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3585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狼和鹿》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狼和鹿》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狼和鹿》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狼和鹿》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狼和鹿》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狼和鹿》教学案例.docx

《《狼和鹿》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狼和鹿》教学案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狼和鹿》教学案例.docx

《狼和鹿》教学案例

《狼和鹿》教学案例

【文本解读】

《狼和鹿》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一篇关于生态平衡的阅读课文。

文章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的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

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课文层次清楚,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

而且,文章所叙述的故事真实,说服力强,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文章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与文本语言的亲密接触中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文章的教学难点是“狼为什么是鹿和森林的功臣”,以及初步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1.针对文本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读中悟情。

俗话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对于小学生来说,不需要太多繁琐,抽象的叙述,以读带讲,边读边思,读中悟情,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多种形式的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多项比较,深入探究。

抓住文本,通过对比朗读,重点引导学生比较1、3节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

顺理成章地进入探究造成这原因的根本所在。

进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词语,领会课文内容。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破坏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架天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狼和鹿》。

(齐读课题)

2、出示狼和鹿的图片。

说说你喜欢哪一种动物?

为什么?

(狼凶残,贪婪,奸诈,狡猾;鹿乖巧,可爱,漂亮,活泼。

3、小结过渡:

看来,狼和鹿的形象在你们心中是根深蒂固了,人们总是对鹿喜爱有加,对狼痛恨有余。

【设计意图】俗话说: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一个好的题目常常能为阅读文本提供诸多资源。

这一揭题方式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充分挖掘本文题目中的阅读资源,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阅读重点与阅读指向,让学生的认知与文本内容产生强烈的“反差”,以此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帮助学生养成了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行为首先应该从阅读文章的题目开始。

二、导出末端,设置悬念。

1、过渡:

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也和你们一样的看法,可是后来,他们对狼和鹿的评价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想想:

这时人们用哪两个词来形容狼和鹿。

出示: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3、“功臣”和“祸首”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人们喜欢的鹿成了祸首,而人们痛恨的狼却成了功臣?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凯巴伯森林去查个究竟吧!

三、多项比较,深入探究。

(1)探究森林的变化

1、一百多年前的森林是怎样的?

后来的森林又是怎样的?

2、请生自由朗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体会。

3、交流:

①、一百多年前的森林

出示:

一百多年前的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A、(出示flash森林图)这就是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机勃勃”什么意思?

(充满生命力,充满活力。

B、总结:

森林里,天空湛蓝,湖水清澈,树木茂盛,花儿鲜艳,一切都那么生机勃勃。

让我们齐读这句话,一起来感受森林的生机勃勃。

②、可是经过25年之后,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相应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出示: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似的,绿色在消退,黄色在蔓延。

A、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请找出来,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的眼前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现在的森林?

B、出示现在的森林图。

看到这样的景象,你的心情如何,请带着这种心情读这句话。

(出示森林的对比图)如此鲜明的变化,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男女生读、齐读)读到这儿,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呢?

(指名说,如:

这一切是谁造成的?

同一座森林,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出自己的理解,通过凯巴伯森林的两次鲜明的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森林的巨大变化,因势利导,这一切究竟是谁造成的?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这些问题最能表达当时所有学生心中的矛盾,它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起探究的欲望。

过渡:

是啊,同一座森林,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

它的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鹿群的变化)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说一说。

(2)探究鹿群的变化

交流:

1、出示句子:

小鸟在枝头唱歌,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师:

这时的鹿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活泼,美丽,健康,快乐,)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回答。

总结:

是啊,快乐中存在着危险,嬉戏时也要时刻提防。

A、出示图片,请生仔细观察图片,你认为哪些鹿能脱险,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B、因为不断遭到狼的暗算,那时的鹿有多少只?

(四千只)

C、你能想象一下森林里的其他动物生活得怎样吗?

总结:

出示图片,是啊,这时的凯巴勃森林生机勃勃,莺歌燕舞,鹿群嬉戏,恶狼出没,快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防守并存,但是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美好,让我们齐读这一段,感受森林的和谐美好。

2、后来鹿群又发生什么变化?

请生再读读。

交流:

A、数量变化:

4千只——10万只——8000只病鹿

出示:

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

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熟悉的班级人数、年级人数、学校人数的逐层相比较,帮助学生建立起“十万只”的概念,从而感受到此时凯巴伯森林已经成了鹿的王国了。

【设计意图】为了能让学生理解十万只数量之多,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熟悉的班级人数、年级人数、学校人数的逐层相比较,帮助学生直观地建立起“十万只”的概念。

于是“十万只”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它已经有了丰富的文本内涵。

出示:

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鹿群后来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

交流:

出示:

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

灌木、小数、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鹿群这时遇到的难题是什么?

(饥荒)这里的“一切”指什么?

