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471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6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docx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docx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

(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

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

又称世界贸易

(WorldTrade)。

2、对外贸易(ForeignTrade):

指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交换。

也称为国外贸

易(ExternalTrade),海外贸易(OverseaTrade)

(二)对外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额

1、对外贸易额(ValueofForeignTrade),也称对外贸易值:

是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以某种货币统计的出口额与进口额的总和。

2、国际贸易额(ValueofInternational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某种货币统计的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出口总额。

▪(三)对外贸易量与国际贸易量

▪1、对外贸易量(QuantumofForeignTrade)

剔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一国某时期的对外贸易额就是

该国的对外贸易量。

▪以固定年份为基期所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对外贸易值,就是报告期的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额/进出口价格指数

2、国际贸易量

▪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国际贸易额,就是报告期的国际贸易量。

▪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额/进出口价格指数

▪(四)贸易条件(TermsofTrade),又称交换比价,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

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关系

(五)对外贸易系数

▪1、指一国商品进出口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又对外贸易依存度(Ratioof

DependenceonForeignTrade)

2、计算公式:

(1)出口依存度=出口额/本国的GNPorGDP▪

(六)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的进出口额占整个国家进出口额的

份额.

(七)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种类别的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它们在世

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八)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

是指一定时期内对某国或某区域集团贸易额在该国总贸易额中的

比重

二、国际贸易分类(重点)

(一)按货物的移动方向分类:

v净出口:

专指同类商品的出口量大于同类商品的进口量的部分;v复出口:

指买进外国商品后未经加工又输出到外国的贸易活动.▪2、进口贸易(ExportTrade)v

v

3、过境贸易,甲国向乙国运送商品,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必须通过第三国,构成了第三国过境贸易

(二)依照商品的形态分类分为:

1、有形贸易:

实物商品的交易

2、无形贸易:

没有物质形态的商品的交易。

(三)按关境与国境来分:

1、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口与出口的一种统计方法。

总贸易额=总进口额+总出口额2、专门贸易,是指以关境为划分进口和出口标准的统计方法.专门进口额+专门出口额=专门贸易总额.

(四)按交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分为:

1、直接贸易//2、间接贸易//3.转口贸易:

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

(五)按货物运送方式分类:

▪陆路贸易(tradebyroad)/海路贸易(tradebyseaway)/空运贸易(tradebyairway)/邮

购贸易(tradebymailorder)

(六)按清偿方式的不同分类:

现汇贸易/记帐贸易/易货贸易

(七)按经济发展水平分类:

水平贸易(HorizontalTrade)/垂直贸易(Verticaltrade)▪三、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比较(了解)

▪四、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概况(了解)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重商主义理论(mercantilism)

一、产生的背景:

15世纪以后,西欧封建经济瓦解,兴起拜金主义思潮,认为货币是财富的代

表、是国家富强的象征

二、实质:

是关于对外贸易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三、两个阶段

1、早期:

货币差额论,代表人物:

英国的威廉.斯塔福(WilliarmStafford,1554—1612年)

2、晚期:

贸易差额论,代表人物:

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Mum,157l一1641年)。

四、政策主张:

v货币政策:

禁止货币输出v对外贸易:

奖出限入v

v

五、评价

1、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

2、政策主张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3、在理论上不成熟:

v错误的理论基础:

财富观v

v

4、其贸易活动是零和游戏(zero-sumgame)

第二节自由贸易理论(重点)

一、绝对成本论

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年),英国经济学家,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倡导自由贸易的带头人,英国新兴的产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一)主要观点(重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或绝对成本(absolutecost)▪主张各国生产并输出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各国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二)进—步说明(了解)

(三)结论:

主张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干预外贸,倡导自由放任

(四)简评

1、科学性

▪研究领域的扩展:

从流通转到生产

▪历史进步作用:

用自由贸易思想取代重商主义的管制贸易思想

2、非科学性

▪交换引起分工的观点是错误的

▪不能回答下述难题:

一国在所有产品生产上都不存在绝对优势,是否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二.比较优势说(lawofcomparativeadvantage)

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一1823),英国经济学家,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思想家

(一)假定前提(了解)

(二)主要内容:

▪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都处于劣势,两国也可进行互利贸易。

▪一国专门生产、出口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四)评价

1、科学性:

▪促进了英国经济与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使英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

▪补充了斯密理论的遗憾:

