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三作文语段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3512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高三作文语段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完整高三作文语段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完整高三作文语段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完整高三作文语段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完整高三作文语段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高三作文语段训练.docx

《完整高三作文语段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高三作文语段训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高三作文语段训练.docx

完整高三作文语段训练

高三作文语段训练

高三写作的复习到了十月份以后,重点应该从审题、立意、结构,转到重点段落的训练。

一篇八九百字的文章,以五段——九段为宜吧。

开头一——两段,结尾一段。

议论重点段落两——四段,衔接一——两段。

今天,就主要说说语段的训练。

一、语段的特征

1、是前后连贯的一组句子。

2、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有一个中心句。

3、有一定的层次,每层从不同角度阐释中心,表达一个较丰富的内容。

二、我们学生的问题

1、缺少内容,无话可说。

2、写作手法匮乏,不会表达。

3、观点不够明确,中心内容不突出;没有条理,整个语段结构层次不清楚。

三、语段写作的意义

1、把积累的、有限的材料利用起来,落在实处,而不是说起来都知道个大概,写起来却全是模模糊糊。

学生的材料积累不够是个难题,可以在进入高三后就着手做这项工作,比如让学生准备材料本进行摘抄、评析、写心得,每周有一定的量。

在课前进行口头交流,一人讲材料,大家谈感受、启发、立意等等。

这样做,学生印象比较深刻,对材料讨论的也比较充分,为议论文中议论段落的例证做准备。

如果是自己从高一带班就更可以早动手。

除此,我们可以训练学生“一材多用”(后面会讲到)。

比如像王大绩老师讲过的“一盆土(种不同的种子,开不同的花)”

2、学会一些写作手法,顺利完成800字。

在确立了要说什么,并且把架子搭起来之后,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手法(做法),强迫使用,形成习惯(学生写作的方法),最后能运用自如。

在做这种片断的训练时,我们主要选择了设问、排比、假设、对比这几种修辞手法及引证、例证等论证方法,学生一开始畏难,后来认识到强迫使用(即要求)实际是一种提示,可以避免无话可说,改变了过去的凑字现象;避免语言寡淡如白开水,避免了平铺直叙。

3、使内容充实不空泛,论述有中心并且较深入,段落乃至全文的层次因此更加清晰、明朗。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论证的过程中拓宽了思路,能够围绕中心内容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分析,运用一些方法来论证观点。

段落层次逐渐清晰,内容也会比之前丰富。

四、基本思路

用几种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对比、假设、引用……),

用几种论证方法(引证、例证、对比论证……)

进行开头、结尾、主体段(重点段)的训练

五、具体内容

开头段的训练

(一)开头段的基本要求

观点要鲜明,主旨要突出

(二)开头段的方法

开头一般有开门见山法、故事导入法、释题入篇法、巧用修辞法。

修辞手法用于开头,建议使用引用、设问和排比。

(三)举例

例1

骨气是什么?

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

(《谈骨气》)

先设问,引起注意,再引用名人名句构成排比,从不同角度诠释“骨气”内涵。

内容丰富,语言有文采。

例2

科学家的意气,让他们登上学术的高峰;工人的意气,让他们不畏艰苦的条件;学生的意气,让我们拥有勃发的精神。

意气,当它代表人类坚韧的意志和宽广的气概时,是亘古不变的美德,是永远经典的操守!

(06年湖南卷《谈意气》)

开篇即用排比,突出“意气”内涵的丰富性,很有气势。

(四)学生仿写

以“谈责任”为话题,引用下列名言,论说“做人要有责任感”。

①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③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④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示例

青年人要有责任感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济天下苍生为已任;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表现出令人唏嘘不已的悲悯情怀与责任;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更是为拯救饱经沧桑的祖国,以天下为己任。

我们新时代的青年更要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神,胸怀祖国,以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为己任。

(五)作业

1、以“成功”为话题,引用下列名言,论说“成功道路千万条”。

①“条条大路通罗马。

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③“人皆可为尧舜”

④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示例

成功的道路千万条

中国人说:

“条条道路通北京”,欧洲人说:

“条条大路通罗马”,文人说:

“人皆可为尧舜”,常人则说: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其实意思都一样:

成功的道路千万条。

孟老夫子一下子举了六个例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可见,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

这不仅确有道理,而且确实给许多出身贫寒,身体残缺,遭遇坎坷的人以精神的力量,使他们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终于取得令人仰慕的成就。

