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docx
《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艾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摘要: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症.
大多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仍然是健康的,并能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的情况下生活多年.即使他们看起来健康,自己也感觉健康的时候,他们仍能够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终生具有传染性.
HIV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可感染人类并导致AIDS.在实验条件下,HIV-1可感染黑猩猩,HIV-2可感染恒河猴,可导致病血症及血清抗体转为阳性,但不能引起动物发病.从HIV感染者外周血,精液,乳汁,脑脊液,唾液,泪液和其他体液中均可分离到病毒,不过目前尚无经泪液,唾液和汁液等感染HIV的报道.HIV一般通过血液和精液和,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1)性传播,通过性行为在男同性恋者之间及异性间传播,也可通过人工授精传播;
(2)血液传播,通过接受HIV感染者捐献的血液或器官,使用受HIV污染的血染液制品或与HIV感染者共用注射针头而被感染,此外,接触HIV感染者体液或HIV培养物的医务人员和实验人员存在感染HIV的职业危险性;
(3)母婴传播,感染HIV者的母亲,可在子宫内或在分娩时将HIV传染给新生儿(Connor,1997).除此之外,人与人的一般接触并不会导致HIV的传播,对此不必过分敏感和恐惧.
在体外,HIV可感染CD4+T淋巴细胞(T4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在其中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中,表明CD4+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是HIV主要的靶细胞.此外,HIV还可感染正常B淋巴细胞,经EB病毒转化形成的B淋巴母细胞系,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中幼粒细胞及多种细胞系(O'Brien,1997)
在体内,HIV除感染结缔组织中的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外,还可感染上皮组织中的朗格汉细胞(Langerhanscell)及神经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内皮细胞,其分布遍及骨骼,胸腺,脑,心,肺,肠,眼,肾,皮肤和性腺等器官(Dittmar,1997a).HIV具有如此广泛的细胞和组织嗜性,同它所引起的CD4+T淋巴细胞缺陷,淋巴腺病,卡波西肉瘤以及神经系统损伤等多脏器症状是相吻合的.
高度的变异性是HIV及其他反转录病毒所具有的显著特征.突变主要来自反转录过程,其中env和nef等基因变异幅度最大,而gag和pol等则相对保守,变异程度较低且多为沉默的点突变.根据env和gag等基因的变异,至少可将HIV-1划分为2群,共11个亚型.其中M(main)群由10个亚型组成,即A-J亚型.欧美主要为B亚型,非洲流行A,C,D,E等亚型;在我国B亚型占优势,其次为C亚弄和A亚型;此外,M群中还存在着各亚型之间的嵌合体(mosaic),如A/E,G/A等.O(outlier)群主要分布于西百和中非,由于成员较少,常被视为一个亚型(O亚型).根据同样的方法,可将HIV-2划分为A,B等亚型(UNAIDS,1997).不仅各地区或不同个体之间HIV存在很大的变异,即使在同一个体内部,差异同样明显.事实上,每个HIV感染者所携带的都是一个异质性的病毒群体,各种突变株共存于体内.高度变异性有助于HIV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同时也为HIV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设置了巨大的障碍.
怎样预防艾滋病针对不同传播途径,科学家们建议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洁身自爱,保持忠贞单一的性关系;发生危险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及时治疗性病.
2,预防艾滋病的血液传播
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不吸毒,不与别人共用针具吸毒.
