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阅读63之一总1121青春与梦想.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109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星期一阅读63之一总1121青春与梦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星期一阅读63之一总1121青春与梦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星期一阅读63之一总1121青春与梦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星期一阅读63之一总1121青春与梦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星期一阅读63之一总1121青春与梦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星期一阅读63之一总1121青春与梦想.docx

《星期一阅读63之一总1121青春与梦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星期一阅读63之一总1121青春与梦想.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星期一阅读63之一总1121青春与梦想.docx

星期一阅读63之一总1121青春与梦想

“心诚则灵”(大地漫笔·编辑丛谈)

马涌《人民日报》(2016年05月23日24版:

副刊)

在网上看到一篇网友撰写的“投稿必中秘籍”,身为编辑心生好奇,点进去一窥究竟。

各种小技巧自不待言,倒是最后一句“心诚则灵”,让人不禁有几分玩味。

“心诚则灵”,那么,是怎样算得“心诚”,又是怎样算是“灵”呢?

我首先想到的是在我们公开征稿的邮箱里,有一类作者,某些意义上讲,真的是非常的“心诚”了:

或者是一次就投来十来篇作品,或者是以非常稳定的两天一篇乃至一天一篇的速度投来新作,常常还附着自我介绍加抒发感怀的长信,隔着网线都能感到他们炽烈的热情,真是让人记不住都难。

这诚意当然是有了,真的就能“灵验”了吗?

未必。

虽然编辑对于作者们的热情心存感激,但用稿的标准终究还是摆在那里,不是单靠“走量”和“眼熟”就能逾越的。

还有一类作者,说他们“心诚”吧,好像比不上前面说的那一类,要每隔几周才能见到一次,但每一次的来稿都让人感到很扎实:

角度的选取,主旨的提炼,笔法的变换等等,让人一眼就能与那些“倚马千言”又“汤汤水水”的文章区分开来,仿佛作者皱着眉头咬着指甲锤字炼句的光景就在眼前,不说呕心沥血,恐怕捻断的胡须还是有几根的。

就算第一次来稿不中,但在之后的每一次来稿中,都能看到他们努力与变化的痕迹,直到有一天终于写出令人拍案之作,目睹这一过程,对编辑而言也是一种极大的快意。

说到底,“心诚则灵”,或许可以用在祈愿上,对于写作,还是要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

编辑只按办报的要求对稿件进行取舍,当不起这么虔诚隆重的祈愿。

与其将这份诚心表达给编辑,倒不如将“诚”熔铸于文思,凝聚于笔端,奉献于作品,祈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你别说,这种“心诚”,倒还是有点灵的。

呼吸温暖(遇见)

严国庆《人民日报》(2016年05月23日24版:

副刊)

生活在江南越州古城,让游人常常驻足的仓桥直街的那些老台门、旧店铺,于我已是熟得不能再熟。

穿过那条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的仓桥直街,到了被称作城市客厅的广场,却遇见另一抹引我缓下脚步的风景。

老人的光亮

一位白发老者因为不再健康的身体,被困在轮椅里,她的头顶是婆娑的生命之树。

行人走过她的身旁,她总是笑望着你,眼里依然盛满了生命的光亮。

在老人的轮椅两侧,端坐着两位中年女人,脸上写着的表情极相似,平和、平静。

她们仨说着话,轻轻的。

我上前攀谈,知道了她们住在不远处,只要天气不错,两姐妹就会早早陪伴母亲出来,一道迎来阳光、空气和匆忙的人们。

她们端坐在广场之畔,就像等待自己亲切的老邻居,要与你打个照面、笑一个才好。

老人的长女对我说:

“母亲的世界越来越小了,亲情几乎是她生活的全部,只要她还坐得住,我们会坚持着陪伴她出门看看,好多一些开心,少留下一些遗憾吧。

”老人今年八十六岁,女儿说她的耳朵已经听不见,我却分明感到她读懂了女儿的话,脸上有春风拂过。

年事已高的老人不得已转入了轮椅生活,我却分明看见了她和她的女儿直面生命、无比健康的心。

女人的心思

大大的广场中央,一位上了年纪的女人正在艰难地向前行走。

走得更加艰苦的,是仿佛随时要倒下来、斜站在女人前面的男人。

有微风吹过,一旁的树枝正吐出新蕊,悄然无声。

宁静的广场里承载她们重重的脚步,一步、两步、三步……女人的双手使劲稳住男人的腰和背,不停地喊着“一二三,坚持下,再走,一二三,好,真好”。

注意到在一旁认真观看的我,女人稍停一会儿口令,轻声告诉我,丈夫刚刚中过风,医生说了,要教他像孩子一样每天走路才会恢复得好些,她这就下了决心,要每天用轮椅推着他出来练步,“总想着他早点好起来,我现在就这个心思,另外的事情都放下了”。

