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6728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43 大小:8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docx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docx(1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docx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

 

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

(试行)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关于推进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的意见》(京卫科教字〔2012〕10号)精神,做好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第一章概述

培训目标、原则

(一)目标

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是为北京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合格的中医住院医师。

通过培训,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和必要的西医基本理论、临床知识与技术,能独立承担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危重病证的诊疗工作。

(二)原则

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培训遵循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体现整体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培训应以中医医疗机构临床工作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为出发点,重在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突出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培养。

(三)对象

培训对象为拟在北京地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或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但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按照《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标准》执行。

培训方式

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训与跟师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训为主。

(一)理论学习

结合临床实际应用开展理论学习,内容包含小讲课、临床进展、紧密结合临床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经典医籍讲座,以及开设若干职业道德、医学伦理、法律法规、人际沟通、中医辨证思维以及相应的公共卫生等专题讲座。

理论学习以自学为主,结合必要的集中辅导。

(二)临床轮训

1、培训计划

培训时间一般为3年,对已有一定临床实践经历的培训对象,经过临床能力考核并结合其既往临床经历,可相应减少培训时间。

培训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4个月,第二阶段为9个月。

第一阶段为通科培训,在中医各专科轮转培训,培养中医临床工作能力,掌握西医学临床基本知识与技能。

第二阶段以专科培训为主,通过在专科进行的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中医专科疾病的诊疗能力,熟悉和掌握相关学科西医的知识与临床技能,了解相关辅助科室的检查检验内容和诊断方法。

2、培训学科

(1)学科分类:

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推拿科(含中医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医五官科。

(2)学科培训:

第一阶段:

主要轮训科室为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

辅助科室主要以诊断方法训练为主,中药房以辨识各类中药饮片及了解品种调剂为主。

第二阶段:

各相关学科进行为期9个月的培训。

3、轮转安排

第一阶段:

中医内科与急诊:

培训时间为12个月。

学员主要在呼吸、心血管、脾胃、内分泌、肿瘤、血液、肾病、脑病、风湿和急诊等相关科室的门诊、病房及辅助科室轮转学习。

其中呼吸、心血管、脾胃、急诊为必须轮转的科室,其余科室至少选择2个科室轮转。

中医外科:

培训时间为2个月。

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轮转学习。

可以在中医外科(疮疡、乳腺或其他专病专科)、中医肛肠科、中医皮肤科中选择科室轮转。

中医妇科:

培训时间为2个月。

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轮转学习。

中医儿科:

培训时间为1个月,学员主要在儿科门诊和病房轮转学习。

针灸、推拿、中医康复科:

培训时间为3个月,学员主要在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门诊与病房轮转学习。

中医骨伤科:

培训时间为2个月。

学员主要在急诊、门诊、病房轮转学习。

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

培训时间为1个月,学员主要在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门诊、检查室、治疗室轮转学习。

辅助科室:

培训时间为1个月,学员主要在心电图、放射科、中药房轮转学习。

第二阶段:

培训时间为9个月。

学员主要根据预期从事的专业选择在相应的二级或三级学科的病房、门诊以及密切相关科室轮训。

轮转安排表

学科名称

轮转时间(月)

备注

中医内科与急诊

12

呼吸、心血管、脾胃、肾病、肿瘤、内分泌、血液、脑病、风湿等科室,急诊

中医外科

2

肛肠、皮肤、疮疡等

中医妇科

2

中医儿科

1

针灸科

3

推拿科

中医康复科

中医骨伤科

2

中医耳鼻喉科

1

中医眼科

辅助科室

1

可选心电图、影像、中药房等科室

跟师学习

半天/周

选择相关学科师承指导老师,在门诊、病房跟师学习

相关专科

9

合计

33

(三)跟师学习

根据中医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特点,在培训期间每位住院医师应进行师承学习。

由学员选择相关学科师承指导老师,在三年培训期间跟师临证,每周半天。

(四)其他

1.教学、科研要求

各培训学科,结合本学科特点对学员提出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阅读本学科相关专业书籍,结合临床工作实践,三年内撰写与临床相关的论文(临床总结、文献综述、临床研究等)。

