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6801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备课

安庄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

五单元一课时

课题

平均分

课型

新授

执笔人

汪西华

执教人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分实物,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分实物,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木棒若干

学具准备

正方形积木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学具摆拼、合作探究、感悟理解

(1)

教学过程

个性化

修改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习题设计

 

活动一:

教师引导:

仔细观察,

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从图中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活动二:

学习平均分

(一)10个竹笋怎样分?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

可以单独,也可以合作

 

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总结:

这些分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观察情境图,感受热闹的气氛。

 

1、每种动物的只数。

2、每种物品的个数。

3、加减法问题。

 

1、教会学生选择问题。

 

2、学生摆学具,并相互交流。

 

发现相同点

培养兴趣、发现信息、做好铺垫。

 

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能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独立或者合作探索,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能够清晰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找到相同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

 

教学过程

个性化

修改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习题设计

(二)20个桃子怎样分给小猴?

教师引导:

利用平均分的方法,将松鼠合理分开。

 

把你的方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其他问题:

引导学生用同样的办法平均分松果和萝卜。

 

活动三:

课堂练习

第一题:

连一连,分一分,说一说。

 

第二题:

圈一圈,填一填。

与同桌说怎样分。

说说你的想法。

 

第三题:

分一分,记录下来。

学生探索划分的种种方法。

 

学生交流。

 

学生思考动手合作

 

学生独立完成,说出自己的想法。

 

按要求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摆学具。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是否能与同伴进行交流。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加深理解。

(3)

教学过程

个性化

修改

活动程序语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习题设计

平均分

1、竹笋有多少种分法?

哪一种方法分的同样多?

2、平均分:

每一小组分的同样多。

●●●●◆◆◆◆◆

●●●●◆◆◆

 

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使学生充分理解分和平均分的含义的不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形象的理解平均分。

(4)

 

安庄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

五单元二课时

课题

除法的意义

课型

新授

执笔人

汪西华

执教人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除法的意义,会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学具摆拼、合作探究、感悟理解

(1)

教学过程

个性化

修改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习题设计

 

活动一:

教师引导回忆平均分的意义并进行相关练习。

活动二:

30只松鼠怎样分组?

1、师:

刚才我们帮小熊排好队,那么30只松鼠怎么分组呢?

 

 

2、师:

谁能把你的分组方法介绍给大家?

 

3、用除法表示分得过程。

师:

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帮小松鼠分了组,小松鼠非常高兴。

那么用算式该怎样表示呢?

 

4、教师向学生介绍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及各部分的意义。

5、谁知道这两个算式怎样读,它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6、小熊怎样排队?

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交流练习

 

思考交流

 

合作交流表达

 

学习新知

 

除法算式学习

 

学习理解应用

 

算式应用

 

明确平均分

 

进一步理解

 

倾听理解

 

倾听理解

 

掌握体会

 

表达应用

 

分小木棒

 

具体摆一摆

 

30÷6=?

30÷5=?

(2)

 

教学过程

个性化

修改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习题设计

 

7、小猴子怎样分组?

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说说你的想法。

 

活动三:

课堂练习与巩固

习题一:

 

习题二

小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评价一下这节课你和你的小组同学表现如何吗?

 

算式应用

 

算式应用

 

算式应用

 

学生交流:

(1)是怎样分的,用算式怎样表示。

(2)介绍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学生思考,回顾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学生评价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

 

正确理解运用

 

正确理解运用

 

正确理解运用

 

学生的评价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体验学习的快乐

 

详见课本

 

详见课本

 

(3)

教学过程

个性化

修改

活动程序语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习题设计

除法的意义

30÷6=530÷5=6

被除除商

除号数

读法:

30除以6等于5

 

除法算式的学习中,有三个重要的环节:

一是引导学生用学具形象摆放,二是学会用语言叙述,三是用除法算式布列,在二三两个环节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习明白除法算式中每一个部分的具体实际意义。

(4)

 

安庄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

五单元三课时

课题

除法的意义

课型

训练

执笔人

汪西华

执教人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意义,能够快速准确计算除法算式,知道具体情境中除法算式的布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快速准确计算除法算式,知道具体情境中除法算式的布列。

教学难点

明确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小黑板木棒

学具准备

木棒、积木等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学具摆拼、合作探究、感悟理解

(1)

教学过程

个性化

修改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习题设计

 

活动一:

提问平均分和除法算式

1、平均分

2、除法算式

 

活动二:

练习巩固

习题一:

p52自主练习一

教师简要提示

 

习题二:

p53自主练习二

教师简要提示

 

习题三:

p53自主练习三

教师简要提示

 

习题四:

p53自主练习四

教师简要提示

 

 

怎样是平均分

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义

 

除法算式习题设计

 

同上

 

同上

 

同上

 

是否正确理解

 

是否正确理解并运用

 

是否正确理解并运用

 

摆木棒

列算式

 

参见教材

 

参见教材

 

参见教材

(2)

 

教学过程

个性化

修改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习题设计

小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评价一下这节课你和你的小组同学表现如何吗?