我站定看了很久很久。

她瘦弱,在大大的广场上显得渺小,却始终是丈夫身边不离不弃的那个人。

男人也许不再高大,不再气壮如山,但这位妻子的深情却重如山,让他们相伴的身影依然温暖。

一味低调非良策(人民论坛)

鲁平《人民日报》(2016年05月23日04版)

同一个地区,有的市县好故事常有,好声音不断,新闻舆论工作积极稳健、有声有色,让人感觉朝气蓬勃;有的市县则沉闷无声,让人觉得暮气沉沉,记者去采访,也是能不说就不说。

为何不发声?

答曰:

领导有交代,“低调,一般不宣传”。

“低调”的理由看似充分,实则站不住脚。

笔者经常在基层调研采访,以此为由不重视新闻舆论工作的不少见,大抵有几种情况。

有的地方主要领导年龄临界,最后一站,升迁无望,自认不需要;有的履新不久,没出政绩,感觉“不到火候”;有的谨小慎微,把新闻报道等同于出风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认为宣传是虚头巴脑,多说无益,少说为妙;有的地方主要领导不在状态,碌碌无为,确属“无话可说”。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退一步讲,就算领导干部确实是谦虚低调、不事张扬,也不能把一个地方的新闻舆论工作片面地理解为耍嘴皮子、哗众取宠做表面文章,从而在媒体上失声失语。

一个地区现况如何,发展思路怎样,面临什么难题……不仅本地群众关切、在外工作的游子关心,其他地区也会不同程度地给予关注。

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干部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就是重视公众知情权,就是善于凝心聚力、成风化人。

运用舆论工具宣传真理、动员群众、传播经验、指导工作,是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的必备本领。

毋庸讳言,一些地方主要负责同志还不适应媒体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骨子里仍然把新闻舆论工作当成花瓶,认为它是软性的、务虚的,中看不中用,只要不添乱,就可有可无。

有的觉得新闻传播只是一门单纯的业务性工作,交给宣传部门就了事,不过问、不关心、不重视、不支持。

还有的同志思维停留在“防火防盗防记者”阶段,不懂得同媒体打交道,至于说运用新闻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疏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更是不擅长。

对于这样的领导干部,邓小平同志早就告诫:

“不懂得用笔杆子,这个领导本身就是很有缺陷的。

新闻媒体是各级干部开展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源。

忽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作用,或者“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不重要”,往小了说,是缺乏作为领导干部必备的媒介素养;往大了说,是对新闻舆论工作在治国理政和现代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了解。

其实,个人的低调风格和对一个地区的新闻宣传,并不矛盾。

一些负责同志,平时个人谨慎低调,但对当地的新闻舆论工作从来都是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仅善于通过接受采访来确保公共政策透明、权力运行透明,也坦然真诚接受舆论监督,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疏导社会情绪。

在新形势下,运用新闻媒体推进治理的能力,已经成为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不仅需要具备,而且必须修习好。

在经典中开拓思想绿洲(干部谈读书)

冯键《人民日报》(2016年05月23日05版:

评论)

翻阅经典,就像翻阅生命台历,撕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绚丽

清风驱散雾霾,好雨泽被苍生,经典支撑人生信念与梦想。

翻开《共产党宣言》,发黄的纸页仍然依稀散发着淡淡墨香,那般的亲切平易、和蔼近人。

再一次“聆听”这些阐幽发微的远见、精辟入里的论证,一种高山仰止的敬意和故交相逢的暖意油然而生。

正是这部旷世经典改写了历史、改变了世界、塑造着未来,也深深地改变了读者。

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与经典对话,犹如品鉴老酒,入口醇香、回味悠长。

若叶之脉、树之干、流之源、人之魂,经典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塑造我们的精神世界、建造我们的思想骨架。

对社会而言,经典就是夯基筑台、立柱架梁。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经典之伟力。

精深的思维、精细的分析、精准的远见,经典中总是焕发着让人感动的力量。

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毛主席讲过,看《红楼梦》,最少看三遍,不看三遍没有发言权。

低头族快餐式的阅读,也许能从经典中拾得一鳞半爪、初窥门径,虽有了“弹指一挥”的快感,但缺少整体观瞻,终归不得其法。

读书“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慢不得,也急不得。

阅尽繁华皆不是,勤读诗书始向真。

我们生活在经典创造的世界里,守正多闻不僵化,是书海泛舟的“三件宝”。

何谓守正?

