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设计经验手册范本.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5510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调设计经验手册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空调设计经验手册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空调设计经验手册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空调设计经验手册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空调设计经验手册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空调设计经验手册范本.docx

《空调设计经验手册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调设计经验手册范本.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空调设计经验手册范本.docx

空调设计经验手册范本

一、集水器、分水器:

集、分水器与静压箱作用相同,把动压转换成静压,有利于风/水分配平衡。

1、直径D的确定:

a、按断面流速0.5-1.0计算;

b、按经验估算:

D=1.5-3dmax

d——集、分水器支管中最大直径。

2、其余做法参照《采暖通风设计选用手册》T904。

二、冷凝水管道

1、冷凝水管道沿水流方向有不小于0.5%的坡度,且不允许有积水部位。

2、当冷凝水盘位于机组的负压段时,凝水盘的出水口处必须设置水封,水封的高度应比凝水盘处的负压(相当于水柱高度)大50%左右。

水封的出口,应与大气相通。

3、冷凝水管排入污水系统时,应有空气隔断措施。

冷凝水管不得与室密封雨水系统直接连接,可设单独的冷凝水管道排入室外雨水管井。

4、冷凝水管道宜采用聚氯乙烯管或镀锌管,并宜采取防露保温措施。

5、冷凝水管道干管末端应设清扫口,以便定期冲洗;立管顶部宜设透气管。

6、冷凝水管的公称直径DN,可以根据空调器,风机盘管或空调机组的产冷量Q,按下表计算:

Q(kw)

DN(mm)

≤17.6

25

17.7-100

32

101-176

40

177-598

50

599-1055

80

1056-1512

100

1513-12462

125

>12462

150

立管的公称直径,应与水平干管的直径相同。

三、空调水系统附件:

1、冷水机组、水泵、热交换器、电动调节阀等设备的入口管道上,应安装过滤器或除污器,防止杂志进入。

采用Y形管道过滤器时,滤网孔径一般为18目。

2、空调水系统应在下列部位设置阀门:

1空调器(或风机盘管)供、回水管;

2垂直系统每对立管的供。

回水总管;

3水平系统每一环路的供回水总管;

4分、集水器处供回水干管;

5水泵的吸入管和供水管,并联水泵供水管阀门前还应设止回阀;

6冷水机组、热交换器等设备的供回水管;

7自动排气阀前、压力表接管上,泄水口等处。

3、分、集水器及冷水机组、空调器和(吊装等小型机除外)的进、出水管处,应设压力表、温度计,水泵出口、过滤器两侧及分、集水器各分路外的管道上,应设压力表。

4、温度计应装在阀门侧管道上,以便拆换;风机盘管铜闸阀应装在电动二通、铜管(或软管)的外侧,以便检修。

5、系统最高点或有空气聚集的部位应设自动排气阀。

6、系统的最低处,可能有水积存的部位以及检修用关断阀门前,应有泄水装置。

7、供水水平干管的坡向宜与流向相反,回水水平干管坡向宜与流向相同,坡度宜≥0.003,不应小于0.002;在特殊条件下需无坡度敷设的管道,其管流速应≥0.25m/s。

四、自控系统:

1、当末端设备(如风机盘管、空调柜)采用电动二通或电动比例调节阀调节水量时,水系统为变水量系统。

这时必须对冷水系统供、回水总管的压差进行控制以保证冷水机组定水量运行,通常可采用压差控制器来控制供、回水总管之间的旁通电动二通阀。

2、压差旁通阀的选择:

1控制流量:

对于一次泵系统,此流量为一台冷冻水泵的设计流量。

2阀门实际使用时,其最大关阀压差应为冷冻水泵扬程,在一次泵系统中为冷冻水泵净扬程。

使用时,此值不得大于实际使用所用阀的最大关阀允许压差。

3旁通电动二通阀应采用常闭式。

3、风机盘管采用电动二通阀,空调柜采用电动比例调节阀。

4、电磁阀只适合于仅需进行双位控制场合,其阀门口径通常按接管尺寸选择。

5、调节阀宜安装在水平管上,执行机构应高于阀体以防止水进入执行器。

水路调节阀应设在设备出水管路上,压差旁通阀应设在总供、回水管路中压力(或压差)相对稳定的位置处。

6、一次泵边变水量系统设备台数控制有如下方式:

