源的开发研究》于2011年4月顺利结题(杭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

1、《基于需要的化学自制教具的研发与应用》获杭州市化学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2013年该文获杭州市第25届中小学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2013年该文获临安市第25届中小学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临安市教育局教研室)

2、《化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编制》获杭州市化学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3、《实施新课程后杭州化学年会论文参评及获奖情况分析与思考》获杭州市化学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4、《铝-空气燃料电池的生活化设计》获杭州市第16届实验调演评比三等奖(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5、《五月,因这一天而绚丽》获临安市第15届教师多媒体软件评比三等奖(临安市教育局教研室)

6、杭州市首届高中教师实验技能选拔赛中获三等奖(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杭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2013年

1、《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两性物质》获临安市化学优质课评比二等奖(临安市教育局教研室)

在倾心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教师把自己身之所历,心之所思,思之所成的经验、理论、方法等付诸文字,并选择恰当的平台推广开来,使之变成社会财富,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受益,这正是教师自身价值的延伸和扩展,也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的应有之义。

第三轮:

向编著高中化学教辅用书发起挑战

对于编著高中化学教辅用书,是我开始搞科研的那几年从未想过的事情。

我们很平静的用着书商提供的教辅资料,直到2010年的某一天,我的一个扬州老乡张尚伟老师把我引入了这片我从未涉及过的领域,由张老师我又认识了很多出版公司的化学编辑,再加之以前有过为报社写稿的丰富经验,因而在张老师的帮助下,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教辅用书《志鸿优化设计•化学与生活》(苏教版•选修1)(任副主编)。

有了第一次的书稿经历与经验,接下来其它出版公司的书稿也就顺当起来。

表2笔者近几年编著教辅用书情况一览

年份

教辅用书

2010年

1、苏教版·选修1《志鸿优化设计·化学与生活》(任副主编)·南方出版社

2、浙江高考二轮复习用书《学海导航》(任编委)·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

1、浙江高考一轮复习用书《学海导航》(任副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

1、浙江高考一轮复习用书《高考密码》(任副主编)·云南教育出版社

2、浙江高考二轮复习用书《大题冲关》(任主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3、浙江高考一轮复习用书《小题狂练》(任主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13年

1、浙江高考一轮复习用书《高考密码》(任副主编)·云南教育出版社

2、浙江学业水平总复习用书《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任副主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3、浙江高考一轮复习用书《小题狂练》(任主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出版教辅用书,并非高深莫测,也不是高不可攀。

正是前面的写稿经历,使我对教材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正是前面的写稿经历,使我掌握了写作的技巧;正是前面的写稿经历,使我懂得了坚持;正是前面的写稿经历,使我保持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正是前面的写稿经历,使我认识了许多应该且必须认识的化学同行。

教育科研,把我领进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境界,开阔了我的教学视野,促使我的能力在更大的空间有了质的飞跃,也使我获得了自我审视和自我超越的力量和机会。

三、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策略

1、创设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外在环境

(1)学校层面

教科研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点,因此作为教师发展的重要平台——学校,就应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并应始终坚持把教科研工作作为培养教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把手。

这里切实可行的方法有:

①请进来,聘请专业的教科研人员进行专业引领。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也一定有原因,跟名师学习、向专家请教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一条捷径,因为名师成功是他们有着与普通教师不一样的思想追求与工作状态。

名师作为教育领域中的成功者,必定有许多值得广大教师学习的地方。

一个教师如果能够追寻名师的成长轨迹,按照名师的想法和做法去思考和行动,做到持之以恒,一定也能够造就成为名师。

②走出去,与名师零距离。

可每学期安排各科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

让他们开阔视野,目睹名师风采。

外出学习的教师们回校后,为相关学科教师作学习汇报,进行“移植课”展示,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③开展校园沙龙活动。

鼓励教师把想到的做出来,把做到的说出来,把说到的写出来。

比如可每学期让教师自己开讲座,因为这种讲座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自己组稿,自己设计,所以每个教师都能博采众家之长。

虽然没有专家、学者那样高屋建瓴,但必定是自己的教学心得和感悟。

通过交流,大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加明确重视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如果说教师开讲座是“一家之言”,那么教学沙龙则是教师思想、智慧的碰撞,他们定会在碰撞中思考,在碰撞中总结,在碰撞中前进。

当然,校园沙龙活动还可以包括课堂教学大讲赛、说课评比、优秀论文评比、教学设计、实验操作,课件制作等基本功比赛,这些活动可锤炼教学新手,培养青年教师,发现骨干教师。

④目标激励,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并形成制度。

可制定积极的教科研管理制度和奖励措施,除了将老师们在撰写论文、从事课题研究方面取得成果与学校每年的学术性津贴的发放结合起来,还可实施诸如一稿双酬乃至多酬的奖励措施,从而不断激发和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提升学校教科研的质量。

(2)教研组层面

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只靠单一主体或单一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它应该是多主体共同努力的过程,这里教研组的功能也不可忽视。

①教研组内骨干引路。

同一个学科组的教师与教师之间在专业水平与实际教学能力方面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般情况下,年轻人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得较为全面,而教学的实践经验往往欠缺;年纪偏大的教师虽有实践经验,但知识老化,需要及时"充电"。

