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5 人和动物的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6547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15 人和动物的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点15 人和动物的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点15 人和动物的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点15 人和动物的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点15 人和动物的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15 人和动物的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docx

《考点15 人和动物的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5 人和动物的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15 人和动物的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docx

考点15人和动物的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

温馨提示:

高考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15】人和动物的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

2010年高考题

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

)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

中的

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D

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5.下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

A.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

B.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C.图④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

D.图⑤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中的神经调节,①中的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甲和乙都为极化状态且电位大小相同,②中指针偏向乙,说明乙为受刺激的部位,甲为极化状态,乙为反极化状态,处于去极化过程,

中指针不偏转,说明甲和乙都为极化状态,④指针偏向甲,说明甲为受刺激部位,处于去极化过程,乙为极化状态,⑤指针不偏转,说明甲乙都处于极化状态,所以答案为D.

32.(10分)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

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

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其位于左后肢趾部的____中,神经中枢位于____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_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_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__(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1)小题中,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和粘膜中,神经中枢主要是脑和脊髓,结合题意,本小题的答案为:

皮肤,脊髓。

(2)小题中,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突触的结构所决定的。

第(3)小题中,刺激A端,兴奋可以传到效应器,能引起左后肢的收缩,但是该活动的进行,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不符合反射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生物体对内外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称为反射),不能称为反射;刺激B端,兴奋无法传到效应器,不能引起左后肢的收缩。

【答案】

(1)皮肤脊髓

(2)突触的结构

(3)能不能不能该活动不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进行的

31.(14分)

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

为研究环境激素H对小鼠产生精子数的影响,用玉米油和环境激素H分别处理对照组和试验组雄性小鼠(每千克体重注射12.5ml,每天1次,连续21天,n=20)。

实验结束后,对每只小鼠产生的精子计数。

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

对照组

实验组

1

2

注射物

玉米油

H(浓度100mg/L)

H(浓度200mg/L)

精子数均值(*

个)

7.13

5.09

4.35

请分析并回答:

(1)表中数据显示,环境激素H浓度增高,小鼠生成精子数___________。

(2)小鼠脑中的____________调节____________释放的相关激素能刺激睾丸分泌雄激素和少量雌激素,并生成精子。

精子是由睾丸中____________细胞(2n)经_________发育来的。

(3)正常雄鼠体内性激素浓度偏高会抑制脑中相关激素的释放,该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

(4)有的环境激素可造成精子染色体缺失,这是精子DNA分子发生__________和DNA片段___________所致。

(5)环境激素可沿着___________传递进入人体,被靶__________接受后干扰精子生成,从而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

(1)减少

(2)下丘脑垂体精原减数分裂

(3)负反馈

(4)断裂丢失

(5)食物链细胞

2009年高考题

1.(2009·海南高考)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神经递质和激素的特点。

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直接通过胞吐的形式进入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发挥作用,不需经血液运输。

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许多激素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需要经过血液运输。

2.(2009·海南高考)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不是大脑皮层。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3.(2009·江苏高考)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知识。

A静息状态时,是神经细胞内的钾离子外流,呈现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会加大神经元内外的电位差,静息电位会增大;C中神经递质通过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上电位的变化,不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D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借助突触完成的。

4.(2009·辽宁高考)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C.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D.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

【解析】选B。

抗利尿激素主要作用是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

所以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5.(2009·辽宁高考)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解析】选C。

神经细胞膜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电位表现内负外正;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内正外负。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6.(2009·山东高考)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

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解析】选C。

本题通过图示的方式显示了钠离子的内流引发了动作电位的原理。

未刺激时电位相同,所以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选项正确。

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只是在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低Na+海水中的大。

所以D正确,C错误。

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钠离子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所以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

7.(2009·上海高考)高的动脉血压引起降压反射。

发生降压反射时(  )

A.压力感受器传入的冲动频率降低

B.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

C.心排血量和外周阻力降低

D.依靠正反馈调节使血压相对稳定

【解析】选C。

降压反射:

动脉血压升高时,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血压下降;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依靠负反馈调节使血压相对稳定。