1根据回水温度(或供回水温差)。

此方式适合于自动监测,人工手动操作,适合于一般的空气调节工程。

由于温度计精度有限,因此,此方式控制的冷水机组台数不能过多,以不超过三台为宜。

2根据冷量。

此方式主要用于设备较多,运行管理要求较高的场合。

通常可采用自动监测及计算冷量,自动发出信号,人工手动操作的方式。

在自动化程度要求极高,控制设备及受控设备很可靠的情况下,才可考虑设备的自动启停。

7、压差控制时,传感器的两端接管应尽可能连接在水流速较小的管路上,通常宜放置于集、分水器上。

8、流量计应设置在管路中水流稳定处,应保证其前面(来流方向)直管长度不小于5D,后面直管长度不小于3D(D为管道直径)。

9、温度传感器位置:

1风机盘管系统:

设于被控制房间典型区域(避开送风口附近);

2空调柜:

被控房间典型区域或回风管上;

3新风柜:

送风管上。

五、冷冻水系统:

1、同程式或异程式:

当管路较长、布置成异程式不易计算平衡,且每个并联分支管道和设备的阻力比较接近时,空调水系统宜布置成同程式,例如高层建筑的垂直立管、连接多个风机盘管的水平环路等。

管路计算时易于水力平衡的干管、管路较短的支管,或各并联环路的管道和设备阻力悬殊时,宜布置成双管异程式。

2、在高层建筑中,为减少运行中制冷设备的承压,闭式系统的循环水泵宜设在蒸发器的出口,使蒸发器的出口,使蒸发器工作压力不超过系统静压。

3、冷热源设备及空调设备的工作压力超过1.0MPa时,进行经济比较,可采用竖向分区的闭式循环系统。

分区形式举例如下:

1高、低区冷热源分开设置。

冷热源都设置在地下室时,工作压力超过1.0MPa的高区系统,应选择承压较高的设备;高区冷热源设备布置在中间设备层或顶层楼板上时,应妥善解决设备层的消声减振问题。

2在中间设备层布置水——水热交换器,高区空调冷水的二次水水温,按高于一次水水温1-1.5℃计算。

高区空调器或风机盘管出力应按二次水温进行校核。

3当建筑上部超过设备承压能力的部分负荷不大时,上部个别房间可以单独设置冷热源设备,例如采用自带冷热源的空调机组等。

4、冷水温度:

供水7℃,回水12℃。

六、冷却水系统:

1、冷却水系统一般由冷凝器、冷却塔、冷却水箱、除污器和水处理装置等组成。

2、当多台冷却塔并联运行时,应使各台冷却塔和水泵之间管段的压力损失大致相同。

为避免各台冷却塔补水和溢水不均衡,宜在冷却塔和之间设平衡管(管径同冷却塔进出水管管径相同),或增大冷却塔共用进出水管管径(比总管大两号),或在各台冷却塔底部设置共用连通水槽。

3、采用多台逆流冷却塔并联运行时,宜在每台冷却塔进水管上设置电动蝶阀,当对应的制冷机、冷却水泵停机时,可关断该冷却塔进水阀门,以保证运行中的冷却塔布水器运转所需水量。

当不具备在各台冷却塔底部设置共用连通水槽时,最好能在每台冷却塔进出水管上均设置电动阀门。

4、水冷式柜机可多台组合用一台冷却塔,冷却塔的处理能力应适当放大。

5、冷却塔设置位置应通风良好,避免气流短路,并远离烟囱及厨房排油烟口等有高温空气或非洁净气体的部位。

6、冷却塔补水率为循环水量的2%。

7、冷却水系统应配置适当的水处理设施:

1由于冷却水与空气充分接触,会产生水垢、污垢、藻类和腐蚀现象,冷却水系统一般应设置定时加药装置和静电除垢等水处理设备。

2选用模块式等冷水机组时,因冷凝器为板式换热器,冷却补水宜经过软化。

七、水力计算:

