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 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052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 1.docx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 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 1.docx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1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书写“敬亭山、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能正确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能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想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词。

【教学难点】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并能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敬亭山的资料

(2)李白写《独坐敬亭山》的历史背景(3)刘禹锡的资料

2.学生准备:

搜集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流程】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想想我们学了李白的哪些诗?

我们再把这些诗读一读。

(出示诗句)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白的诗,这首诗——《独坐敬亭山》。

(出示课题)

(1)学习生字“亭”。

这个字常用在亭子的名称上,如“醉翁亭、陶然亭”等。

(出示生字)

(2)简介敬亭山。

(出示敬亭山资料)

(3)理解题目的意思。

(出示题意)

二、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2)学生自读古诗,根据注释,结合插图,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出示要求)

2.学生多种形式读诗,提醒多音字“相”在诗中的读音。

3.小组内交流诗句意思。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出示诗句

(1)读一读,想想这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

分别是什么样的?

(2)理解“高飞尽、孤云、闲”。

(课件词意)

(3)结合插图说说诗句的意思。

(出示句意)

(4)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孤单、孤独)(出示问题)

(5)介绍历史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漂泊生活,来到宣城时写的。

在长期的漂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出示背景)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出示诗句)

(1)读一读,想想用了什么修辞?

(出示修辞)

(2)理解“相看、厌”。

(课件词意)

(3)结合插图、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出示句意)

(4)在诗人笔下,万物都有感情,从这两句诗中找出这样的词语来。

(相、厌)(出示相、厌)

3.体会感情

(1)自由读诗,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同桌间说说,然后全班交流。

(2)听课文朗读(播放朗读),欣赏诗的韵律美。

(出示诗)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4)学生读诗。

四、学习生字,重点指导

1.出示这首诗中的生字。

(出示所有生字)

2.说说写这个字时注意的问题。

(出示生字)

3.师指导写字。

4、学生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出示作业)

1.背诵《独坐敬亭山》。

2.搜集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课,走近作者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优美。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洞庭湖的美景。

(出示洞庭湖景色图片)

2.简单介绍洞庭湖。

(出示洞庭湖有关资料)

3.欣赏洞庭湖秋月图,(出示洞庭秋月图)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你想用哪个词形容看到的景色?

(出示问题)

4.引入课题

洞庭湖的景色很美,从古至今有很多描写洞庭湖的诗词美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洞庭湖景色的诗,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

(出示课题)

5.介绍刘禹锡。

(出示刘禹锡资料)

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1.学生自读古诗,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作者写了洞庭湖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

(出示自学要求)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注意纠正“磨、潭、螺”的读音。

指导朗读。

(出示诗)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出示诗句)

(1)读一读,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2)理解“和、潭面、镜未磨”(重点理解)。

(出示词语意思)

(3)结合课本插图说说诗句的意思。

(出示诗句意思)

(4)“潭面无风镜未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出示比喻)(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5)谁能把这两句话美美的读出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诗句)

(1)利用前两句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

(2)汇报学习情况,重点讲解:

a.描写的景物有哪些?

b.理解词语:

遥望、翠、青螺。

(出示词语意思)

c.说说诗句的意思。

(出示诗句意思)

d.这两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出示比喻)(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

(3)刘禹锡笔下的洞庭湖真美,看看谁能把洞庭湖的美读出来。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5.这首诗学完了,洞庭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听诗歌朗读,闭上眼睛,想象洞庭湖的景色,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的景色。

(播放朗读)

通过学习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从诗句中画出要求写的字。

2.分析字形,说说书写应注意的问题。

(出示生字)

3.重点指导“庭”。

(出示“庭”及注意笔画)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总结延伸(出示作业)

1.背诵《望洞庭》。

2.想象《望洞庭》的景色,写一段话。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释题入情

1.学生齐读《草》这首诗。

(出示《草》)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白居易)白居易是唐朝一位伟大的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忆江南》,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

3.介绍词(出示:

介绍词)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

宋时发展到鼎盛时期,可以配乐演唱。

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忆江南》是词牌名,不是题目。

常见的词牌名有:

《水调歌头》、《清平乐》、《西江月》、《沁园春》、《菩萨蛮》、《蝶恋花》等。

4.了解“江南”

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

欣赏江南的景色。

(出示江南景色)

5.理解“忆”

同学们想想“忆”意思。

说说“忆江南”的意思。

(忆:

回忆、思念。

忆江南:

回忆江南。

二、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学生自由读词,读准读通。

2.学生多种形式读词,注意纠正“谙”的读音。

3.听朗读(播放朗读),指导学生读出词的节奏。

(出示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4.学生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这首词哪个字点出了作者忆江南的原因?

