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2451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0 大小:8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docx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附小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题

小数的意义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

内容

教师提供

 计数器

学生提供

 1、从生活中搜集的小数2、计数器

学习

目标

1、体会生活中存在的小数

2、体会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3、知道小数部分的读写,会写读写小数

重点

难点

通过实际的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个案反思

 

 

独立尝试

 

 

 

 

 

 

 

一、自学P2,想一想每个情境中的小数表示的意义各是什么

二、把自己搜集来的信息(生活中的小数)展示到各自的小黑板上

三、自学完成P3;P4“填一填”

四、借助计数器,完成认一认,试一试

 一、引入课题

二、巡视

三、教师参与学习,必要时给予补充和解释

 

合作探究

一、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一、二)

1、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每个小数各表示的意义

二、小组展示成果

2、向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小数表示的意义

3、交流P2、P4发现小数和分数互换的方法

4、集体展示、学习顺序表P5认一认,试一试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我发现数位顺序表的个位右面还有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

它们与个位之间用(.)隔开,

(.)读作“点”

 四、教师出示计数器上的数提问“这里的每个”3“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五、引导学生,理解数位顺序表。

 

 

自我挑战

 P6练一练1、2、3

 六、引导展示结果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并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方面更加努力

 

 

 

 

 

 

 

 

预留

作业

一、填空

1、一X纸平均分成10分,要表示这样的3分是多少?

用分数表示是(),用小数表示是()

2、0.7里有()个0.1

0.25里面有()个0.1和()个0.01

3.5.15中的左边的5在()位上,表示()个1,1在()位上,表示()个()右边的5在()在()位上,表示()

二、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0.5=0.12=0.333=

三、选做

 

 

 

附小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题

测量活动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四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

内容

教师提供

 米尺和直尺及测量的物品

学生提供

米尺和直尺及测量的物品

学习

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地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个案反思

 

 

独立尝试

 

 

 

 

 

 

 

一、小组内合作学习

P71、测量:

课桌,门,小黑板的长、宽、高

完成:

填一填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二、参与指导

 

合作探究

一、交流、展示自学情况

1、课桌长(6)分米=()厘米,45厘米=()分米

2、小黑板长:

120厘米=()米=()分米

宽:

70厘米=()分米

一、知识拓展

1、“填一填”自由选择物体测量、并交流测量结果(用“米”表示)

说说自己的测量过程和理解

 引导学生展示

 

 

自我挑战

 P8“试一试”

引导 展示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一些物体的长度不仅仅可以用()来表示,还可用()来表示而且学会了复合(大)单位与小单位之间的互化

 

 

 

 

 

 

 

 

预留

作业

一、做一做

4分米=()米52厘米=()米

8厘米=()分米=()米

620克=()千克59克=()千克

5元6角8分=()元1米6分米=()米

二、选做

测量你的身高()米

你的体重()千克

 

 

 

 

附小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题

比大小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

内容

教师提供

学生提供

 

学习

目标

根据整数的比较方法,学会小数大小的比较

在此基础上学会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重点

难点

大小的比较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个案反思

 

 

独立尝试

 

 

 

 

 

 

 

一、自学并完成P9内容“谁的得分高”

想一想:

你的比较方法是什么

 一、引入课题

 

 

合作探究

一、小组内交流、互相学习

一、1、交流比较的结果和方法

二、小组展示成果

归纳:

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分层练习,完善知识

练一练:

1、比大小

0.839()0.97.217()7.22

2、从小到大排列顺序

(1)0.720,0.702,0.712

()<()<()

(2)8.09,8.91,9.08

()<()<()

 二、适时导学

建立(比较方法)

 

 

自我挑战

 

 下面是两个超市的宣传单

奶奶要到超市里买个水壶和一个布娃娃请同学们帮奶奶想一想到哪个超市购买好呢?

乐乐超市水壶8.37元布娃娃9.75元

佳佳超市水壶8.98元布娃娃8.98元

引导纠错和补充

 

自我总结

 

1、小组对话

2、展示说:

为什么?

今天我学会了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先看()部分,整数部分()的,小数就();

整数部分相同的,看()部分()分位上的数()的,小数就()

十分位上的数相同时,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预留

作业

做、

1、比大小

5.45○5.634.03○4.00949/100○0.49

2、下面数中的□内可以填几?

0.□7<0.61.□<□.2□.□<1.□

选做:

根据要求写出三个数

(1)在0.6和1.0之间:

()、()()

(2)在0.25和0.5之间:

()、()()

(3)在0和0.1之间:

()、()、()

 

 

 

附小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题

歌手大赛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四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

内容

教师提供

 

学生提供

学习

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个案反思

 

 

独立尝试

 

 

 

 

 

 

 

1、自学完成“歌手大赛”

思考:

该比赛的总分=()+()

高分-低分=()的分

想一想:

各部分计算的方法

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如何?

