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七盐和化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5172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8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七盐和化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七盐和化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七盐和化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七盐和化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七盐和化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七盐和化肥.docx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七盐和化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七盐和化肥.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七盐和化肥.docx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七盐和化肥

2020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七:

盐和化肥

考点一:

物质的鉴别、提纯与共存

1.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且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显红色的是

A.NaCl、Ca(NO3)2、HClB.Ba(OH)2、Mg(NO3)2、Na2SO4

C.K2SO4、Na2CO3、NaNO3D.AgNO3、NaCl、KNO3

2.小徐在做完氧气的制取和金属氧化物还原实验后,将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全部倒入装有水的废液缸中,并对浊液成分进行分析。

将浊液过滤,取无色滤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滤渣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固体质量不变,再往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仍有固体残留且所得溶液为蓝色。

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最后剩余固体是二氧化锰

B.制取氧气所用固体是氯酸钾

C.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质量不变

D.滤渣中一定有铜,因此还原氧化铜的还原剂是CO

3.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Na+、K+、Cl−、CO32−B.H+、Na+、CO32−、SO42−

C.NH4+、K+、NO3−、Cl−D.Cu2+、Ca2+、Cl−、NO3−

4.下列有关海水晒盐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A.结晶池中析出盐后的母液没有用途,为防止污染须排入大海

B.盐场必须建在阳光充足、雨量少的地区

C.海水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后才能析出晶体

D.盐场利用日晒、风吹晒盐,采取的是蒸发结晶的方法

5.区别下面的各组物质的方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烧的木条B.氢气和一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C.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稀盐酸D.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

6.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7.现有A~F六种稀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稀盐酸、氯化钠溶液、酚酞溶液中的一种,把他们两两混合,其部分现象如下表所示。

(1)①B、E中的溶液分别是______、______。

②A与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对还没有确定的稀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分别蒸发溶剂②分别滴加适量水③分别滴加FeCl3溶液④分别测定pH⑤分别通入CO2后,再滴加稀盐酸

(3)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相混合后,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______色。

8.有一包粉末,可能由KCl、K2SO4、K2CO3、CuCl2、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现做如下实验:

实验①:

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实验②:

取①所得溶液少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看不到明显现象。

实验③:

取①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请回答:

(1)原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有__________。

(2)原粉末中可能有_____________。

考点二:

常见的盐

1.下列物质的名称与俗名不对应的是(  )

A.碳酸钠(小苏打)B.氢氧化钙(消石灰)

C.氧化钙(生石灰)D.乙醇(酒精)

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化合物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D.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3.下列物质的名称(或俗名)、化学式和类别,三者不完全相符的是

A.硫酸、H2SO4、酸B.纯碱、NaOH、碱

C.生石灰、CaO、氧化物D.硫酸铜、CuSO4、盐

4.根据实践经验,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

B.用食盐水、鸡蛋壳和澄清石灰水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

C.用食用小苏打、柠檬酸、果汁、蔗糖和水自制汽水

D.用酒精浸泡捣烂的紫罗兰花瓣可制得酸碱指示剂

5.为测定某胃药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张南同学做如下实验:

取该胃药20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加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104g滤液,则该胃药中碳酸氢钠的含量为(  )

A.84%B.42%C.32%D.16.8%

6.2019年10月24日上午九时,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运营通车,这座线路全长55公里,使用寿命120年的超级桥梁,共224个桥墩,主梁钢板42万吨,(这些钢可建60座埃菲尔铁塔)抗台风16级,抗震效果也超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桥墩使用大量建筑材料大理石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B.铺设隧道的不锈钢,具有韧性好,硬度小的性能

C.桥梁的开通大大的缩短了香港、澳门与大陆之间的通行时间

D.建桥所用主梁钢板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

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没有对应关系的是

A.AB.BC.CD.D

8.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编号)_________,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B、D装置组合也可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常选用装置B或装置C,C与B相比较,其优点是_________,选用的收集装置为(填字母编号)______。

(5)工业常需分离H2、CO2的混合气体。

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

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____气体。

②然后,________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9.气体制取是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之一。

(1)实验室用固体制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从如图中选用4个装置来制取较纯净的CO2气体。

①正确的接口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

a接______;②所选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B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

