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杠杆 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105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 杠杆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1 杠杆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1 杠杆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1 杠杆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1 杠杆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 杠杆 2.docx

《21 杠杆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 杠杆 2.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 杠杆 2.docx

21杠杆2

21杠杆

一、学情分析

在三年级下册《跷跷板》一课中,学生已经对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有了一定的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不会太陌生,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玩跷跷跷板的经验,所以,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感到相对比较轻松。

二、教材分析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发现杠杆所蕴含的科学规律以及这种科学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创新,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特点,理解杠杆的作用,知道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通过在操作体会和实验基础上得出结论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1)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类只有了解到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计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在什么条件下费力,在什么条件下不省力也不费力)

五、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

带钉子的木条

2、分组材料:

杠杆尺、钩码以及实验记录单

3、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先问班中谁力气最大?

愿不愿意帮老师一个忙?

老师今天遇到了一个小麻烦,本来准备做实验用的木板,不知道被谁钉了一个钉子,你用手帮老师把钉子拔出来好吗?

2、学生下来拔钉子,拔不出来。

3、看来用手是拔不出来的。

谁帮老师想个办法,看看用什么工具能够把钉子拔出来呢?

4、学生说用羊角锤或钳子。

师:

恰好老师这里有一把羊角锤,还是请原来的那个同学帮老师把钉子拔出来。

5、同样的一个钉子,用手拔怎么也拔不出来,用羊角锤却能很快地拔出来,这其中有什么科学道理呢?

谁能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杠杆”,教师说:

你的知识真丰富,锤子之所以能把钉子拔出来,确实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谁能说说什么是杠杆?

学生可能说不出来。

6、教师:

看来,我们同学对什么是杠杆并不是真正了解,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学习简单机械——杠杆(板书课题:

杠杆)。

二、科学探究

1、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

2、学生思考并回答,可能有以下答案:

①什么是杠杆?

②杠杆的特点。

③杠杆的作用。

④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认识杠杆

1、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杠杆。

2、请看大屏幕:

一根棍子,像图中这样用来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课件出示)

3、请同学们注意看图,图中的这个人是在用棍子撬石头,请同学们思考:

他在撬石头时都有哪些地方在起作用?

能不能给这些地方起个名字?

引导学生认识杠杆上的三点:

力点、支点、重点并课件出示。

讲解:

在杠杆上有三个看不见的点,用力的那点叫力点,起支撑作用的那点叫支点,撬动重物的那点叫重点。

请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看清这三点的位置。

4、请同学们思考:

如果我们改变支点的位置,比如后移,用教鞭指着大屏幕,我们同学看什么发生了变化?

(板书:

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再比如前移,发生变化的也是力点、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只不过后移时怎样,前移时怎样。

5、那么在刚才的两种情况下,我们在撬重物时会有什么感受?

学生猜测回答.

(二)杠杆的特点

1、谈话:

到底在哪种情况下杠杆省力,哪种情况下费力呢?

要想研究它,我们还需要请上一位朋友帮忙——杠杆尺。

小组长到前台领杠杆尺,并负责调整杠杆尺的平衡。

2、学生观察杠杆尺,看看有什么发现?

交流。

3、同学们通过观察已经认识了杠杆尺,那么杠杆尺在使用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请看大屏幕。

(三)研究杠杆的作用

1、下面我们就来一个比赛,看一下哪个小组最先让杠杆尺平衡,并将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及时记录在报告单上。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适时指导学生。

3、实验完成后,各个组长汇报本组的实验记录。

(1)学生汇报时教师用杠杆尺演示,演示后如果有数据不一样的,继续演示。

(2)归纳实验结论:

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四)杠杆的应用

1、开始上课时,我们用羊角锤拔钉子的时候就是应用了杠杆,现在哪位同学能用我们的研究结论来解释:

为什么用羊角锤拔钉子会省力呢?

2、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应用了杠杆。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这些工具,像镊子、钉书机、钳子、羊角锤、天平、等都是杠杆类工具,在使用的时候都是杠杆。

3、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工具是省力、费力还是不省力不费力类工具?

