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责岗位认证数据IP专业试题与简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3421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岗位职责岗位认证数据IP专业试题与简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岗位职责岗位认证数据IP专业试题与简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岗位职责岗位认证数据IP专业试题与简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岗位职责岗位认证数据IP专业试题与简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岗位职责岗位认证数据IP专业试题与简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岗位职责岗位认证数据IP专业试题与简析.docx

《岗位职责岗位认证数据IP专业试题与简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岗位职责岗位认证数据IP专业试题与简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岗位职责岗位认证数据IP专业试题与简析.docx

岗位职责岗位认证数据IP专业试题与简析

(岗位职责)岗位认证数据IP专业试题与简析

岗位认证数据IP专业试题和简析

一、判断题:

IP网采用面向连接的数据报方式传送分组。

A、正确B、错误

答案:

B、错误。

IP有俩个主要功能,壹是提供通过互联网络的无连接和最有效的数据报分发;二是提供数据的分组和重组,以支持最大传输单元(MTU)不同的数据链路。

二、单选题:

下面哪壹个TCP/UDP端口范围将被客户端程序使用:

答案:

B

A、1-1023B、1024及之上C、1-256D、1-65534

(1)知名端口(Well-KnownPorts)

知名端口即众所周知的端口号,范围从0到1023,这些端口号壹般固定分配给壹些服务。

比如21端口分配给FTP服务,25端口分配给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服务,80端口分配给HTTP服务,135端口分配给RPC(远程过程调用)服务等等。

(2)动态端口(DynamicPorts)

动态端口的范围从1024到65535,这些端口号壹般不固定分配给某个服务,也就是说许多服务均能够使用这些端口。

只要运行的程序向系统提出访问网络的申请,那么系统就能够从这些端口号中分配壹个供该程序使用。

比如1024端口就是分配给第壹个向系统发出申请的程序。

于关闭程序进程后,就会释放所占用的端口号。

三、多项选择题:

若主机需要知道主机B的MAC地址,则属于ARP的工作流程为:

答案:

ACD

A、主机A于网络中广播ARP请求报文

B、主机A接收到请求报文后将自己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发送给主机A

C、主机B收到请求报文将主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映射存储到自己的CACHE中

D、主机A缓存主机B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我们以主机A(192.168.1.5)向主机B(192.168.1.1)发送数据为例。

当发送数据时,主机A会于自己的ARP缓存表中寻找是否有目标IP地址。

如果找到了,也就知道了目标MAC地址,直接把目标MAC地址写入帧里面发送就能够了;如果于ARP缓存表中没有找到目标IP地址,主机A就会于网络上发送壹个广播,目标MAC地址是“FF.FF.FF.FF.FF.FF”,这表示向同壹网段内的所有主机发出这样的询问:

“我是192.168.1.5,我的硬件地址是"FF.FF.FF.FF.FF.FE".请问IP地址为192.168.1.1的MAC地址是什么?

”网络上其他主机且不响应ARP询问,只有主机B接收到这个帧时,才向主机A做出这样的回应:

“192.168.1.1的MAC地址是00-aa-00-62-c6-09”。

这样,主机A就知道了主机B的MAC地址,它就能够向主机B发送信息了。

同时A和B仍同时均更新了自己的ARP缓存表(因为A于询问的时候把自己的IP和MAC地址壹起告诉了B),下次A再向主机B或者B向A发送信息时,直接从各自的ARP缓存表里查找就能够了。

ARP缓存表采用了老化机制(即设置了生存时间TTL),于壹段时间内(壹般15到20分钟)如果表中的某壹行没有使用,就会被删除,这样能够大大减少ARP缓存表的长度,加快查询速度。

四、填空题:

ISO/OSI参考模型中从下至上第六层_表示层_。

五、简答题:

简述PPPoE发现阶段4个步骤,以及各步骤的主要任务。

1.PADI:

PPPoE发现阶段的第壹步。

用户主机以广播的方式发送PADI数报包,请求建立链路。

2.PADO:

PPPoE发现阶段的第二步。

访问集中器(AC)以单播的方式发送壹个PADO数据包对主机的请求做出应答。

3.PADR:

PPPoE发现阶段的第三步。

因为PADI数据包是广播的,所以主机可能收到不止壹个的PADO报文。

主机于收到报文后,会根据AC-Name或者PADO所提供的服务来选择壹个AC,然后主机向选中的AC单播壹个PADR数据包。

PADR报文必须且只能包含壹个Tag_Type为Service-Name的Tag,表明主机请求的服务。

4.PADS:

PPPoE发现阶段最后壹步。

当AC于收到PADR报文时,就准备开始壹个PPP的会话了。

它为PPPoE会话创建壹个唯壹的会话ID且用单播壹个PADS数据包来给主机做出响应。

六、论述题:

网络中交换的依据是什么?