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请同学们补充完整。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补充。

(小草刚刚钻出地面,就被饥饿的鹿吃光了;小花还没来得及装扮森林,就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凡是森林中能吃得到的东西,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可是,你还能听到无数鹿宝宝对鹿妈妈痛苦的哀鸣,它们好像在说:

“妈妈,我……”(指名说)

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那就是疾病。

出示:

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

疾病像妖魔的地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

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学到这儿,老师不禁纳闷了,鹿好好的,为什么会有疾病?

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B、状态变化:

现在的这八千只病鹿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从哪儿可以看出?

C、那么森林中的其他动物呢?

引导学生明白因为森林的消退,食草动物没有了食物和家园,而食肉动物也连带受到了影响。

总结:

此时的凯巴伯森林荒凉萧条,死气沉沉,病鹿奄奄一息,小动物无家可归,没有了狼的威胁,鹿群反而失去了快乐,森林反而失去了和谐,此时的你心情如何?

齐读这一段。

(3)探究狼的变化

1、过渡:

那么森林和鹿群的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狼的变化)是啊,狼的大量捕杀正是森林和鹿群变化的导火线,当时凯巴伯森林的居民和你们一样恨透了狼。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从哪儿可以看出人们恨透了狼?

出示:

当地居民恨透了狼。

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

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

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

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了六千多只。

(交流:

从“一个跟着一个,25年,六千多只”中体会人们的残忍。

3、再读“当地居民恨透了狼”这句话时,体会当时人们对狼恨之入骨的心情。

(齐读)

【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是由文悟理的关键。

这一过程的设计,围绕一个故事:

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故事;紧扣三组对比:

森林、鹿群、狼群前后变化的对比;抓住文中数据的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默读、个别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以及观看多媒体再现的森林变化前后图景,探究这些变化的原因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为下一步领悟人们称狼为“功臣”,鹿为“祸首”的原由奠定了基础。

(四)寻根究底,总结原因。

1、过渡:

当地居民捕杀狼是为了什么?

然而事实上像他们预想的那样吗?

2、读最后一段,想想:

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事情出乎他们的预料?

(做梦也不会想到,居然,反倒,倒成了。

出示: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3、现在,凶残的狼成了人们眼中的“功臣”,而善良的鹿却成了人们眼中的“祸首”。

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原因吗?

4、如果你是当地居民,会想些什么?

又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

如果我是当地居民,会想些;

如果我是当地居民,会说些。

【设计意图】通过对当地居民不同心情和语言的想象,体会他们的情感变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生态平衡的科学道理和重要意义。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出示一架天平,同学们请看,这是一架天平,这一头是鹿,另一头是狼,狼吃掉一些鹿,限制鹿的繁殖,将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着天平的平衡;假如我们人为地打破了这个平衡(拿掉一些砝码)天平就将倾斜,甚至倒塌,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现在看来,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谁?

(是人类,是人类的无知。

2、老师从网上的资料中了解到大量捕杀狼这一政策是当时没过总统罗斯福制定的,他的本意是想保护鹿,但是事与愿违,结果痛心不已,如果罗斯福还没有下令消灭狼,你是他的总统助理,你会如何劝说?

3、同学们说得有道理,如果罗斯福总统早些听到这些话,也许就不会出现今天的悲剧。

但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一部分人贪婪一时的利益,而不惜破坏生态平衡。

(出示补充资料介绍)

(1)白蚁与黑蚁是一对冤家,一旦相遇就会大动干戈,往往出现大兵团作战的场面。

结果常常是黑蚁大获全胜,白蚁损兵折将,纷纷逃窜。

于是,人们用黑蚁来防治毁坏建筑物的白蚁。

(2)山雀和啄木鸟是一对好伙伴。

山雀喜欢飞到啄木鸟那儿,在地上等待啄木鸟啄出的虫子;而啄木鸟由于专心啄树皮,很容易遭到老鹰的袭击,于是山雀只要发现老鹰,就会给啄木鸟以信号。

(3)狐狸是令人讨厌的家伙,但是如果没有了狐狸,兔子、田鼠、刺猬的数量就会急剧增多,那么田间的植物和果实就会大量减少。

4、交流身边发现的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并谈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5、是啊,除了狼和鹿,时间万物都存在着这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这种平衡关系一旦被破坏了,将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设计意图】拓展课外阅读是新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

这里教师和学生补充的现实生活中没有注意生态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事例,是课本向相关材料的延伸,不仅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升华主题。

五、作业超市,课外延伸。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收集有关生态平衡或失衡的小故事,与同学交流。

3、设计一条保护生态平衡的宣传的标语。

【设计意图】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出示作业,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参与探究的空间。

作业内容也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狼和鹿

“功臣”吃“祸首”

保护生态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