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操作手册.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513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Oracle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操作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Oracle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操作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Oracle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操作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Oracle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操作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Oracle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操作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Oracle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操作手册.doc

《Oracle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操作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racle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操作手册.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Oracle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操作手册.doc

1ORACLE数据库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手册

1.1.ORACLE参数设置

进入CMD操作界面,使用sqlplus连接数据库,

图例1数据库连接操作

连接语法:

sqlplussystem/Oracle2013@orcl

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备注

sqlplus

语法命令

system

数据库管理员用户名

Oracle2013

system用户密码

orcl

数据库连接标示符

数据库安装目录的tnsnames.ora文件中可以找到

Oracle11G目录:

C:

\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2.0\dbhome_1\NETWORK\ADMIN

图例2成功连接数据库

环境变量设置(在Sqlplus中执行)

createorreplacedirectoryas‘c:

\tmpdir’;

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备注

dir_name

路径名称

c:

\tmpdir

文件路径

也可以是另外的随意目录,用单引号括起来。

图例3环境变量设置

1.2.数据备份

备份脚本:

expdpsystem/Oracle2013@orcldirectory=file_pathdumpfile=ARADMIN.datlogfile=ARADMIN.logschemas=ARADMIN

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备注

expdp

语法命令

system

数据库管理员用户名

Oracle2013

system用户密码

orcl

数据库连接标示符

数据库安装目录的tnsnames.ora文件中可以找到

Oracle11G目录:

C:

\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2.0\dbhome_1\NETWORK\ADMIN

directory

文件目录名称

导出数据库文件的存放目录

dumpfile

数据库文件名称

导出数据库文件的文件名

logfile

数据库日志文件名称

导出数据库的日志文件名称

schemas

数据库用户

操作:

图例4数据库备份操作

成功导出。

图例5成功导出

1.3.数据恢复

1.3.1.删除ARADMIN用户

1.连接数据库

sqlplussystem/Oracle2013@orcl

图例6连接数据库

2.删除目标数据库中的ARADMIN用户

dropuserARADMINcascade;

图例7成功删除目标数据库中的ARADMIN用户

1.3.2.重新创建ARADMIN用户

1.连接数据库

sqlplussystem/Oracle2013@orcl

图例8连接数据库

2.创建ARADMIN用户

createuserARAdminidentifiedbyAR#Admin#defaulttablespaceARSYSTEMtemporarytablespaceARTMPSPCquotaunlimitedonarsystem;

图例9创建ARADMIN用户

3.赋予数据库权限

grantaltersession,createcluster,createdatabaselink,createsequence,createsession,createsynonym,createtable,createview,createprocedure,createtrigger,queryrewritetoARAdmin;

图例10赋予数据库权限

1.3.3.数据库导入

导入命令:

impdpsystem/Oracle2013@orcldirectory=file_pathdumpfile=ARADMIN20130606.DATlogfile=ARADMIN20130614.logschemas=ARADMIN

图例11数据库导入

导入完成

1.4.EXP/IMP与EXPDP/IMPDP对比

1.0.1运行位置不同

1.0.2EXP/IMP不同模式原理:

exp/imp默认会是传统路径,这种模式下,是用SELECT加数据查询出来,然后写入buffercache,在将这些记录写入evaluatebuffer.最后传到Export客户端,在写入dump文件。

直接路径模式下,数据直接从硬盘读取,然后写入PGA,格式就是export的格式,不需要转换,数据再直接传到export客户端,写入dump文件.这种模式没有经过evaluationbuffer。

少了一个过程,导出速度提高也是很明显.

1.0.3EXPDP/IMPDP不同模式原理:

expdp/impdp默认就是使用直接路径的,所以expdp要比exp快。

NetworkLink这种模式很方便,但是速度是最慢的,因为它是通过insert,select+dblink来实现的。

速度慢也由此可见了。

1.0.4网络和磁盘影响

expdp/impdp是服务端程序,影响它速度的只有磁盘IO。

exp/imp可以在服务端,也可以在客户端。

所以,它受限于网络和磁盘。

1.0.5功能上的区别

更换表空间,用exp/imp的时候,要想更改表所在的表空间,需要手工去处理一下,如altertablexxxmovetablespace_new之类的操作。

用impdp只要用remap_tablespace='tabspace_old':