读经养浩气、品典立镜鉴,人生不失方向、为政不失法度,自然得其正。

案牍之外、勤政之余,闹中取静、淡定读书,亦为人生乐事。

从经典出发,无疑是“群书治要”的不二法门,一册在手,仰可接浩渺星空、俯可察苍茫大地,思接千载、神游万里。

翻阅经典,就像翻阅生命台历,撕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绚丽。

在“耕读传家·书香巴中”经典诵读活动中,我们以秦巴大讲堂为依托,领导带头授课说书、机关定期论坛评书、群众线上点题议书,各类经典读物成为全民阅读的首先书目。

温故知新、常读常新,经典始终与我们同行,感动一直与我们同在。

时代的步伐需要思想的引领,每个时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经典。

抖落尘埃,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当代中国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我们即将摁响全面小康的门铃。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回答了一系列事关中国方向、中国道路的重大理论问题,指引中国巨舰扬帆远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最新理论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也是各级党委政府执政为民、干事创业的源头活水,每一位共产党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都应勤学之、笃行之、善为之。

爱上经典、交友经典、常温经典,把读书从修身怡情的个人层面上升到经世致用的家国层面,我们必然会克服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在全面小康征程中奋力开拓新天地、实现新梦想。

不读经典,必然陷入精神荒漠;勤读经典,开拓出心中绿洲并非遥不可及。

为政者读经典,内心有情怀、胸中有境界、思想有活水、脚下有定力,不仅仅是为了自身得益,更是为了所服务的群众。

(作者为四川省巴中市委书记)

时代呼唤新的中国智慧(望海楼)

彭富春《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5月23日第01版)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

“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这既表达了时代对于思想者的召唤,也传递出思想者对于时代召唤的积极回应。

人是能够思想的存在者。

凭借思想,人成为了万物之灵。

思想不仅能显明现实,而且能指引现实,这正是思想的神奇伟大之处。

在一切思想形态中,哲学是最高的,因为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一向被理解为“爱智慧”,它通过思考存在,说出了智慧,为人们指出了一条光明宽广的大道。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产生了儒道禅等伟大的智慧。

自唐宋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就行走在儒道禅之间。

儒家的主要人物孔子、孟子说出了社会之道;道家的主要人物老子、庄子说出了自然之道;禅宗的主要人物慧能等说出了心灵之道。

儒道禅所阐述的社会、自然、心灵之道,涉及人生在世的整体,引导人达到完满的存在状态。

中国传统智慧揭示出人的最高理想,即“天人合一”。

这里的“天”不仅具有自然的意义,而且具有社会和精神的意义。

近现代以来,中国传统思想备感压力。

一方面,西方思想被引入中国。

这其中包括了科学与民主的思想,也包括了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

其中,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等西方价值观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带来冲击,引发诸多思想上的困惑。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这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指明了方向,同时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与此同时,近现代的中国思想也包括了自身传统的延续。

儒道禅都试图结合中西,返本开新。

今天,如何彰显中国思想的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

如何创造新的中国智慧?

首先,要立足当代现实。

思想要听从时代的召唤,只有与时俱进,思想才能创新。

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从前现代到现代的转变时期,也是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自然社会到技术社会、从宗法关系到契约关系的转变时期。

从世界来说,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日益扩大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新问题,如生态危机、文明冲突和生命伦理等,需要引起广泛和深入的思考。

其次,要对话世界思想。

中国当代的思想不能限于自身,而要面向世界。

西方社会在发展进程中同样产生了自己的智慧,这些智慧(如近代的民主与科学)曾为中国所接受和借鉴,也将为中国所丰富和发展。

中国智慧应在研究借鉴西方文明的基础上,体现“合而不同”的传统思想精髓。

第三,要勇于个人探索。

思想的创新最终要落到每个思想者自身思想的创新上。

只有与他人不同,才能成为独特的自己;只有与自己不同,才能成为与旧我不同的新我。

思想的创新不仅表现为新的主题,还表现为新的思路、新的语言,这就是思想的全面创新。

唯有如此,思想者才能成为思想天空的一颗新星,而无数的思想者会构成灿烂的群星,照亮一个新的时代。

在当今时代,新的中国智慧也许既不是天人相分,也不局限于天人合一,而是天人共生。

它意味着人我共在、身心和谐。

(作者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青春与梦想·我和女神有个约会:

