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docx
《实用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用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实用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全国教研员参观――教研活动
李建丽:
各位老师,刚才我们都参观了,也都休息了一下,现在我们进行下一个环节,就是我们的教研活动。
这次活动是由我们棉花胡同幼儿园副园长张立老师主持。
(立:
大家好!
)好,张老师情。
张立:
各位专家、幼教同人,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全体教师欢迎大家到棉幼做客。
首先我先介绍一些我们的教研活动。
我们教研活动的目的是发挥教师同伴互助的作用,让教师在研究自己、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追求选择教育构成,以及贯彻《纲要》的全过程,我们经过十五课题――《创设丰富可选的环境,促进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的教师已经知道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必须创建丰富可选的环境,而且在实践中也尝试去做。
大家可能刚才也看到了,我们有许多丰富的活动,比如说《参观小吃店》,然后再回到班上开小吃,小吃馆;还有是亲子郊游活动;还有给孩子筹备一些艺术展;让孩子自己设计小舞台;等等。
还创设有个性化的区域供孩子游戏。
但是活动是否真的能够促进孩子的发展,师幼互动是否真的有效,是否真正尊重了幼儿个体差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为什么教师知道怎么做,在实践中又往往做不到呢?
通过观察及不断地与教师沟通,我们发现教师对《纲要》条文非常熟悉,但是理解不够,而且在实践中不知如何操作,有时会回到以前的做法。
目前教师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
一个是忽视幼儿原有经验,第二个是对玩教具的研究不够,第三个是师幼互动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针对教师的问题,本学期我们建议研究的问题是:
区域活动如何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
由于教师对玩教具是比较关心的,所以我们决定将研究玩教具作为一个切入口,引导教师反思玩教具和互动,是否真的有效的支持幼儿,反过头再调整教师自己的行为。
教师的学习特点其实就是具体可操作的,于是我们就在日常教研中引导教师步步深入,我们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些台阶,比如说操作式体验,环境和行为的设计不应该是老师凭空想象的,必须是源自孩子的,在设计活动和玩教具投放过程中,教师先亲身操作,通过教师这种亲身操作能够提前预知和把握教育目标的价值,以及幼儿可能遇到的难点,使教师的支持有准备;第二个是再现事实的方法,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所以很多时候教师做不到位,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没有机会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自己,想要真正做到尊重个体差异,就必须去了解孩子,再现事实的方式可以不断调化教师关注孩子的行为,非常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并引发我们因人施教的思考。
第三种方法是追问和质疑,每个人都有思维的局限性,通过质疑可以帮助教师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平时很平常、顺理成章的观点和行为,可以引发教师的思考,这个方法对教师学会反思非常有帮助;第四个是对比分析,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也感到对比分析特别好,为什么呢?
单独看有时看不出问题,但是在对比分析中能够凸现问题,引导教师注意和思考。
我们的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第一步就是像我们照片上所呈现的,我们在交流自制玩教具,我们想解决的问题就是玩教具本身的问题,想知道教师对提供玩教具有哪些困惑,她们是如何理解玩教具要贴近幼儿生活的。
我们要思考的是:
什么是物化目标,物化什么目标?
第二步呢,就是我们通过大班看实践活动,分析去看孩子具体表现,通过这种多层的教研活动,解决教师观察孩子的问题,引导教师发现孩子的不同表现,思考怎么主动的、有目的的去观察孩子的表现。
第三步活动就是以大班搭砖房的活动为切入口,组织教师亲身体验搭砖房的这个游戏。
然后就是今天我们组织的这个教研活动,通过录像研讨的方式,引导教师思考,区域活动在观察幼儿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有拓展、丰富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
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进行今天的活动。
老师们,昨天我们都亲自玩了搭砖房的玩具,你们能不能回答上次我提出的思考问题?
我上次提的问题是什么还记得吗?
(教师众口纷纭)还有就是说这个玩教具能够发展孩子什么,它的价值是什么?
好,咱们顺着说,咱们先说这个玩教具能发展孩子什么?
你们觉得呢
(T1:
我来吧。
)
王培:
通过和老师昨天玩这个玩具,我觉得发展最大的可能是孩子之间的合作、交往问题,因为它提供的这些东西比较多,如果一个人搭建肯定是困难,这时就需要同伴的加入,所以我觉得通过这个玩具能发展孩子的同伴交往和合作能力。
张立:
好,还有吗?
