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材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2195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23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材料.docx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材料.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材料.docx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复习材料

第一章绪论

课程介绍

前言

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维护我们的身心健康

期待:

大学生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呵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的健康和完好,促进学习、生活的适应,有效应对心理困境,发展自身的潜力。

•考核形式:

平时表现(40)+开卷笔试(60)

•考试题型:

选择、判断、简答、论述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2课时)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自我成长(2课时)

•第三章学习适应与心理健康(2课时)

•第四章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2课时)

•第五章压力与心理健康(4课时)

•第六章常见心理障碍与疾病(2课时)

•心理电影赏析(2课时)

•考试(2课时)

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问题

听说过心理学吗?

就你的理解心理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一个人的心理到底怎样才算健康呢?

第一章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倾向

个性心理特征

研究内容:

个性心理

2.学科性质: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3.学科体系:

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异常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卫生学等。

心理学家在做什么?

1、人们如何更好的处理日常问题?

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

2、记忆是怎样储存在大脑中的?

生物心理学家、精神药理学家。

3、如何教一条狗听从命令?

实验心理学家、行为分析家。

4、为什么不能回忆起本来知道的信息?

认知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

5、是什么使我们彼此各不相同?

人格心理学家、行为遗传学家。

6、人为什么要与他人交往?

社会心理学家。

7、关于世界,婴儿知道什么?

发展心理学家。

8、怎样才能使人工作起来既愉快又高效率效?

工业心理学家、工效心理学家

9、老师应该如何对待捣蛋的学生?

教育心理学家、学校心理学家

10、为什么我在每次考试前都生病?

健康心理学家

11、被告在犯罪的时候是精神失常的吗?

司法心理学家、犯罪心理学家

12、为什么在重要的体育比赛上总是呼吸困难?

运动心理学家

13如何用数量来表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心理测量学家

二、健康和心理健康概述

1、什么是健康?

1989年WHO宣言把健康定义为: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或残缺,而是要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完好状态”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2、什么是心理健康?

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3、判断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

一、智力正常(智商IQ90—130);

二、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三、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四、人际关系和谐;

五、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

六、完善、健康的人格;

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4、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遗传与生物因素

•社会经历和人格特点

•重大生活事件

20世纪下半叶,有专家预言:

在21世纪,没有任何疾病像心理健康疾病那样深刻而持续的困扰人类。

2001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对60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6.51%的学生存在中等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达到严重程度的有3%—5%。

据专家分析,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学生发展的第一大公敌。

三、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

但是,由于大学生无论在生理上、心理上还是人际交往上都处于一个迅速变化的过程中,处于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迅速向成人过渡的时期,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加上离开家庭和父母的直接指导,又易受社会上的各种思潮的冲击,极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冲突和矛盾。

2005年年末调查对象

1、 取样

由于北京高校在数量、层次和种类上都很多,所以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本次调查采用分类分层抽样的方法。

首先根据各类、各级高校在北京高校中的比例确定取样的学校,然后根据入选高校的特点确定取样的学科或专业,最后根据入选高校的学生数在北京高校大学生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同时考虑性别比例和不同年级学生的比例,确定在入选高校的有关学科或专业的1至4年级学生中的取样数,并进行随机取样。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及电影学院、舞蹈学院、中医药大学、城市学院、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等23所高等学校。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北京高校大学生从总体上说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北京高校大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比例为12.66%(scl-90结果任一因子>3)。

其中本科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占13.86%,研究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占7.67%。

就大学生整本而言,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比例较1998年调查显示的16.5%低了3.8%,就大学本科生而言,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比例较1998年调查显示的16.5%低了8.4%。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1998年有了一定的提高。

这表明近7年来高校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大学生有12.66%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

在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中,男女的比例基本相同,男生有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比例略高于女生。

与国内正常人群相比,北京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较为突出,但与国内大学生常模相比,北京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相对较轻。

1、本科生不同年级学生在个性特征上的变化并不很大。

•一年级学生具有情绪稳定成熟,做事尽职尽责,有自信心,不拘泥于现实的个性特征;

•二年级学生具有外向热情,怀疑固执己见,精明能干,忧虑烦恼,紧张的个性特征。

•三年级学生具有情绪激动,缺乏自信心,固执己见,现实合乎情理,保守遵守传统观念,忧虑抑郁的个性特点。

•四年级学生具有好强,独立积极,现实合乎情理,保守,遵守传统观念的个性特征。

•相对而言,一年级到二年级的转换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阶段,而大四学生也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2、本科、研究生及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各年级学生中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比例基本相当。