主持人:

今天的主题是“青春与梦想”。

我首先想从女神说起。

女神可能有点大,我们从偶像或者榜样说起。

熟悉人民网的网友朋友们知道,我们心目中的女神或榜样,其实早已经超越了偶像的境界。

榜样的力量能给我们的人生道路指明方向,能在我们的前进当中给予力量。

今天,我们想要把四位女神介绍给大家,通过她们的分享,能够让大家从中汲取营养,找到自己的方向。

其实女神是什么?

她们就是从平凡人当中脱颖而出,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境界当中做出不同的成绩。

今天我们的四位女神,大家都知道她们是谁吗?

都知道是吗?

下面一个小小的部分,请大家先认识一下女神在成为女神之前是什么样的。

请看大屏幕。

蒙曼老师,王潮歌导演,王静总裁,青年舞蹈家刘岩。

我们经过她们允许,附上了她们成为女神之前的照片。

接下来登场的这位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教授蒙曼老师。

她多次登上《百家讲坛》,最近非常火的节目是《中华诗词大会》,当然,在《中华诗词大会》之前,大家是通过《百家讲坛》甚至更多的平台认识到她,下面掌声有请蒙曼老师。

嘉宾蒙曼:

谢谢大家,很高兴今天能跟这么多女神一起约会,在座的都是女神,女神之外都是男神。

我今天要和女神们分享什么样的故事呢?

我想讲讲我的忙和闲。

最近有点忙,我今天赶过来的时候也匆匆忙忙的。

忙什么呢?

忙上课,忙开会,忙节目,忙着今天的演讲等等各种忙。

后来想了想,好像好多年一直挺忙的。

比如说读博士的时候,就挺忙。

那时候创造过三天三夜没睡觉的记录。

那时候三天三夜不睡,但还能吃。

一天三顿饭,三天九顿饭都没有落下,只是没有睡觉。

感觉是年轻的味道,年轻的魅力。

后来工作了,因缘际会,我第一年上课,排了四门课,在座的都是大学生肯定知道是什么概念,那时候也没有登上过讲台,所以很紧张,每天备课到凌晨2、3点钟,早上8点钟再起来上课。

再后来,去讲《百家讲坛》了,学校的工作也没减少,外面的工作又多了一些,所以更忙了。

我就一直在想,我自己也在问自己,我到底为什么这么忙?

我在忙什么?

后来我想,没有别的答案,我个人认为是,因为我太爱自己了,我不愿意放弃自己,所以,我不敢放纵自己。

这道理在哪呢?

嘉宾蒙曼:

小的时候看《三国演义》,不知道大家最有感觉的是谁?

喜欢哪一位?

我个人最喜欢关老爷,我喜欢关公,不是因为他的忠义仁勇,我最喜欢的是关老爷的自律。

比如刮骨疗毒,一般人做这种手术,或者要大喊大叫,或者一边大喊大叫一边还得逃,这该多么疼呀。

但是关公做这个手术,不仅不喊不逃,而且还能跟人下棋,还能镇定自若聊天。

为什么?

他对痛感不敏感吗?

我觉得关公最大的问题是他觉得自己不能认输,他不能输给自己。

后来他被曹操抓住当了俘虏,还得保卫两位皇嫂,也就是刘备的两个太太。

曹操开始试验关公,把关公和两位皇嫂放在同一间屋子里,你想会怎么样,如果是一个坏人,这时候欺负欺负皇嫂,谁也不知道。

正常人又会怎么样?

关公把两位皇嫂安排在内室,他自己在外面秉烛待旦,点起蜡烛,把四下都照亮,自己在那读《春秋》,一直读到早晨。

不给任何敌对阵营的人闲言碎语的机会,我不能让你说我不好。

后来华容道上,眼看就要抓住曹操了,天下三分抓谁的头都是天大的好事,哪一个英雄不喜欢建功立业,但关公没抓,他把曹操放走了。

读《三国》给我的感觉是,关公一直特别自律,一直不允许自己有任何道德污点。

其实小的时候第一遍看《三国演义》,不喜欢关公,就觉得这人特矫情,但是越长大越明白,关公为什么自律到矫情的程度?

