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105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0篇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0篇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0篇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0篇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

《10篇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

10篇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阅读下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回答问题

富饶的西沙群岛(节选)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1)文中“________”一词概括说明了海水颜色多,请找出表示海水色彩不同的原因的句子________。

(2)找出第1自然段中的两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了海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事物。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海底珊瑚的________。

【答案】

(1)五光十色;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2)深;浅;高;低

(3)珊瑚;海参;大龙虾

(4)比喻;排比;样子多

【解析】【分析】

(1)文中海水颜色多的词语是“五光十色”,表示海水色彩不同的原因的句子是: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2)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如文中出现的“深”和“浅”以及“高”和“低”;

(3)本题为阅读理解题,文中描写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等三种动物;

(4)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1)五光十色;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2)深;浅;高;低

(3)珊瑚;海参;大龙虾

(4)比喻;排比;样子多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文中内容、反义词、修辞方法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课内阅读。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我暗暗钦佩: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1)找出描写刺猬是怎样把红枣偷走的语句。

(2)“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是因为_____

A. 刺猬爬树时比在地上活动时要费力。

B. 刺猬很勤劳,做事很努力。

C. 刺猬摇下了很多枣,很高兴,干劲儿很足。

(3)“聪明的小东西”指的是________,这样称呼表现了作者对它的________之情。

【答案】

(1)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2)C

(3)刺猬;喜爱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故答案为:

(1)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2)C;(3)刺猬、喜爱。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3.课内阅读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1)选段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2)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句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

(3)小雨滴敲敲打打时,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________”;当他们汇聚起来,从一首轻快的________,唱到波澜壮阔的________,水越来越________,发出的声音越来越________。

【答案】

(1)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2)拟人;水

(3)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山中小曲;海洋大合唱;多;大

【解析】【分析】

(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

(2)把“水”当做人来描写,说“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这是拟人句。

句中的“他”指的是水。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细读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

(1)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2)拟人、水;

(3)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山中小曲、海洋大合唱、多、大。

【点评】

(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课外阅读。

大自然的声音

   每当闲暇时,我便会回味在森林公园感受到的音乐篇章,陶醉在那奇妙的天籁中。

   步入山林,处处可闻溪水的哗哗流动声,好似一首奇妙的歌谣,又像一首婉转的古曲。

随着水声,人仿佛在仙境中漫游,有一种羽化登仙的感觉。

溪水流到细处,“叮咚”之声不绝于耳,又如一串风铃在摇曳撞击……

   在山林中行走,风将绿油油的树叶当成千万个琴键,一阵吹拂,万键齐鸣,奏响一首高雅的“管弦乐交响曲”,真是大自然的欢快赞歌啊!

树林里,还不时地传出一阵阵簌簌的声音,原来是可爱的小猴子,它们挂在树枝上,吱吱叫着。

每一只猴子的叫声都不一样,小猴的声音又细又高,大猴的声音又低又沉,此起彼伏,相互应和,似纵情歌唱,又似细语倾诉。

   在小溪边戏水,你会听见“叽吱、叽吱”几声叫,那又是什么?

啊,是那在溪边嬉戏的一群水鸟。

只见那对大鸟吐出一串串音符,一高一低地唱和着,好像在歌唱幸福的生活,又似在赞颂这美好的家园。

   远处,有人对着崖壁大喊,回声如涟漪般荡漾开去,渐行渐远,跨过高山,飘向大海。

多奇妙啊,这边的呐喊,到了那边变成了娓娓细语。

   真想再次游走山林,听悦耳动听的交响乐,听大自然的美妙乐章。

(1)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

(2)文中作者写到的大自然的声音包括____。

(多选)

A. 流水声                         

B. 风吹树叶声                         

C. 猿猴鸣叫声                         

D. 水鸟戏水声

(3)找出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

(4)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你还会听到哪些声音呢?

试着写一写吧!