本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要远多于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

本科生中四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尤其是四年级学生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比例较高,且在多项症状上都明显高于其它年级。

•研究生各年级有中度心理问题的比例基本一致,但相对而言以二年级最高。

因此,本科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应是高校心理辅导机构关注的重点。

•另外,本科生心理健康问题要远多于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高校应继续加强对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不同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非城市学生(来自县镇、农村或边远农村)中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比例与城市学生相当,其中来自边远农村的学生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比例高达19.67%。

•非城市高校学生在人际关系状况、环境适应状况和心理素质方面,对自我进行负向评价的比例也都比城市学生高,其中来自边远农村的学生对自我进行负向评价的比例最高。

•总之,来自县镇和农村和边远农村的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尤其是来自边远农村的学生应是高校心理辅导机构重点关注的对象。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北京高校大学生个性上具有外向、开放、活泼和富有激情的特点,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较强,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情绪较稳定成熟,性情较温和、含蓄和随和,有较强的自信力,应付挫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富有幻想,有较高的创造潜力,富有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与1998年相比,大学生的情绪相对稳定和成熟,能较好面对现实,更加谦逊顺从,更加冷静严肃,更随和易于人相处,更坦白直率,自律严谨,更富有创造潜力。

但是,北京高校大学生也具有明显的个性弱点,主要表现在缺乏认真负责的精神,责任心不够强,以自我为中心,言行易脱节,克制力较差,缺乏务实精神,缺乏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

与1998年相比,男大学生存在着更孤独冷漠,缺乏自信心,忧虑抑郁,依赖他人的特点。

女大学生存在着抽象思考能力弱、缺乏自信心的弱点,这对培养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人才是不利的,应该引起高等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这些个性弱点和矛盾性对大学生的健康成才是很不利的,尤其是对培养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人才是不利的,应该引起高等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四、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通常把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

心理障碍主要是指神经症、人格异常和性心理障碍等轻度失调。

心理疾病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

事实上,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并不多,多数学生遇到的都是一般性心理困扰,但是,即使一般性心理困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而且对一般性心理困扰若不及时调节和疏导,持续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五、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生活适应问题

•学习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

•恋爱问题

•择业问题

•自我意识问题

•自我意识与自我成长

•学习适应与心理健康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应激与健康

•心理健康与预防

参考题:

1、健康和心理健康概念是什么?

健康: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或残缺,而是要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完好状态”。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心理健康:

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2、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一、智力正常(智商IQ90—130);

二、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三、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四、人际关系和谐;

五、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

六、完善、健康的人格;

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3、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

1、本科生不同年级学生在个性特征上的变化并不很大。

2、本科生心理健康问题要远多于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高校应继续加强对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总之,来自县镇和农村和边远农村的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尤其是来自边远农村的学生应是高校心理辅导机构重点关注的对象。

北京高校大学生从总体上说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其中本科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占13.86%,研究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占7.67%。

大学生有12.66%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

在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中,男女的比例基本相同,男生有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比例略高于女生。

与国内正常人群相比,北京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较为突出,但与国内大学生常模相比,北京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相对较轻。

4、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生活适应问题

•学习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

•恋爱问题

•择业问题

•自我意识问题

•自我意识与自我成长

•学习适应与心理健康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应激与健康

•心理健康与预防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自我成长

本讲内容

一、自我意识概述

1、自我意识的概念和结构

2、自我意识的内容

3、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二、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1、自尊的定义

2、影响自尊的因素

3、提升自尊的方法

第一部分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环境意识(动物与人共有)

自我意识(只有人类具有)

主我宾我

主我是积极地知宾我是被注意、

觉和思考的自我思考或知觉的客体

意识

1、什么是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

又简称为自我,是指主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人和客观世界关系的认识。

2、自我意识的结构

v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中的认知成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v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包括自尊、自信、自卑、自怜、自傲等。

我这个人怎样?

v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等。

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理性人)

 

美国有两位教育专家,Joe与Harry提出了「自我认知的窗口」理论,认为人的心中有四个区域:

v公开区:

是别人和自己都看得到的

v盲点区:

是别人看得见,而自己毫无察觉

v隐藏区:

是因为本性害羞或隐私故意隐藏

v未知区:

神秘莫测,为潜意识或无意识的

乔韩窗口理论

3、自我认识的内容

v生理自我(物质的我)——对自己身体、外貌、体能的意识。

(8个月—3岁完成)

v社会自我(镜中我)——对自己的角色、地位、权利、人际等社会属性的意识。

(3-14岁)

v心理自我(精神的我)——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心理状况、心理过程、行为表现的意识。

(青春期-成年)

生理自我

v婴儿刚出生时多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尚无法区辨外界与自己,认为母亲与自己是一体的。

v一直到七、八个月大才会逐渐衍生出「我」的概念,也才逐渐分得清自己和外在世界是分开的、自己与他人是不同的

v不过在三岁以前,其对自己的认识是以躯体为主。

例如在晃动双手与抚触的过程中会察觉到手是自己的一部分,看着地上的球被脚踢开也就了解到了自己的身体对外在环境的影响力,慢慢地对于别人叫自己的名字会有反应,看到自己镜中的长相也会知道那就是自己等,都是生理我逐渐成熟的证明。

社会自我

v自三岁到青春期,个体生理自我仍然继续发展,同期社会化也开始萌芽。

v在这个时期,个体与他人有越来越频繁的互动,开始学习性别角色、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与信念也开始形成。

v然而此时期的价值体系是以社会规范为主的,称为「社会我」,例如小孩子会以「爸爸说男孩子要勇敢」、「老师说说谎的是坏小孩」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v学校的团体生活也会教导个体如何与他人互动、自己的义务与责任为何等等,个体不断将社会的要求内化。

心理自我

v随着心智的不断成熟,个体抽象思维能力越来越发达,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价值体系,并以之作为评价外界事物的依据。

v由依赖转而自我独立,自我认同的形成与对未来目标的思索都会于此时期出现。

二、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成熟约需20年

v自我中心期(0-3岁)

v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

v主观化时期(青春期-成年期)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三、自我意识的作用

v身心健康

›客观的自我意识,悦纳自己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有较高的正相关(r=0.601)(樊富珉,2000)

v职业发展

›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等个人特质是职业规划的基础。

(知己知彼)

v美满婚恋

›成熟的自我才能有安全的亲密关系。

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v自我意识分化

›理想自我——现实自我

›

关注外界关注自我内心世界

›焦点问题: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平衡

v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

›现实自我落后于理想自我

›自我探究活动

v学习成才为中心的自我探究

v社交活动为中心的自我探究

v个人未来前途与发展为中心的自我探究

v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自我探究

成熟的自我意识的特征

1、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发展状况

2、能意识并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

3、能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乃至社会中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

 

第二部分自我评价的偏差及其原因

正向偏向现象

v人们是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

一般说来,个人对自己的评价更积极,对他人的评价较为消极,但在同类群体内对其他成员有评价的偏好。

v自我观念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未必完全一致。

自大或自卑是常见的自我认识偏差。

一、自我评价偏高——自大

v高估自己的魅力和能力,易固执己见和偏执。

v自尊心过强,极关心自我形象,渴望表现自己,对自尊的情感反应强烈。

v对他人易责备求全,观察问题易简单化

v行动目标过高,对困难估计不足。

自大的原因

v优越感强,过于自信

v好胜心过强

v缺乏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二、自我评价偏低——自卑

v自卑是个体由于自我认知偏差等原因所形成的自我轻视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体验。

v不少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心理,或认为自己其貌不扬,担心被人歧视;或认为自己天资愚钝,将来不能成器,对未来缺乏自信;或认为自己出身贫寒,担心被人看不起等等。

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v言语和行为迟滞

v对批评敏感

v渴望奉承或赞扬

v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v多有防御行为

v易有敌对行为

v矫饰优越倾向

自卑的原因

1.自卑产生的客观原因

v身体上和生理上的因素

v能力上的因素

v家庭经济因素

v挫折因素

2、自卑产生的主观原因

v气质、性格因素

v意志因素

v认知偏差,不能悦纳自己

v自我期望水平偏高,脱离实际

v适应能力差,有挫折经历

提升自尊、克服自卑的方法

v一、正确认识自我

v二、积极悦纳自我

v三、自觉调控自我

v四、不断地超越自己

一、正确认识自我

v建立正确的比较观——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对自己一分为二。

v学会调整认知结构——既要自知,又要知人;既要自尊,又要尊重别人。

二、积极悦纳自我

v要看到自己的独特与优点

v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短处

v要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

三、自觉调控自我

v要确立明确的行动目标

v要培养坚强的自控能力

四、要不断地超越自己

v超越“小我”

v发展自我

自卑心理的调适

v1、客观评价自己

v2、正确评价自己的成败

v3、悦纳自己

复习思考题

v什么是自我意识?