1、管道水流速的确定:

(m/s)沿程阻力,水力计算时比摩阻取值主要应满足系统水力平衡要求,并宜控制在200-500Pa/m(0.02-0.05mH2O)每100米有2-5米水柱,局部为40%-100%1mm/H20为10Pa。

总阻力为每100米有6-8米水柱。

DN15

DN20

DN25

DN32

0.4-0.6

0.5-0.75

0.55-0.9

0.65-1.05

DN40

DN50

DN65

DN80

0.7-1.15

0.8-1.35

0.95-1.55

1.05-1.75

DN100

DN125

DN150

DN200

1.2-2.0

1.4-2.3

1.6-2.5

1.9-3.0

DN250

DN300

DN350

DN400-DN500

2.2-3.0

2.45-3.0

2.7-3.0

≤3.0

2、局部阻力:

(一般为沿程阻力的一半左右)

空调水系统在估算时,局部阻力约为直管总摩擦阻力的0.2-0.5,管路长度较大时取下限,长度较小时取上限。

3、流量计算:

可按空调器和风机盘管的额定流量叠加进行计算,当其总水量达到与水泵流量相等时,水流量数值不再增加。

4、水力平衡:

①各并联环路的压力损失计算差值要求在15%以。

3当异程系统并联环路的压力损失计算差值大于15%时,可在回水管上增设平衡阀等调节性能好的阀门。

5、水泵进出水管流速:

管道种类

公称直径(mm)

<250

≥250

水泵吸水管

1.0-1.2

1.2-1.6

水泵出水管

1.5-2.0

2.0-2.5

6、水系统设备压力损失估算值:

(最不利环路,最远末端设备至水泵管线)

设备名称

压力损失(mmH2O)

备注

离心式冷水机组

蒸发器

3-8

冷凝器

5-8

冷热水排管

2-5

流速v=0.8-1.5m/s

热交换器

2-5

风机盘管

1-3

容量越大,压力损失越大

自动控制阀

3-5

冷却塔

2-8

横流塔取下限,逆流塔取上限

7、详细水力计算方法详有设计手册。

钢管(水煤气管)水力计算速查表

管径

DN15

DN20

DN25

DN32

水流速V

0.4-0.6

0.5-0.75

0.55-0.9

0.65-1.05

流量

m3/h

0.252-0.36

0.567-0.648

1.08-1.62

2.16-3.6

L/s

0.07-0.1

0.16-0.18

0.3-0.45

0.6-1.0

管径

DN40

DN50

DN65

DN80

水流速V

0.7-1.15

0.8-1.35

0.95-1.55

1.05-1.75

流量

m3/h

3.06-5.22

6.12-10.08

12.24-19.44

18.72-31.32

L/s

0.85-1.45

1.7-2.8

3.4-5.4

5.2-8.7

管径

DN100

DN125

DN150

DN200

水流速V

1.2-2.0

1.4-2.3

1.6-2.5

1.9-3.0

流量

m3/h

37.8-61.2

61.2-100.8

97.2-151.2

208.8-331.2

L/s

10.5-17.0

17.0-28

27-42

58-92

管径

DN250

DN300

水流速V

2.2-3.0

2.43-3.0

流量

m3/h

396.0-532.8

640.8-784.8

L/s

110.0-148

178-218

八、空调水系统的补水、膨胀及水处理:

1、膨胀水量:

△V=(1/ρ1-1/ρ2)V

ρ1、ρ2为系统运行前后水的密度,V为水系统的总容量。

水密度表

温度(℃)

密度(Kg/L)

1/ρ(1/Kg)

0

0.99984

1.00016

10

0.99970

1.00030

20

0.99820

1.00180

30

0.99564

1.00438

40

0.99221

1.00785

水系统总容量(L/m2建筑面积)

全空气系统

水—空气系统

空调

0.40-0.55

0.70-1.30

2、空调水膨胀管应接在循环泵吸入侧系统总回水管上(或集水器上),膨胀管上不应设阀门,膨胀管管径由下表确定:

冷水机组负荷(Kw)

