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北省武汉市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文综.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3333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湖北省武汉市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文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历史湖北省武汉市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文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历史湖北省武汉市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文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历史湖北省武汉市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文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历史湖北省武汉市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文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湖北省武汉市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文综.docx

《历史湖北省武汉市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文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湖北省武汉市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文综.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湖北省武汉市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文综.docx

历史湖北省武汉市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文综

武汉市2015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第I卷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左传》有云:

“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

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材料表明()

A.周天子建立起绝对权威的统治秩序B.西周中枢管理机构与蛮夷之间关系

C.西周贵族实行集体统治的基本方式D.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力与义务的差异

【答案】C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宗法制,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与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析】依据“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

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可知西周加强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实行各级贵族集体统治的方式。

C项正确。

周代未建立君主专制,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蛮夷的相关信息,B项错误;异性诸侯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错误。

【易错警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

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25.西汉有“三选七迁”的说法,“三选”指“徙吏两千石及高赀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于都陵”,“七迁”指“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后……且实关中。

”“三选七迁”体现的统治思想是()

A.强干弱枝B.重农抑商C.以孝治国D.重土安民

【答案】A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析】材料中“徙吏两千石及高赀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于都陵”“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后……且实关中”目的是消弱地方豪强和大族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体现的是强干弱枝的思想,A项正确。

26.“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

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答案】C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析】“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体现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C项正确,A项错误。

B项错在“普遍”二字;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开始于东汉以后,D项错误。

【易错警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儒学、佛教和道教三者之间是相互融合的关系,儒学吸收佛教思想形成理学,佛道也吸收儒学,更好的在中国传播扩展。

27.清代前期运河、沿海、长江诸关关税统计表(单位:

万两)

分类

1686年

1753年

1812年

全国关税总额

122.0

459.6

481.0

运河诸关税额

61.6

150.5

140.0

沿海诸关税额

18.2

103.2

177.5

长江诸关税额

37.3

114.6

134.7

上表主要表明()

A.近代的关税总额不断增长B.全国商品流通以运河流通为主

C.沿海与长江航运后来居上D.海禁政策推动内河航运的发展

【答案】C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关税的发展,考查学生对历史表格数据的分析能力。

难度中等。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沿海诸关税额和长江诸关税额在不断增长,且超过了运河诸关税额,C项正确。

A项不是表格反映的重点;B、D项在表格中无法体现。

28.甲午战争后,“剪发易服”行动不断推进,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

为此,立宪派也日益注重倡导中式服装。

“剪发易服”与“国货运动”并行的主要原因是()

A.服饰西方化潮流引发利权之争B.剪发与维护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

C.易服与保存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D.立宪派以剪发易服推进宪政改革

【答案】A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析】依据“甲午战争后,“剪发易服”行动不断推进,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可知若推行西装必然会有损中国的民族经济,引发国家经济权利之争,A项正确。

B、C、D三项表述没有涉及到经济发展的本质。

29.1921年,陈炯明在《建设方略》中阐述自己的政治见解:

“近世以来,国家与人民之关系愈密,则政事愈繁,……若事事受成于中央,与中央愈近,则与人民愈远,不但使人民永处于被动之地位,民治未由养成,中央即有为人民谋幸福之诚意,亦未由实现也”。

下列推断最为合理的是()

A.陈是封建军阀割据势力的代表B.中央集权受到强烈冲击

C.陈坚决拥护孙中山的北伐主张D.广东政局完全被外国势力所操纵

【答案】B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析】由“……若事事受成于中央,与中央愈近,则与人民愈远……”可知陈炯明反对中央集权,实则提倡地方自治,必然会消弱中央集权,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无关。

30.右图是1985年拍摄于云南的照片《集市上的缝纫摊》。

对这张照片合理的解读是()

A.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人力缝纫机成为家庭最重要财产

C.服装等生活必需品实行配额供应

D.个体经营与市场经济的逐步兴起

【答案】D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能力。

难度中等。

【解析】结合时间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展开,集市上的缝纫摊正在运转,代表的是个体经营与市场经济,D项正确。

31.有学者认为,古希腊人的心目中,法律生活是属于城邦文明的公共生活的象征和城邦共同体与周边的蛮族区别开来的标志,所以宁愿以武力维持对于属地的霸权地位而不屑以公民权的方式去管理城邦界限之外的蛮地,构造起在人口众多、疆域广大的殖民条件下的合法而有效的“国际”法治秩序。

上述观点主要说明了()