因此,根据同一个学科组内的人员构成情况,可确定某方面的"领军人物"。

学科知识扎实和理论水平高的可作为"理论骨干",教学能力强的可作为"教学骨干"。

通过骨干的引领作用,可以使整个学科组的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升。

②教研组内活动带动。

例如"阅览对决"活动,教研组可定期从阅览室借一些专业杂志分发给教师,每两位教师为一个组(抽签决定),同组的两个教师阅览完全相同的杂志。

比如有10位教师,就选择10本杂志(同刊同期或同刊异期或不同的杂志均可),如果A老师和B老师抽到同一小组,则他们二人必须发给完全相同的期刊,即A老师阅的是《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年第6期,B老师也必须是《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年第6期。

两周后(也可以更长或更短),同一组的两位教师约到一起,就所阅杂志中的内容相互提问对方,提问对方的题目由提问人自己拟定,但两个人相互提问的次数均等,具体决胜规则由双方商定(包括是否需第三人作裁判)。

双方互问互答后,将"对决"的结果告诉学科组长,由学科组长公布结果并确定奖励方式。

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化学教师研修班”、“同课异构异上”、“化学教学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精细的教材分析、精妙的教学构思、精彩的课堂展示、精当的课例评析,让教研组内教师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

2、挖掘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1)勤读书,加强科研理论水平

阅读使人充实,写作使人准确。

读书和写作可以帮助教师找准实现教学和研究整合的最佳融合点。

因此教师要勤于阅读,工作再忙也要读书看报。

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当然很好,也可以见缝插针,茶余饭后都可以看小段文章,对自己有启发的可以摘成读书卡片,便于查找。

当然读书不只是简单地了解别人的观点和见解,还应尽力把人家的观点融会于心,变成自己的,有了厚积,自然薄发。

(2)多思考,捕捉教育教学灵感

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的冲动,就不可能解决实践中的难题。

因此,在教育科研中,凡事应多观察、多思考,并尽可能地使用发散思维去解决研究过程中的难题。

多年的教育教学,大部分一线教师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这些素材的来源有很多:

来自教研活动、来自点滴记录、来自留心观察、来自学校活动、来自“课间十分钟”教师间的“闲聊”、来自上级任务等,但是,有了这些素材以后,我们还要经过自己的思考,挖掘出其内在的、有意义的、对教学有指导性的东西,整理材料,提炼成果,让其有可操作性。

而这些正是我们普通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所欠缺的。

所以为了抓住这些“瞬间的灵感”,我们不妨把每天所感、所思、所悟、所得记下来,日积月累,也可形成很珍贵的原始素材。

多次整理,也就能成为自己的文章。

(3)常总结,提高教育科研品味

教学总在不断的总结和尝试。

教科研也不例外。

有时候我们缺少的并不是投入教科研的想法,我们身边也不乏很多素材,自身也具备一定的经验,而是苦恼于如何去做这方面的研究、怎样找切入口、从哪里开始写等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往的经验基础上,多总结,要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失败的经验。

教师对教育科研价值的认同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经历实践、体验、感悟、再实践、再体验、再感悟的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只有当教师真正感受到教育科研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具有自主发展、富有个性的学生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时候,才能认同它并全身心投入其中,才能不断地把教育科研的先进理念和日常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学生一起共创生命的辉煌,成就自我。

(4)善沟通,构建网络教研平台

建立基于“分享经验、拓展教研时空”的网络教研平台,可以改变以往反思不及时、反思滞后、资源不能共享等情况。

这种网络教研平台就是我们常说的QQ教育教学研讨群。

对于化学教师来说,比较实用的教学QQ群有:

浙江省高中化学教研群(群号135587321)、高中化学教学交流群(62838775)、高中化学作者教研群(109818217)、金太阳化学交流群(48327766)、中学化学实验研讨群(20047069)、教学考试化学交流群(258136332)、苏教版浙江化老师群(28739466)、金考卷教师群(328278267)等等。

笔者600多篇文章的发表,也正是得益于这些群里各位老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交流和讨论。

通过这些教育教学QQ群,教师与教师之间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反思,你呈现着你的成功,也许就是解决我失败的处方,我的成功又可能同时是你失败的处方,教育的智慧在平台上碰撞,智慧的火花在平台上创生。

(5)多参与,吸收众家之长

为让自己站得更高,想得更多,看得更远,教师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要积极地参与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活动,抓住一切可以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聆听教科研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和专题报告会,系统地学习教科研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当然,听专家报告或和同伴交流,最好养成做记录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己认为重要的做一些记号,注意保管,需要时能找到“门牌号码”。

工作几年,笔者先后参加了浙江省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杭州市化学年会的实验调演及论文交流活动、杭州市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评比活动,杭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临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临安市德育案例评比活动、临安市多媒体软件设计评比活动、临安市师生摄影评选活动、临安市中小学学科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临安市环保论文评比活动。

并在这些活动中均获得了较高的奖次。

而且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让我的教育教学由静态变为了动态,由单纯变为了多元,由预设变为了建构,由结论变为了过程,从中也让我认识了浙江地区很多优秀的化学同行,有的擅长实验设计、有的擅长论文撰写、有的擅长课题研究、有的擅长软件制作,笔者博采众家之长转化为自身的东西。

可见参与教育活动,不为形式,不为完成任务,只是自己的一种需要。

四、结束语

教育科研使我们的理论与激情在教育活动中交相辉映,在改变“习以为常”的过程中创造出心悦诚服的力量。

我相信,我们在教科研工作智慧的引领下,必将更快地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更淋漓尽致地发挥教育教学艺术,更深入地完善教师应有的创造性教学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