张晓艳:
因为我们昨天在玩时,一开始没搭成,后来又一个老师就问唉,有图吗?
所以,我觉得这个材料可能能发展孩子的识图本领。
蒋小燕:
我觉得可以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因为积木比较轻,所以孩子需要手眼协调比较好才能网上堆。
李宏东:
我认为可以发展孩子观察能力,他必须要仔细地去观察。
(立:
观察什么?
)观察比如说样图,它是有样图的,所以你必须要不断地去仔细观察;还有一个我觉得可以发展他的空间知觉。
刘凤阁:
嗯,我觉得它可以发展孩子的创造力,还有孩子原有经验,对已经知道的房子的记忆,进行提取。
而且孩子在看图的情况下,不一定非与图搭得一样,可以与图不同,这就发展了孩子的创造力。
张立:
嗯,还有吗?
刚才大家说得很多,有社会性方面的合作,有认知方面的识图;还有空间知觉、观察、创造性;等等等等。
那好,在你玩完后,如果你是大班教师,你预设孩子有什么困难?
因为你们也遇到困难,所以你们预设一下孩子在玩时会遇到什么困难?
张晓艳:
我觉得在搭的过程中吧,就是有那个,他可能有搭高的经验,但是在搭砖房的过程中的第一排、第二排的错位搭的经验,有的孩子会有,可以这样搭,但有的孩子只用搭高的经验,会搭得不稳。
胡素华:
我认为孩子还会遇到的一个困难就是门和窗子的区别。
虽然它们大小有些差异,但对孩子来说哪个当门、哪个当窗户,我觉得也是一个问题,因为窗户与门的结构是一样的,而且是一样开的,所以我觉得孩子会遇上此问题。
刘凤阁:
还有一个我认为是孩子在搭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是对着的,就是一个对着一个的。
(立:
就像刚才那样。
)唉,对,也有可能是错着的。
(立:
这样。
)对。
(立:
是吗,孩子可能是这样?
)还有错位的这样搭。
(立:
这样吗?
)唉,对。
他有时还可能用那种小的,就是单的那种的。
(立:
这样呀?
)对,这种错位搭。
就是错位在那个拐角处,他可能用这个小的去搭。
张立:
孩子还会有什么困难?
蒋小燕:
那个房顶,我认为是比较难搭的,因为房顶有一个层次,要搭出个层次再往上安。
而且房顶是两边各有一个孔,中间没有,所以它要对上去也是比较困难的。
(立:
等于是这个地方。
)对对对。
而且它有层次上去,才能搭出那种尖尖的感觉。
张立:
房顶比较难搭。
还有吗?
李宏东:
我认为材料比较多,把房子建好的时候需要一个过程,孩子有没有坚持性,他能否坚持把这个房子盖好。
张立:
孩子搭建时需要时间比较长,还有吗?
栗育红:
我觉得还有就是他在什么时候才可以搭那个房顶,对他来说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有的孩子可能就是想搭墙,他会搭搭搭,当他想搭房子时,会发现,因为还有个维度问题,这点对他来说应该挺难的。
还有一个窗户的问题,窗户在中间,它两边还要有墙,还要去砌,这也是挺难的。
张立:
嗯,还有吗?
张晓艳:
我觉得还有一个就不是这种技能方面的,还有就是像刚才王老师说的,这里有一个合作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像昨天在上面我们玩时,老师搭时特着急,搭错了就拆了,另一个老师就跟孩子一样会说,哎呀,这块根本不用拆的。
所以我觉得孩子这种合作在这个游戏中会体现得比较多,应该孩子会遇到比较多这种问题。
张立:
好,刚才都预设了很多孩子可能遇到的问题,那现在咱们看看孩子是怎么玩的。
(放PPT)看到吗,孩子在干什么?
(T:
搭迷宫。
)小姑娘在干什么?
这个小姑娘在炒菜。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什么?
张晓艳:
我觉得可能是他不知道这是做什么使的,因为他没有楼这个概念在他脑海里,她只是对这个材料觉得在那扒拉扒拉挺好玩的,可以当作炒菜来用。
张立:
还有其他想法吗?
孩子为什么这么玩?
张晓艳:
因为孩子有他原有经验,她会像玩娃娃家那样把棍当炒勺。
张立:
孩子的需要是什么?