A.古希腊的直接民主是近代西方民主宪政的源头

B.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实质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C.希腊法律适用于其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D.雅典直接民主的根本弱点在于“大众的无能”

【答案】B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难度

【解析】依据“法律生活是属于城邦文明的公共生活的象征和城邦共同体与周边的蛮族区别开来的标志,所以宁愿以武力维持对于属地的霸权地位而不屑以公民权的方式去管理城邦界限之外的蛮地”可知,古希腊将城邦法律生活和公民权作为区分城邦与蛮族的区别,充分体现了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实质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32.美国联邦宪法规定:

现在任何一州认为得准予入境之人(指黑奴)的迁移或入境,在1808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但对此种人的入境,每人可征不超过十美元的税。

这表明()

A.1787年宪法是妥协的结果B.黑奴贸易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C.南部种植园经济受到限制D.统一征税是联邦政府经济职能

【答案】A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1787年宪法,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析】依据材料“现在任何一州认为得准予入境之人(指黑奴)的迁移或入境,在1808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来看,美国联邦宪法在颁布之初承认黑奴贸易的合法性。

结合所学知识,此举的目的是为了联合美国南方各州,实际是与北方资产阶级与南方种植园奴隶主的妥协。

故本题选A。

33.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写道“据他们(指英国民众)看,历史对他们来说已经结束。

在外交事务方面,历史已于1815年随着滑铁卢战役的结束而告终;在国内事务方面,历史已于1832年随着《改革法案》的产生而完结;在帝国事务方面,历史已于1859年随着印度兵变的被镇压而终止。

他们有一切理由为历史的这种结束所赐予他们的永久幸福而庆贺。

”当时的英国民众产生这种“永久幸福”感的主要原因是()

A.外交:

推行“独立主义”,开始确立欧洲霸权

B.国内:

议会改革,顺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C.帝国:

逮捕甘地,对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

D.思想:

启蒙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影响巨大

【答案】B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1832年的议会改革,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能力。

难度中等。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应是在19世纪中期。

A项是在18世纪六十年代;C项是在20世纪;D项是在17世纪。

故本题选B。

34.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

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

这表明()

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答案】A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苏联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析】当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时,苏联却没有进行相应的经济结构调整,一味的发展石油出口,结果因油价下跌损失惨重,表明一国经济结构应合理,不能过度依赖与能源出口。

A项正确。

B、C项夸大了石油的作用;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35.二战后机器人和其他代替劳动力装置的采用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

但1992年美国人就曾断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

”在这个机器人和计算机时代,美国出版了名为《过分劳累的美国人》的书籍,日本人则创造了一个词汇“过劳死”。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科技的快速革新导致人们就业竞争激烈

C.科技的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D.科技进步亟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

【答案】D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科技进步的影响,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析】二战后机器人和其他代替劳动力装置的采用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于是出现“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过分劳累的美国人》、“过劳死”,这些都反映了随着高科技的飞快发展,人们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必须相应的作出调整,D项正确。

社会危机、就业与材料信息无关,A、B项错误;C项不符合实际。

第Ⅱ卷主观题(共52分)

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责之后,琉球、安南、暹罗、缅甸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

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清朝亦曾将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洋诸国视为朝贡国。

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

清代朝贡体制主要涉及朝贡国对清廷的称臣纳贡和清廷对朝贡国的册封赏赐两方面内容。

朝贡使团在华期间的活动和清朝遣使册封朝鲜、琉球、安南三国国王等都有一套固定的仪式和礼节。

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

其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

——摘自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体制》

材料二强权主义导致条约制度的不平等……对他们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中西方之间的交往基本都是以战争为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条约来确立法则的实现。

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是列强国家欺负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工具,为了自己的侵略目的要求弱小国家遵守国际法,另一方面如果涉及到列强国家的利益,即使违反国际法原则的行为也被认为是合法的。

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中国也不断受到国际法的影响与冲击:

译注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初步的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

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朝贡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加以评价。

(1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并阐述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

(13分)

【答案】

(1)内涵:

清代朝贡制度丰要涉及以中国为核心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也包含了部分西方国家;朝贡制度的核心是通过礼仪体现中国“天朝上国”的地位;“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是维护朝贡制度的主要手段;朝贡贸易兼有官方和私人性质。

(8分)

评述:

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自满心态;小农经济的自我封闭;强化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逐渐脱离世界潮流。

(4分,任意两个要点即可)

(2)特点:

把国际法作为执行和保障不平等条约的工具;具有浓厚的强权丰义色彩,体现出了欺凌弱小国家和维护侵略权益的两面性;反映了近代西方的法律和契约精神。

(6分)

影响:

推动了思想观念的变化;列强把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延缓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谈判成为晚清政府处理国际争端的重要手段,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化。

(7分,一个要点3分,两个要点5分,3个要点7分)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清代朝贡制度、中国近代外交,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解析】

(1)第一问“基本内容”可从朝贡制度涉及的地区、手段、目的、性质等方面去分析内涵。

第二问“评价”需指出产生朝贡制度的根源,对中国发展的不利影响。

(2)第一问特点依据“……对他们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

“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等信息归纳。

第二问影

响可从对中国外交、社会性质与思想观念等方面分析。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现代的文白之争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文化事件。

就语言发展的方向来看,近代文白之争的对错是清楚的;而就其所牵涉到的文化、民族传统等方面看,其对错又值得思考。

正方

反方

梁启超:

“今人文字与语言离,其利病既娄言之矣。

今人出话,皆用今语,而下笔必效古言,故妇孺农氓(田民),靡不以读书为难事,而《水浒》、《三国》、《红楼》之类,读者反多于六经。

陈独秀: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林纾:

“且使人读古子者,须读其原书耶?

抑凭讲师之一二语,即算为古子?

若读原书,则又不能全废古文矣。

”“古文者,白话之根柢,无古文安有白话?

姚鹏图:

“鄙人近年……皆用白话体裁,……然总不如文话之简捷易明,往往累牍连篇,笔不及挥,不过抵文话数十字、数句之用。

你赞成材料中“文白之争”哪一方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要求:

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观点:

赞成正方,丰张推广使用白话文。

(3分)

理由:

中国社会日常交往人量使用白话,而书面用语以文言为丰,形成了文言文与白话文分离的状态;文言文的复杂阻碍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以及教育的发展,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追求思想的解放,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必须要否定文言文,倡导使用白话文。

(9分)

示例二:

观点:

赞成反方,反对全盘否定文言文,主张保留文言文。

(3分)

理由:

文言是白话的基础,文言作为一种有特色的书面用语,它的存在是有价值的;白话在其初期,无论是词汇的丰富性还是表达形式的成熟、优美都还无法与文言相比;在中国长期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文言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废弃文言,必然导致传统文化的断绝。

(9分)

示例三:

观点:

综合上述两种说法,辩证地表述。

(3分)

理由:

参考上述两种说法,辩证地表述。

(9分)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论证试题,既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更可以两种观点结合。

先表明观点,后以史实进行合理论证。

若赞成正方,可重点分析文言文的局限性,包括“文白分离”、阻碍文化教育普及、批判传统文化的需要等方面分析。

若赞成反方的观点,可重点分析文言文的优点,包括文言文的特色、成熟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等角度辨析。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东汉以来,若干家族借经济兼并,官位世袭和学术世传等种种关系,形成了支配一时的士族,中枢和地方政权,都在他们把持下,风气日薄,政令日败。

由于战乱,饥馑,疾疫,人口急剧减少,除死亡外,大量人口被豪强招为私户,租赋大量流入豪家大姓,国库收入萎缩,力役也无从征发。

在这两重恶劣环境的交迫下,曹操进行了改革。

他禁止士族结党连群,用屠戮手段削弱大族势力;他变易了选拔人才的标准,“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建安元年开始,他实行民屯制度,利用政府手中掌握的无主公田,授与屯民耕种,政府收其租赋。

通过民屯制度,向世家大族争夺人口,使荫庇户自动归还为国家领民。

曹操的改革成为他克服群雄,平定北方的基础,但他未能截断汉末百余年来所形成的颓风败俗的延续,则是无可否认的。

——摘自蒙思明《曹操的社会改革》

(1)根据材料,归纳曹操改革的历史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曹操改革。

(7分)

【答案】

(1)东汉以来政治日益腐败;豪强地丰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战乱、饥馑、疾疫导致人口急剧减少;豪强地丰隐匿人口,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剧减。

(8分)

(2)曹操改革沉重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唯才是举”,人胆选拔人才;创立屯田制度,恢复农业生产,增加赋税收入。

(5分,一个要点3分,两个要点4分,三个要点5分)改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但没有根本扭转东汉以来政治日益腐败的趋势。

(2分)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曹操改革,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解析】