我把的理解,和大家分享,当然大家可以有其他的理解。

我觉得关公出身不好,他有一种焦虑。

你看桃源三结义,刘备是皇叔,有身份,张飞是那桃园的财主,关公什么也没有?

关公当时是一个推车的,因为他有本事,有情怀,所以那两个愿意跟他结义。

但是越是这样,他越要自爱,他不能,也不敢出错,他怕自己不配在这个群体。

按现在的说法,他不配在我们这个圈子里。

他一步一步,都有紧张感,不能放松。

其实我觉得我的忙,也有点这个意思。

嘉宾蒙曼:

有的时候我觉得我也有焦虑。

现在主要倒不是身份焦虑了,因我们毕竟不是身份社会了,但是我有性别焦虑。

我们家一点都不重男轻女,但是这不意味着我生活在一个特别公平的社会。

现在在座虽然号称女神了,但是找工作递简历的时候你真是女神吗?

大学生都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我们小的时候就是这样,小的时候念书念得蛮好的,人家就会说什么?

小姑娘小学时候念书好,上了中学,特别上了高中数理化就不行了。

我们就努力学好吧,上完高中都考上大学了。

人们说什么?

小女孩念书还可以,研究能力就不行了。

我们硕士、博士也都毕业了,而且做得还不算坏。

然后拿着自己的履历去找工作了。

也找到我们现在学校的领导了,递简历了,人家说什么?

你条件蛮好的,但是我不会首先考虑你。

为什么?

看你都二十大几了,接着你要结婚生子了,以后你的工作就不可能那么用心了。

也就是就算你学习可以,研究可以,人们对你工作的预期值还是非常非常低,觉得你工作能力不行。

所以我就不服气,其实在座诸位女神也不服气,我们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差在哪里?

我们对自己期望一直蛮高的,凭什么大家觉得不行?

所以当我得到学习、工作的机会,得到在这里说话的机会,真的会努力表现,我们把工作质量完成得高一点,我们承担更多的责任。

这个工作完成好了,就会有下一份工作,下一个责任。

后来工作也多了,责任也多了,那不就忙了吗?

嘉宾蒙曼:

我说的第二个字是闲。

忙的同时,我觉得自己也挺闲的。

闲在哪?

我小时候喜欢爬山,我坚信在座女神走过的地方比我多。

我爬过北京周边所有的长城。

野长城也好,能查到的长城也好,我都爬过。

后来老了懒了,爬不了长城,就开始念书。

念书是无论在我有多忙的情况下,都保留的习惯。

现在每天念小说,比如左手一本《红楼梦》,右手一本《金瓶梅》,渴望点儿清香的时候看《红楼梦》,想染烟火气的时候看《金瓶梅》。

我高中在承德一中念书,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学校有一个图书馆,那个图书馆开门时间一直很晚,我都不知道什么时间结束,我们下午四点钟下课,晚上七点钟要接着上晚自习,我每天四点到七点就在那里看小说,像《三个手枪手》、《基督山伯爵》、《茶花女》,反正那些小说,都是那个时候看的。

看习惯了,现在就变成生活的必须了。

我做电视节目,但是我们家没有电视,可是我们家有书。

看书不是为了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看书其实也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的问题,看书最大的好处是距离感。

按照高晓松的说法,“生活都是眼前的苟且”,可是你一旦看书就不一样了,就是另一个时间,另外一个空间,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就出现了。

那诗和远方的田野,其实没有那么难得。

你一旦看书,从另外一个精神的远处去审视现在的生活,你会有不同的心境,也会有不同的感觉,也会有不同的智慧,就是苏轼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所以我愿意给自己一个闲,最大的闲是我现在还能闲着看书。

忙是自律,闲其实是自视,自律加自视是什么?

我最后想说的一句话是自由。

我觉得忙和闲让我拥有自由。

什么叫有自由呢?