这个是大二班的孩子,是吧?
单银雪:
我想先问一下张老师(即,张晓艳),刚才看到这张图,说孩子原有经验是玩娃娃家,是吧?
!
如果是你,你觉得孩子这样玩可以吗?
张晓艳:
我觉得应该是暂时的可以的。
(张立:
为什么?
)因为看她我觉得她的表情是很专注的,无论老师认为这个材料、游戏是什么、要发展什么,她是在很认真地操作,所以我认为老师没必要打断她,可以观察或参与她的炒菜过程,在参与中引导她观察这些材料构造,问她我们可以做什么?
那她可能就会通过这个游戏引发到别的游戏,或者是教师根据材料预设她的发展点。
单银雪:
我还想接着再问,就是说你认为孩子是暂时可以这样玩的?
(张晓艳:
恩。
)你大概预设一下时间能有多久。
张晓艳:
我觉得这个孩子不会玩太久,这个时间我认为可以在孩子这个互动的情况下去把握这个时间。
张立:
这样啊,这个是大二班的孩子,大二班的哪个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在你看到这个照片以后。
袁滢:
我们孩子这个原有经验是我们班原来有这个迷宫游戏,欧文拿到这个小积木后也就搭成迷宫,而那个在炒菜的小朋友,她也属于那种对娃娃家游戏很感兴趣,我觉得,反正当时看到这点后还是让他们继续,还是在玩这些东西。
张立:
嗯,因为你也跟我提到,你们班男孩子多,女孩子少。
袁滢:
嗯,对。
我们班情况比较特殊吧,男孩子有20多个,女孩子只有7个,所以,一开始我也没觉得这个特别大的差异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后来我感到,尤其是通过这次看孩子玩的情况吧,我忽然感觉到我们班女孩子的这种需求在班里得到满足的特别少,因为男孩子多嘛,所以会更多地关注男孩子他们的活动嘛,女孩子可能是被我们稍微忽视了,所以通过这次活动,看这个游戏嘛,应该更多关注女孩子,让这些女孩子她们的兴趣点、她们的活动多一些,所以呢,等于在后面,因为我们大班也做那个排练场的搭建嘛,所以我们也制作一些小头花或一些头绳,因为女孩子比较爱漂亮,所以在班里给这些女孩子一些任务,让她去做,一是满足她们的需要,能够给自己打扮或更漂亮。
(立:
有点像王培她们班那个芭比娃娃个性区。
)嗯,对,当时我去她们班看,觉得我们班那些女孩子挺需要这些女性化的东西的。
张立:
看到孩子这些表现你可能会想到孩子的需要到底是什么?
她现在可能不需要搭房子,她需要一种情感的满足,所以像王培她们班为女孩子提供一个个性化区域,女孩子可以去那满足自己情感的需要,也可能像大二班那样,给她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给女孩子找些她们想做的事,让她去做。
非常好。
那现在我们回过头再说,刚才大家说过这个玩教具有很多教育价值,回过头再看这些玩教具,你怎么实现它的价值呢?
你怎么让孩子实现这个玩教具所要感受的价值呢?
要是你,你怎么做?
像刚才大家提到,引发孩子兴趣,和孩子一起玩,有的可能是提供一些参考图或者有一些介绍,你打算怎么做?
李宏东:
中间那个图是迷宫的。
我觉得这个孩子可能对迷宫感兴趣,我们可以继续引导他,比如提取他原有经验,以此为基础,让他继续搭迷宫。
我可以是高墙的,在找一些小玩具让他走一走,让孩子体验这个玩具的多种价值,可以堆高等等。
然后呢,再给他提供些相应的图,还可以引导他跟他一起玩,还可以问她这个玩具还可以搭什么,就这样去引导他。
张立:
大一班,你们会怎么做,你们也有这个玩具。
李莎:
这个玩具的名字叫做搭砖房,顾名思义,开发这种玩具就是为了让孩子读图,然后让他搭这种房子,当然就是看老师你想让它达到什么目的。
如果想发展创造性呢,你就可以让他自己去搭,如搭城墙;如果你想让他体会娃娃家那类的,你可以让他搭小床什么的;如果你想发展他的读图能力呢,或者是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就可以把图示出示给他看,让他根据图示搭。
主要是你想发展什么,然后根据孩子不同需要提供不同的指导和材料。
单银雪:
我想问一下老师,因为这个玩具对投放在大班的,你认为大班的孩子应该发展什么?