2、请以“宽容”为话题,运用“引用名言法”写一则议论文的开头。

示例

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关于宽容的台词: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示宽容.”-----学会了宽容,你就学会了体悟人生,学会了为人处世,你就掌握了一门博深的学问,掌握了自己的生活,你将真正体味到人生的真谛。

结尾段的训练

(一)结尾段的基本要求

议论文的结尾需要收住前面的内容,对全文进行总结。

“编筐窝篓,贵在收口”。

好的结尾,一是总括全文,二是回应话题,三是强调论点,

四是注意文采,让读者回味。

(前三点最基本,也最重要,这里略去,重点说第四点)

人们把好文章的结尾誉为“豹尾”,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文章的结尾忌草率收兵,拖泥带水,不了了之。

更忌结尾浅露,空发议论,淡而无味。

好文章的结尾,追求“严谨、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给人以各种美感。

(以往的作文训练有些忽略,事实上,阅卷时好的结尾给人的感受往往很深很多,最后的归类,它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举一例:

天公抖擞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百年多年前,龚自珍便以一首《已亥杂诗》劝谏帝王选择人才应“不拘一格”。

卢梭曾说过:

“上帝创造了我们每一个人,然后把模子打碎。

”这表明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不能用统一的界限去划定一个框架,然后把人分为几等像摆放物品一样放上去。

你所需要就是最好的。

邓小平关于“黑猫白猫”之说想必大家都是听过的,连领导人选择猫都是只要求能捉住老鼠就行,谁还会为了猫儿是否漂亮,血统是否纯正而介怀呢?

古往今来,多少被划在界外的人才含恨而终,空怀报国之心却无伯乐赏识。

当然也有不少得人非议而可施展才华的“幸运儿”。

诗仙李白为人放荡不羁,性情孤傲自大,虽终日与酒为伴,但仍得到了玄宗的赏识,才会有“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佳句诞生。

清宰相刘墉为朝中一品大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背负罗锅胸怀天下。

这样一个曾被人讽刺为“六根不净实为大清国之耻辱”的宰相却为国家鞠躬尽瘁、操劳一生。

“不被人嫉是庸才。

”大诗人苏轼一生坎坷屡次被流放异乡,以至于他的大作在其死后才得到人们的肯定。

对此苏轼本人的见解在他写给孩子的诗中也可看出几分: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为什么人们不能用平和的心态去欣赏比自己优秀的人呢?

子曰: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

”难道与苏轼同朝为官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吗?

与之为友不好吗?

有些事情“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不是很好吗?

跨越时空,回到二十一世纪。

台湾作家三毛的数学从未及过格,而她的读者却遍布全球;钱钟书何尝不是被破格录取为象牙塔中的幸运之子呢?

人生来为了自由,正如鸟儿生来为了飞翔。

如果我是梅,你忍心砍吾正枝,以待旁逸斜出吗?

我欣赏韩寒,他走出了自己的路,走出同代人想而不敢的人生旅途。

他说得对:

“如果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了。

上苍啊!

如果我是骏马,请让我施展千里之才;如果我是启明星,请让我在黑夜里伴你同行;如果我是攀登者,请让我翻越喜马拉雅;如果我是腊梅,请不要让我在夏季开花!

是个“豹尾”,感觉文采飞扬

(仔细揣摩下面描写的情境:

集体拍照时,没有一个人不关心自己的形象,可是在摄影师大喊:

“一……二……三……”的时候,总有几个人睁大眼睛坚持了好一会儿,在“三”字上坚持不住了,上眼皮找了下眼皮,又是闭目状,留下的是遗憾,这几位大喊:

“再来一张!

”“再来一张”就一定解决问题吗?

从队伍中走出一位,他接过照相机:

“大家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再一齐睁眼睛。

冲出胶卷一看,第二张照片中,果然一个闭眼睛的都没有,全都神采奕奕。

同样喊“一、二、三”,结果却是这样不同。

1可从任意一个角度,分析这一生活现象,从中归结出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联系生活实际或见闻,

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

2以这个情景为出发点,联系生活实际或见闻,写一篇记叙或文学文体的文章,生动、形象、含蓄

的表现自己对这一类现象的理解。

注意:

选①②中一个写一篇作文;自拟一个新颖、醒目的标题;全文不少于800字。

(二)结尾段的方法

首尾呼应,凸显主旨;巧妙发问,引人深思;引用佳句,多姿多彩;抒情议论,增强气势。

修辞手法用于结尾,建议使用排比、反问、引用。

(三)举例

评价下面4个语段的效果

例1(结尾段)

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自然。

自然是伟大的,是神奇的。

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

品味自然,不就如同品味生活了吗?