(好)(出示“好”)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示句子)

在作者眼中江南好在哪里?

用词中的话回答。

引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自读这两句,说说写了哪些景物、哪些颜色?

(出示问题)(日出、江花、江水;红、蓝。

(2)学生结合注释及插图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出示要求)

(3)想象画面:

读一读,说说你眼前出现的画面。

(出示问题)

(4)这两句是流传至今的名句,同学们想想这两句话好在哪里?

(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

学生回答时意思对即可。

3.风景旧曾谙。

(出示句子)

作者笔下的江南很美,江南的美丽景色在作者的脑海里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因此,作者在词中写到:

风景旧曾谙。

(1)理解“旧、谙、曾”。

(出示意思)

(2)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出示要求)

4.能不忆江南?

(出示句子)

这样的美景作者会忘记吗?

从词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能不忆江南?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出示要求)

(2)学生读这句话,思考:

这是个什么句子?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问题)(反问句;诗人对江南的思念、赞美。

5.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仅仅是思念江南的美景吗?

我们来看一下作者写这首词的背景。

(出示写作背景)出示资料:

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

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

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

“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6.作者不仅思念江南的美景,还思念江南的人,让我们把作者的这种感情读出来吧!

学生朗读这首词。

四、拓展诗词,浓情延伸

1.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出示《忆江南》的另外两首)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

3.欣赏歌曲《忆江南》。

(播放歌曲)

五、课外延伸,丰富积累(出示作业)

1.好美的江南,好美的词啊!

同学们,你们打算用什么来表达你对这首词的喜爱呢?

(画画、作词、写导游词……)

2.有感情地背诵《忆江南》。

3.课下继续搜集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教学反思】

《独坐敬亭山》是诗人李白离开长安十来年,游历安徽宣州时写的一首诗。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在导入时,我没有过多的语言渲染,导入直接围绕“李白”展开。

由于古诗离我们年代久远,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怎样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人当时的心情呢?

在教学中,我从理解诗句上入手,重点让学生理解“独”“尽”“去”“厌”等,理解诗句意思后,然后问学生:

这时体会到诗人的心情怎样?

接着课件出示李白写作这首诗的背景:

这是李白秋游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这样能把学生的感悟引到诗人的心情,学生能较好的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

在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但是,老师也不能失去引导,在关键地方给学生适当指导,学生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字词的理解上。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导入时我先让学生欣赏洞庭湖的景色,通过感受洞庭湖美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结合注释、插图理解词句,给学生创造自读自悟的机会。

“镜未磨”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了解“镜”不是现在的镜子,而是用青铜,经过打磨后的镜子,接着出示古代铜镜,让学生理解“镜未磨”(“镜未磨”是指的是没有打磨的镜子,在表面上有一层凹突不平的感觉。

)。

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镜子?

”在师生的沟通交流中,突破教学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教学中我将画面和朗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看中理解诗句意思。

当在这堂课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如:

在课堂上,点拨引导的太细,没有给学生足够自读自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再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

《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

在教学中,我通过《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导入新课,接着介绍了词,然后让学生欣赏江南景色,这样学生有了特别强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我适时地安排了自学环节,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自读、自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好诗不厌百回读”。

朗读在古诗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

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这首词,通过朗读让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此外,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最后让学生欣赏歌曲《忆江南》,不仅让学生一步了解江南美景,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然,我在教学时还有很多环节把握得不够好,这需要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板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鸟尽孤独

云闲寂寞

望洞庭

湖光秋月美

潭面山水

忆江南

红胜火景

思念

绿如蓝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