学生交流:

(1)是怎样分的,用算式怎样表示。

(2)介绍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学生思考,回顾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学生评价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

 

学生的评价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体验学习的快乐

(3)

教学过程

个性化

修改

活动程序语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习题设计

除法的意义

训练课

例题:

一共有24把椅子,如果每行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摆?

24÷3=24÷4=

24÷6=24÷8=

在具体情境中,学生仍然不能够充分理解哪个数是被除数,哪个数是除数,这对于除法算式的学习至关重要,教师一定要采取更好的办法更加形象的让学生理解。

(4)

 

安庄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

五单元四课时

课题

零的除法

课型

新授

执笔人

汪西华

执教人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具准备

托盘、水果模型若干

学具准备

木棒、积木等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学具摆拼、合作探究、感悟理解

(1)

教学过程

个性化

修改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习题设计

 

活动一:

复习回忆

1、速算:

12÷3=12÷4=

12÷6=15÷3=

15÷5=20÷4=

20÷5=

2、将全班25人平均分为5个小组,每组多少人?

3、5人为一个小组,25人可以分为几个小组?

4、5人为一个小组,共有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活动二:

学习新课

1、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每只猴子平均可以分几个月亮?

2、学习0的除法

问题:

把几个月亮平均分?

分给几个猴子呢?

方法: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

列出除法算式:

0÷5=0(个)

引导:

分给6个猴子呢?

0÷6=0(个)

     分给7个猴子呢?

0÷7=0(个)

 

快速计算

 

运用除法算式计算

运用除法算式计算

乘除混合

 

观察图、思考。

 

思考问题

细心听讲

 

理解扩展知识

扩展

 

是否准确

 

是否准确

 

是否准确

 

分别理解陈乘法和除法。

 

能否提出与除法有关联的问题?

 

理解两个零的意义。

是否领会知识的迁移

 

同上

 

同上

 

同上

(2)

 

教学过程

个性化

修改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习题设计

得出结论: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小练习:

0÷3=  0÷8=  

0÷9=   6×0=   

0×8=

 

活动三:

巩固练习

做自主练习1和2。

教师简要提示。

活动四:

拓展练习

   剪窗花: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理解并强化记忆结论。

 

计算,知识的运用。

 

计算,知识的运用与巩固。

 

观察思考图示。

做拓展练习。

 

是否真正明白。

 

准确,看清乘除法。

 

会运用。

 

会迁移运用。

(3)

教学过程

个性化

修改

活动程序语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习题设计

零的除法

有()个月亮被6只小猴平均分?

0÷6=0(个)

0÷3=  0÷8=

0÷9=   6×0=

0×8=

大部分同学内容能够掌握有关0的除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很熟练,必须多做练习。

(4)

 

安庄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

五单元五课时

课题

水中救援

课型

新授

执笔人

汪西华

执教人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理解除法的意义,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

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

教具准备

数学教具

学具准备

数学学具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学具摆拼、合作探究、感悟理解

(1)

教学过程

个性化

修改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习题设计

(一)、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编出一个数学故事来。

四到五名学生讲述数学故事。

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进一步理解图意。

 

(二)、学习“知道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能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

问题:

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

方法⑴:

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

用算式表示——15÷3=   (条)

小练习:

1、28个枣,每个盘子放7个,需要准备( )个盘子。

2、16个桃,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 )人。

 

(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

提出问题:

把10只狮子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只?

方法⑴:

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

用算式表示——10÷5=   (只)

 

看图理解讲故事

 

思考问题,尝试表达。

 

摆学具,列算式。

 

做练习。

 

思考问题,尝试表达。

 

摆学具,列算式。

 

 

是否能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分析正确,表达清晰。

 

是否准确无误。

 

是否准确无误。

 

分析正确,表达清晰。

 

是否准确无误。

 

问题:

救小鹿需要

几条船?

15÷3= 

 

同左。

 

同左。

 

(2)

 

教学过程

个性化

修改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习题设计

 

小练习:

1、14个橘子,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 )个。

2、8个西红柿,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 )个。

(四)、拓展练习

59页自主练习4

教师简要提示。

 

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评价一下这节课你和你的小组同学表现如何吗?