(《品味自然》)

短语排比,巧妙发问,引发读者思考,将文章的意蕴加以深化。

体现出作者思考的深刻性与独特性。

例2(结尾段)

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选自广州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

  运用排比、比喻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韵味悠长。

例3(开头段——结尾段)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这实属至理名言。

其实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我们自己。

给别人一些空间,你获得的将是一片蓝天。

让我们拥有这片蓝天,拥有宽容吧!

原是开头段,但结尾的语气却像是一个收束,应做结尾段。

此段引用名言,语言简洁有力,含义丰厚,结结实实地拖住了论点,是很出色的结尾。

例4(结尾段——开头段)

“独”它听起来不陌生,想起来却很复杂。

“独”既有它的利又有它的弊。

原是结尾段,但收束的句子没有收束的语气,倒像是开头段,领起下文的意思。

注意学生开头段、结尾段的表述问题。

(西城区2008年一模作文试题:

“独”很常见,也很复杂。

“一枝独秀”固然动人,似乎不及万紫千红美丽;“独当一面”诚然神勇,似乎不如众志成城牢固。

人们需要团结合作,却也似乎离不开“独处”;世界需要沟通交融,却也少不得“特立独行”。

“花间一壶酒,堵住无相亲”是寂寞,也是自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高风亮节,又何尝不是悲怆……

“独”有时不太完美,有时是一种需要,有时又是一种应该追求的境界。

你对“独”又怎样的体会或见解?

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字,除诗歌外问题不限。

(四)学生练习

可以拿学生自己的作文进行结尾修改的练习,效果会比较好。

(五)作业

让学生回去找3——5篇的文章结尾进行评价,好、不好,写出理由,不好的进行修改。

之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主体段的训练

除了写好开头和结尾外,还应写好主体段。

训练时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可以把论证方法作为重点。

下面主要讲三种:

引证、例证、对比论证。

有其他诸如排比、设问、假设等修辞手法,穿插在里面。

主体段一般为两段——四段。

字数可控制在300字左右为宜。

一、引证

(一)引证法是在议论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等,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即引用理论论据来进行论证。

其优点在于较有权威性、说服力。

(二)常见的引证方法:

引用+解释、分析、阐述

1、学习范例

例1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是子路面对朋友作出的许诺,车马皮衣,和好友分享,即使破旧了,也毫不感到可惜。

因为交友之道,在于付出。

当然,付出的不仅仅是车马皮衣等物质,还应该包括真情实意、精神上的支持等。

(谈“交友之道,在于付出”)

引用文言,意译,同时联系观点,作出阐发。

例2

罗曼·罗兰说过:

“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唯一光亮。

”友情在我们生活中,就像黑暗中的火光,在失意灰心的“黑夜”,格外珍贵——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才有了继续奋斗下去的勇气。

(谈“交友之道”)

前一句话是原文引用,后一句话则抓住了“照亮”、“黑夜”、“光亮’’等字眼,揭示了它们的含义,点明了友情的珍贵。

例3

范仲淹有这样一句名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短短的两句话,言简意赅,蕴藏着多么深广的含义呀!

“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这就是对无私精神、高尚品质最佳的诠释。

人,谁没有七情六欲,谁不想极尽天伦之乐,但是这些常人看来是最自然不过的人生追求,在范公的“至理名言”面前,是何等的苍白无力、微不足道啊!