________,是大自然的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比喻;溪水的流动声;一首奇妙的歌谣;一首婉转的古曲

(2)A,B,C,D

(3)真想再次游走山林,听悦耳动听的交响乐,听大自然的美妙乐章。

(4)雨;演奏家;淅沥淅沥,是小雨的轻柔抚摸;哗啦哗啦,是大雨的强烈击打。

【解析】【分析】

(1)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照应句。

解题思路引导:

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好词语、句子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同时注意观察,此题会迎刃而解。

故答案为:

(1)①比喻;②溪水的流动声;③一首奇妙的歌谣;④一首婉转的古曲;

(2)ABCD;(3)真想再次游走山林,听悦耳动听的交响乐,听大自然的美妙乐章。

(4)①雨;②演奏家;③淅沥淅沥,是小雨的轻柔抚摸;哗啦哗啦,是大雨的强烈击打。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应用。

(4)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按要求填写内容即可。

5.读小伙伴的习作,学方法。

(一)

   一进门,我就看到碧绿的荷塘,大得一眼望不到边。

水面上,一张张荷叶像一把把小伞,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地站在绿色的舞台中间:

粉的、白的、白中带粉的、粉中透白的,各种美丽的颜色把荷花打扮成了漂亮的小公主。

(1)请把文中描写荷叶形状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横线。

(2)请把文中描写荷花颜色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波浪线。

(3)读了这段习作后,我知道观察事物要细致,可以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来观察事物。

【答案】

(1)一张张荷叶像一把把小伞。

(2)粉的、白的、白中带粉的、粉中透白的,各种美丽的颜色把荷花打扮成了漂亮的小公主。

(3)形状;颜色

【解析】【分析】

(1)、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一张张荷叶像一把把小伞。

(2)粉的、白的、白中带粉的、粉中透白的,各种美丽的颜色把荷花打扮成了漂亮的小公主。

(3)形状、颜色

【点评】

(1)、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6.课外阅读。

小鸟和大树

   有一棵大树,每日沐浴着阳光,与鸟儿一起欢度美好时光。

   离大树不远处,有一条小河。

曾经有一个小孩因为过河而被水冲走。

大树沉思了一下,对人们说:

“你们把我砍下来,做成一座桥吧。

”于是,大树成了河面上的一座桥。

人们过河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鸟儿问桥:

“以前你做大树时的生活多么美好,可你为什么要放弃做树而选择做桥呢?

”桥微笑着说:

“做了桥,我感到自己的人生非常有价值。

   鸟儿说:

“可是为了帮助别人,就应该牺牲自己的快乐吗?

   桥说    不    帮助了别人    其实我也得到了快乐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深思——________    心惊胆战——________

(2)给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3)大树为什么要放弃做树而选择做桥呢?

(  )

A. 大树想尝尝做桥的滋味。

                      

B. 大树想让人们能够安全过河。

(4)在帮助别人的问题上,小鸟和大树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小鸟认为:

________

大树认为:

________

(5)你觉得大树说的话有道理吗?

为什么?

【答案】

(1)沉思;担惊受怕

(2):

“,,!

(3)B

(4)帮助别人,不应该牺牲自己的快乐。

;帮助别人,自己也得到了快乐。

(5)略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在短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深思——认真思考,深入考虑。

心惊胆战——形容十分害怕。

(2)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

(1)沉思、担惊受怕

(2):

“,,!

(3)B

(4)帮助别人,不应该牺牲自己的快乐。

;帮助别人,自己也得到了快乐。

(5)略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

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

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有删改 新华网)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我国大部分公民都知道什么叫垃圾分类。

②知道各类垃圾的具体分类方法的民众不足三成。

③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把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

④大部分民众知道垃圾怎么分类,并能坚持做到垃圾分类、投放。

⑤只有极少部分的民众从未对垃圾进行分类。

(2)据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多少元左右?

(   )

A. 200亿                                 

B. 300百万                                 

C. 300亿                                 

D. 300

(3)下列对垃圾分类作用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B. 垃圾分类处理费时费力且意义不大

C. 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                                    

D. 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4)你对垃圾分类怎么看?

又会怎么做?

【答案】

(1)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④错误;⑤正确

(2)C

(3)B

(4)①垃圾分类很有意义。

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②我在生活中一定要学会并坚持做到垃圾分类,还要向周围的人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解析】【分析】

(1)、

(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④错误;⑤正确

(2)C;

(3)B;

(4)①垃圾分类很有意义。

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②我在生活中一定要学会并坚持做到垃圾分类,还要向周围的人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点评】

(1)、

(2)、(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类可真有办法。

人看见蝙蝠能在夜间飞行,就发明了雷达。

看见鸟儿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就发明了飞机。

海豚(tún)是游泳能手,潜水艇就是照它的模样造的。

鸽子的眼睛能分辨飞来的是敌人还是朋友,人造的监控器也能监视飞机和导弹。

狗鼻子最好使,人就造出了电子鼻,能检查出地下煤气管道是不是漏气。

(1)给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   )

A. 蝙蝠能在夜间飞行               B. 人类真有办法               C. 海豚是游泳能手               D. 狗鼻子最好使

(2)潜水艇是根据________发明的。

(   )

A. 蝙蝠飞行                           

B. 鸟儿飞翔                           

C. 海豚外形                           

D. 狗的鼻子

(3)人们根据鸽子的眼睛发明了什么?