请简述L3交换的基本原理。

答案:

分组交换是将需要传输的信息划分为壹定长度(ATM)或可变长度的包(分组),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的。

每个分组信息均载有接收地址和发送地址的的标识。

L3交换的基本原理是:

只要于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有壹条更为直接的第二层通路,就没有必要经过路由器转发数据包。

第三层交换使用第三层路由协议确定传送路径,此路径能够只用壹次,也能够存储起来,供以后使用。

之后数据包通过壹条虚电路绕过路由器快速发送。

4.5思考题

路由器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系统硬件、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各种协议于内的软件、网络管理系统。

//路由器是用于连接不同网络的专用计算机设备,于不同网络间转发数据单元,是互连网络的枢纽、"交通警察"。

路由器有哪俩个主要功能?

路由功能和交换功能

路由功能(寻径功能):

包括路由表的建立、维护和查找。

交换功能:

路由器的交换功能和以太网交换机执行的交换

路由表是如何建立的?

路由表能够是由系统管理员固定设置好的(静态路由表),也能够是根据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而自动调整的路由表(动态路由表),它是根据路由选择协议提供的功能,自动学习和记忆网络运行情况,于需要时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

路由器的另壹个作用是连通不同的网络。

壹般说来,异种网络互联和多个子网互联均应采用路由器来完成。

路由器于选择路由时,依据的标准是什么?

壹台路由器上能够同时运行多个路由协议。

不同的路由协议均有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路由的好坏(有的采用下壹跳次数、有的采用带宽、有的采用延时,壹般于路由数据中使用度量Metric来量化),且且每个路由协议均把自己认为是最好的路由送到路由表中。

于进行IP包转发的时候,如果路由表中有多条路由均匹配,路由器这时如何进行转发?

于路由器中,路由查找遵循的是最长匹配原则。

所谓的最长匹配就是路由查找时,使用路由表中到达同壹目的地的子网掩码最长的路由。

简述IP路由过程中,包的解封装和再封装。

IP通讯是基于hopbyhop的方式,数据包到达某路由器后根据路由表中的路由信息决定转发的出口和下壹跳设备的地址,数据包被转发以后就不再受这台路由器的控制。

数据包每到达壹台路由器均是依靠当前所于的路由器的路由表中的信息做转发决定的,所以这种方式被称为壹跳壹跳(hopbyhop)的方式。

数据包能否被正确转发至目的取决于整条路径上所有的路由器是否均具备正确的路由信息。

IP数据包于从源到目的的转发过程中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保持不变(假设没有设置NAT),IP数据包中的TTL值和包头的校验位及某些IP数据包选项每经过壹台路由器将被改变。

每经过壹个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封装均要做相应的新的封装。

数据帧被接收接口接收后被解封装,然后根据数据包里的目的地址信息查找路由表决定转发出口,被转发之前仍要基于转发接口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类型做相应的重新封装。

所以数据帧每经过壹个数据链路层网络其数据链路层封装均要被改变壹次。

返回的数据包选路和到达的数据包选路无关。

壹般的数据通讯过程均是双向的过程,假设数据通讯是从A网络中的壹台主机发起,到达B网络中的壹台主机,然后返回回应。

数据包从A到B的的转发过程中是基于B所于的网络地址决定转发路径的,而返回的数据包的选路是基于A所于的网络地址。

数据包能够被成功地从A转发至B说明整条链路中所有的路由器均具有B的网络的正确的路由信息,但且不意味着所有路由器上均有正确的A网络的路由信息。

所以能从A转发至B且不代表着壹定能从B转发至A,俩个方向的数据转发可能选择不同的路径。

7.4思考题

什么是RouterID?

有什么作用?

OSPF协议使用壹个被称为RouterID的32位无符号整数来唯壹标识壹台路由器。

基于这个目的,每壹台运行OSPF的路由器均需要壹个RouterID。

这个RouterID壹般需要手工配置,壹般将其配置为该路由器的某个接口的IP地址。

由于IP地址是唯壹的,所以这样就很容易保证RouterID的唯壹性。

标识壹台路由器。

为什么要划分区域?