'tablespace_new'

-----------------------------------

当指定一些表的时候,使用exp/imp时,tables的用法是

tables=('table1','table2','table3')。

expdp/impdp用法是tables='table1','table2','table3'

-----------------------------------

是否要导出数据行

exp(ROWS=Y导出数据行,ROWS=N不导出数据行)

expdpcontent(ALL:

对象+导出数据行,DATA_ONLY:

只导出对象,

METADATA_ONLY:

只导出数据的记录)

======================================================================

1.0.6使用中的优化事项

EXP

和DIRECT=Y配合使用的是RECORDLENGTH参数,它定义了ExportI/O缓冲的大小,作用类似于常规路径导出使用的BUFFER参数。

建议设置RECORDLENGTH参数为最大I/O缓冲,即65535(64kb)。

其用法如下:

如:

expuserid=system/managerfull=ydirect=yrecordlength=65535

file=exp_full.dmplog=exp_full.log

--直接路径不能使用在tablespace-mode

--直接路径不支持query参数,query只能在conventionalpath模式下使用。

--buffer选项只对conventionalpathexp有效。

对于直接路径没有影响。

直接路径,应该设置RECORDLENGTH参数。

--对于直接路径下,RECORDLENGTH参数建议设成64k(65535)。

这个值对

性能提高比较大

----------------------------------------------------------------------

IMP

OracleImport进程需要花比Export进程数倍的时间将数据导入数据库。

某些关键时刻,导入是为了应对数据库的紧急故障恢复。

为了减少宕机时间,加快导入速度显得至关重要

(1)避免I/O竞争

Import是一个I/O密集的操作,避免I/O竞争可以加快导入速度。

如果可能,不要在系统高峰的时间导入数据,不要在导入数据时运行job等可能竞争系统资源的操作。

(2)增加排序区

OracleImport进程先导入数据再创建索引,不论INDEXES值设为YES或者NO,主键的索引是一定会创建的。

创建索引的时候需要用到排序区,在内存大小不足的时候,使用临时表空间进行磁盘排序,由于磁盘排序效率和内存排序效率相差好几个数量级。

增加排序区可以大大提高创建索引的效率,从而加快导入速度。

(3)调整BUFFER选项

Imp参数BUFFER定义了每一次读取导出文件的数据量,设的越大,就越减少Import进程读取数据的次数,从而提高导入效率。

BUFFER的大小取决于系统应用、数据库规模,通常来说,设为百兆就足够了。

其用法如下:

impuser/pwdfromuser=user1touser=user2file=/tmp/imp_db_pipe1commit=y

feedback=10000buffer=10240000

(4)使用COMMIT=Y选项

COMMIT=Y表示每个数据缓冲满了之后提交一次,而不是导完一张表提交一次。

这样会大大减少对系统回滚段等资源的消耗,对顺利完成导入是有益的。

(5)使用INDEXES=N选项

前面谈到增加排序区时,说明Imp进程会先导入数据再创建索引。

导入过程中建立用户定义的索引,特别是表上有多个索引或者数据表特别庞大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某些情况下,需要以最快的时间导入数据,而索引允许后建,我们就可以使用INDEXES=N只导入数据不创建索引,从而加快导入速度。

我们可以用INDEXFILE选项生成创建索引的DLL脚本,再手工创建索引。

我们也可以用如下的方法导入两次,

第一次导入数据,第二次导入索引。

其用法如下:

impuser/pwdfromuser=user1touser=user2file=/tmp/imp_db_pipe1commit=y

feedback=10000buffer=10240000ignore=yrows=yindexes=n

-----------------------------------

impuser/pwdfromuser=user1touser=user2file=/tmp/imp_index_pipe1commit=y

feedback=10000buffer=10240000ignore=yrows=nindexes=y

(6)增加LARGE_POOL_SIZE

如果在init.ora中配置了MTS_SERVICE,MTS_DISPATCHERS等参数,tnsnames.ora中又没有(SERVER=DEDICATED)

的配置,那么数据库就使用了共享服务器模式。

在MTS模式下,Exp/Imp操作会用到LARGE_POOL,建议调整LARGE_POOL_SIZE到150M。

检查数据库是否在MTS模式下:

SQL>selectdistinctserverfromv$session;

如果返回值出现none或shared,说明启用了MTS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