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正确使用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6686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的正确使用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成语的正确使用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成语的正确使用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成语的正确使用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成语的正确使用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语的正确使用练习.docx

《成语的正确使用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的正确使用练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语的正确使用练习.docx

成语的正确使用练习

考查要点:

1、成语读音和写法的规范化;

2、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义;

3、了解一些成语的出典。

3、要了解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场合和用途;

4、要熟悉成语的语法功能和搭配特点;

5、对义近形似容易混淆不清的成语要注意辨析

练习一:

1、下面加点字的字形、读音及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A.冲耳不闻“冲”读chōng意思是:

堵塞

B.讳莫如深“讳”读wéi意思是:

隐秘不说

C.扪心自问“扪”读mén意思是;摸、按

D.偃旗息鼓“偃”读yǎn意思是:

遮盖

2、常用成语填空。

①众志成()②同舟共()③救死( )伤④自强不()

3、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含义与所给出的义项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A.机会;日理万机随机应变B.更加:

精益求精老当益壮

C.名声,莫名其妙名不副实D.渡口:

无人问津津津有味

4、根据提示,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地填写成语。

①这些石刻狮子,千态万状,()〔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

②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③德拉……只是为了使那位皇后的珠宝和首饰()[相比之下显得远远不如]。

④花种得好,()〔形容百花艳丽,颜色好看〕,满园芬芳,可以欣赏。

5、许多成语源自古诗文。

源自《<论语>六则=,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

源自《曹刿论战》,表示趁热打铁、一气呵成的成语是;源自《桃花源记》,借指与世隔绝、环境优美、生活安乐的理想地方的成语是。

6、写出与下面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再另选一个历史人物,并写出相关的成语。

(1)吕蒙——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

(3)项羽——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顶是()

A.因此,气象学家们总是忧心忡忡,深感内疚和不安。

(形容心事重重.忧愁不安的样子)

B.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

(一开一合的意思)

C.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

D.我们跟大家讨论××厂下岗职下如何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事迹。

(形容性格坚强,做事果断)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病入膏肓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B.老师诲人不倦的嘱托,一直鞭策着我不停地前进。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9、对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人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研究和思考,以改进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循规蹈矩:

在这里是遵守规矩的意思。

B.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杞人忧天:

此处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C.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不言而喻:

此处指众多海洋生物的潜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D.为了给失学的孩子筹建“希望小学”,他呕心沥血;新学校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呕心沥血:

此处形容费尽心思。

10、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

“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练习二:

1、成语接龙。

八面来风→风调雨顺→    →    →    →    

2、胸无成竹的快乐(文/冯骥才)

①友人见我伏案作画,便说凡事不能两全,你不如“弃文从画”算了。

我问何故“弃文从画”而不“弃画从文”?

②友人说:

看你――白纸铺案,信笔挥洒,水墨淋漓,浓淡相渍,变化万千,妙不可言;情趣多为偶然,意味也就无穷。

绘画充满这样的偶然,作画时便充溢着快感,无怪乎画家大多高龄长寿,白首童颜,不知老之将至;而写作却是刻意为之,搜索枯肠,绞尽脑汁,常年笔耕,劳损形容,竭尽心血,早衰早病,往往掷笔之日也正是撒手人寰之时了!

……

揣摩第②段中加点的“撒手人寰”一词,在不影响句子表达的前提下,请你试用另一个成语来替换它。

3、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

___________人物及故事:

______________成语:

____人物及故事:

______________

4、符合题意的一组成语是()

啄木鸟要想吃虫子,就应该飞到树上去,而它却飞到刚刚架好的电线杆上,其结果是永远吃不到虫子的,这正是

A.粗心大意见异思迁B.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C.碌碌无为痴心妄想D.并行不悖徒劳心力

5、根据下面各句的内容或提示,概括出相应的成语。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扁鹊的悲剧是由于造成的。

C.《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

D.《木兰诗》结尾: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后人概括为一个成语,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顶是()

A.因此,气象学家们总是忧心忡忡,深感内疚和不安。

(形容心事重重.忧愁不安的样子)

B.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

(一开一合的意思)

C.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

D.我们跟大家讨论××厂下岗职下如何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事迹。

(形容性格坚强,做事果断)

7、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2003年举世瞩目的大事,更是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盛事。