(   )

A. 雷达                                  

B. 飞机                                  

C. 电子鼻                                  

D. 监控器

(4)这段话中,第1句话与其他几句的关系是(   )

A. 总——分                          B. 分——总                          C. 总——分——总                          D. 并列

【答案】

(1)B

(2)C

(3)D

(4)A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B

(2)C(3)D(4)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山村小学

   是一簇白色的山菊花在山野开放吧?

   是一支船队在绿海碧涛中航行吧?

   我们的学校,青瓦白墙的学校,坐落在山野的怀抱里。

远远望去,像绽开的花,扬帆的船。

   它是嵌在大山上的一面窗户,透过它,我们看到辽阔的大海、美丽的城市和遥远的宇宙,还有山外那一片丰富多彩的天地。

   采来山里的野花,紫蓝色的牵牛花,乳白色的小茉莉,红霞似的山茶,虹霓似的三色堇……学校编织彩色的花边,让蜜蜂、蝴蝶飞来,在我们的歌声中舞蹈。

   种上山里的香樟、塔松、红桦……给学校镶一条绿色的林带。

让杜鹃、画眉、布谷、黄莺用啁啾的欢鸣,陪伴我们琅琅的书声。

(1)从本文中摘录出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为了表达作者对山村小学的热爱,朗读第3自然段时应该用________的语气。

(   )

A. 紧张                                         

B. 忧伤                                         

C. 快乐

(3)短文中的“山菊花、船队”指的是________,“绿海碧涛”指的是________。

A.山上开的花、海上的船队

B.山村小学

C.海里的波浪

D.山野

(4)仿照短文第3自然段。

写写你自己的学校。

示例:

我们的学校,青瓦白墙的学校,坐落在山野的怀抱里。

远远望去,像绽开的花,扬帆的船。

我们的学校________。

【答案】

(1)略

(2)C

(3)B;D

(4)略

【解析】【分析】

(1)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好习惯。

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和句意的意思。

(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文,仿写一段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略;

(2)C;(3)B、D;(4)略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好词、好句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记忆。

(2)、(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骡子和铃铛

   一头高大健壮的骡子,脖子上系上一个铃铛。

铃铛制作精巧,响声清脆,骡子每走动一步,铃铛便发出“叮当”的声响,比鸟儿唱歌还悦耳动听。

   一天,骡子撞开了篱笆,走进了菜园,白菜、韭菜一畦畦,鲜嫩又可口,骡子好不欢畅,它低头啃个不停。

“叮当,叮当”,一串串尖厉的急响,钻进了主人的耳中。

他一个箭步冲出房门,挥动竹枝赶到菜园,一边抽打着骡子的屁股,一边斥责道:

“混账东西,你胡嚼乱踩,把菜地弄得一团糟。

要不是铃铛叫我来,菜地准被你糟蹋完了。

看你下次再敢闯进菜园……”

   骡子疼得直叫唤,不要命地跑出了菜园,“叮当,叮当”,铃铛的响声,伴着骡子远远地到了山脚下。

   没多久,骡子拉着一车货,长途跑路,傍晚时返回了村里。

“叮当,叮当”,一阵脆响,引得一些乡亲们竖起大拇指夸奖道:

“嗬,好一头结实顶用的骡子,拖这么多货物跑了一天,还那么精神抖擞的。

听,配上这清脆悦耳的铃铛声,多有气魄!

   “叮当,叮当。

”铃铛听了这番话,响得更加起劲了,像是说:

“对的,对的,骡子了不起!

   骡子耸起耳朵听了这些话,满心喜悦。

突然,它望见了菜园,不禁感到一阵阵隐痛,立刻不高兴地责问铃铛道:

“你发出的同一个声音,为什么一时出卖我,一时又吹捧我?

”“叮当,请你听清,”铃铛含笑地解释道,“你和我,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你犯错误时,我发出警告,为的是挽救你,不让你越陷越深;当你干得对时,我理所当然地赞扬你,为的是激励你取得更大的成绩啊!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满心喜悦:

________。

②理所当然:

________。

(2)铃铛两次的声响,骡子认为第一次是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自己;铃铛却认为第一次是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骡子。

A.挽救   B.吹捧   C.赞扬   D.出卖

(3)画横线部分中“同一个声音”是指(   )

A. 主人斥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