李莎:
我觉得大班可以发展他的读图能力,在小班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那些能力。
单银雪:
今天我们就是针对这个玩具在大班的投放去研讨,这个玩具的价值和孩子的表现,所以老师刚才说像迷宫呀什么的,那是中班的,我主要是针对大班孩子来研讨。
孙艳:
我觉得大班孩子的自主性要比中、小班孩子强一些,他们可能更愿意有目的地去搭建,更愿意克服困难有一种成功的体验。
张立:
好。
让我们先看看孩子是怎么玩的,好不好?
(放录像)孩子怎么做的?
(T:
放弃了。
)为什么放弃?
刚才咱们预想过,当他玩不下去或不会玩时我给他一个图,就是盒子上的图,刚才看见旁边有个盒子,就是这样的图,不过给他这个图后,他跟旁边的小女孩说,你搭的是这个房子,我搭的是那个房子,可他问什么还要放弃呢?
孙艳:
他没有搭的那个经验,虽然你给他图了,他还是不会去搭,就是说他还是不会去搭那个城墙,所以,你看他搭那个门的时候,他只会在那个门的上面搭,因为它那又小揪揪嘛,他就跟那搭,可他搭了两、三层后就倒了,门就倒了,所以他不知道要怎么固定门,所以它经常这么倒的话,孩子就会放弃,因为他不会搭,他不知道那个房子怎么样才能搭起来。
张晓艳:
我觉得那个图虽然很清楚,但放旁边孩子也没有看,我觉得这个最后就是说效果的问题。
要达到这个效果,这是需要一步一步来做的。
如果孩子没有这个经验和技能的话,他不知道怎么样最后才能达到这种效果,所以他最后会选择放弃。
(立: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你给他提供什么样的图?
)就可能是那种分解的吧。
(立:
步骤图。
)或者是那种预设的难点的地方,就像刚才说的那种双层的时候是错开的那种的图,哪部分是难点的话提供分解的吧。
张立:
这个玩具中本身有这么个图,一个步骤图。
盒中有这么个图,但是小燕说可能想给各部分图,别是成品图,可能他就能够搭。
还有别的意见吗?
你还会怎么支持他?
栗育红:
我觉得孩子在这儿搭着,但他没有个整体意识,意识到玩具应该是整个在一起,最后合成个房子,他们只不过是自己在那随意的搭,他们没有这么一个明确的目标。
(立:
那你怎么让他建立这个目标?
)我也在想。
(立:
是直接提问吗?
还是直接告诉他?
)我也在琢磨,如果这个玩具在我们班,我可能刚开始就是让孩子随意的搭,然后我会给他个指示或任务,让他只要能搭成房子就可以了,到最后他要搭在这个板上,这对孩子来说就很难了,有一个限度问题。
最后,我在出示这个要求,然后再一步一步读图,就像刚才张老师说的一个分解图。
但是我觉得孩子缺一个什么呢,是一个他搭建的分解图,对他来说是很有益的指导,很有效的。
胡素华:
我说一下吧。
孩子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为什么那个房子他老弄门那块?
就我看到的这个孩子,我认为他对房子的结构了解需要教师去指导,就是房子除了有人之外,有墙体,对吧,有窗户,那么如果你这样引导他,他就明白了,我这门这块失败了,我可以还有别的线索可以走,这是第一我要指导的地方。
第二我要指导的地方是什么呢?
我嘛,就是迁移,就是培养孩子那种迁移能力,咱们是大班的孩子,他有建构的能力,对吧,搭高这些技能他都有,我觉得,你看咱们大班也有积木区,我不相信孩子不知道如何往上搭。
错位呢,因为大班前一段也搭过奥体场馆之类的,就牵涉到错位搭的问题,那么我就像一定要调动他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个老师就是说必须要把握住这一点。
这是我第二个要做的。
第三个要做的呢,就是说,如果这个孩子这方面的经验呀,比如说,赶上个别孩子他搭时就是一片不是错位搭,那这时怎么办,我想我可能就提供一个小的图,那个图就是错位搭。
我就想呢,咱们老师不管提供什么支持,一定要建立在你对这个孩子了解的基础上,他到底原有经验是什么,然后给予他适当帮助,不同的方式呀。
张立:
刚才那个胡老师说了,要调动他原有经验,而且在他困难时给他交错搭的一个图,是吧?