穿耳或身体穿刺,文身,针刺疗法或者任何需要侵入性的刺破皮肤的过程,都有一定的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
3,母婴传播预防
艾滋病病毒可在怀孕,分娩或者孩子出生后的母乳喂养过程中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怀孕应人工流产.孕,产妇在分娩前,后使用抗毒药物,可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采用人工喂养,也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性.。
2008.3
艾滋病预防组织机构
组长:
张庆功
副组长:
明国庆
李仁强
李秀媛
组员:
各班班主任
艾滋病预防实施方案
安庄镇寨子小学
为切实加强我校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全面落实国务院对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要求,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
充分认识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着眼国家民族的未来,从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高度,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要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列入教学工作计划,认真研究部署,明确工作目标和行动措施。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增强我防护意识,以强有力的宣传方式和科学的内容,促进学生建立起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关爱健康,关爱生命,营造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指导原则
1、以预防为主,坚持常抓不懈地做好宣传教育,使学生不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突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以普及知识为主。
3、认真把握艾滋病防治宣传普及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三、工作目标
深入持久地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倡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倡导相互关爱的道德风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到2005年底,使我校师生对预防艾滋病常识教育知晓率达100%,预防艾滋病、性病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到90%。
四、措施及要求
1、将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学校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并纳入健康教育课计划。
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预防艾滋病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艾滋病侵袭的能力,每学期不少于2课时,做到有教案和学生笔记, 开课率要达到100%。
要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艾滋病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
结合我校实际,坚持适时、适地、适当的原则,健康教育的重点为讲解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如何预防艾滋病以及无偿献血、禁毒等知识。
2、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预防艾滋病作文评选、参观图片展、专题讲座、主题班会队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要充分利用板报、校刊、广播、校内电视、校内墙报等宣传媒介,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
要在每年世界艾滋病日前后集中组织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声势,提高效果。
3、把预防艾滋病教育和其他教育相结合起来。
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要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禁毒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活动结合起来,把多种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发挥综合效应。
4、提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有专人分管健康教育教研工作,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研究纳入教研工作计划,主动开展有关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2008.3
安庄镇寨子小学艾滋病宣传材料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全称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1、病毒性疾病2、慢性疾病3、传染性疾病
2、艾滋病病毒特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英文缩写HIV),也称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体液和组织液,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眼泪、唾液和尿液等以及淋巴组织中如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核淋巴结等。
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病毒浓度最高;其他体液,包括唾液、眼泪等的含量都很少,尚不足以构成传染。
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弱(低于乙肝病毒,在干燥环境中很快失去感染性,一般消毒剂能将其杀灭)。
3、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性传播(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
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及制品等)。
母婴传播(通过胎盘、分娩、哺乳等)。
4、艾滋病病毒不会经以下途径传播
共同工作、劳动(共用办公用品、学习用具、农具等)。
一般生活接触(共同进餐、拥抱、握手、礼节性接吻,游泳;共用马桶、浴盆、衣服、被褥、钞票等)。
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等。
5、青少年是预防艾滋病的生力军!
青年人对未来充满憧憬
有理想,敢拼搏
思想活跃
敢于承担社会责任
6、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其实就是关爱我们自己!
日常生活并不会传播艾滋病,我们没有必要谈‘艾’色变
我们的敌人是艾滋病病毒,而非艾滋病感染者/病人
2008.3
艾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摘要: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症.
大多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仍然是健康的,并能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的情况下生活多年.即使他们看起来健康,自己也感觉健康的时候,他们仍能够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终生具有传染性.
HIV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可感染人类并导致AIDS.在实验条件下,HIV-1可感染黑猩猩,HIV-2可感染恒河猴,可导致病血症及血清抗体转为阳性,但不能引起动物发病.从HIV感染者外周血,精液,乳汁,脑脊液,唾液,泪液和其他体液中均可分离到病毒,不过目前尚无经泪液,唾液和汁液等感染HIV的报道.HIV一般通过血液和精液和,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1)性传播,通过性行为在男同性恋者之间及异性间传播,也可通过人工授精传播;
(2)血液传播,通过接受HIV感染者捐献的血液或器官,使用受HIV污染的血染液制品或与HIV感染者共用注射针头而被感染,此外,接触HIV感染者体液或HIV培养物的医务人员和实验人员存在感染HIV的职业危险性;
(3)母婴传播,感染HIV者的母亲,可在子宫内或在分娩时将HIV传染给新生儿(Connor,1997).除此之外,人与人的一般接触并不会导致HIV的传播,对此不必过分敏感和恐惧.
在体外,HIV可感染CD4+T淋巴细胞(T4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在其中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中,表明CD4+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是HIV主要的靶细胞.此外,HIV还可感染正常B淋巴细胞,经EB病毒转化形成的B淋巴母细胞系,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中幼粒细胞及多种细胞系(O'Brien,1997)
在体内,HIV除感染结缔组织中的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外,还可感染上皮组织中的朗格汉细胞(Langerhanscell)及神经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内皮细胞,其分布遍及骨骼,胸腺,脑,心,肺,肠,眼,肾,皮肤和性腺等器官(Dittmar,1997a).HIV具有如此广泛的细胞和组织嗜性,同它所引起的CD4+T淋巴细胞缺陷,淋巴腺病,卡波西肉瘤以及神经系统损伤等多脏器症状是相吻合的.
