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生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5882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0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生版.docx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生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生版.docx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生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模拟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

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33

33

31

11

11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12

31

31

11

11

11

31

11

11

11

11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2.2010年1月2日~17日,世界达喀尔汽车拉力赛在图2-5-2所示区域举行,①城为始发地和终点地,箭头为行进路线。

比赛途中,选手们不可能看到的自然景观是(  )

A.热带荒漠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草原 D.热带雨林

读自然地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A~H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Lr为干燥指数(多年平均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

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C→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

B.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分异

C.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分异

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经度地带的分异

4.图中H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温带草原带C.温带荒漠带 D.热带草原带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

读图完成5~7题。

5.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

A.较暖、较湿B.较凉、较湿

C.较凉、较干D.较暖、较干

6.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  )

A.干冷北风B.干热南风

C.上升气流D.下沉气流

7.该山可能位于(  )

A.四川B.新疆C.安徽D.山西

8.读下图,甲河流域处于(  )

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9.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

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

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

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

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

生物量一般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所含能量。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地上生物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随经纬度的线性变化。

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区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从东北向西南递减B.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11.该区域的自然植被主要为(  )

A.温带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

C.温带荒漠D.亚寒带针叶林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6分)

12.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30分)

材料: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援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

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带。

(6分)

13.随着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的落成和“世界第八大奇迹”——棕榈岛工程的兴建,迪拜造就了一个个“地理奇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

迪拜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刚踏下飞机,一整片的绿就劈头盖脸地向你涌来,到处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城市的天空格外的蔚蓝和清澈,朵朵的白云都可以看得格外清晰。

——旅游日记

(1)请结合材料描述迪拜自然环境整体性特征。

(18分)

(2)简述材料二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美丽景观的成因。

(8分)

 

预测训练

读南半球“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图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D.温带草原带

2.图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  )

A.②地降水最多B.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

C.①地年均温度最低D.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

读下图,完成3-4题。

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

3.自然带①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这种分布属于(  )

某探险队在某山地进行考察,顺便绘制了该山地南、北坡的垂直带谱图(图1),之后该探险队又来到我国新疆某地形区考察,从该地形区的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图2所示。

图2中数据表示海拔高度(单位:

米)。

据此完成第5~8题。

图1

图2

5.关于图1所示山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山是断块山

B.该山位于北半球

C.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G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降低

D.该山常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9.读某虚拟岛屿图,岛上有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可以兴建渔港或渔产品加工厂。

该岛屿主要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季雨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落叶阔叶林

10.下图是我国某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图示地理事物分布总体上属于(  )

图2-5-11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图1为“我国某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某集镇相关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1~14题。

图1

图2

11.影响图1中M处铁路分布的最重要自然条件是(  )。

A.城市B.地形C.气候D.人口

下图为“某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垂直自然带谱反映了(  )

A.该山地可能位于云贵高原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甲坡的水热状况优于乙坡

D.水分差异导致植被类型不同

16.乙坡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7-19题。

17.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  )

A.山东半岛

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C.新西兰

D.巴西高原

18.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  )

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

B.北坡的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

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

D.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好

19.若CD一线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B、C两点最大温差为28.8°C,则该山地的海拔最接近(  )

A.3700米B.4500米

C.5000米D.2680米

下图是四个地区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

读图完成20-22题。

20.图中所示地理景观所在地的气候特征是(  )

A.甲——全年高温,降水多

B.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少

C.丙——全年酷寒,降水多

D.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答案】20.A 21.B 22.B

【解析】第20题,甲地的植被为雨林,对应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多。

第21题,从甲→丙的变化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其变化与低纬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相近。

第22题,图中丁处为温带荒漠景观,其形成与深居大陆内部有关。

23.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部分区域图。

图1

材料二:

我国部分山地自然带及植被分布示意图。

图2

(1)材料一图中A是________(山脉),B是________(山脉),C是________(山脉),D是________(山脉)。

(2)若材料二中各山地分别属于材料一图中的四座山脉,那么①可能属________山脉;②可能属________山脉;③可能属________山脉;④可能属________山脉。

(填字母)

(3)①山地中M处植被可能是(  )。

A.常绿阔叶林B.高山草原

C.针阔混交林D.落叶阔叶林

24.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

B表示________坡,D表示________坡。

(2)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A坡相比B坡雪线较低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简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显示甲山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