(3)用上图中的 F 装置可以制造十分有趣的“化学喷泉”。

将胶头滴管中的 NaOH 溶液挤进圆底烧瓶时,很快看到长导管顶端产生“喷泉”现象。

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若将烧瓶内的CO2换成下列四种气体中的______仍可产生“喷泉”现象(填序号)。

ASO2 BH2 CCO DHCl

10.(题干)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有关。

(追问)该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⑩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g;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③足量的镁与稀盐酸反应时,溶液会经历从酸性到碱性且碱性逐步增强的过程,从而生成了碱式氯化镁沉淀。

碱式氯化镁存在多种组成结构,组成通式可表示为

(做出猜想)猜想一:

镁;猜想二:

氯化镁;猜想三:

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猜想四:

碱式氯化镁。

(实验验证2)将该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反思拓展)①上述实验中证明

溶液过量的方法是_____。

②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镁条的用量应该_____。

③上述碱式氯化镁的组成通式中x、y、z的定量关系是_____。

11.取硫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加入

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

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

滤液(不考虑实验过程中质量的损失)。

请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

(2)该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

12.将15g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碳酸钠粉末加入80g的水中,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76g氯化钙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将产生的沉淀过滤,得到161g滤液.计算:

(1)产生沉淀的质量_________。

(2)原粉末中碳酸钠的质量_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考点三:

化学肥料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HCO3俗称小苏打B.CaCO3可用作补钙剂

C.Na2CO3俗称火碱D.K2CO3属于钾肥

2.如图是碳铵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信息。

关于该化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复合肥料

B.主要含有四种元素

C.不宜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D.储存和运输时,不宜受潮或曝晒

3.为了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应施用的一种化学肥料是(  )

A.KClB.CO(NH2)2C.Ca(H2PO4)2D.NH4Cl

4.分类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氧化物:

生石灰、过氧化氢和干冰

B.复合肥:

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硝酸钾

C.单质:

金刚石、液氧和铜粉

D.合成材料:

合金、塑料和合成橡胶

 

2020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七:

盐和化肥参考答案

考点一:

物质的鉴别、提纯与共存

1.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且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显红色的是

A.NaCl、Ca(NO3)2、HClB.Ba(OH)2、Mg(NO3)2、Na2SO4

C.K2SO4、Na2CO3、NaNO3D.AgNO3、NaCl、KNO3

【答案】C

2.小徐在做完氧气的制取和金属氧化物还原实验后,将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全部倒入装有水的废液缸中,并对浊液成分进行分析。

将浊液过滤,取无色滤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滤渣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固体质量不变,再往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仍有固体残留且所得溶液为蓝色。

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最后剩余固体是二氧化锰

B.制取氧气所用固体是氯酸钾

C.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质量不变

D.滤渣中一定有铜,因此还原氧化铜的还原剂是CO

【答案】A

3.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Na+、K+、Cl−、CO32−B.H+、Na+、CO32−、SO42−

C.NH4+、K+、NO3−、Cl−D.Cu2+、Ca2+、Cl−、NO3−

【答案】C

4.下列有关海水晒盐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A.结晶池中析出盐后的母液没有用途,为防止污染须排入大海

B.盐场必须建在阳光充足、雨量少的地区

C.海水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后才能析出晶体

D.盐场利用日晒、风吹晒盐,采取的是蒸发结晶的方法

【答案】A

5.区别下面的各组物质的方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烧的木条B.氢气和一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C.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稀盐酸D.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

【答案】C

6.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7.现有A~F六种稀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稀盐酸、氯化钠溶液、酚酞溶液中的一种,把他们两两混合,其部分现象如下表所示。

(1)①B、E中的溶液分别是______、______。

②A与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对还没有确定的稀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分别蒸发溶剂②分别滴加适量水③分别滴加FeCl3溶液④分别测定pH⑤分别通入CO2后,再滴加稀盐酸

(3)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相混合后,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______色。

【答案】氯化氢(HCl)酚酞Na2CO3+Ca(OH)2=CaCO3↓+2NaOH①②红

8.有一包粉末,可能由KCl、K2SO4、K2CO3、CuCl2、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现做如下实验:

实验①:

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实验②:

取①所得溶液少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看不到明显现象。

实验③:

取①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请回答:

(1)原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有__________。

(2)原粉末中可能有_____________。

【答案】CuCl2、MgCl2、K2SO4K2CO3KCl

考点二:

常见的盐

1.下列物质的名称与俗名不对应的是(  )

A.碳酸钠(小苏打)B.氢氧化钙(消石灰)