(“舍己为公”赞)

2、学生练习(学生写,交流,评析。

①请以引文“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邪”为论据,证明“不要盲目崇拜名人”的论点。

示例

《吕氏春秋》的“察今”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邪。

”莫邪,是古代有名的宝剑。

这句话的意思是:

一把剑,只要锋利就行,不一定非要像莫邪那样有名。

这启示我们,一个对人民、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并不一定要名扬四海,我们提倡学习名人成功的经验和奋斗精神,而不是盲目崇拜名人头顶那一轮虚幻的光环。

②请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为论据,证明“防微杜渐”的论点。

示例

君不闻“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千里的长堤,用千百个人力去修筑,也得费上几年,而小小的蚁穴却能使长堤毁于一旦,其原因就在于,倘若人们不注意,蚁穴就会从一个变成许多个,小洞也会变成大洞,久而久之,蚁穴成千上万,千里之堤也就难保了。

对医家来讲,这样的道理也尤为常见:

一个人患了点小病,倘若讳疾忌医,任其发展下去,小病也会变成大病,甚至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

同样的道理,人的思想发展也是如此。

一开始做了点错事,未必会怎么样,但是,任其发展下去,很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犯点小错不在乎,一旦锒铛入狱就悔之晚矣。

(三)与修辞手法的结合:

1、学习范例

例1心灵的选择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选择;“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选择;“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是朱自清的选择。

历览前贤,我发现选择竟有着如此丰富的蕴涵。

背负着五岳的沧桑与巍峨,一种亘古不变的声音呼喊: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引用+排比)

引用名人诗句构成排比,从不同角度诠释选择内涵。

内容丰富,语言有文采。

例2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什么?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生命就是苏东坡“一蓑风雨任平生”的超脱与豁达。

(引用+设问+排比)

设问加上排比,嵌入名人名言,突出生命内涵,表达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很有气势。

2、学生练习(学生写,交流,评析。

请用设问+引用排比的形式,围绕“幸福”的话题写一段话。

(要求即提示,开始难,掌握了会受益。

示例1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引诗用典直接表现话题的多重内涵,展示话题丰富的文化信息,显示了作者广博的阅读层面和开阔的视野,展现了作者的才情。

示例2

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让山区的孩子到北京看看。

”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徐本禹如是说。

“幸福就是农村的孩子都能上学,都能上大学。

”一位农村教师如是说。

“幸福就是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老师。

”一位年轻的教师如是说。

“幸福就是拥有学生真诚的爱。

”一位退休教师如是说。

“幸福就是懂得教育的规律,掌握教育的艺术。

”一位专家型教师如是说。

“幸福就是上帝恩赐每一个人趋于无限的爱。

”哲学家如是说。

……

引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的话对同一问题进行回答,多侧面地反映出对“幸福”的理解,揭示话题的丰富性。

二、对比

1、用一篇学生作文说明对比方法的运用。

小议“满足”

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许多人都容易满足。

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后,便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以致自己的学业、事业如日落般消亡殆尽了。

纵观古今中外,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不满足使人进步。

昔日战国时期烽烟四起,赵国一员将领名叫赵括,自幼熟读兵法,与人谈论行军用兵之道能够侃侃而谈,被人誉为“廉颇的接班人”,但他并没有为这个目标而奋斗,相反的,它满足于现状,当秦兵来侵犯,国王派他去保家卫国时,缺乏实战经验的他惨败于白起手下,死后落的个纸上谈兵的称号。

(举赵括为例,前后对比)

三国时期,手持青龙刀,坐跨赤兔马的蜀国大将关羽,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当年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更是让魏、吴两国闻风丧胆。

但关羽也成为了满足的牺牲品。

他发起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大获全胜。

但却因此满足而对荆州疏于防范,于是便有了关公走麦城的故事。

最后关羽兵败被俘,最终被孙权杀害。

(举关羽为例,前后对比)

赵括和关羽并不是浪得虚名而是因为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过早的进入了满足状态导致了失败的结局。

我国两弹之父邓稼先,在学术上从不满足,他开发研制成功原子弹后没有因此止步不前,而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氢弹的制造,最终成功地引爆了“氢弹”。

当那白色的巨大蘑菇云生上天空时,谁又能忘记这位不满足的伟大工程师呢?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刚工作时只不过和朋友开了一间软件店,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最终成功开发了windows操作系统,开了微软公司,成为世界首富。

(举邓稼先、比尔盖茨为例,和前面的赵括、关羽形成正反对比)

我们可以发现如果邓稼先满足了,那我国“两弹”技术恐怕还达不到世界水平:

如果彼尔盖茨满足了,那世界首富就不知道要花落谁家了!

“满招损,谦受益”,“学而不厌”,活到老学到老,这些名言俗语不也是在讲述这个道理吗?

(做假设和实际情况对比)

我们要把这种不满足的精神带到学习当中,那么,成功离我们还会遥远吗?