高度的变异性是HIV及其他反转录病毒所具有的显著特征.突变主要来自反转录过程,其中env和nef等基因变异幅度最大,而gag和pol等则相对保守,变异程度较低且多为沉默的点突变.根据env和gag等基因的变异,至少可将HIV-1划分为2群,共11个亚型.其中M(main)群由10个亚型组成,即A-J亚型.欧美主要为B亚型,非洲流行A,C,D,E等亚型;在我国B亚型占优势,其次为C亚弄和A亚型;此外,M群中还存在着各亚型之间的嵌合体(mosaic),如A/E,G/A等.O(outlier)群主要分布于西百和中非,由于成员较少,常被视为一个亚型(O亚型).根据同样的方法,可将HIV-2划分为A,B等亚型(UNAIDS,1997).不仅各地区或不同个体之间HIV存在很大的变异,即使在同一个体内部,差异同样明显.事实上,每个HIV感染者所携带的都是一个异质性的病毒群体,各种突变株共存于体内.高度变异性有助于HIV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同时也为HIV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设置了巨大的障碍.
怎样预防艾滋病针对不同传播途径,科学家们建议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洁身自爱,保持忠贞单一的性关系;发生危险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及时治疗性病.
2,预防艾滋病的血液传播
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不吸毒,不与别人共用针具吸毒.
穿耳或身体穿刺,文身,针刺疗法或者任何需要侵入性的刺破皮肤的过程,都有一定的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
3,母婴传播预防
艾滋病病毒可在怀孕,分娩或者孩子出生后的母乳喂养过程中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怀孕应人工流产.孕,产妇在分娩前,后使用抗毒药物,可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采用人工喂养,也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性.。
2009.2
艾滋病预防组织机构
组长:
张庆功
副组长:
明国庆
李仁强
李秀媛
组员:
各班班主任
艾滋病预防实施方案
安庄镇寨子小学
为切实加强我校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全面落实国务院对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要求,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
充分认识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着眼国家民族的未来,从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高度,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要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列入教学工作计划,认真研究部署,明确工作目标和行动措施。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增强我防护意识,以强有力的宣传方式和科学的内容,促进学生建立起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关爱健康,关爱生命,营造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指导原则
1、以预防为主,坚持常抓不懈地做好宣传教育,使学生不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突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以普及知识为主。
3、认真把握艾滋病防治宣传普及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三、工作目标
深入持久地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倡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倡导相互关爱的道德风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到2005年底,使我校师生对预防艾滋病常识教育知晓率达100%,预防艾滋病、性病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到90%。
四、措施及要求
1、将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学校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并纳入健康教育课计划。
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预防艾滋病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艾滋病侵袭的能力,每学期不少于2课时,做到有教案和学生笔记, 开课率要达到100%。
要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艾滋病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
结合我校实际,坚持适时、适地、适当的原则,健康教育的重点为讲解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如何预防艾滋病以及无偿献血、禁毒等知识。
2、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预防艾滋病作文评选、参观图片展、专题讲座、主题班会队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要充分利用板报、校刊、广播、校内电视、校内墙报等宣传媒介,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
要在每年世界艾滋病日前后集中组织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声势,提高效果。
3、把预防艾滋病教育和其他教育相结合起来。
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要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禁毒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活动结合起来,把多种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发挥综合效应。
4、提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有专人分管健康教育教研工作,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研究纳入教研工作计划,主动开展有关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2009.3
安庄镇寨子小学艾滋病宣传材料
世界卫生组织在1988年1月在伦敦召开了一次"全球预防艾滋病规划"的部长级高级会议,提出把1988年作为全球防治艾滋病年,把12月1日作为全世界宣传防治艾滋病的日子,称之为世界艾滋病日(更确切的说是"世界同艾滋病作斗争日")。
目前,世界上每天有万余人新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不但医学界在竭尽全力研究预防治疗艾滋,各国政府,社会各阶层也都纷纷投入了对抗艾滋病的运动。
到目前为止,我们人类还没有找到一种治疗此病的方法。
因此,为了自身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大家都应该关注艾滋病。
了解艾滋病,进而预防艾滋病。
什么是艾滋病(AIDS)?