C.氧化钙(生石灰)D.乙醇(酒精)

【答案】A

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化合物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D.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答案】B

3.下列物质的名称(或俗名)、化学式和类别,三者不完全相符的是

A.硫酸、H2SO4、酸B.纯碱、NaOH、碱

C.生石灰、CaO、氧化物D.硫酸铜、CuSO4、盐

【答案】B

4.根据实践经验,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

B.用食盐水、鸡蛋壳和澄清石灰水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

C.用食用小苏打、柠檬酸、果汁、蔗糖和水自制汽水

D.用酒精浸泡捣烂的紫罗兰花瓣可制得酸碱指示剂

【答案】B

5.为测定某胃药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张南同学做如下实验:

取该胃药20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加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104g滤液,则该胃药中碳酸氢钠的含量为(  )

A.84%B.42%C.32%D.16.8%

【答案】B

6.2019年10月24日上午九时,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运营通车,这座线路全长55公里,使用寿命120年的超级桥梁,共224个桥墩,主梁钢板42万吨,(这些钢可建60座埃菲尔铁塔)抗台风16级,抗震效果也超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桥墩使用大量建筑材料大理石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B.铺设隧道的不锈钢,具有韧性好,硬度小的性能

C.桥梁的开通大大的缩短了香港、澳门与大陆之间的通行时间

D.建桥所用主梁钢板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

【答案】B

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没有对应关系的是

A.AB.BC.CD.D

【答案】C

8.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编号)_________,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B、D装置组合也可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常选用装置B或装置C,C与B相比较,其优点是_________,选用的收集装置为(填字母编号)______。

(5)工业常需分离H2、CO2的混合气体。

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

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____气体。

②然后,________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答案】酒精灯分液漏斗A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E(或F或E、F)H2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

9.气体制取是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之一。

(1)实验室用固体制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从如图中选用4个装置来制取较纯净的CO2气体。

①正确的接口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

a接______;②所选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B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

(3)用上图中的 F 装置可以制造十分有趣的“化学喷泉”。

将胶头滴管中的 NaOH 溶液挤进圆底烧瓶时,很快看到长导管顶端产生“喷泉”现象。

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若将烧瓶内的CO2换成下列四种气体中的______仍可产生“喷泉”现象(填序号)。

ASO2 BH2 CCO DHCl

【答案】2KMnO4

K2MnO4+MnO2+O2↑(或2KClO3

2KCl+3O2↑)fgcbe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浓硫酸CO2+2NaOH=Na2CO3+H2OAD

10.(题干)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有关。

(追问)该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⑩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g;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③足量的镁与稀盐酸反应时,溶液会经历从酸性到碱性且碱性逐步增强的过程,从而生成了碱式氯化镁沉淀。

碱式氯化镁存在多种组成结构,组成通式可表示为

(做出猜想)猜想一:

镁;猜想二:

氯化镁;猜想三:

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猜想四:

碱式氯化镁。

(实验验证2)将该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反思拓展)①上述实验中证明

溶液过量的方法是_____。

②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镁条的用量应该_____。

③上述碱式氯化镁的组成通式中x、y、z的定量关系是_____。

【答案】气泡

镁条长度

没有气泡产生不消失三

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溶液,无现象宜少不宜多

11.取硫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加入

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

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

滤液(不考虑实验过程中质量的损失)。

请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

(2)该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

【答案】

23.3

12.将15g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碳酸钠粉末加入80g的水中,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76g氯化钙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将产生的沉淀过滤,得到161g滤液.计算:

(1)产生沉淀的质量_________。

(2)原粉末中碳酸钠的质量_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答案】10g10.6g10%

考点三:

化学肥料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HCO3俗称小苏打B.CaCO3可用作补钙剂

C.Na2CO3俗称火碱D.K2CO3属于钾肥

【答案】C

2.如图是碳铵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信息。

关于该化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复合肥料

B.主要含有四种元素

C.不宜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D.储存和运输时,不宜受潮或曝晒

【答案】A

3.为了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应施用的一种化学肥料是(  )

A.KClB.CO(NH2)2C.Ca(H2PO4)2D.NH4Cl

【答案】A

4.分类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氧化物:

生石灰、过氧化氢和干冰

B.复合肥:

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硝酸钾

C.单质:

金刚石、液氧和铜粉

D.合成材料:

合金、塑料和合成橡胶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