!
咱们可以在看看孩子是怎么玩的,好吗?
咱们再换一个孩子啊,这个孩子是一开始就提供图的,提供成品图的。
(放录像)大家看到孩子是怎们看的、怎么用的这个图,他玩得怎么样?
(T:
拐角处看不清楚吧?
)就是看图上的那个拐角处是否能看得清楚。
能吧,能看清楚。
就是这个于天他读图怎么样读的?
(T:
不错。
)怎么能看出他好?
(T:
看着搭。
)对,他一边看图一边搭,然后不会搭再去看图,然后他刚才那四个孔是干吗用的?
(T:
窗户。
)对,他告诉别的孩子这不能搭东西,然后用手比划四个以后才能再搭墙,这是留给窗户的,所以图上是一个正面和稍微侧面的一个图,所以他完全是按着读图这样做的,是不是?
他遇到什么困难?
(T:
拐角。
)拐角什么困难?
(T:
连接。
)就是墙体和墙体之间没有那个。
(T:
连接。
)对,连接上。
他为什么遇到这个困难?
他开始打挺好的,就那个角没问题,他前面看图时那个角没问题,为什么这个角会出现问题?
(T:
因为这个角没在图上,图上没有。
)那你给图解决没解决他墙体之间应该如何连接的问题?
栗育红:
因为这个图它应该是个立体的。
这个孩子只是他看到这面了,他照着去搭,他没看到的面,他就没有想到,他没有想到是一样的,他要迁移过去,他没有迁移过去,而且他在搭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了,他那个不是倒了吗,拆了,拆完了以后他没想到要两面一起拆,他只是拆一面,拆完以后他又搭回去了,他又拆另一面,之后又搭回去了,当时有一个女孩,在第三层搭了一块,是迁过去了,但好像于天又给拿过来了。
就是这样,等于现在还是没有很好的能照顾到他不能看到的那面搭出来。
(张立:
就是你的意思是,他能看到的他能搭出来,他看不到的就不能。
)唉,对。
(张立:
这要是你,你怎么办?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看了他就能搭,看不见就不能,他立体的那种空间的东西还没有发展好。
时间:
第十一周星期三下午
地点:
教师办公室
教研内容:
如何提高家长工作的实效性?
主持人:
业务园长
参加学习人员:
全体教师
教研过程记录
一、主持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园共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环节,孩子能够茁壮成长,也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心愿。
尽管如此,由于教师和家长之间教育观念、思考角度不同,常常会引发一些矛盾和冲突,作为领导,我们不乏接到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投诉,老师们也不希望有家长对你们的工作进行投诉。
如何解决家长的批评和抱怨,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家长工作做好了,我们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长对我们工作支持和理解了,就会为我们做好的、正面的宣传,换句话说,幼儿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会有所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老师们不乏有好的经验,也有些老师也许存在着困惑,今天我们请大家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提高家长工作的实效性?
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二、教师们交流、探讨
A老师:
配班的赖老师虽然是到我园参加工作不到半年的新老师,但是能利用家长早晚接送的时间,主动、积极、大胆地与家长交流,比较细致的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得到家长的称赞。
B老师:
与家长交流时说话不能太直接,要有艺术性,婉转地把孩子的不足以家长接受的方式转告家长,先说好的地方,再说不足之处。
主持人:
也就是说在跟家长沟通和交流时我们要把握度,既要把家长当作朋友、合作伙伴,又不能太随意,注意交流时的语言是以给家长建设性的意见方式提出,切忌因为觉得与家长很熟而说话太过随意引起家长误会或者不快。
C老师:
一日活动中每个孩子的表现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孩子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当孩子表现特别不一致或者有时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类似错误时,老师有时会采取一些诸如暂时隔离或者严厉批评的方式进行教育,当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老师应该争取主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先与家长沟通交流,以免孩子回去向家长诉说时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D老师:
在家长工作中,我经常利用的是电话沟通、交流意见和家访方式。
我的家里和幼儿园一样备有全班孩子的家长联系电话,因为我们老师带班半天,备课半天,如果在自己当班时间孩子发生什么状况,作为当事人是最清楚不过的,虽然在老师交接班时也会有所交待,但是都不比自己亲自向家长解释得清楚。
