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6782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9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

物;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5、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6、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7、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内容:

1、分数乘除运算意义及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应用分数运算及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展开与折叠、探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进度计划安排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二)

3

2

分数乘法(三)~练习一

5

3

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

5

4

路在外面的面积~练习二

5

5

倒数~分数除法

(二)

5

6

分数除法(三)~练习三

5

7

整理与复习

(一)~数学与生活

5

8

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

5

9

长方体的体积~体积单位的换算

5

10

练习四~有趣的测量

5

11

期中考试

12

分数混合运算(一、二)

5

13

分数混合运算(三)~练习五

5

14

百分数的认识~蛋白质的质量

5

15

这月我当家~练习六

5

16

整理与复习

(二)

5

17

估计费用~包装的学问

5

18

扇形统计图~了解同学

5

19

总复习

5

20

期末考试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法

(一)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

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

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2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探究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2.检测精讲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

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分数的乘法

(一)练习课

必做题:

1.5×

=

×12=21×

=

×3=()+()+()=()

2、一桶油重100千克,2桶油重()千克,算式是();

桶油重()千克,算式是();

桶油重()千克,算式是();

选做题

1、一段公路每天修全长的

,4天修全长的()。

2校园里有杨树20棵,柳树是杨树的

,槐树是柳树的

,槐树有多少棵?

第3课时分数乘法

(二)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过程:

二、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21×

=

教师:

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5页试一试以上内容,解决问题.

2.检测精讲

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是小红的

;笑笑的苹果是小红的

,淘气和笑笑各有几个苹果?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自己动手填完课本例题上的方格。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和学生对比这两个题目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5页试一试,36的

分别是多少?

注意让学生体验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意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4课时分数乘法

(二)练习课

必做题:

1.6×

=6×

=4×

=12×

=

2.一件上衣50元,打7折后售价是()元。

选做题:

1.36的

是多少?

2、淘气和笑笑帮助老师搬书,他们两个各搬整堆书的一半,10分钟后,淘气完成了自己任务的

,笑笑完成了自己任务的

,淘气和笑笑分别搬了整堆书的几分之几?

第5课时分数乘法(三)

教学目标:

1、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2、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

×12=21×

=

教师:

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7页做一做之前内容,解决问题.

2.检测精讲

一张长方形的纸条,第一次剪去它的

,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

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如果第三次再剪去剩余部分的

,那么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分析第一次剪去它的

,第二次再剪去剩下的

,那就是

也就是

×

=

教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

,让学生从

×

=

中思考,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

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

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

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

验证法则:

让学生折纸验证,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

课堂讨论:

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本7页中的插图,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

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初步理解求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8页试一试,

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

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

×

中的7和14先约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6课时分数乘法(三)习题课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板演后再次提示:

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一题折一折,涂一涂。

让学生用折纸的方式再次验证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注意让学生体会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注意让学生体验分数相乘的积于每一个乘数的关系。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几分之几与占整体“1”之间的关系。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五

(1)班任务的

和五

(2)班任务的

占整体“1”的大小。

学生做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注意区分不同标准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第8题,学生根据学过的分数乘法知识,分辨一下唐僧分西瓜是否公平。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长方体

(一)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

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自学提示:

(1)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2)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2检测自学结果: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

(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长方体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回答有什么特点?

教师:

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可以集中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并填完表格。

学生做第3题,根据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和每组对面的形状,分辨出6个不同的面的编号。

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本中6个面的长、宽来做成面积相等的纸片,然后组成一个长方体来进一步熟悉长方体的6个面的大小和相对的位置。

教师根据课本第4题中的长方体插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制作一个这样的长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木条。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3课时展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剪刀、正方体的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正方体6个面的相对的位置并回答有什么特点?

教师:

提问学生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自学提示:

(1)剪开长方体盒子,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

(2)对长方体盒子和正方体盒子进行比较。

(3).通过剪一剪等实践活动,把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剪开得到平面图形的活动,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检测自学结果: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4课时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自学提示:

(1)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2)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检测自学结果:

教师提问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回答: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

(7×5+7×3+5×3)×2

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5课时长方体的表面积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求出下列图形的表面积。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运用公式是否正确,对出现错误的同学及时指导。

学生做第2题,本题目计算量比较大,防止学生出现计算错误。

学生做第3题,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洗衣机布罩只有5个面。

学生做第4题,这个题目的要点是只有5个面,学生要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解决问题。

学生做第5题,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室内墙面积。

学生做第6题,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并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6课时露在外面的面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2、结合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景,经历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顾回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回答: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自学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准备的正方体纸盒摆一摆,观察并数一数露在外面面的个数;

(2)完成课本20页试一试以上内容。

2.检测自学结果:

教师出示课本插图1,让学生观察一个棱长是50厘米箱子放在墙角处时,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观察图片并计算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

(露在外面的面有3个;露在外面的面积是50×50×3=75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插图2,让学生观察4个棱长为50厘米的正方体纸箱堆放在墙角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观察数一数露在外面的有几个面?

并计算一下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有9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50×50×9)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4个正方体学具换一种堆放方式来试一试,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1课时倒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2、能清楚地知道倒数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策略:

在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得出倒数的概念,并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分数乘分数算式导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学生自学课本24页试一试前面的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

(1)通过自学什么是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样的特征?

(3)1的倒数是什么,0有倒数吗?

2检测自学结果:

学生计算以上算式的结果,并指名回答。

算式有什么规律,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4、指名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并评议。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试一试题目,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同桌订正,最后指名回答。

四、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交流讨论。

0有倒数吗?

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五、练习巩固。

练一练题目,独立做,全班订正。

六、课堂小结,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倒数练习题

一、填空。

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2.5/6的倒数是();7的倒数是();()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

3.()×=9×()=()×=1×()=a×()(a≠0)。

4.5的倒数与10的倒数比较,()的倒数>()的倒数。

5.当a=()时,a的倒数与a的值相等。

二、判断。

(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任意一个数都有倒数。

()

2.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

3.a是个自然数,它的倒数是。

()

4.因为a+b=1所以a和b互为倒数。

()

5.0.3的倒数是3。

()

6.0.7的倒数是1。

()

三、列式计算。

1.2.5的倒数与4的积是多少?

2.1.4加上它的倒数,再减去,结果是多少?

3.甲数是,乙数是甲数倒数的5倍,乙数是多少?

 

第2课时分数除法

(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2、体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

3、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操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

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策略:

在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了分数乘法,刚开始学得是分数乘整数的乘法,那么分数除法你们会不会?

今天我们就学习分数除以整数,你们喜欢吗?

二、探索新知。

学生自学课本25页内容。

1、学习÷2

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先把这4份平均分成2份,涂一涂,指名说出结果。

2、学习÷3

提问学生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3分,怎样分呢?

分好之后,用笔涂一涂,看看每份是多少?

3、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

提出问题,你对前面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看法?

为什么用除法?

说一说。

小组间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

评价。

4、学习计算法则。

出示下列题目

1÷4=10÷5=7÷3=1×

=10÷

=7×

=

学生独立计算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说出除法计算法则吗?

教师小结: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