膨胀管DN(mm)

<349

20

349-1774

25

1775-3489

40

>6977

5070-80

 

3、开式膨胀水箱应符合下列要求:

1膨胀水箱最低水位应高于系统最高点0.5m以上。

2膨胀水箱有效容积由膨胀量Vp和调节水量Vt两部分组成,Vt应不小于3min补水泵流量,且应保证水箱调节水位不小于200mm。

4、当设置开式膨胀水箱有困难时,可设置闭式膨胀水箱,常用的为气压罐,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气压罐调节容积同开式膨胀水箱的调节容积Vt,气压罐总容积为:

V=Vt/(1-a)m3一般a=0.65-0.85

2气压罐工作压力值按如下方法确定:

P1——补水泵启动压力,大于系统最高点0.5m

P2——补水泵停泵压力及电磁阀关闭压力:

P2=(P1+10)/a-10m,wc

P3——水膨胀时电磁阀开启压力:

一般取P3=P2+(2——4)m,wc

P4——安全阀开启压力:

P4=P3+(1——2)m,wc

3气压罐最高工作压P4,不得超过系统设备的允许工作压力。

4软水箱上部应留有相当于膨胀量Vp的气压罐泄压排水容积。

5、补水系统:

1空调水系统的小时泄漏量,一般为系统水容量的1%,

2空调水系统的补水点,宜设在循环水泵的入口处。

补水泵扬程应比补水点压力高3-5m,小时流量应不小于系统水容量的4%-5%,

3空调冷水专用补水泵可不设备用泵。

6、补水的水处理:

1空调水系统的补水应经软化处理并设软水箱,

2水处理设备的软水出水能力按系统水容量的3%计算,当设置单柱离子交换软化水设备时,其出力应满足允许和再生周期的软水消耗量,一般按2倍考虑。

3软水箱储水容积Vb,一般按8-16h的系统泄漏量计算,即系统水容量的8%-24%,系统大时取低限值。

九、冷冻泵的选型:

1、流量:

G=Q/1.163△tm3/hQ——水泵所负担的冷负荷或热负荷,Kw,

△t——冷水或热水的设计温升或温降,℃

流量考虑10%的附加值。

2、扬程:

闭式循环单式泵系统,冷水泵扬程为管路、管件阻力、冷水机组的蒸发器阻力、空调器(或风机盘管)的表冷器阻力和电动阀阻力之和,另加10%-20%的附加值。

3、空调水系统对循环泵的要求一般是流量大、扬程低,宜选用低比转数的单级离心泵。

4、高层建筑中,水泵入口承受较高静压时,对轴承密封、泵壳强度及轴向力的平衡要求较高,选型及订货时应明确提出水泵的承压要求。

5、当流量较大时,宜考虑多台泵并联运行,并联台数不宜超过3台。

6、多台泵并联运行时,应尽可能选择同型号水泵。

7、冷冻水系统一般要考虑备用泵。

一十、冷却泵的选型:

1、流量:

冷却水泵流量,应按制冷机组产品技术资料提供的数据确定。

初步估算时可按下表确定。

制冷机类型

冷凝热量Qc

冷却水温升△tw

冷却水量Gc

离心式、螺杆式、活塞式

1.3Qe

5

Gc=Qc/1.163△tw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

2.5Qe

6.5-8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

2.0Qe

5.5-6

Qc——制冷机冷凝热量,Kw

Qe——制冷机设计参数下的制冷量,Kw

Gc——冷却水循环量,m3/h

△tw——冷却水温升,℃

流量考虑10%附加值。

2、扬程:

①冷却塔水位至布水器的高差。

②冷却塔布水器所需压力,由生产下技术资料提供。

③制冷机组冷凝阻力,由生产下技术资料提供。

④吸入管道和压出管道阻力(包括控制阀,除污器等局部阻力)。

⑤附加以上各项总和的10%-20%。

3、其他参照冷冻泵选型。

十一、冷却塔的选型:

1、逆流式冷却塔安装面积小,但高度很高;横流式冷却塔安装面积及重量比逆流式大,但高度小。

2、冷却塔各项参数指标计算公式:

1冷却效率:

E=(tw1-tw2)/(tw1-ts1)

2水量:

W=3600Qc/Cw(tw1-tw2)Kg/h

3风量:

G=3600Qc/(is1-is2)Kg/h

4断面积:

A=G/1.2*3600Vm2

tw1、tw2——进出水口水温,△tw=tw2-tw1为冷幅,对压缩式制冷机取4-5℃,对吸收式制冷机取6-9℃,tw2=32℃。

ts1、ts2——室外空气进出口湿球温度。

ts2-ts1取5℃左右,地区ts1为27.9℃。

is1、is2——对应于ts1、ts2之饱和空气焓质(KJ/Kg),分别为89.5和112.5.

Qc——冷却塔冷却热量(KW),对压缩式制冷机取冷机负荷的1.3倍左右,吸收式取2.5倍左右。

Cw——水的比热(4.19KJ/Kg.k)。

3、填充材料选择、填充材料高度,冷凝能力等的计算祥《高层建筑空调与节能》5.6.1节。

十二、风机盘管系统:

1、空调房间较多、各个房间和居留人员密度不大,且各房间要求独立调节时,宜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例如旅馆客房、办公室等。

2、风机盘管一般承担室负荷,新风系统则承担新风负荷。

新风宜处理到与室等焓或等湿状态。

3、风机盘管机组一般按中档转速下的制冷量选用。

4、厨房等空气中含有较多油烟的房间,不宜采用风机盘管。

5、风机盘管的选型应分别计算复核其全热量及湿热量,具体祥《高层建筑空调与节能》4.4.8节。

6、新风方式:

1不设独立新风处理系统,利用厕所排风造成负压,通过门窗渗入新风。

特点:

投资低,但新风量无法控制,卫生条件差,风机盘管处理负荷大,只能用于要求不高的场合。

2在紧靠机组的外墙上开墙洞,设短管引入机组。

特点:

投资低,但噪声、雨水、污物容易进入室,机组易受腐蚀,另外,因为受风压影响,新风量无法控制,只能用于要求不高场合。

3由部区空调系统兼供周边区新风。

特点:

初投资运行费用、占用空间等均比单独设立新风系统节省,周边房间的建筑处理方便、通风效果好,可适当去湿,并有助于冬季调节室温。

4独立新风系统。

a、新风处理到室空气焓值,不承担室负荷。

特点:

风机盘管全部承担室冷、湿负荷、盘管在湿工况下工作,但风机盘管冷量可充分发挥。

b、新风处理后的焓值低于室空气焓,新风承担室负荷。

特点:

盘管在干工况下工作,便于集中调节且无冷凝水等危害。

c、新风处理到室空气焓,再与室空气混合后经风机盘管处理后送入室。

特点:

盘管处理风量大,风机风量、耗电和噪声增大,只有在地位紧,新风口不易布置时使用。

7、风机盘管的调节方式:

1手动切换风机转速档位(高、中、低档)

特点:

简单,但调节质量差,室易引起过冷、过热,室温、湿度随之波动。

2自动切换风机转速,由室恒温器控制风机的开、停或交换档数。

特点:

随着风速降低,盘管平均温度下降,室相对湿度不会偏高,能提高调节质量,但在风机停止运行时气流组织欠佳,机组外壳表面易结露。

3水量调节:

特点:

随着二通阀或三通阀控制减少进入盘管中的水温上升,送风含湿量增大,室相对湿度增加,但不存在风量调节中的结露和气流分布问题。

4旁通风门调节:

特点:

投资低,调节质量好,负荷调节围大,但低负荷时,风机功率不变,噪声也不能降低。

十三、空调机房:

1、空调机房一般不宜作为空调系统的静压室使用,当条件限制必须作为静压室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只可做回风端的静压室。

2新风宜经过预处理后引入静压室。

3应考虑设备发热量、机房围护结构冷负荷和其他热量引起的回风温升。

2、空调机房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尽量邻近被空调的房间,必要时可集中和小分散结合。