 

做练习。

 

在教师简要提示下做练习。

 

学生思考,回顾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学生评价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

 

是否准确无误。

 

充分理解准确快速

 

学生的评价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体验学习的快乐。

 

同左

(3)

教学过程

个性化

修改

活动程序语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习题设计

除法算式应用

提出问题:

把10只狮子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只?

方法⑴:

用学具摆一摆。

★★★★★★★★★★

方法⑵:

用算式表示10÷5=   (只)

1、学生在计算方面没有掌握技巧,不能熟练地利用口诀来求商。

2、在情景问题中,学生对于谁是被除数,谁是除数不是很明确,需要教师再加以引导。

(4)

 

安庄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

五单元六课时

课题

除法的意义

课型

练习

执笔人

汪西华

执教人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理解除法的意义,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

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

教具准备

数学教具

学具准备

数学学具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学具摆拼、合作探究、感悟理解

(1)

教学过程

个性化

修改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习题设计

 

活动一:

引导回忆

1、把某部分平均分为几组,求每组有几个?

2、把某部分按照每组几个平均分,可以分为几组?

活动二:

巩固练习

 

1、习题一:

p58第一题分一分,填一填。

学生先行考虑,教师简要提示。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习题二:

p58第二题摆一摆,填一填。

学生先行考虑,教师简要提示。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3、习题三:

p58第三题摆一摆,填一填。

学生先行考虑,教师简要提示。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4、习题四:

p59第四题摆一摆,填一填。

学生先行考虑,教师简要提示。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学生回忆思考,回答

 

学生自主做题,或者合作联系。

 

学生自主做题,或者合作联系

 

学生自主做题,或者合作联系

 

学生自主做题,或者合作联系

 

能不能正确理解

 

根据题意,布列正确算式。

 

根据题意,布列正确算式。

 

根据题意,布列正确算式。

 

根据题意,布列正确算式。

 

见课本p58第一题

 

见课本p58第二题

 

见课本p59第三题

 

见课本p59第四题

(2)

 

教学过程

个性化

修改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习题设计

活动三:

编制数学故事p59第五题。

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结合画面编制有关除法的数学故事。

教师进行有关引导。

 

活动四:

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评价一下这节课你和你的小组同学表现如何吗?

 

编故事,独立编制,合作学习。

学生思考,回顾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学生评价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

想象力,概括力,语言叙述能力。

 

学生的评价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体验学习的快乐

(3)

教学过程

个性化

修改

活动程序语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习题设计

除法算式练习课

 

一、有12个,能摆()个。

二、编西游记的故事

给定除法的只计算算式,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对,但学生看图能力有些不够,所以在列算式的题目中。

(4)

安庄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

五单元七课时

课题

重建家园

课型

新授

执笔人

汪西华

执教人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数学教具

学具准备

数学学具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学具摆拼、合作探究、感悟理解

(1)

教学过程

个性化

修改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习题设计

活动一:

课件演示小动物重建家园情境图

1、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把学生提出有关除法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其它问题以后解决)

学生观察情境图,感受气氛。

 

学生从图中能发现:

(1)有20只熊猫,每个山洞住4只。

(2)有16只兔子,要建4座房子。

(3)有21块砖,每次搬3块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1)有20只熊猫,每个山洞住4只,要几个山洞?

(2)有16只兔子,要建4座房子,每座房子里住几只兔子?

(3)有21块砖,每次搬3块,几次能搬完?

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为后面提出数学问题做好铺垫。

 

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2)

 

教学过程

个性化

修改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习题设计

活动二:

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一)20只熊猫,每个山洞住4只,该怎么住?

1、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

 

 

 

2、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3、哪个小组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排的?

 

 

(二)、有16只小兔,要住进4座房子,可以怎样住?

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三)用除法表示分得过程,用算式该怎样表示呢?

1、每个山洞住4只,需要几个山洞?

2、每座房子里住着几只小兔?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展示不同的方案。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的不同想法。

 

 

学生交流

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交流:

(1)是怎样分的,用算式怎样表示。

(2)介绍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主动探索得出多种方法,会与同伴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

能通过认真的观察、思考,找出相同点,关注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本质含义。

是否能与同伴进行交流。

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

教学过程

个性化

修改

活动程序语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习题设计

(四)、21块砖,小熊每次搬3块,几次能搬完?

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说说你的想法。

活动三: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评价一下这节课你和你的小组同学表现如何。

学生思考,回顾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学生评价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

生的评价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体验学习的快乐

重建家园

问题:

20只熊猫,每个山洞平均住4只,该怎么住?

方法一:

&&&&&&&&&&&&

&&&&&&&&

方法二:

20÷4=(个)

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但算式列得比较准确,计算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