8.(2009·上海高考)在牛蛙的脊髓反射实验中,若要证明感受器是完成曲腿反射必不可少的环节,下列

操作不合适的是(  )

A.环割后肢脚趾趾尖的皮肤

B.用探针破坏牛蛙的脊髓

C.用0.5%HCl溶液刺激趾尖

D.剪去牛蛙的脑

【解析】选B。

脊髓是曲腿反射的中枢,不应该破坏。

大脑和躯体运动有关的中枢和感觉有关的中枢具体的中枢就比较多;小脑和运动平衡有关的中枢;脑干和基本生命活动有关的中枢。

如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中枢、呼吸中枢;脊髓是低等的神经中枢,如膝跳反射中枢、排尿反射中枢等。

9.(2009·上海高考)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

域。

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

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

【解析】选C。

兴奋部位细胞膜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电流由哪端传入,指针偏向哪边;局部电流、传递与传导、突触与突触小体、递质外排。

10.(2009·山东高考)右下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

【解析】选B。

本题以图示的方式考查了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方式。

题目中的

中的三种信息传递方式分别对应于课本上实例如下:

实例是:

甲状腺激素这一内分泌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由血液循环运输到靶细胞处作用于靶细胞的过程;

实例是:

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这一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这一靶器官的过程;

实例是:

神经元细胞产生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细胞(靶细胞)而完成兴奋传递的过程。

显然在体温调节中三种方式都存在,C正确。

方式

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信息传递缓慢,且存在反馈调节,方式

不需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速度相对较快,所以A,D正确。

但方式

是也是需要通过体液的,因为上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是经过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组织液后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B错误。

11.(2009·全国Ⅱ卷)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

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

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

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解析】选B。

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部分脂类先进入淋巴,再进入血液。

当血钙降低时,肌肉会出现抽搐现象。

而钙的来源主要是通过食物的消化吸收而进入血液。

根据题的内容,可以很容易联想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的作用。

两种激素共同维持了一个平衡,并且两种激素对血钙的浓度的作用效果是相反的,如下图:

12.(2009·安徽高考)

Ⅰ.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示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请回答:

(1)图中a线段表示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此时Na+(内、外)流。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

(3)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

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的结合。

Ⅱ.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

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战,这是机构通过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增加散热。

【解析】本题是考查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

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有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外钠内钾)。

当受到刺激后,细胞膜上少量钠通道激活开放,钠离子顺着浓度差少量内流,膜内外电位差逐渐减小,发生局部电位。

当膜内电位变化到达阈电位时,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膜电位发生去极化,激发动作电位。

随着钠离子的进入,外正内负逐渐变成外负内正。

从变成正电位开始,钠离子通道逐渐关闭,钠离子内流停止,同时钾离子通道激活开放,钾离子从细胞内流到细胞外,膜内少了钾离子,变得不那么负了,膜电位逐渐减小,恢复到静息电位(即外正内负)的水平。

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但是在动物体内上一个神经元传来的刺激是固定方向的,由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所接受,引起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传向轴突末端的神经末梢。

药物作用于突触从而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

②阻止神经递质的释放。

③使神经递质失活。

④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⑤使分解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的酶活性失活。

【答案】Ⅰ.

(1)静息0mV内;

(2)轴突末梢;(3)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Ⅱ.体温调节中枢甲状腺激素骨骼肌收缩皮肤毛血细管舒张。

13.(2009·广州高考)妊娠期糖尿病(简称GDM)是一种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糖代谢异常妊娠并发症,孕

妇患GDM后血糖调节能力下降,对胎儿发育和自身健康带来多种负面影响。

以下是某位孕妇的GDM筛检报告,请你完善。

(一)目的、对象

目的:

GDM筛检。

受检者:

姓名×××,妊娠25周。

(二)筛检方法

受检者禁食12小时后,抽取其静脉血(血样品号:

0h),然后在5分钟内口服完400mL葡萄糖水(含75g葡萄糖),开始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抽取其静脉血(血样品号分别为1h、2h和3h)。

测定所采集各血样品中的血糖浓度。

判定方法:

4个样品中有3个的血糖浓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即可判定为患GDM。

(三)结果与分析

检测报告如下:

由此可判定该孕妇。

(四)讨论

(1)若GDM患者想了解病因是否为自身胰岛分泌功能异常,则需要测定血液中的和的浓度。

(2)请根据血糖调节有关知识,解释要求受检者在5分钟内服完葡萄糖水的原因。

(3)相当一部分GDM患者在产后会康复。

请简述康复后她们体内血糖水平偏高时的血糖调节过程。

【解析】考查考生对血糖调节有关知识的掌握,应用知识正确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血糖调节异常病症相关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了血糖调节的知识。

根据图表所示数据可知,三项数据测定值均高于参考值,所以该孕妇患GDM。

胰岛的分泌功能,由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共同维持,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本题还考查了现实生活中血糖调节异常病症的知识,如第二小题,解释了检测血糖水平的方法,第三小题关于血糖调节过程的考查,相对容易,许多同学都知道是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三)患GDM;(四)

(1)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2)如果服糖时间不控制而随意延长,则会影响测定结果,且如果血糖浓度在短时间内上升不够高,则不能了解受检者血糖调节的最大能力;(3)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从而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

14.(2009·辽宁高考)右下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

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

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

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

请回答:

(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进入,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

(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

(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

【解析】

(1)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

(2)由题意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故在A处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

(3)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可以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因此,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再传到神经元①,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答案】

(1)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特异性受体;

(2)不能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3)能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再传到神经元①,故在C处能测得膜电位的变化。

15.(2009·重庆高考)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

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

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

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

位;d为神经与肌肉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

引起收缩_________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___________(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

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_______________,表明部位d受损。

【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动物神经调节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具体涉及到了反射、反射弧、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突触间的传递等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运用此知识点进行探究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分析。

(1)根据反射的定义,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有刺激、有反应、有神经系统的参与。

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没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故不是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出神经,故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因为传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d,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一的,只能由传出神经传到肌细胞,而不由肌细胞传到传出神经。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说明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可由传出神经经突触d传到骨骼肌从而引起骨骼肌收缩,如传出神经受损则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c测不到电位,如骨骼肌受损,则直接刺激骨骼肌不会收缩,如部位d受损,则用a刺激神经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c应测到电位,而传不到骨骼肌,骨骼肌不会收缩,直接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会收缩但兴奋传不到传出神经,电位计c应测不到电位。

【答案】

(1)不属于;

(2)不能;(3)①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②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③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16.(2009·全国Ⅰ卷)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数进入繁殖季节。

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请回答:

(1)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和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

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垂体、性腺)。

(2)上面图解中的A、B、C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他们分别是、

和。

C进入血液后,通过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

(3)据图判定,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___(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

【解析】⑴从图中可以看出,鸟类的繁殖活动通过机体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进行,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

⑵从图中不难看出A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C是性激素,性激素进入血液后又通过反馈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合成和分泌。

⑶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因此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来验证B的生理作用。

【答案】

(1)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下丘脑;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反馈;(3)不能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

2008年高考题

1.(2008·上海高考)由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物效应相反的一组激素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解析】选A。

本题考查激素间的关系,属于考纲理解层次,难度较小。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由胰岛分泌的,而且其功能相反。

2.(2008·江苏高考)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

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

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

【解析】选A、B、D。

本题综合考查激素分泌调节,属于考纲理解层次,难度适中。

由图分析可知,①②③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机能亢进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物质氧化分解过快。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时甲状腺激素浓度低于正常值,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功能就会加强。

反馈调节是指由促激素调节、控制的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图中只有两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3.(2008·广东高考)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称为“裸鼠”的实验动物,这种鼠缺少胸腺,其免疫功能表现

为(  )

A.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

B.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

C.进入体内的细菌仍能被裂解

D.机体仍能产生浆细胞

【解析】选A、D。

缺少胸腺的“裸鼠”,其体内不能形成T淋巴细胞,但仍能产生浆细胞;吞噬细胞仍能吞噬细菌并导致其裂解。

4.(2008·海南高考)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解析】选C。

本题实际考查体液免疫的区别,属于考纲理解层次,难度一般。

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产生抗体与该病毒结合,如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消灭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不属于过敏原,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2007年高考题

1.(2007·海南高考)给小鼠注射一定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