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幼儿社会教育》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6895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18 大小:8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幼儿社会教育》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8页
华师《幼儿社会教育》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8页
华师《幼儿社会教育》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8页
华师《幼儿社会教育》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8页
华师《幼儿社会教育》期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师《幼儿社会教育》期末复习.docx

《华师《幼儿社会教育》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幼儿社会教育》期末复习.docx(2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师《幼儿社会教育》期末复习.docx

华师《幼儿社会教育》期末复习

《幼儿社会教育》期末复习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依据的三大信息来源为()、当代社会生活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提出的要求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科发展的需求。

答案:

幼儿的发展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有()、针对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全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答案:

目标性原则

3.狭义的社会教育是()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

答案:

学校教育

4.强化物一般可分为五类:

消费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操作性强化物、拥有性强化物、()。

答案:

社会性强化物

4.幼儿的()常常使其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

答案:

自我中心

6.班杜拉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过程和动机过程。

答案:

动作再现

7.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创始人是()。

答案:

科尔伯格

8.()是形成和巩固儿童社会行为的最有效的方法。

答案:

行为练习法

9.活动延伸的形式可以是()、领域渗透、区角活动、游戏等。

答案:

家园共育

10.()《纲要》的颁布,不但重申了幼儿社会教育作为单独一个领域的重要意义,而且给出了明晰的幼儿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幼儿社会教育慢慢走向成熟。

答案:

2001年

11.活动开始部分时间一般控制在()分钟为佳。

答案:

3—5

1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主要包括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评价和()两个部分。

答案:

社会教育的评价

13.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园课程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

答案:

社会

1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儿童自我教育活动、人际交往教育活动、()和多元文化教育活动。

答案:

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活动

15.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主要包括发育过程中的问题行为、()、心理性问题行为和品德性问题行为。

答案:

心理发育障碍性问题行为

16.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和生态心理学家()于1979年出版了《人类发展生态学》一书,提出了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答案:

布朗芬布伦纳

17.代币疗法中的代币是具有()意义的东西;必须是可以计数,具有吸引力,并且简单、轻便,幼儿不容易复制的。

答案:

象征

18.焦虑可分为()、境遇性焦虑、分离性焦虑、期待性焦虑和环境性焦虑。

答案:

素质性焦虑

19.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向自律过渡的过程。

答案:

他律

20.()是幼儿园实施社会教育的主要手段,也是幼儿获得社会知识、社会技能、社会情感态度的重要途径。

答案:

集体教学活动

21.活动目标包括三个维度:

知识维度、情感维度、()维度。

答案:

能力

22.一般来说,每个活动区域最佳容纳量为()人。

答案:

5-7

2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价值澄清法主要包括()、价值表决法、价值排队法和展示自我法四种。

答案:

澄清应答法

24.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五指活动是指健康、()、科学、艺术和语文五类活动。

答案:

社会

25.“表现性目标”是由美国课程论专家()提出来的。

答案:

艾斯纳

26.价值澄清法

答案:

指通过儿童内部心理活动进行价值选择、价值确定,然后付诸于外部行动的一种社会教育方法。

27.演示法

答案:

是指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儿童出示实物、图片、直观教具、录像等,帮助幼儿认识、领会、体验和表现相应知识、情感和行为的教育方法。

28.本我

答案:

指原始的自己,它是人出生时人格的唯一成分,也是建立人格的基础。

它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其目标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29.正强化

答案:

指当被强化人出现他人所期待的操作性行为(外显的、可视的行为)后,如果立即得到他需要的强化物,则被强化人再次发生同样操作性行为的可能性和次数会增加。

30.中间系统

答案:

是指各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

如幼儿园与家庭、幼儿园与社区、家庭与社区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

31.口唇期

答案:

指0—1岁这个时期的动欲区是嘴。

在0—8个月快感主要来自唇与舌的吮吸活动,吮吸本身可产生快感;在8个月—1岁体验的感受部位主要是牙齿、牙床和腭部,快感来自撕咬活动。

32.简述电视可能给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哪些?