参加医学生的见习、实习等教学工作,包括参与临床带教、教学查房和小讲课等。

参加院内专题讲座及病例讨论会。

2.公共科目

依据医疗机构临床需要、临床执业要求和中医特点,开设相关公共科目。

包括医学伦理、卫生法规、循证医学、传染病防治、流行病学、精神卫生、职业病防治、临床思维与沟通技巧、传统文化与中医经典导读等。

 

第二章通科培训

培训时间为24个月,通过内、外、妇、儿等中医二级各学科全面轮转学习,初步掌握各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知晓急危重症的处理原则和抢救方法,常用辅助检查方法;了解各科中医特色疗法。

初步具备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能力,为下一步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一、中医内科与急诊

中医内科和急诊常见病证包括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系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等相关疾病,高热、喘脱、真心痛、血证、便血、中风之中脏腑等危急重症。

经过培训,学员需熟悉和掌握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疑难危重病证的处理原则和抢救方法,临床辅助检查方法。

(一)培训目标

掌握中医内科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临床实践中训练辨证思维分析能力,熟悉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对少见或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危急重症的抢救有初步的认识,了解临床辅助检查方法。

(二)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为12个月。

学员主要在呼吸、心血管、脾胃、内分泌、肿瘤、血液、肾病、脑病、风湿和急诊等相关科室的门诊、病房轮转学习。

其中呼吸、心血管、脾胃、急诊为必须轮转的科室,其他各科室至少选择2个科室进行轮转。

轮转安排表

学科名称

轮转时间(月)

备注

必转科室

呼吸科

2

心血管科

2

脾胃科

2

急诊科

2

选转科室

内分泌

其他各科室至少选择2个科室进行轮转

肿瘤

血液

脑病

风湿

合计

12

(三)培训内容和要求

3.体格检查及病历书写

掌握规范的体格检查和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能准确发现阳性体征。

熟练掌握中医内科和急诊科常规医疗工作中病历、医嘱、处方等医疗文件的书写。

4.中医内科和急诊科常用方剂、中成药和医疗机构制剂

(1)常用方剂

一贯煎、二陈汤、二仙汤、二至丸、十全大补汤、十灰散、八珍汤、八正散、人参败毒散、三拗汤、三仁汤、大承气汤、大补阴丸、小柴胡汤、小建中汤、小蓟饮子、天王补心丹、天麻钩藤饮、止嗽散、五苓散、五皮饮、五磨饮子、五子衍宗丸、香砂六君子汤、六味地黄丸、化肝煎、丹参饮、乌头汤、乌梅丸、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玉女煎、玉屏风散、龙胆泻肝汤、左归丸、右归丸、平胃散、甘露消毒丹、四逆散、四君子汤、四物汤、四妙丸、补中益气汤、补阳还五汤、玉屏风颗粒、桃红四物汤、增液汤、独活寄生汤、真武汤、黄连温胆汤、旋覆代赭汤、羌活胜湿汤、茵陈蒿汤、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藿香正气散、射干麻黄汤、定喘汤、三子养亲汤、葶苈大枣泻肺汤、苏子降气汤、麻杏石甘汤、泻白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百合固金汤、半夏厚朴汤、沙参麦冬汤、炙甘草汤、归脾汤、参苓白术散、逍遥散、凉膈散、清暑益气汤、白虎汤、犀角地黄汤、葛根汤、导赤散、生脉散、程氏萆薢分清饮、芍药甘草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白头翁汤、芍药散、川芎茶调散、牵正散。

(2)中成药(参考目录,下同)