②空调机房的面积和净高,根据系统负荷、设备的大小而定,应保证有适当的操作面积、检修通道和设备吊装空间。

4无窗的空调房间,应有通风措施。

十四、冷水机组的选型及布置:

1、冷水机组一般选用2-4台,舒适性空调的制冷机组不需设置备用机组。

单冷制冷量的大小应合理搭配,当单机容量调节下限的产冷量大于建筑物的最小负荷时,应选一台适合最小负荷的冷水机组。

2、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宜优先选用能量调节自动化程度高的冷水机组,当选用具有多台压缩机自动联控的机型。

3、制冷机选择,应考虑其对环境的下列影响:

1噪声与振动要控制在环境环境条件允许指标。

2考虑制冷剂CFCs对大气臭氧层的危害程度和CFCs的禁用时间表。

R11、R12为制冷剂的制冷机,应停止使用。

4、设计冷媒参数与选用的冷水机组产品样本参数不同时,设备实际出力应按设计参数进行校核,或由生产厂商提供。

5、电力驱动的压缩式冷水机组,宜根据单机空调制冷量和在额定工况下的能效比,参照下表择优选用活塞式、螺杆式或离心式。

单机制冷量

适用的机型

能效比(Kw/kw)

<33RT

活塞式

≥3.6

33RT-99RT

活塞式

≥3.8

螺杆式

≥3.9

99RT-165RT

活塞式

≥3.9

螺杆式

≥4.0

165RT-330RT

离心式

≥4.4

螺杆式

≥4.1

>330RT

离心式

≥4.4

6、制冷机房应尽可能靠近冷负荷中心,吸收式制冷机房还应尽量靠近热源。

7、大中型制冷机房应设置在值班室、控制室、维修间和卫生部等设施,也可与其他机房(如泵房、空调机房等)合用。

有条件时应设置通讯设施。

8、应考虑设备的进出、安装和维修条件,配备必要的起吊设施,大型设施进出预留孔洞宜直接通向室外。

9、直径大于等于DN50的管道,需在梁、板、墙、柱等结构体系上支撑或吊挂时,应向结构专业提供荷载,必要时预留埋件。

10、制冷机房的高度,应根据制冷机的种类及机房各种风管、管道的布置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活塞式制冷机、小型螺杆式制冷机,其机房净高度控制在3-4.5米,对于离心式制冷机,大、中型螺杆式制冷机,其机房净高控制在4.5-5米,对于吸收式制冷机原则上同离心式制冷机,设备最高点到梁下不小于1.5米。

11、制冷机房设备的布置间距参照下表,并符合下列要求:

①设备制造厂产品说明书提出的具体要求。

②吸收式制冷机组合设有卧式壳管式冷凝器、蒸发器的冷水机组,需在一端留出相当于热交换器长度的空间,以便清洗和更换管束,另一端留出有装卸盖空间。

4制冷机房留出必要的检修用地,当利用通道作检修用地时,应根据设备的种类和规格将通道适当加宽。

设备布置间距

项目

间距(m)

主要通道和操作通道的宽度

≥1.5

制冷机突出部分与配电盘之间的距离

≥1.5

制冷机突出部分相互之间的距离

≥1.0

制冷机突出部分与墙面之间的距离

≥0.8

非主要通道

≥0.8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侧面突出部分之间距离

≥1.5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一侧与墙面的距离

≥1.5

十五、保温厚度计算:

1/管道防结露厚度计算公式:

Do/2×lnDo/Di=λ(ts-t)/a(ta-ts)

Do——管道保温层外径;

Di——管道保温层径;

λ——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2.℃),取λ+0.00012tm

a——表面散热系数,W/(m2.℃),取8.14;

ts——保温层外表面温度,32.2℃;

t——设备及管道外壁温度,冷冻管7℃,冷凝管取16℃;

ta——保温结构周围环境的空气温度,取34.5℃;

ti——露点温度,取30.7℃;

tm——保温层的平均温度,取管道冷媒与周围空气露点温度的平均温度。

冷冻水管的保温厚度(mm)

公称直径(mm)

DN15

DN20

DN25

DN32

DN40

DN50

DN65

DN80

DN100

DN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