(1)依据“在这两重恶劣环境的交迫下,曹操进行了改革”前面的材料信息进行归纳,从政治腐败、战乱频繁、国库收入减少方面分析曹操改革的背景。

(2)评价曹操改革从政治、经济、和人才选拔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影响,包括打击世家大族势力;“唯才是举”,人胆选拔人才;创立屯田制度,恢复农业生产,增加赋税收入。

同时也要认识到“他未能截断汉末百余年来所形成的颓风败俗的延续,则是无可否认的”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1649年,在对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中,查理一世曾宣称:

“我是你们的国王,是法定的国王。

仔细想想,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

……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这是古老的合法的世袭权力,我绝不会违背这项托付的。

我也不会对新的非法权威作出回应,这违背了上帝对我的托付:

所以你要先告诉我你们的权力来源,否则我无可奉告。

”法官布拉德肖则回答道:

“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国王的即位宣誓就意味着契约开始履行。

当然,先生,这一约束是相互的,你是他们忠实的君主,他们是你忠实的国民……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

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

——摘编自杰弗里·罗伯逊《弑君者》

(1)根据材料,指出查理一世和布拉德肖的主要观点以及两人争论的焦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布拉德肖辩论所反映的基本思想对近代欧洲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7分)

【答案】

(1)观点:

查理一世:

君权神授,王权神圣不可侵犯;布拉德肖:

社会契约,国王

与人民相互制约。

(4分)双方争论的焦点:

统治权力的来源和革命的合法性。

(4分)

(2)为后来启蒙运动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后

来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也起了推动作用。

(7分,一个要点3

分,二个要点5分,三个要点7分)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解析】

(1)第一问各自主演观点依据材料“……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这是古老的合法的世袭权力,我绝不会违背这项托付的”““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国王的即位宣誓就意味着契约开始履行”分析概括。

由此可知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统治权力的来源和革命的合法性。

(2)由第一小题可知布拉德肖的观点是主张社会契约的思想,对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

产生了巨大影响,最终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恐怖主义在阿富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79年的苏联占领时期。

……阿富汗的各个角落,连同一些中坚穆斯林战士“圣战士”,发起暴动,反对外国占领。

在美国、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的支持下,暴动军队在1989年逐出苏联军队。

摆脱了苏联控制的阿富汗人得到了重建自己国家的机会。

但是美国政府对阿富汗事务再也提不起兴趣了,切断了援助。

美国的拒绝进入,让阿富汗出现了权力真空。

地方军阀展开混战,最终,一派叫做塔利班的伊斯兰宗教激进主义者攫取了权力。

他们强制推行一种野蛮狂热的伊斯兰教律法。

……激进的毛拉们给基地组织的创建者,本·拉登提供了避难所。

……作为回报,本·拉登用个人财富支持塔利班。

在“9.11”事件发生的时候,阿富汗不仅是个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更是个靠恐怖主义支撑的国家。

……美国要帮助阿富汗人民解救他们自己。

——摘编自乔治·布什《抉择时刻》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曾经被称作“亚洲的瑞士”的阿富汗战乱连绵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对阿富汗极端伊斯兰势力态度的变化,并说明“美国要帮助阿富汗人民解救他们自己”的实质。

(7分)

【答案】

(1)冷战时期苏联入侵;美国等国家支持阿富汗武装力量抵抗苏联入侵;苏联撤退后阿富汗陷入军阀混战割据状态;塔利班控制阿富汗后,与基地组织联合;“9.11”后美国入侵阿富汗。

(8分,任意四个要点即可)

(2)从扶持到纵容,再到打击。

(4分,每个变化过程2分)从维护美国国家利益出发,推行全球干预丰义和霸权政策。

(3分)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阿富汗的战争,考查学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解析】本题依据材料信息,阿富汗战乱连绵的原因可从苏联入侵、美国的干涉和恐怖主义盛行等方面归纳。

(2)从材料信息来看,变化经历了苏联入侵时期的支持,到苏联撤退后的纵容,再到“9.11”

事件后的打击。

“美国要帮助阿富汗人民解救他们自己”实质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端方在清末,绝对属于满人中的翘楚。

他思想开明,又能干。

早在戊戌变法中,他就是满人中不多的变法支持者。

晚清预备立宪,他更是非常卖力的推动。

外出考察立宪的五大臣中,他是最重要的一位。

他在地方任上,一边大力改革,一边着力防范革命党,但处置起来却比较温和。

若不是慈禧和光绪翘得太早,端方没了靠山,遭政敌算计,罪名是在慈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