答案:

(1)传播似是而非的知识,导致儿童产生不正确的社会认识,儿童的求知欲望强,但由于其社会认知不够成熟,很难自己独立判断媒介提供知识的正确性,再加上电视中提供的各种信息过分注重娱乐性和观赏性,有些信息并不符合现实生活,从而妨碍儿童认识真实的世界。

(2)过早了解成人世界,使儿童的价值观念扭曲。

(3)过多的暴力情节容易引发儿童的侵犯性行为。

许多研究表明长期持续收看电视暴力节目会引发和强化儿童的侵犯性行为。

从而影响其道德观念、社会行为规范,影响其社会性发展。

33.简述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答案:

(1)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2)学前儿童助人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3)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4)学前儿童安慰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5)学前儿童同情心的发展与教育。

34.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答案:

(1)在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中开展正规的社会性教育活动。

(2)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3)在幼儿园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社会性教育。

(4)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与游戏活动中补充和延伸社会性教育。

(5)在节日文化教育活动中对儿童进行多元文化教育。

(6)在家、园、社区合作共育中提高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的成效。

35.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区域活动设计的注意事项。

答案:

(1)创设区域活动应该考虑幼儿的需要。

(2)创设区域活动应考虑空间和时间要求。

(3)创设区域活动应选择适合的材料。

(4)创设区域活动应考虑区域目标和任务。

(5)创设区域活动应倡导幼儿积极参与。

36.简述学前儿童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志。

答案:

(1)儿童从动作对象中能够区分自己的动作,并逐步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动作的目的和动机,这就产生了初级的自我意识。

(2)儿童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分开,知道自己是活动的主体。

(3)儿童能使用自己的名字,即儿童能用自己的名字或他人对自己的称呼如“宝宝”来称呼自己。

(4)儿童能使用第一人称“我”来代表自己。

37.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的具体内容。

答案:

(1)社会环境的认知:

幼儿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如家庭、幼儿园、社区及公共场所等社会环境中的特定的物质设施、人物关系、职业角色及行为准则。

(2)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认知:

如公德意识、环保意识、文明礼貌用语、文明行为规范以及日常卫生习惯等。

(3)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

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当前或过去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作出准确推导的能力。

(4)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其爱护、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萌发社会小公民的意识。

38.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注意事项。

答案:

(1)不同类型教学活动设计时侧重点不同。

第一,社会认知教学活动设计注意事项。

第二,社会情感教学活动设计注意事项。

第三,社会能力教学活动设计注意事项。

(2)设计注意渗透的教育思想。

第一,注意各领域渗透。

第二,注意一日生活中渗透。

第三,注意环境中渗透。

(3)设计注意提问的要求。

第一,教师的提问应有导向作用。

第二,避免使用成人化语言。

第三,多引出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

2.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前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三个水平等级。

答案:

习俗水平

4.布朗芬布伦纳的发展生态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若干个系统,即微观系统、中间系统、()系统、宏观系统和长期系统。

答案:

外层

5.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根据手段的不同,强化被分为()、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答案:

直接强化

6.根据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答案:

普遍的道德原则取向

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为()、人际交往、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和多元文化。

答案:

自我意识

8.讲解法是指教师用()对一些简单的知识、道理及规则进行系统和生动的解释。

答案:

口头语言

11.新西兰教育部提出的早期教育的五大目标为健康、归属感、价值感、()和探索。

答案:

人际交往

12.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个方面。

答案:

社会认知

18.陶冶熏染法的途径可以通过环境陶冶,也可以通过()熏陶。

答案:

榜样

22.活动准备主要包括()准备、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

答案:

环境创设

2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评价内容,其实就是()。

答案:

评价幼儿什么的问题

2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三个层次结构为()、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

答案:

社会教育总目标

26.社会性

答案:

指人在形成自我意识、进行社会交往、内化社会规范、进行自我控制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29.家庭结构

答案:

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30.遗传素质

答案:

是指个体从祖先那里获得的一些天赋的特征,如:

机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

遗传素质是人成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社会化的潜在基础和自然前提。

34.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程序。

答案:

(1)确立活动目标。

(2)选择活动内容。

(3)设计活动环节:

第一,精心设计活动环节;第二,运用不同的活动方式;第三,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第四,对社会教育活动进行评价。

(4)教育活动方案的拟订:

第一,活动名称;第二,活动目标;第三,活动准备;第四,活动过程;第五,活动延伸;第六,活动评价。

36.简述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要求。

答案:

(1)目标内容要全面。

(2)目标的要求要体现幼儿年龄特点,难易适中。

(3)目标表述要具体简明,重点突出,具有可操作性。

(4)目标的表述方式要统一。

(5)目标可适当体现各领域的教育目标。

(6)目标的数量要适中。

37.简述运用社会认知冲突训练法的注意事项。

答案:

(1)努力创设能诱发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冲突的客观情境。

(2)不急于向儿童揭示正确的社会规范和要求。

(3)引导儿童在社会认知冲突中主动寻求正确的答案。

(4)在儿童经历社会冲突和解决冲突的过程之后,再给予正确的意见。

38.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主要内容。

答案:

(1)评价活动的目标。

(2)评价活动的内容。

(3)评价活动的准备。

(4)评价活动的过程。

(5)评价活动的效果。

2.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评价指标有社会认知、()、个性表现、社会交往能力。

答案:

社会性情感

13.()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答案:

行为目标

24.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方法有自然观察法、谈话法、问卷调查法、()、社会测量法。

答案:

情境测验法

26.亲社会行为

答案:

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28.自我

答案:

是由本我中分化出来的,是被现实了的本我。

自我是本我和外界关系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一方面满足本我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29.观点采择能力

答案:

指个体在自我认知或社会交往中脱离自我中心的限制进行思维运算的能力,即个体与交往对象之间转换观察问题的角度,在内部与他人的观点进行交流,想象、体验他人的观点,并将自我与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进而采纳他人的观点的能力。

30.焦虑

答案:

是人在面临当前的或可能出现的某种威胁、危险时产生的紧张、不安、焦急、忧虑、痛苦的情绪体验。

31.长期系统

答案:

指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所有的社会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35.简述组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时应遵循哪些指导要点。

答案:

(1)创设良好的环境。

(2)提供交往机会。

(3)整体教育。

(4)长期、随机教育。

(5)渗透教育。

(6)家、园、社会密切合作。

36.简述家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答案:

(1)家庭结构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家庭生活环境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3)家庭关系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第一,夫妻关系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第二,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第三,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37.简述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依据。

答案:

(1)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为依据。

(2)以社会现实为依据:

第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离不开社会现实;第二,已有的知识体系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第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需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3)以幼儿的发展为依据:

第一,以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为依据;第二,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为依据。

27.负强化

答案:

指被强化人改正问题行为,出现他人所期待的操作行为后,取消使他感到厌恶的刺激。

28.宏观系统

答案:

是儿童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来自某种文化或亚文化的价值观念、信仰和信念、历史及其变化、政治和经济等。

30.问题行为

答案:

指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相应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因此问题行为又被称为行为异常。

31.代币法

答案:

又称标记奖励法,是在儿童出现目标行为(期望行为)时,立刻给予一种“标记”或代币加以强化,然后再将累积起来一定数量的“标记”或代币换取各种奖赏的方法。

33.简述减少和控制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教育。

答案:

(1)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和移情能力。

(2)帮助儿童掌握解决社会性冲突的技能和策略。

(3)引导儿童掌握合理的心理宣泄方法。

(4)及时表扬和奖励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34.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答案:

(1)有助于探索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个体差异。

(2)有助于改善幼儿园和家庭的社会教育水平。

(3)为实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提供保证。

(4)为选择最佳的社会教育方案和模式提供依据。

30.学期儿童社会教育

答案:

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教育和训练的一门科学,是以发展儿童的社会性为主要目标,以增进儿童的社会认知、激发社会情感、引导社会行为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34.简述活动开始部分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案:

(1)设疑开始:

疑问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也可以谜语、儿歌的形式间接提出。

(2)图片开始:

教师可利用彩图、标本、实物的出示导入活动。

(3)故事开始:

让幼儿听一个短小、生动的故事,是社会教育常用的开始形式。

(4)情境表演:

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利用情境来进行模拟表演,把幼儿带入教育活动中。

(5)游戏开始:

以游戏的形式开始,在游戏中社会教育活动已经开始了。

(6)经验开始:

以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幼儿熟悉的事例来进入主题,引发出新的教学内容,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7)操作导入:

让幼儿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开始。

36.简述班杜拉社会观察学习中的八种示范。

答案:

(1)行为示范:

通过榜样的行为来传递行为的方式。

(2)言语示范:

通过榜样的言语活动传递行为、技能的方式。

(3)象征示范:

通过电视、电影、小说、广播中的象征性中介物呈示榜样的行为方式。

(4)抽象示范:

通过榜样的行为事例,传递隐含在背后的原理或规则的方式。

(5)参照示范:

为传授抽象概念而附加具体的参考物或活动方式。

(6)参与示范:

把观察和模仿相结合的示范。

(7)创造示范:

观察多种行为示范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

(8)延迟性示范:

观察者观察榜样后不立即模仿,一段时间后才模仿。

38.简述评估幼儿的行为是否正常的标准主要有哪些?

答案:

(1)行为必须与年龄相符,也就是说,幼儿所表现的行为与大多数同龄儿童是一致的或相似的。

(2)幼儿的行为必须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相适应。

(3)幼儿通过学习能掌握并使用所处社会的语言等,参与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

(4)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够逐步学会遵守纪律,懂得奖与罚的意义,并能遵守有关的法则。

(5)能够正确处理同伴关系以及同伴之间发生的冲突。

(6)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其情绪表现与环境相一致。

作业总得分:

0.0

作业总批注:

35.简述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教育。

答案:

(1)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家庭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主要是指母亲和父亲的影响;第二,幼儿园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主要是指教师和同伴群体的影响;第三,大众传播媒介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男女性格的描述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2)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教育。

第一,转变传统的性别观念,给儿童提供“双性化人格教育”;第二,对儿童既要“因性施教”,又要注意性别之间的取长补短;第三,发挥社会教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交互作用。

36.简述代币的使用流程。

答案:

(1)确定目标行为。

(2)选择代币。

(3)确定逆向强化物。

(4)制定代币交换系统。

(5)严格执行。

(6)逐步消除代币系统。

37.简述学前儿童个性心理特征对其社会性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案:

(1)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第一,气质对儿童身体发育的影响;第二,气质对儿童社会认知的影响;第三,气质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第四,气质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2)自我意识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3)性格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4)能力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7.替代强化

答案:

指人们不直接参与某一活动,也不需要亲子体验直接的强化,而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或惩罚,使自己在以后类似情况下也作出这种行为或抑制这种行为。

28.微观系统

答案:

是环境系统的最里层,指儿童生活的场所及其周边环境,如家庭、幼儿园、学校、邻居和社区。

30.区域活动

答案:

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设置各种区域,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内容和方式的活动。

它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体现了自主选择、自主游戏的原生态。

2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

答案:

指评价者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目标,运用教育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及社会教育进行价值判断。

28.超我

答案:

是从自我中发展起来的部分,是人格中的最高层次和理想部分,是道德化了的自我。

它遵循“理想原则”,追求完美,通过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

30.社会认知冲突训练法

答案:

指使学前儿童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发生认知上的冲突,通过情景表演、谈话、讨论等活动,让儿童寻找正确的解决冲突的办法并付诸实践。

31.自然后果法

答案:

是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

”当幼儿在行为上发生过失或者犯了错误时,成人不给幼儿过多的批评,而是让幼儿自己承受行为过失或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使他们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心理惩罚,从而引起他们的自我悔恨,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

27.陶冶熏染法

答案:

是利用环境、周围人的言行举止对幼儿进行积极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教育方法。

24.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方法有自然观察法、谈话法、问卷调查法、()、社会测量法。

答案:

情境测验法

26.活动性原则

答案:

指在设计社会领域教育活动时要注重“实践”,尽量鼓励学前儿童动手操作,如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地与人交往、动手、体验、观察、思考、表现,主动地发展社会性。

24.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方法有自然观察法、谈话法、问卷调查法、()、社会测量法。

答案:

情境测验法

27.活动性原则

答案:

指在设计社会领域教育活动时要注重“实践”,尽量鼓励学前儿童动手操作,如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地与人交往、动手、体验、观察、思考、表现,主动地发展社会性。

2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方法有自然观察法、谈话法、问卷调查法、()、社会测量法。

答案:

情境测验法

26.情境讨论法

答案:

指在教师提供或创设的一种或多种社会情境中,启发和组织儿童对情境中所出现的社会性问题与现象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与教师和同伴互相交换观点和认识的一种教育方法。

29.攻击性行为

答案:

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是儿童身上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不良行为,通常表现为对他人打、抓、撞、骂、责备、威胁等。

伤害意图、伤害行为、伤害行动与社会评价是攻击性行为概念的三个要素。

选择题(XX整理)

1.幼儿园的心理环境体现在:

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间的相互作用A.教师与教师

2.婴儿会形成哪种依恋,不仅仅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活动,还与婴儿本身的()有关。

B.气质特点

3.儿童自我发展的顺序一般表现为:

自我认识——自我命名——()A.自我评价

4.自我认识能力表现在认识生理自我、行为自我、()和心理自我四个方面。

B.社会自我

5.43.学前儿童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又:

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师幼交往、()

A.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

6.依恋的成因主要有:

母亲的抚养质量和()A.婴儿自身的气质特征

7.本我的行动遵循着()原则。

自我的行动遵循着现实原则,超我的行动遵循着至善原则。

A快乐B自由.B.快乐

8.核心家庭是指父母与()一起居住B.B:

祖辈

9.学前44.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评价指标有:

社会认知;社会性情感;个性表现以及()

B.B.社会合作能力

10.4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

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多元文化以及()

A.A.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

11.()对儿童的社会教育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天赋良心”说把爱提到一个特别重要的地位,要求培养儿童具有“善良、博爱、怜悯、仁慈以及所有一切自然而使人感到喜悦的温柔动人的情感”。

A.卢梭

1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个层次水平,分别是()、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A.生理需要

13.幼儿社会教育()是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依据。

A.目标

14.()年《纲要》的颁布,不但重申了幼儿社会教育作为单独一个领域的重要意义,而且给出了明晰的幼儿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幼儿社会教育慢慢走向成熟。

B.2001

15.()对儿童的社会教育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天赋良心”说把爱提到一个特别重要的地位,要求培养儿童具有“善良、博爱、怜悯、仁慈以及所有一切自然而使人感到喜悦的温柔动人的情感”。

A.卢梭

16.一般而言,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主要包括确立目标、收集资料、建立体系、()、反馈等方面。

B.实施评价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个层次水平,分别是()、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A.生理需要

18.总的来说,社会领域的学习内容大体可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人际关系、行为规范和民族文化。

A.社会环境

19.幼儿社会教育()是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依据。

A.目标

20.()是指人的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相互影响,彼此交互决定。

A.三方交互决定论

21.本我的行动遵循着()原则。

自我的行动遵循着现实原则,超我的行动遵循着至善原则。

A快乐B自由B.快乐

22.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点包括整合性、积极性、适宜性和()。

B.以儿童为中心

23.自我认识能力表现在认识生理自我、行为自我、()和心理自我四个方面。

B.社会自我

24.学前儿童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又:

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师幼交往、()

A.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

25.依恋的成因主要有:

母亲的抚养质量和()A.婴儿自身的气质特征

26.核心家庭是指父母与()一起居住B.B:

祖辈

2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

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多元文化以及()

A.A.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