艾滋病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
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
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一个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也许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看上去或是自我感觉起来很好,但是他们却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别人。
艾滋病从发现至今还不到20年,但它在全球所引起的广泛流行,已使3000多万人受到感染,1000多万人失去了生命。
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有哪些不同之处?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
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数年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
为什么说艾滋病是“超级绝症”?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接触方式传播,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性疾病。
当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病毒的袭击。
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体内,这种良好的防御体系便会土崩瓦解,各种病毒乘机通过血液、破损伤口长驱直入。
此外,人体内一些像癌细胞之类的不正常细胞,也会迅速生长、繁殖,最终发展成各类癌瘤。
通俗地讲,艾滋病病毒是通过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和机体抵抗能力,而给人以致命的打击。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
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
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
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
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
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
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人员及经费投入惊人。
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近4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成千上万人命丧于此。
据专家介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初期算起,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病人因抵抗能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直至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
目前,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超级癌症"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故此我们把其称为"超级绝症".艾滋病当前在我国的流行情况我国正处在艾滋病真正大流行的前沿,艾滋病感染者估计累计人数为100万,目前存活85万,我们现在发现的只有4万多例,也就是说,95%的传染源我们根本就不知道。
2003年12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
此时,关于艾滋病的话题又一次成了人们谈论的焦点。
艾滋病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如何?
是否会进入暴发流行期?
对此,央视《面对面》栏目的记者对中国艾滋病预防控制领域的首席专家邵一鸣研究员进行了专访。
记者:
如果纵向地看中国的艾滋病情况,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邵:
第一个时期叫传入期,从1985年开始,每年只有几例感染者被发现,多数是国外来华的人士,或者是我们出国的人士,这样大概持续了四五年。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出现了第一个流行期,在云南边境,中国开始了艾滋病的流行。
第三个时期就是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们叫快速增长期,其特点就是以很快的速度波及全国。
从1994年到现在,将近10年的时间,一直是以两位数在增长。
记者:
多少?
邵:
40%以上的速度增长。
记者:
这个速度具体来说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邵: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7%到8%,是全球最高的,这个速度可以使得我们的经济连续翻番,艾滋病比这个速度要高得多,以这种翻番的速度,我们1993年估计的一万,1995年我们估计数字就是10万了,那么到2002年累计数字已经到了100万。
记者:
(对于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我这里有三个数字,一个是100万,一个是85万,也有一个500万到600万,到底哪个数字是准确的?
邵:
我认为100万是我们所能掌握的一个最接近于真实情况的科学猜测。
85万是一个更科学的(数字),它反映我们现在还有多少感染者和病人,这些是仍然存活的,可以作为传染源传播疾病,100万是加上过去已经死亡的,他们已经不可能再传播疾病。
记者:
100万这个数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多大?
邵:
我认为由于我们还存在着监测上的一些薄弱环节,所以这个数字只能说是我们掌握资料的一个科学猜测。
我们找到的只是它当中的冰山一角,我们现在发现的只有4万多例,而我们估计累计是100万,那么也就是说,95%的传染源我们根本就不知道。
控制好的国家,多数的传染源他们都是能掌握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报告数字和估计数字之间只有20%左右的误差,而我们是多少?
我们是只掌握了5%,完全倒过来了。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控制就不容易做得有力。
记者:
作为中国艾滋病的首席科学家,你现在最担忧、最忧虑的问题是什么?
邵:
我现在最担忧的问题是,我国正处在艾滋病真正大流行的前沿,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很大,100万相对于13亿来说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我们正处于以高危人群为主的一种流行状态,能不能阻断他们进入到一般人群,这是一个能不能在中国控制艾滋病的关键。
这一工作给我们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我国进入快速增长期已经十年了,我们绝不可以再丧失亡羊补牢的最后机会。
央视《面对面》供稿艾滋病的病原学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这是一种慢性致死性传染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
HIV感染后导致人体免疫机能缺陷,从而发生机会性感染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病死率几乎达100%HI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灵长类免疫缺陷亚属。
现已证实HIV分为两型:
HIV-1型和HIV-2型,它们又有各自的亚型。
不同地区流行的亚型不同,同一亚型在不同地区也存在一定差异。
艾滋病的发病机理HIV病毒是一种杀细胞性病毒,此病毒主要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大量增殖使细胞破坏。
而‘辅助性T淋巴细胞’是人体中极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