2、完成试一试

引入课题

 

合作探究

一、组内交流互学

二、小组间展示

三、知识拓展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3.82+6.93+2.079.58-2.46-3.12

5.25+0.14+1.75

2、展示交流混合运算,学会小数的简便和混合运算方法

 二、参与指导

解释疑难问题,引导小结

 

 

自我挑战

 一简算

2.3+2.37+2.79.6-3.09-2.91

二、光明小学三年级四个班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捐款

班级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钱数

82.6

63.25

52.4

71.75

1、四个班一共捐了多少钱?

2、比一班多捐多少钱?

3、班比二班少捐多少钱?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了()了以后我会在—()加努力

 

 

 

 

 

 

 

 

预留

作业

P19练一练

必做:

1,2,3

选做:

4,5

 

 

 

附小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题

购物小票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

内容

教师提供

14页——15页

学生提供

购物小票

学习

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我们的合作意识。

4、通过情境体验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计算,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个案反思

 

 

独立尝试

 

 

 

 

 

 

 

一、学生预习和自学的部分

二、揭示课题,认定目标(用生活中的实例揭示课题)

(预设时间5--10分钟)

活动一:

购物小票

拿出购物小票,计算共花了多少元?

4.2+12.3+5.8+2.7+3.6+1.5

 

那我们怎样知道收银员阿姨找回给我们的钱究竟对了没有呢?

独立列出小数混合运算的算式,并和同桌说一说运算顺序。

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各自的算法。

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学情况(体现对学和群学)

二、小组展示成果,适时导学建模(展示部分)

(一、二部分预设时间为10--20分钟)

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看情况定,需要展示的要展示)

四、知识拓展(把学的知识应用与生活)

(三、四部分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

1、分小组探讨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4.36+2.6410.2-8.7515.4+2.9619-8.47

2、总结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

3、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P15页第1题。

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课后延伸,拓展运用

1、出示讲故事比赛的情境:

小明:

普通话得分:

8.50分、内容得分:

0.88分

小丽:

普通话得分:

8.85分、内容得分:

0.45分

①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列式计算。

②同时冲进决赛的还有10号选手:

小芳同学,她的内容得分是0.63分,她的普通话得多少分才能赶上或超过小明?

“投影展示学生计算方法。

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计算结果末尾有0,是否可以把0去掉?

为什么?

(生讨论)

根据小数的性质:

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自我挑战

题量时间一般是5分钟左右,根据内容自定

实践活动:

如果家长一周给你10元钱,你会怎样安排你的开支,请你把一周的开支情况记录下来,最后算一算,还剩下多少钱或超出多少钱,再向你的家长说说能想到些什么?

教师巡视,帮助后进生完成作业。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小数加减法____,以后我会在_____节约__方面更加努力。

 

 

 

 

 

 

预留

作业

书上15页2-5题。

 

 

附小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题

量体重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

内容

教师提供

电子秤

学生提供

自己的身高(厘米)。

学习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进一步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进位、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本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的算理.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个案反思

 

 

独立尝试

 

 

 

 

 

 

 

一、学生预习和自学的部分

 

2、二、揭示课题,认定目标(用生活中的实例揭示课题)

(预设时间5--10分钟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为了促进你们健康成长,我们今天量体重。

你知道标准体重是多少吗?

李佳慧45.6千克。

X坤43.9千克。

X鑫52千克。

任邵仪39。

4千克。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男性之标准体重(千克)=身长(厘米)-100

女性之标准体重(千克)=身长(厘米)-102

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集体评价。

 

合作探究

1、思考:

根据45.6-43.9这个算式,想:

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2、讨论归纳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3、尝试做:

8.25+1.55

7.3-2.25

52-45.6

点拨:

把52写成52.0你知道是根据什么吗?

小组交流,师生共同小结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低位减起;③十分位不够减向个位借1,然后再减。

强调:

百分位不够减要从十分位退1作10,在百分位上加10再减.(这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即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自我挑战

17页4、5题。

独立解决,小组交流。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小数加减法的进位加、退位减)____,以后我会在__退位减____方面更加努力。

 总结:

(1)小数加、减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1;

(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

 

预留

作业

17页1、2、3、6。

 

 

附小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题

图形分类

(一)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

内容

教师提供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学生提供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学习

目标

1、在观察和比较中,我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通过实际操作,我体会到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个案反思

 

独立尝试

 

一、学生预习和自学的部分

课本第22页内容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二、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

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

说出图中有哪些平面图形。

(同桌互相交流)。

揭示课题

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

合作探究

一、小组交流讨论:

分一分,想一想

1、把你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并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2、看,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再分类吗?

你认为这里什么图形很特殊?

(出示淘气的分法。

淘气为什么这样分?