三、课堂小结

哪位同学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四、教师总结

杠杆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发现的,凝聚着人类的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杠杆类工具的应用十分广泛,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很多杠杆类工具。

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发明的杠杆类工具,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板书设计:

杠杆

大于省力

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不省力不费力

小于费力

 

实验记录单

实验次数

物重(左边钩码的个数)

力的大小(右边钩码个数)

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几格)

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几格)

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

1

2

3

 

我们的发现: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

出示课件——大人和小孩正在玩跷跷板

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

为什么小孩能跷起大人呢?

……

师:

同学们提得问题很棒,跷跷板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杠杆板书:

杠杆

二、认识杠杆

跷跷板就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那么杠杆是怎么一回事呢?

师:

最简单的杠杆就是一根撬棍。

(多媒体播放)一根棍子,当像那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力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重点。

杠杆总是绕着支点转动。

它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我们把驱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

师:

当力点、重点能围绕支点转动时,就是一个杠杆。

三、初步探究杠杆的特点

1.师生对话:

你想玩一玩杠杆吗?

同学们,你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一些学习用品来做一个杠杆游戏?

(引导学生在直尺下垫一块橡皮,在直尺的一端压上几本厚书,然后用手在直尺的另一端用力向下压,让学生体验一下有什么感受。

要求:

1、先用手直接提重物,感觉重物重量,用杠杆撬重物,感觉手用力的大小,比较两力;2、支点位置可以改变;3、小组合作研究,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2.提问:

有什么发现吗?

生交流:

有的时候省力,有的时候费力。

(二)实验探究

1.科学是讲究证据的,我们做个模拟实验来研究杠杆到底什么情况下省力,什么情况下费力呢,与这三点有什么关系?

首先请大家看一下实验器材。

2.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尺:

每个小组中有这样一个实验装置,它也是一个杠杆,名叫杠杆尺。

请注意,它的左右两边各有4个距离相等的小孔,都编了号码。

(教师把4个钩码挂在左边第2个孔上,然后用手压住右边让其平衡。

)请问,谁能指出这个杠杆的三点?

为什么?

但是我究竟用了多少力看不出来。

同学们说可以怎么办?

(可以用钩码来代替我所用的力)你们认为我在右边要挂几个钩码?

(生答4个)我用2个就可以了。

(在右边第4个孔上挂上2个钩码)平衡了!

这里是省力还是费力?

3.引导探究:

现在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探究到底什么时候省力,什么时候费力吧。

看哪个小组最先发现秘密,并填写记录表。

4.小组合作探究。

注意事项:

(1)小组同学分工合作;

(2)选择左边的某一个孔和右边的某一个孔悬挂钩码;(3)杠杆平衡后再做记录。

记录表如下:

放钩码的个数(重物)

支点

放钩码的个数(拉力)

第4格

第3格

第2格

第1格

第1格

第2格

第3格

第4格

5.集体交流,总结规律。

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省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费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不省力不费力。

四、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师:

通过学习杠杆的作用,你知道为什么小孩也可以跷起大人了吗?

师:

其实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杠杆的外形是可以变化的,并不都像一根棍,凡是有支点、力点、重点,工作时力点与重点围绕支点转动的装置,都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

比方说:

同学们请这个,羊角锤,谁能利用这个羊角锤将这块木块上的钉子拔出来呢?

其他同学仔细看,这个杠杆的三点在哪里呢,是省力还是费力还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呢?

(学生操作,观察,交流)

出示镊子,说说杠杆的三个点在哪里,是什么杠杆呢

(生观察,交流)

师:

你还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杠杆原理?

(生交流:

剪刀、钳子、天平、起子、夹子、杆称、干果钳……)

师:

杠杆的外形是可以变化的,有的力点、重点在支点的同侧,有的力点、重点在支点的两侧,请同学们课下继续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拓展延伸

阿基米德说:

“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大家看现在还是不是大话(生不是),从道理上讲能撬起地球来,但现实中他不能实现,为什么?

(找不到支点,也没有足够长的杠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