怎样合理规划区域?

OSPF引入区域的概念是为了隔离和区分自治系统内的各部分,且由此减少路由器必须维护的整个自治系统的信息量,能够针对不同区域的拓扑特点采用不同的策略,也就意味着减少了路由器间传输和维护的OSPF路由表的额外信息。

Cost值有什么作用?

Cost值应用于每壹个启动了OSPF的链路,它是壹个16bit的正数,范围是1~65535。

Cost值的计算方法是用108/链路带宽。

于这里,链路带宽以bps来表示。

也就是说,OSPF的Cost和链路的带宽成反比,带宽越高,Cost越小,表示OSPF到目的地的距离越近。

LSA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RouterLSA(Type=1);NetwrokLSA(Type=2);NetworkSummaryLSA(Type=3);ASBRSummaryLSA(Type=4);ASExternalLSA(Type=5);MulticastOSPFLSA(Type=6);Not-So-StubbyArea(Type=7);External-Attributes-LSA(Type=8);opaqueLSA(Type=9~11).

Network-LSA、Net-Summary-LSA、Asbr-Summary-LSA和AS-External-LSA主要区别是什么?

Network-LSA:

本类型的LSA由DR生成。

对于广播和NBMA类型的网络,为了减少该网段中路由器之间交换报文的次数而提出了DR的概念。

这种类型的LSA传递的范围是它所属的整个区域。

Net-Summary-LSA:

本类型的LSA由ABR生成。

这种类型的LSA传递的范围是ABR中除了该LSA生成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

Asbr-Summary-LSA:

本类型的LSA同样是由ABR生成。

这种类型的LSA传递的范围和Type3的LSA相同。

AS-External-LSA:

本类型的LSA由ASBR生成。

这种类型的LSA传递的范围整个自治系统(STUB区域除外)。

LSA描述的网络类型主要有哪些?

1)广播类型:

链路层协议是Ethernet、FDDI、TokenRing,以组播的方式发送协议报文,选举DRBDR。

2)非广播多路访问NonBroadcastMultiAccess(NBMA)类型:

链路层协议是帧中继、ATM、HDLC或X.25时。

手工指定邻居,选举DR/BDR,DR/BDR要求和DROTHER完全互连。

3)点到多点Point-to-Multipoint(p2mp)类型:

没有壹种链路层协议会被缺省的认为是Point-to-Multipoint类型。

点到多点必然是由其他网络类型强制更改的,常见的做法是将非全连通的NBMA改为点到多点的网络。

多播hello包自动发现邻居,不要求DR/BDR的选举。

4)点到点Point-to-point(p2p)类型:

链路层协议是PPP或LAPB。

无需选举DRBDR,当只有俩个路由器的接口要形成邻接关系的时候才使用。

为什么要选举DR和BDR?

它们有什么作用?

对于广播和NBMA类型的网络,其内部网络路由器之间是全连接的。

如果网络内有上百台路由器,那么将会形成很多的邻接关系,俩俩互相形成,即100*(100-1)。

这些邻居关系要定期更新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这样就会消耗大量的系统资源?

应该怎么处理呢?

8.7思考题

OSPF协议报文有哪些?

HELLO报文(HelloPacket);DD报文(DatabaseDescriptionPacket);LSR报文(LinkStateRequestPacket);LSU报文(LinkStateUpdatePacket);LSAck报文(LinkStateAcknowledgmentPacket)

OSPF协议路由计算的过程是怎样的?

首先,每台路由器均根据自己周围的网络拓扑结构生成壹条LSA(链路状态广播),且通过相互之间发送协议报文将这条LSA发送给网络中其它的所有路由器。

这样每台路由器均收到了其它路由器的LSA,所有的LSA放于壹起称作LSDB(链路状态数据库)。

其次,由于壹条LSA是对壹台路由器周围网络拓扑结构的描述,那么LSDB则是对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的描述。

路由器很容易将LSDB转换成壹张带权的有向图,这张图便是对整个网络拓扑结构的真实反映。

最后,接下来每台路由器于图中以自己为根节点,使用SPF算法计算出壹棵最短路径树,由这棵树得到了到网络中各个节点的路由表。

这样每台路由器均计算出了到其它路由器的路由。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

OSPF协议计算出路由主要有以下三个主要步骤:

⏹描述本路由器周边的网络拓扑结构,且生成LSA。

⏹将自己生成的LSA于自治系统中传播。

且同时收集所有的其他路由器生成的LSA。

⏹根据收集的所有的LSA计算路由。

9.7思考题

如何合理规划OSPF区域?