因此,我经常利用晚上时间与家长沟通交流,或者通话或者发信息。
对于生病的孩子我除了通过电话问候的形式外,还与班级老师一起,利用双休或者班后时间到家里或者医院慰问,主动、及时交流。
主持人:
D老师的家长工作态度和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有的老师、尤其是新老师不愿意向家长公布自己的电话,也许是害怕和家长沟通,其实,沟通是家园之间、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途径,沟通体现尊重,换来理解和支持。
但有效的沟通首先是心与心的交流,它不取决于形式,而取决于真情。
老师们的议论:
其实各种家长工作方式大家都有过尝试和体验,只不过每个人的方式略有不同和各有侧重。
彭园长: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很多老师都有很多很好的工作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老师们不要害怕面对家长,不要害怕家长找我们,而要设法拓宽沟通渠道,公示老师电话或伊妹儿,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沟通方式,并乐意与我们沟通,这样才能够及时解决发生或存在的误会,把我们的工作做得及时、到位和更好。
当所有的误会和矛盾在班级基层解决了,也就没有家长向我们领导投诉了,到时候我们接家长电话或者接待家长时听到的将会是赞扬声而不是投诉。
C老师:
真诚地把家长当作朋友,如实的向家长反映孩子的在园情况,而不虚伪,家长都会理解的。
E老师:
我觉得对家长最主要的是要主动热情和真诚。
每天早上我都在幼儿园的大门口接待家长和小朋友,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手中的时候,我除了热情主动问候之外,还过去拉着孩子的手,让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对晨检有些特殊的孩子家长仔细询问孩子前一天在家的情况,并告知家长如果孩子在园情况不佳,我会及时和他们联系,请他们配合来接孩子回去。
而对于生病2天不来幼儿园的孩子,我都及时打电话问候。
尤其是幼儿园有重要的集体活动时,比如:
秋游、庆祝活动,发放纪念品等,我都会通知那些孩子的家长,建议家长在孩子情况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把孩子送来幼儿园,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家长都会很感激,并且会很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F老师1:
我觉得,家长工作要做到沟通与服务并重,密切家园联系,细心、热心、耐心、及时了解家长的需求和建议,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家长会很满意。
例如:
昨天上午我发现我班小朋友嘉嘉的左手无名指肿了,了解到是前一天下午被另一个小朋友的凳子不小心碰伤的,我马上给他上药,中午吃饭时,我观察到他的手指不但没有消肿,而且还更加肿了,我一边喂他吃饭,一边通知保健医生,保健医生看过之后,我们决定带他到医院拍片检查。
虽然拍片结果是没有伤到骨头,只是扭伤,但是我们换取心安。
下午家长来接孩子时,知道此事,非常感谢,我们在家长没有发现情况之前,把事情处理好了,家长很满意。
主持人:
这样的情形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只要大家做到对待孩子用心、细心和耐心,做到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家长一定能够理解我们的工作。
F老师1:
如果有的孩子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因为闹情绪而不来幼儿园,我打电话给家长询问时,一定要求家长让孩子接电话,我要亲自跟孩子交流,查明原因,这一点家长对我的工作也很支持。
F老师2:
我除了利用早晚接送时间与家长进行交流之外,还和班主任一起到幼儿家里去家访。
对幼儿家访可以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家长对幼儿的关注程度及教育程度,以便寻求最佳的家园共育方式方法;对生病的幼儿进行看望,会让家长和孩子感受到来自幼儿园及老师的关心,获得家长更进一步的支持。
此外,我们还通过家园联系手册达到提高家园联系共育的目标。
上学期起,我们班结合自己班级的特点制作和发放了《家园联系手册》,每半个月发放一次,让家长尤其是工作特别忙,没有空利用接送时间和老师沟通的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幼儿在园开展了哪些活动,幼儿学习的进度、幼儿的在园表现等等,受到家长的欢迎和支持。
G老师:
要做好家长工作不是那么容易的,现在,我与家长交流会尽量做到以下两点:
1.主动、真诚。
每天仔细观察幼儿的在园表现,主动将他们的种种表现、发生过的事情和家长主动交流,让家长感受到你关心他的孩子,同时态度要真诚,绝不让家长认为你是敷衍了事。
2.与家长交流时尽量做到换位思考。
每一件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也许站在老师的角度我们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家长对于你的看法并不一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