3、引导学生找出每类图形的特点。

A组中的四边形有两组对边互相平行,他们都是平行四边形;B组中的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它们都是梯形。

C组图形的两边都不平行。

4、老师这准备了几根小棒,你能选几根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四条边?

二、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一)画一画

1、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形的特点。

(二)填一填

1、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2、讨论图3和图5是不是两组对边互相平行。

它们是平行四边形吗?

3、长方形和正方形不仅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它们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四、知识拓展

实践活动

1、让学生拉一拉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你发现了什么?

2、生活中你还见过运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情况吗?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点拨、鼓励。

 

 

板书: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学生完成以后,请各组选派代表汇报结果。

在小组展示过程中,学生要质疑,有补充,有点评。

 

 

在这些平行四边形中,你觉得哪个比较特殊?

特殊在哪儿?

自我挑战

 

1什么叫平行四边形?

它有什么特点?

2什么叫三角形?

它有什么特点?

3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

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

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

试试看。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以后我会在_______方面更加努力。

 

 

预留

作业

可以体现必做题和选做题

 

附小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题

图形分类

(二)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

内容

教师提供

平行四边形、梯形纸片、三角形纸片、框架、剪刀

学生提供

平行四边形、梯形纸片、三角形纸片、框架、剪刀

学习

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通过实际操作,我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既特性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既特性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个案反思

 

独立尝试

 

一、学生预习和自学的部分

课本第23页内容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3、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看,老师带来了几根小棒,可以作为图形的边,请你挑选合适的小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设疑引出课题

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讨论

1、你打算挑选什么的小棒?

用螺丝固定后:

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活中你见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的情况吗?

2、如果是其它图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

试一试梯形、三角形。

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二、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第23页。

第2题。

(1)下面哪两个图形能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剪下附页1图形1中的图形试一试。

4、知识拓展

生活中见过运用这样的特性的情况吗?

分析怎样利用这两种图形特性的优势,避免这样的缺点。

拿出平行四边形的纸片,你能剪出两个平行四边形吗?

还能剪出什么?

能剪出两个三角形吗?

看一看这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怎么样?

一X三角形的纸片,能剪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吗?

1、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再来拉拉看,指令:

变小,变大,变得最大。

原来就是长方形。

2、在展示环节中,学生有质疑有补充。

有点评。

3、教师适时给予点拨、及时鼓励。

自我挑战

 

如果把一个梯形,一条边不断地变小,一直小到一个点,就是什么形状?

一直大到和下底相等,就是什么形状?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以后我会在_______方面更加努力。

 

平行四边形有易变形;

三角形有稳固性。

 

预留

作业

第23页。

第1题

附小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题

三角形分类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

内容

教师提供

各类三角形、剪刀

学生提供

各类三角形、剪刀

学习

目标

1、通过分类我能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2、在分类中我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3、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我感受到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各类三角形

教学难点:

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并会区分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个案反思

 

独立尝试

 

一、学生预习和自学的部分

课本第24—26页内容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二、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笑笑和淘气来到一个神秘的王国,他们很想了解这个神秘的王国,你们想一起去吗?

那就帮他们打开这个神秘王国的大门吧,密码是一个谜语:

提示语:

红领巾、图形、杨辉、稳固性。

1、谜底:

三角形。

能解释一下吗?

知道杨辉与三角形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等会可以为大家提供资料。

就让我们先进入三角形的王国吧。

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

2、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3、有这么多共同点,笑笑和淘气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4、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

板书:

三角形分类。

猜谜语引出课题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讨论自学情况

活动一:

分一分

1、我们以前学过那些角?

2、出示情境图。

这是什么图形?

是由什么组成的?

这些三角形一样吗?

3、你能给这些三角形分类吗?

活动二:

认一认

1、出示笑笑的分法。

笑笑为什么这样分呢?

2、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3、观察第二类让学生发现其中有一个直角,其他两个角时锐角,

4、用同样的方法归纳出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5、出示各类三角形,判断以下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7、出示一个等腰三角形,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边有什么共同特点。

8、认识等边三角形。

活动三、猜一猜

1、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数学游戏。

猜一猜被信封遮住的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四、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练一练的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集体订正

五、知识拓展

实践活动。

让学生动手做一做。

通过操作和观察,体会三角形的特点

2、归纳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3归纳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归纳出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7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这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介绍各部分的名称。

 

自我挑战

 

学生独立练习练一练的第3题。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以后我会在_______方面更加努力。

 

 

预留

作业

学生独立练习练一练的第2题。

 

附小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题

探索与发现

(一)三角形内角和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

内容

教师提供

量角器三角形

学生提供

量角器三角形

学习

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我能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我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法,我感受数学研究方法。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的熟练应用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个案反思

 

独立尝试

 

一、学生预习和自学的部分

课本第27—29页内容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二、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故事引入。

一天,大三角形对小三角形说:

“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的大。

”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

“是这样的吗?

”我们来做一回裁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