不是我必须去工作,而是我选择做我喜欢工作的自由,不是我必须去支持哪一派的观点,而是我可以有自己观点的自由。

不是我只能生活在万丈红尘之中,而是可以神游千里万里之外的自由。

就说这些。

谢谢。

主持人

谢谢,特别喜欢蒙曼老师最后的“自由”,我想自由是我们当下每一个年轻人所追求的。

蒙曼老师也说到了自律和自爱,在追求自由之前我们必须自律和自爱。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蒙曼:

自律加自视使我拥有自由

2016年05月17日08:

15来源:

人民网-强国论坛

蒙曼:

奋斗、快意与自由

人民网北京5月18日电(张庆成)为启发青年在经受风雨磨难的考验中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帮助他们在疼痛“如蜕”的过程放飞人生梦想、成就事业华章,近日,人民网特别举办“青春与梦想·我和女神有个约会”主题对话活动。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蒙曼在活动中分析了自己的“忙”与“闲”,并表示,自律加自视使我拥有自由。

蒙曼告诉大家,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多年来一直挺忙,究其原因,则是“太爱自己,我不愿意放弃自己,所以我不敢放纵自己。

”蒙曼表示,只有努力才能够进步,当得到学习、工作的机会,就应该努力表现,把工作质量完成得高一点,承担更多的责任。

“这个工作完成好了,就会有下一份工作,下一个责任。

后来工作也多了,责任也多了,那不就忙了吗?

蒙曼说,在忙的同时,也觉得自己很闲,读书是无论有多忙的情况下,都保留的习惯。

“看书不是为了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看书其实也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的问题,看书最大的好处是距离感。

你一旦看书就不一样了,另一个时间,另一个空间,另一种生活方式就出现了。

诗和远方的田野,其实没有那么难得。

你一旦看书,从另外一个精神的远处去审视现在的生活,你会有不同的心境,也会有不同的感觉,也会有不同的智慧,所以我愿意给自己一个闲,最大的闲是我现在还能闲着看书。

蒙曼总结说:

“忙是自律,闲其实是自视,自律加自视是什么?

让我拥有自由。

什么叫有自由呢?

不是我必须去工作,而是我选择做我喜欢工作的自由;不是我必须去支持哪一派的观点,而是我可以有自己观点的自由;不是我只能生活在万丈红尘之中,而是可以神游千里万里之外的自由。

探路者联合创始人、登山探险家王静:

坚持!

攀登心中的那座山

2016年05月18日00:

00来源:

人民网-强国论坛

王静:

攀登心中的山

人民网北京5月18日电(张庆成)为启发青年在经受风雨磨难的考验中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帮助他们在疼痛“如蜕”的过程放飞人生梦想、成就事业华章,近日,人民网特别举办“青春与梦想·我和女神有个约会”主题对话活动。

探路者联合创始人、登山探险家王静在活动中表示,坚持!

攀登心中的那座山!

>>点击进入访谈页面

王静在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后,告诉大家:

“不管是在成长过程当中,还是在创业过程当中,都会遇到非常多的挑战。

一切的努力所得,好像都不在乎你以前是在哪个位置上,而是看你是否选对了方向,选对了目标,然后持续地做下去,把每件事情都做好。

在谈到大学生对未来发展的问题时,王静表示有三句话与大家分享:

“第一句话,不要在乎自己现在的起点在什么位置,而是要看你向哪个方向前进,同时要坚持。

第二句话是确定目标,把每一件很小的事情都做到极致。

第三句话,人一定要学会感恩,因为你会发现,我们所有成功的人,他们的周围一定是有非常多的人在付出努力,会帮助这件事情完成。

所以我们在登山的时候最大的体会就是,即使是陌生人给你的一个笑脸,带来的也可能是莫大的鼓励,也会有一种力量在里面。

”王静说。

青年舞蹈家刘岩:

只有相信“相信的力量”才会得到未来的美好

2016年05月18日00:

00来源:

人民网-强国论坛

刘岩:

相信,相信的力量

人民网北京5月18日电(张庆成)为启发青年在经受风雨磨难的考验中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帮助他们在疼痛“如蜕”的过程放飞人生梦想、成就事业华章,近日,人民网特别举办“青春与梦想·我和女神有个约会”主题对话活动。

青年舞蹈家刘岩在活动中告诉大学生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点击进入访谈页面

刘岩对自己的身体情况直言不讳:

“我刚才上来的时候有几个人帮忙,我的障碍是显性的,你们可以看得到。

但你们在座的每一位难道在你们学习、生活、工作中,就没有障碍吗?

但在那一刻,我特别希望,尤其是年轻人,你们要相信相信的力量,因为有很多维度你是可以跨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