B.舞蹈家杨丽萍精心打造的舞剧《云南印象》,融民族风情和舞蹈艺术于一炉,令人叹为观止。

C.随着21世纪科技不断向前发展,医学界对艾滋病患者将再也不会像刚发现时那样爱莫能助了。

D、张建体格强壮,打起球来又十分卖力。

这次篮球比赛中,小张身体力行地投进了好几个球。

8、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次艺术节办得栩栩如生,全校师生交口称赞。

B.执法部门要善于虚张声势,使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

C.老师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

“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

D.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鳞次栉比,鸟儿也回来了。

练习三:

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风华正mào()心旷神yí()chí()名中外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①不屑(  )置辩②杳()无消息③锲()而不舍

④中流dī(  )柱⑤sù(  )兴夜寐⑥气势磅bó()

3、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先在错别字下画横线,然后在方格中订正。

身体力行一愁莫展相提并论司空见惯因地制宜

安部当车幕天席地辩伪去妄神采奕奕离经判道

4、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①错落有至(应为:

)②弊帚自珍(应为:

③循序渐近(应为:

)④晦人不倦(应为:

5、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改正。

莫名其妙首曲一指惩前毖后暄宾夺主合颜悦色惴惴不安任劳任怨循私舞弊

6、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①挑拔离间(应为:

)②费寝忘食(应为:

③莫不关心(应为:

)④孤漏寡闻(应为:

7、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故弄悬虚随机应变风格炯异宽厚仁慈慷慨激昂

辩伪去妄敷衍失责束手无策虚张声势声名狼藉

8、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在错别字下打“x”,将正确的字填在括号内)。

①消声匿迹()②有地放矢()③负偶顽抗()④情不自尽()

9、成语填空。

①日新月()②得意()形③美不()收④指()为马

⑤心旷神()⑥()声匿迹⑦()木求鱼⑧破()为笑

10、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意义相对应的词,构成成语。

①才学②德望③惩毖④温知

11、填字组成语。

①声名狼()②精神()铄③飞驰电()④走()无路

12、给下面成语补上“看”的同义词。

①异思迁②坐井天③耳闻目④死如归

13、找出下面成语所缺少的字,将其序号填到括号里。

①情不自()A.尽B.禁C.进②()序渐进A.巡B.询C.循

③不()劳作A.掇B.缀C.辍④深恶痛()A.疾B.忌C.嫉

14、下列成语,有的有错别字,找出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内;无错别字的,在括号内打“√”。

①明哲保身()②豁然开郎()③循序渐进()④如火如茶()

⑤人声鼎沸()⑥声名狼籍()⑦偃旗息鼓()⑧声色俱历()

15、句中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是()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A、触(感动)鼎(大)B、触(接触)鼎(古代的一种锅)

C、触(接触)鼎(大)D、触(抵)鼎(正在)

16、解释加点的字在成语中的含义。

①严以律()己②心旷神怡()③偃()旗息鼓

④栩栩()如生⑤深恶()痛绝⑥赴汤()蹈火

17、解释下列词语。

①自以为是:

②粗制滥造:

③油光可鉴:

④韦编三绝:

18、读成语找人物

不少成语都与某个特定的历史故事或人物相关,请从下列成语中,各找出一个与之相关的人物。

(1)负荆请罪

(2)东山再起(3)鞠躬尽瘁(4)高山流水

(5)约法三章(6)纸上谈兵(7)孺子可教(8)完璧归赵

(9)望梅止渴(10)闻鸡起舞(11)投笔从戎(12)请君入瓮

19、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20、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语文考试能得高分的学生大都思维敏捷,(),并且综合能力较强。

  ②小王今天淋了雨,周身湿透了,(),应当赶快吃点防感冒的药。

  ③只要你能()为我想一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这样指责我了。

  A.博闻强志毫发不爽身临其境  B.博闻强志浑身颤抖设身处地

  C.博大精深毫发不爽身临其境  D.见多识广浑身颤抖设身处地

2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几幅画是他的早期作品,自是不能和他现在的创作()。

  ②作者笔下钗黛这两个姑娘,常常是被人()加以评比的。

  ③文学批评中,不应把形式的模仿和内容的抄袭()。

  ④后来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至多能和宋鲁等小国君主()罢了。

  A.相提并论等量齐观同日而语混为一谈  B.等量齐观混为一谈相提并论同日而语

  C.同日而语相提并论混为一谈等量齐观  D.混为一谈同日而语等量齐观相提并论

2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

B.一种石头,成为一种文化,不敢说雨花石是(独一无二)的,但确也为世界所罕见。

C.他一讲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显示出他那丰富的感情、出色的谈吐和惊人的记忆力,真是(滔滔不绝)。