九味羌活丸(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柴胡注射液、银翘解毒丸(颗粒、片)、防风通圣丸(颗粒)、玉屏风颗粒、保济丸、藿香正气水、十滴水、麻仁润肠丸(软胶囊)、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牛黄解毒丸(胶囊、软胶囊、片)、牛黄上清丸(胶囊、片)、双黄连合剂(颗粒、胶囊、片)、银黄颗粒(片)、板蓝根颗粒、护肝片(胶囊、颗粒)、茵栀黄颗粒(口服液)、复方黄连素片、附子理中丸(片)、香砂养胃丸(颗粒、片)、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片)、蛇胆川贝液、橘红丸(颗粒、胶囊、片)、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养阴清肺丸、蛤蚧定喘丸、清开灵颗粒(胶囊、片、注射液)、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缩泉丸(胶囊)、补中益气丸(颗粒)、参苓白术散(丸、颗粒)、香砂六君丸、归脾丸(合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胶囊、片)、金匮肾气丸(片)、四神丸(片)、消渴丸、参麦注射液、生脉饮(颗粒、胶囊、注射液)、天王补心丸(片)、槐角丸、三七胶囊(片)、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血塞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丹参注射液、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片(胶囊、颗粒、滴丸)、血府逐瘀丸(胶囊)、脉络宁注射液、冠心苏合丸(胶囊、软胶囊)、速效救心丸、地奥心血康胶囊、通心络胶囊、丹栀逍遥丸、逍遥丸(颗粒)、气滞胃痛颗粒(片)、胃苏颗粒、元胡止痛片(胶囊、颗粒、滴丸)、三九胃泰颗粒、保和丸(颗粒、片)、川芎茶调丸(散、颗粒、片)、正天丸(胶囊)、松龄血脉康胶囊、华佗再造丸、五苓散(胶囊、片)、普乐安胶囊(片)、癃闭舒胶囊、尪痹颗粒(片)、血脂康胶囊。

(3)医疗机构制剂(含经验方、协定处方)

根据各培训基地学科特点,熟悉、了解本单位本学科常用医疗机构制剂协定方、名老中医验方。

(四)中医内科各专科培训内容和要求

呼吸科

5.培训目标

掌握和熟悉呼吸科常见疾病及部分疑难疾病相关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初步具备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能力。

6.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不少于2个月。

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肺功能室轮转学习。

7.培训内容和要求

(1)培训内容

掌握:

中医肺系病证相关理论;呼吸系统相关基础知识;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呼吸科检体技能)、呼吸科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常用的操作方法;胸部X线读片。

熟悉:

常见肺系病证(感冒、咳嗽、肺热病、哮病、喘证、肺胀、咯血)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肺结核、间质性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源性心脏病及呼吸衰竭等)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胸腔穿刺术、机械通气等相关临床基本操作;常见呼吸危急重症(大咯血、自发性气胸、窒息、哮喘持续状态、急性呼吸衰竭等)的处理;呼吸科常用药物的应用原则;呼吸科“冬病夏治”特色诊疗技术的操作;胸部CT的影像学表现及支气管镜等技术。

了解:

中医肺系病发展中的主要学术流派及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肺结节病、肺部真菌病、肺栓塞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胸部CT读片及支气管镜等技术,机械通气的方法;本专业的国内外新进展。

书写:

门诊病历20份,入院记录(大病历)10份。

(2)培训要求

1学习病种要求

中医病证

感冒、咳嗽、肺热病、哮病、喘证、肺胀、咯血、悬饮

西医病种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肺脓肿、肺结核、支气管肺癌、间质性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应掌握的技术操作及操作例数:

技术操作的类别

例数(≥)

胸腔穿刺术

2

机械通气

1

肺功能

2

末梢指氧检测

5

吸氧

5

血气分析检测

5

3基础理论要求

●常用方剂

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定喘汤、三子养亲汤、二陈汤、九味羌活汤、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石甘汤、败毒散、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温胆汤、百合固金汤、桑杏汤、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

●中成药

参考中医内科常用中成药。

●医疗机构制剂(含经验方、协定处方)

根据各培训基地学科特点,熟悉、了解本单位本学科常用医疗机构制剂、协定方、名老中医验方。

心血管科

1.培训目标

掌握和熟悉心血管科常见疾病及部分疑难疾病相关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初步具备心血管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能力。

2.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为不少于2个月。

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及心电图室轮转学习。

3.培训内容和要求

(3)培训内容

掌握:

中医心病相关理论;心血管相关基础知识;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心血管专科检体技能)、心血管专科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常用的操作方法;心脏电转复;心肺复苏术。

熟悉:

常见心系病证(胸痹、心悸、眩晕、不寐、汗证、心衰病、血浊)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见心血管疾病(急、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心肌炎与心肌病、血脂异常、常见心律失常、常见瓣膜病、稳定性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心血管常见疾病胸部X线诊断、心电图诊断。

了解:

常见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肺血管病、心包疾病、晕厥的临床表现、西医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包括中医预防医学、中医心脏康复理论和实践、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心血管康复、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运动平板试验等技术;心血管药物对老年患者的影响、非心血管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书写:

门诊病历20份,入院记录(大病历)10份,心电图报告10份。

(4)培训要求

1学习病种要求

中医病证

胸痹、心悸、眩晕、不寐、汗证、心衰病、血浊

西医病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律失常、高血压病、急性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炎与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心包疾病、外周血管疾病、血脂异常、晕厥、肺源性心脏病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应掌握的技术操作及操作例数:

技术操作的类别

例数(≥)

心电图检测

50

心脏电复律

2

BiPAP无创辅助呼吸抢救心衰

2

运动平板检测与监护

5

心肺脑复苏术

2

3基础理论要求

●常用方剂

导赤散、真武汤、四物汤、炙甘草汤、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金匮肾气丸、实脾饮、五苓散、五皮饮、参附汤、当归四逆汤、苏合香丸、回阳救急汤、理中丸、四逆汤、四神丸。

●中成药

参考中医内科常用中成药。

●医疗机构制剂(含经验方、协定处方)

根据各培训基地学科特点,熟悉、了解本单位本学科常用医疗机构制剂、协定方、名老中医验方。

脾胃科

8.培训目标

掌握和熟悉脾胃科常见疾病及部分疑难疾病相关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初步具备脾胃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能力。

9.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为不少于2个月。

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及内镜室轮转学习。

10.培训内容与要求

(5)培训内容

掌握:

中医脾胃肝胆病相关理论;脾胃科相关基础知识;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消化专科检体技能)、脾胃科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常用的操作方法;胃肠镜、腹部平片、钡餐造影、B超及消化科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判读。

熟悉:

常见脾胃肝胆系病症(胃痞、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血证、黄疸、臌胀等)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见消化道疾病(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胃肠病、胰腺炎、急性胆道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等)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常见消化道疾病的腹部CT、MRI的判读。

了解:

中医脾胃肝胆病发展中的学术流派,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

炎症性肠病、腹腔积液、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等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痢疾、黄疸、消化道癌病等病症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与治疗技术、内镜下治疗方法、胃肠运动功能检测方法。

书写:

门诊病历20份,入院记录(大病历)10份。

(6)培训要求

1学习病种要求

中医病证

胃痞、胃痛、呕吐、腹痛、泄泻、血证、臌胀

西医病种

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胰腺炎、炎症性肠病、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胆道感染、肝硬化、肝胆胰肿瘤、食管癌、胃癌、结肠癌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应掌握的技术操作及操作例数:

手术或技术操作的类别

例数(≥)

腹腔穿刺术

3

胃十二指肠管置管术

2

三腔两囊压迫术

1

内镜检查

4

3基础理论要求

●常用方剂

保和丸、二陈汤、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异功散、四君子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麻子仁丸、济川煎、香砂六君子汤、益胃汤、一贯煎、四逆散、半夏泻心汤、茵陈蒿汤、痛泻要方、甘草泻心汤、大柴胡汤、黄土汤、补中益气汤、理中汤、黄芪建中汤、平胃散。

●中成药

参考中医内科常用中成药。

●医疗机构制剂(含经验方、协定处方)

根据各培训基地单位学科特点,熟悉、了解本单位本学科常用医疗机构制剂、协定方、名老中医验方。

内分泌科

11.培训目标

掌握和熟悉内分泌科常见疾病及部分疑难疾病相关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初步具备内分泌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能力。

12.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为不少于1个月。

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和检验科(内分泌相关)轮转学习。

13.培训内容和要求

(1)培训内容

掌握:

中医内分泌科相关理论;内分泌科相关基础知识;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内分泌专科检体技能)、内分泌科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常用的操作方法;胰岛素的使用适应症。

熟悉:

中医内分泌科常见病症(消渴、瘿病、虚劳、肥胖症等)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内分泌科临床常见病糖尿病(包括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糖尿病足、肾病、神经病变、代谢综合征等)及甲状腺疾病(包括Graves病、桥本病、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低血糖(包括药物性低血糖、胰岛素瘤等)、单纯性肥胖、柯兴综合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

内分泌科实验室检查项目及内分泌病相关抗体检查的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了解:

中医内分泌学发展中的学术流派,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了解动态血糖检测、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等常见的专科操作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痛风、骨质疏松症疾病的影像学特点。

书写:

门诊病历20份,入院记录(大病历)10份。

(2)培训要求

1学习病种要求

中医病证

消渴、瘿病、虚劳、肥胖症

西医病种

糖尿病(包括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糖尿病足、肾病、神经病变、代谢综合征等)、甲状腺疾病(包括Graves病、桥本病、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低血糖(包括药物性低血糖、胰岛素瘤等)、单纯性肥胖、柯兴综合症、多囊卵巢综合症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应掌握的技术操作及例数:

技术操作的类别

病例数

快速血糖测定

20

胰岛素泵

5

动态血糖监测仪

5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5

血气分析

5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包括门诊病例)

1

3基础理论要求

●常用方剂

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小柴胡汤、四逆散、黄连解毒汤、凉膈散、白虎汤、清营汤、香薷饮、清暑益气汤、苇茎汤、清胃散、玉女煎、白头翁汤、龙胆泻肝汤、左金丸、导赤散、理中丸、真武汤、补中益气汤、炙甘草汤。

●中成药

参考中医内科常用中成药。

●医疗机构制剂(含经验方、协定处方)

根据各培训基地学科特点,熟悉、了解本单位本学科常用医疗机构制剂、协定方、名老中医验方。

中医肿瘤科

14.培训目标

掌握和熟悉中医肿瘤科常见疾病及部分疑难疾病相关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初步具备中医肿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能力。

15.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为不少于1个月。

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轮转学习。

16.培训内容和要求

(1)培训内容

掌握:

肿瘤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中医常用治法及用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色和优势。

肺癌、胃癌、肝癌、肠癌、乳腺癌、食道癌常见肿瘤的中医诊断和辨证治疗,放化疗毒副反应的中医辨证治疗;肿瘤常见急症(如咯血、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和肿瘤并发症(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的处理原则,掌握肿瘤科常见的操作(如:

胸腔穿刺、腹腔穿刺)。

熟悉:

肿瘤的历史沿革,中医常用治法的现代研究,食道癌、鼻咽癌、淋巴瘤、泌尿生殖系肿瘤的中医辨证治疗原则,常见肿瘤的西医学诊断和治疗原则;癌性疼痛的治疗原则。

了解:

肿瘤科常用的注射剂和中成药的适应症和功效,常见肿瘤的现代治疗进展。

书写:

门诊病历20份,入院记录(大病历)10份。

(2)培训要求

1学习病种要求

西医病种

肺癌、肠癌、胃癌、食道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子宫癌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应掌握的技术操作及操作例数:

手术或技术操作的类别

例数(≥)

胸腔穿刺术

2

腹腔穿刺术

2

3基础理论要求

●常用方剂

八珍汤、四物汤、补中益气汤、桃红四物汤、增液汤、生脉饮、青蒿鳖甲汤、小柴胡汤、一贯煎、归脾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血府逐瘀汤、左金丸、参苓白术散、酸枣仁汤、左归丸、右归丸、玉屏风散、小建中汤、苓桂术甘汤、小蓟饮子。

●中成药

参考中医内科常用中成药。

●医疗机构制剂(含经验方、协定处方)

根据各培训基地学科特点,熟悉、了解本单位本学科常用医疗机构制剂、协定方、名老中医验方。

血液科

17.培训目标

掌握和熟悉血液科常见疾病及部分疑难疾病相关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初步具备血液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能力。

18.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为不少于1个月。

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检验科(血液科相关)的轮转学习。

19.培训内容和要求

(1)培训内容

掌握:

中医血液科相关理论;血液科相关基础知识;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血液专科检体技能)、血液科实验室检查项目,血液病相关骨髓检查的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熟悉:

中医血液科病症(萎黄、髓劳、虚劳、紫癜、血证、积聚)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急劳的病因病机及病理转归;常见血液科疾病(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鉴别诊断、疾病活动度判定、治疗及预后。

了解:

中医血液科发展中的学术流派,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伊文氏综合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书写:

门诊病历20份,入院记录(大病历)10份。

(2)培训要求

1学习病种要求

中医病证

萎黄、髓劳、虚劳、紫癜、血证、积聚

西医病种

缺铁性贫血、再生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