OSPF网络设计的六大要点

Router-id的选择

Area的划分

特殊Area的使用

非骨干区域的路由汇总

引入默认路由和选路优化

阻止发往用户的OSPF报文

路由聚合有什么好处?

是于哪些设备上部署?

路由聚合是减少路由条目的有效手段,OSPF本身支持路由聚合,可是对应用路由聚合的位置和聚合的路由类型是有严格要求的。

OSPF的路由聚合且不是随意于哪壹台设备上均能作的,而且于特定的设备上,可聚合的路由类型也是特定的:

对OSPF“内部路由”的聚合只能于ABR上操作,OSPF-ASE路由的聚合只能于ASBR上操作。

OSPF的路由聚合是于type3LSA和type5LSA上实现的。

于OSPF网络中,如何规划网络流量?

我们能够采取建立流量分担组和使用等值负载分担来实现。

第壹种方法,建立负载分担组。

第二种方法,使用等值负载分担。

路由引入时,哪些是需要注意的?

俩种方式虽然均能够将外部路由引入OSPF,可是对于OSPF来说,通过俩种方式引入的路由信息是区别对待的。

对于通过“network”命令引入的路由信息,于OSPF中是“内部路由”,是OSPF根据最短路径优先算法精确计算出来的;对于通过“import-route”命令引入的路由信息于OSPF中是“外部路由(OSPF-ASE)”,没有精确的拓扑信息,OSPF协议本身且不保证这种路由信息出现环路,当然,只有于IP地址分配错误的网络中(同壹IP网段分配给多个地方使用),OSPF外部路由才有成环的可能。

除了拓扑信息不完善以外,OSPF-ASE路由于聚合方面也没有OSPF路由灵活。

1.1.1CN2概述

CN2是ChinaTelecomNextCarryingNetwork即互联网第二平面的简称。

CN2设备容量满足2008年业务发展需求,链路带宽满足2006年业务发展需求,覆盖到C3节点,覆盖了194个城市,整个网络大约400台路由器,链路基本上采用10G和2.5G。

总投资约13亿人民币左右。

CN2是采用MPLS为技术组建的IP骨干网,内部路由协议为ISIS,外部网关协议是BGP。

为了提高网络收敛速度,CN2采用了快速路由收敛和快速重路由(FRR)等技术。

CN2能提供8个服务等级,为不同的业务提供不同的QoS服务质量。

对于流媒体等业务,CN2通过CDN技术,将加快用户访问速度,提高用户满意度。

CN2配备了俩个网管中心(北京和上海),运维体系采用集中管理、控制、维护的模式,重点增加QoS业务管理、VPN业务管理、流量分析和性能管理,各省中心设置网管工作站,监视骨干网于各省的运行情况、查询各种统计数据。

针对CN2骨干网存于的安全风险,CN2骨干网络的安全建设包括了物理安全、网络设备的安全加固、网络边界安全访问控制等内容。

CN2骨干网络采用三层网络结构:

核心层、汇聚层和边缘层,相对应的节点称为核心节点、汇聚节点和边缘节点。

于核心节点、汇接节点和边缘节点重叠的节点,合且为壹个节点。

于CN2中,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均、西安、武汉为7大核心点。

MPLSVPN是利用MPLS标记交换实现的VPN,包括第二层、三层VPN技术。

其中,基于BGP三层MPLSVPN具备良好的扩展性、标准化程度好、支持QoS功能,适用于对服务质量有较高要求的商业用户。

国电信宽带互联网分为国家骨干网和城域网俩层结构。

其中,于国家骨干网层面,又可分为三层:

核心层、汇接层和接入层,另外和核心层仍连接有国际出入口层、互联互通层。

汇接层及之上层次即为省际骨干部分。

互联网增值业务平台包括互联星空、短信SP管理平台、七彩铃音(音乐门户)系统、内容分发网络(CDN)、星空极速、IDC资源管理等系统,已有18个省建立了互联星空业务支撑平台,23个省建立了星空极速客户端管理平台,各省也建立了互联星空门户网站和短信SP管理平台。