D.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的题目,这种(喧宾夺主)的作法不可取

2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2003年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于6月20日在福州圆满结束。

B.记者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亲眼目睹了医务人员在抗击非典战斗中感人的工作场面。

C.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暴雨警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晓。

D.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相机行事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B.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C.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像你这样的人才一旦到了那里,一定是大有作为的。

D.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

2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乒坛小将邱贻可在47届世乒赛上一鸣惊人,以4:

2淘汰了男子单打头号种子选手波尔。

B.初三

(2)班全体同学刻苦钻研,合作探究,同学间相互不耻下问,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C.阿尔及利亚发生了强烈地震,顷刻间天翻地覆,不少高大建筑纷纷倒塌,人员伤亡严重。

D.桌凳坏了,有人悄悄修好;地上有纸屑,有人随手捡起……同学们对身边小事无所不为。

26、对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新资金的注入,使这家严重亏损的企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脱胎换骨:

此处的意思是彻底改变了原来的面貌)

B.留连湖边,细细品味,这才发现白马湖的夏天竟有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

(超凡脱俗:

此处指超越凡人,不落俗套)

C.修建工程浩繁复杂、修建方式难以想像的小三峡古栈道,谜语般的在大宁河上留候了千年。

(谜语:

此处指至今尚未破译的古栈道的修建之迷)

D.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众志成城:

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得到成功)

27、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足球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地为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

B.孩子应该干、可以干的事情,要让他们自己去干,父母不要评头论足。

C.宋老师针对班上学生学习成绩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因材施教,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D.“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及时地向全党敲响了警钟。

28、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B.有人说:

“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

”这真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C.他们个个生机勃勃,决心大干一场。

D.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29、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同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使我意兴阑珊。

B.因为临时有事,我未能去黄浦码头为他们送行,第一次也是恨一的一次对朋友失约,对此我一直耿耿于怀。

C.“神来”、“顿悟”,不是自然的水到渠成,而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必然会产生的瓜熟蒂落。

D.他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学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

30、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我们开始看武侠小说,有时候上课也禁不住翻两页,长此以往,我们的成绩都开始退步。

B.金穗高粱成熟期参差不齐,多次分别收获,很不方便。

C.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了。

D.有些人对经济建设上的浪费损失已经司空见惯,养成了一种麻木不仁的恶习。

参考答案:

【练习一】

1C2①众志成(城)②同舟共(济)③救死(扶)伤④自强不(息)3B4①惟妙惟肖②与日俱增③相形见绌④姹紫嫣红5不耻下问或三人行,必有我师,一鼓作气,世外桃源

6

(1)刮目相看(待)(吴下阿蒙)

(2)三顾茅庐(鞠躬尽瘁)(3)四面楚歌(破釜沉舟)(4)示例:

曹刿——一鼓作气陈胜——揭竿而起(鸿鹄之志)7D8C(AB这里的“诲人不倦”是个动补词组,是不可以作为定语来修饰“嘱托”的,所以用错。

D人工制作精巧胜过天然)9C10A

【练习二】

1示例:

顺藤摸瓜一瓜熟蒂落一落花流水一水落石出。

解说:

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的积累,成语的掌握更是如此,这一道成语考题,看似简单,却新颖别致,不死板的考某一个成语,考查的就是平时的积累,体现的是过程与方法。

2答:

寿终正寝,呜呼哀哉,一命呜呼解说:

本题的特点是将成语知识和现代文阅读结合起来考查。

既要求理解文段的意思,可将替换的成语放到具体语境中去检验,又要求理解句中成语的意义,并尽可能多掌握一些同义成语。

让学生体会汉语词汇的丰富多彩这一特点。

3答案:

②赤壁之战  附加题:

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身在曹营心在汉,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

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夫人被迫投降曹操。

曹操对关羽关怀备至,送他宅院、美女、战袍及宝马,关羽还是无动于衷,一心想打听刘备的下落。

张辽问他为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说他与刘备有过生死誓言。

  东汉末年,曹操征召徐庶到许昌,由于其母在曹操手上而徐庶又是一个重孝之人不得不从,便离开刘备跟随曹操。

身在曹营却不为曹操出谋划策。

解说:

许多典故性的成语都来自于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和古代作品。

这一题将成语的考查和名著阅读结合起来,从出题角度看,兼顾了知识点的覆盖,既考名著阅读,又让学生对成语的来源有所了解,明白典故性的成语需要探索成语的来源和出处,才能真正懂得它的含义。

4解说:

答这道题,首先要读通句子的本意,了解到啄木鸟吃不到虫子的的关键在于方向错误,其次要准确理解选项中成语的意义和各项之间的区别,然后两相对照:

很明显只有“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这两个成语的比喻义均是行动方向同目的相反之意。

5解说: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及其出处的了解。

答题时,一要读懂各项提示语,包括相关文章内容的理解;二要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字眼确定恰当的成语。

如A项中的“三顾”“草庐”,C项中的“无人问津”,D项中的“扑朔”“迷离”“辨”等。

答案为A、三顾茅庐B、讳疾忌医C、无人问津D、扑朔迷离

6D解说:

理解成语的意思,是正确使用成语的关键,这道题将成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再让学生来判断释义的正误,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又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正确理解。

D项中的“自强不息”正确释义应为: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远不松劲”致意。

也者有这样才能与“克服困难”并用,放到句子中也才讲得通。

7D解说:

这两道考题的题型是最常见的,在全国各地的中高考中经常出现。

考题的特点在于要求直接辨析成语在句中运用恰当与否,没有提供可作比较的两者。

这就对考生了解成语词义,掌握辨析方法,理解和把握语境的要求更高。

但所考成语是我们平时常用而又容易用错或用得不恰当的成语,平时复习不要将精力放在冷僻的成语上。

另外用于编写句子的材料时代性强,传递出方方面面的时代信息,也是这样的考题受到青睐的原因之一。

8C

【练习三】

1、茂怡驰2、①xiè;②yǎo;③qiè;④砥;⑤夙;⑥礴

3、愁---筹部--步辩---辨判---叛4、①至-致②弊-敝③近-进④晦-诲

5、曲—屈;暄--喧;合--和;循—徇6、①拔(拨)②费(废)③莫(漠)④漏(陋)

7、悬—玄;炯—迥;辩—辨;失—塞;8、.①销②的③隅④禁

9、①异②忘③胜④鹿⑤怡⑥销⑦缘⑧涕10、疏--浅;高--重;前--后;故--新

11、.①藉②矍③掣④投12、①见②观③睹④视13、①B②C③C④A

14、①√②朗③√④荼⑤√⑥藉⑦√⑧厉15、B

16、①约束②快乐,愉快③放倒④活泼生动的样子⑤讨厌,憎恨⑥沸水

17、①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②制作东西马虎草率,不顾质量。

③(头发上擦的)油很光亮,可当镜子照。

④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写书的竹简;三,概数,指多次;绝,断;孔子晚年喜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竟把订书的皮条多次磨断。

后用来形容勤奋读书。

18、

(1)廉颇

(2)谢安(3)诸葛亮(4)俞伯牙(5)刘邦(6)赵括(7)张良(8)蔺相如(9)曹操(10)祖逖(11)班超(12)周兴1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D

21、C  相提并论:

把截然不同或不是一个性质的人或事物摆在一起进行评论。

  混为一谈:

将本质不同的事物相混淆,说成是同一事物。

 等量齐观:

指把不相同的事物用同一标准来衡量,一样对待。

同日而语:

主要是指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比较

22、D喧宾夺主:

喧,大声吵嚷。

客人谈论的声音超过了主人的声音。

比喻客人取代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侵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

23、B(目睹:

眼见;亲眼所见。

此句是用词重复)24、A(相机行事:

相准时机而采取行动。

用“相机行事”形容“精神”搭配不当,应该是“坚忍不拔”的精神)25、A(B错用对象;C、天翻地覆:

形容彻底的变革;形容秩序极为混乱。

范围不当。

D、无所不为:

指什么坏事都干。

褒贬不当。

26、B指摆脱世俗的高雅境界

27、D(A“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用在这里不合适B.“评头论足”应改为“越沮代危”C.“良奏不齐”改为“参差不齐”)

28、D(A“不期“本末倒置”C.“生机勃勃”指物,应改为“生气勃勃”)

29、A(B“耿耿于怀”应改为“悔恨不已”C.“瓜熟蒂落”改为“柳暗花明”D.“见异思迁”应改为“左右不定”)

30、D(A“长此以往”不能追述过去的事情B.“参差不齐”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C.“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不能形容人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