绝对劣势国家同样可以参与国际专业化分工和交换▪2、非科学性v

v

v目的在于维持当时英国与其殖民地以及一些不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贸易三、相互需求论(ReciprocalDemandTheory)

约翰.穆勒(JohnStuartMill,1806-1873):

英国经济学家。

提出相互需求论。

马歇尔(A1fredMarshall,1842—1924年),英国经济学家,利用图形作了进一步分析与说明。

▪穆勒承认按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交换对各国都有利,但是各国商品交换比例的大小会影响双方

在贸易中的利益分配。

1.互惠贸易的范围:

必须介于英、德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才会使两国都能从贸易中获益。

2.国际交换比例的大小决定了双方贸易利得的分配

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本国分得的贸易利益越少。

相反,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对方国家的国内交换比例,对本国越有利,分得的贸易利益就越多。

3、相互需求法则:

▪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例是由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强度决定的。

▪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强,而另一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弱,则贸易条件对该

国愈不利,该国的贸易利得愈小;反之,则贸易条件对该国愈有利,该国的贸易利得愈大。

四、要素比例说

20世纪30年代,赫克歇尔(l879—1952)和俄林(1899—1979)提出,该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一

俄林原理(TheHeckschor_OhlinTheorem),或简称赫--俄原理(H一O原理)。

(一)有关的几个概念

▪生产要素:

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

▪要素价格:

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

▪要素密集度:

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要素禀赋:

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二)假定条件(了解)

(三)H-O学说的主要结论

1、际贸易的基础:

各国生产同样产品存在价格绝对差

2、各国的价格绝对差是由于成本的绝对差产生的,成本的绝对差是由于各国拥有的生产要素情况不同

3、各国应出口丰裕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稀缺生产要素的商品,互相交换就产生国际贸易。

(四)各素价格均等化说(Factor-PriceEqualizationTheory)

国际贸易会消除生产要素价格的国际差别,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v俄林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只是一种趋势。

萨缪尔逊(美国)认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

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

因此该理论又称为赫—俄—萨原理(H—O—STheorem)

(五)对H一O学说的评价

1、积极方面

v进一步用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了为什么比较成本有差异v正确地指出了生产要素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2、严重缺陷

v假定条件影响了理论对国际贸易现象的解释力

v其理论与当代发达国家间贸易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

v抹煞了国际生产关系,抽象地谈论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收入均等化

五、里昂惕夫(Leontief)之谜

(一)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具体计算,验证赫一俄原理。

他把生产要素分为资本和劳动力,对200种商品进行分析,计算出每百万美元的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所使用的资本和劳动量,1951年的数据分析表明:

美国出口商品比其进口替代品的劳动密集度高出6%。

验证结果:

美国出口商品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进口替代商品具有资本密集型特征,这个验证结论正好与赫一俄原理相反。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要素非同质论

里昂惕夫认为,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工人高三倍,按生产效率计算,美国劳动力丰富而资本相对短缺。

.2.人力资本的差异

凯南(P.B.Kenen)[美],将劳动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得出资本较丰富的国家倾向于

出口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较缺乏的国家倾向于出口非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结论。

美国

出口产品含有较多的熟练技术劳动,包含了更多的人力资本,所以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3、需求偏好论

果一国的丰裕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吸引着国内的需求极大地向这类产品倾斜,就会使这类原

本数量很丰富的产品变得稀缺起来,进而引起这类产品由出口变为进口。

4、贸易壁垒的存在

▪国际间商品流通因受贸易壁垒的限制而使要素禀赋论揭示的规律不能实现。

▪美国对雇佣大量不熟练工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势必造成外国的劳动密集

型产品难以进口,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却相对容易输入。

5、跨国公司的作用

 

跨国公司子公司的产品主要是利用东道国的各种资源加上美国的资本和技术生产出来的,其中相当多的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

这类产品的返销,是美国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6、要素密集型逆转,又称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论▪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情形。

(三)里昂惕夫之谜简评

▪里昂惕夫之谜是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界碑

▪对“谜”的解释增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现实性,并为以后一系列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生

打下了基础。

▪在一些理论体系上表现为分散性、片面性和不完整性。

▪多种解释表明了科学研究的复杂和多样性,以及经济学者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我们仍然在等

待更多的检验和解释。

六、二战后自由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一)技术差距论(TheoryofTechnologicalGap)

▪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