商务领航

互联网增值业务平台

数据中心IDC

新视通

全球眼

IP传输分为三种方式,分别使用之上三类IP地址。

●IP单播(Unicast),简称为单播。

●IP广播(Broadcast),简称为广播。

●IP组播(Multicast),简称为组播。

组播的优势

组播方式下,单壹的信息流沿树型路径被同时发送给壹组用户,相同的组播数据流于每壹条链路上最多仅有壹份。

相比单播来说,使用组播方式传递信息,用户的增加不会显著增加网络的负载,减轻了服务器和CPU的负荷。

不需要此保文的用户不能收到此报文。

相比广播来说,组播数据仅被传输到有接收者的地方,减少了冗余流量、节约了网络带宽、降低了网络负载。

组播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实现了IP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

组播的应用

利用网络的组播特性能够方便地提供壹些新的增值业务,包括于线直播、网络电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实时视/音频会议等互联网的信息服务领域。

组播的应用主要体当下以下几方面:

●多媒体、流媒体的应用

●培训、联合作业场合的通信

●数据仓库、金融应用(股票)等

●任何“点到多点”的数据发布应用

根据对组播源的控制程度的不同,IP组播分为三种模型,分别为:

●ASM模型

●SFM模型

●SSM模型

ASM模型

ASM全称为Any-SourceMulticast,译为任意源组播。

于ASM模型中,任意发送者均能够成为组播源,向某组播组地址发送信息。

众多接收者通过加入由该地址标识的主机组,从而接收到发往该组播组的所有信息。

于ASM模型中,接收者无法预先知道组播源的位置,接收者能够于任意时间加入或离开该主机组。

SFM模型

SFM全称为Source-FilteredMulticast。

SFM模型继承了ASM模型,从发送者角度来见,组播组成员关系完全相同。

同时,SFM于功能上对ASM进行了扩展:

上层软件对接收到的组播报文的源地址进行检查,允许或禁止来自某些组播源的报文通过。

最终,接收者只能接收到来自部分组播源的数据。

从接收者角度来见,只有部分组播源是有效的,组播源经过了筛选。

SSM模型

SSM全称为Source-SpecificMulticast,译为指定源组播。

于现实生活中,用户可能仅对某些源发送的组播信息感兴趣,而不愿接收其它源发送的信息。

SSM模型为用户提供了壹种能够于客户端指定信源的传输服务。

SSM模型和ASM模型的根本区别是接收者已经通过其他手段预先知道了组播源的具体位置。

SSM使用和ASM不同的组播地址范围,直接于接收者和其指定的组播源之间建立专用的组播转发路径。

D类地址范围

含义

224.0.0.0~224.0.0.255

为路由协议预留的永久组地址。

224.0.1.0~231.255.255.255

233.0.0.0~238.255.255.255

用户可用的ASM临时组地址,全网范围内有效。

232.0.0.0~232.255.255.255

用户可用的SSM临时组地址,全网范围内有效。

239.0.0.0~239.255.255.255

用户可用的ASM临时组地址,仅于特定的本地管理域内有效,称为本地管理组播地址。

本地管理组播地址属于私有地址,于不同的管理域内使用相同的本地管理组播地址不会导致冲突。

三层交换突出的特点如下:

(1).有机的硬件结合使得数据交换加速;

(2).优化的路由软件使得路由过程效率提高;

(3).除了必要的路由决定过程外,大部分数据转发过程由第二层交换处理;

(4).多个子网互连时只是和第三层交换模块的逻辑连接,不象传统的外接路由器那样需增加端口,保护了用户的投资。

第三层交换的目标是,只要于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有壹条更为直接的第二层通路,就没有必要经过路由器转发数据包。

第三层交换使用第三层路由协议确定传送路径,此路径能够只用壹次,也能够存储起来,供以后使用。

之后数据包通过壹条虚电路绕过路由器快速发送。

OSPF邻居关系无法建立的常见原因:

区域是否壹致

接口网络类型是否壹致

Hello间隔

接口掩码是否壹致

接口是否被passive

所于区域的类型是否壹致

接口是否均开启认证

几个重要的信息:

Hello间隔

网络类型

端口优先级

端口认证信息

接口是否被passive

OSPF选路错误的常见错误原因:

沿途路由器的参考带宽选择不壹致

路由经过的某条链路俩侧路由器的接口cost值更改不壹致

如何合理规划OSPF区域?

OSPF网络设计的六大要点

Router-id的选择

Area的划分

特殊Area的使用

非骨干区域的路由汇总

引入默认路由和选路优化

阻止发往用户的OSPF报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