2、在进行作文训练时,强制学生必须用到对比。

三、例证

议论文主体段的写作应是提出分论点并论证的过程,语段当中要有中心句,一般要求放在开头;要有论据并有分析阐释;要有结论。

这种特点通过例证的方法最能够体现,因此,高考作文写议论文,特别要注重例证的训练。

学生在使用例证时,往往缺少对事例(材料)的分析,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多做些指导。

1、学习范例

例1

(有人问大师罗丹雕塑的秘诀,答曰:

“减去多余部分。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

“鸟的翅膀一旦系上了黄金,就永远也不能飞腾起来。

”人生亦然。

学会人生的“减法”,已成我们的当务之急!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作好人生的减法。

(中心句——观点)适当的减去一些心灵上的沉重负担,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我们才能有所建树。

(阐释句——强调)东坡居士,屡遭贬谪,曾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感到消沉郁闷。

但当他来到赤壁之上,望过滔滔江水,他释然了。

他减去了对功名的奢望,吟出了《赤壁赋》这千古名篇。

(事例句——概述一件事)正因为他减去了心灵的负担,才成就了他豪放的词风,成为了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分析句——原因分析)试想,他若放不下自己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徘徊于入世与出世之间,他若减不去奢侈的欲望与心灵的负担,他又怎会一心用于诗文创作,为后人留下无比珍贵的文学瑰宝,他又怎么会被后人誉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呢?

(反面假设句——进一步分析)减去心灵上的种种负担,廓清人生的道路,释然面对一切,就能让我们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走得从容淡定,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扣题句)

模式:

中心句(点明观点)+阐释句(这句话告诉我们……;……表明了……;)

事例句(转述重点内容;概述要点;)+分析句(分析原因;分析性质和本质;阐述意义、作用和影响)

进一步分析句(换角度分析,如反面假设:

试想,假如……不是这样……;如果没有……,还会是这样的结果吗)

结尾句(扣题、总结:

由此可见……;总而言之……;所以……)

特点:

是具体而微的全文的结构;步骤清晰,内容有着落。

例2

举大业者往往敢于低头。

(中心句——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志存高远,目光远大的人,往往懂得忍辱负重,以酬壮志;那些胸怀霸业,顾全大局的人往往明白含垢忍辱以就功名。

(阐释句——解释观点内容)①淮阴侯韩信曾经低头,承受胯下之辱;③刘备三顾茅庐,恳请诸葛亮出山;③太史公司马迁曾经低头,承受极刑之耻。

(事例句——列举)宠辱谁能不动心?

常人如此,举大业者亦如是。

(过渡句——连接上下文)①对于韩信,低头意味着颜面尽失;②对于刘备,低头象征着汉室蒙羞;③对于太史公,低头代表着隐忍苟活。

然而他们都选择了低头承受,因为他们坚定地相信,这一次低头后,伟大的事业将开始奠基。

(分承:

分析句——分析原因)①假使韩信一时冲动,挥剑杀死挑衅之人,自己必定免不了牢狱之灾历史也就不会有“暗渡陈仓”之智慧;②假使刘备顾忌自己“汉室之胄”的身份,卧龙将终于垅亩,三国亦将没有“火烧赤壁”之惊心动魄;③假使太史公含恨自刎,于己身败名裂,后世亦不闻“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分承:

反面假设句——推论)“故能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为此乎?

”可见,烈丈夫多矢志不渝,矢志不渝者多举大业,举大业者往往敢于低头。

(扣题句——引用、解释)

这个例子采用了“列举分承”的方法。

这个方法适用于对待多个事例。

特别要注意的是,最初列举的几件事,要在论证的时候分别进行分析。

分析的时候,要按照前面事例的顺序。

如前面例段的顺序是:

“①淮阴侯——②刘备——③太史公司马迁”,后面论证的时候,也要承接这个顺序。

这种方法可以使文段层次十分清晰,便于人们阅读、理解。

2、学生练习

(在以上模式中,对事例的两次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失误也大都在此,在这方面加强训练。

练习1(“细节决定成败”的话题)修改文段

原文: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

他在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

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会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

“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

”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可见,细节决定成败啊!

(没有对材料的分析,直接得出结论,说服力不强)

修改示例: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

他在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

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

“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

”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在签名的时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是个很小的细节,阿基勃特坚持把这个细节做到了极致。

那些嘲笑他的人中,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