有哪三部分的内容?

v自我认知包括哪些方面?

v如何认识大学生中的自卑现象?

请分析大学生中自卑产生的原因。

v请举例说明如何克服自卑?

第三章学习适应与心理健康

引入:

我的大学——迷惑ing

•案例1:

我的苦恼

•以前读书是为了考大学,现在大学考上了,目标也实现了,很多人却发现没有了目标,心是漂的,是散的;于是很多同学开始放松、放任甚至放纵。

然而生活还在继续,我也觉得这样不是自己希望的,但似乎缺乏了某种激情和动力,精力没有那么集中了,总是胡思乱想,又觉得不该想这些。

案例2

•菲菲是一名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四毕业生,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毕业参加一家大公司市场销售部的招聘中,她顺利通过了笔试,但是在面测试阶段被淘汰。

面试阶段,菲菲与其他组员合作时,不与同组人员沟通,制订计划时坚持己见,面对方一组的挑战时,又表现得紧张、慌乱。

•好成绩没有获得自己的职业梦想。

为什么?

案例3

•一位大四的学生回忆说:

“4年前,我如愿以偿地跨入了大学校园。

当时,对于我来说,大学已是我‘理想的顶点',满足感油然而生,放松紧张的神经,休整疲惫的身体,上课读小说,下课逛大街,早晨睡懒觉,晚上看录像,整天不思学习,无所作为。

这种消极颓唐的生活伴我混过了半年光阴。

第一学期考试下来,我竟然在全班倒数几名之列。

这对于长期名列前茅的我,犹如当头一棒,想要振作起来,但又不知从何下手。

案例4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我很想好好珍惜上大学的时间,想获得奖学金,还想在很多方面成为优秀的人,因此上了大学几乎所有的活动我都要试一试,希望各方面都表现优秀,不能像高中那样单一,如参加竞选,加入各种社团,忙了一段,觉得好像哪个都失败了,为什么我很努力却总是不成功呢?

大学——从纷乱开始

•也是,对于大学,我们可能还没有来得及很好的准备,

•也许是家长的意见让我们进入某个大学的某个专业

•也许备考大学无暇让我们思考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

•也许我们心怀太高的梦想,但是不知如何实现

反思——找出你进大学的理由

•我认为大学是我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我不认为自己具备了足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可以参加工作

•每个人必须拥有一个学位才能找到不错的工作

•我没有选择的权力,只是家人的期望

•其它的理由?

培根论求知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知识可以消遣。

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潢。

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因此,如果一个人不愿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

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

如果有人不读书有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诈,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

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

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稍不仔细就会出错。

缺乏分析判断能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辨证。

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

这种头脑上的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治疗。

主要内容

•如何理解学习的更多含义?

•如何理解大学阶段的学习?

•如何处理学习中的困惑?

有效地学习?

空杯理论

•一个人向一个高僧问道,高僧请他坐下便一言不发,开始给他倒水,水慢慢充满了杯子。

高僧视若无睹,继续倒水。

水已经溢出杯子,高僧照倒不误。

这个人心里不由哀叹,到底年岁不饶人,高僧也会耳聋眼花。

高僧依然一言不发,继续往杯中倒水,水一直在溢。

终于,这个人站起来,向高僧道了谢,便恭辞而去。

•他已明白了所要问的道:

装满了水的杯子是不可能再装进新的水的,只有空杯的心理,才能够接受新的东西。

这就是空杯理论。

•所以“open”--打开,打开心胸,打开头脑,才能将整个人开放,吸收学习更多的东西。

本讲内容

•第一节大学学习概述

•1、学习的定义

•2、大学学习的特点

•3、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第二节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1、学习动机

•2、动机不强的表现:

注意力涣散

•2、考试焦虑及其调适

第一节大学生学习概述

一、什么是学习

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训练而获得的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

–学习是动物和人共有的心理现象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

–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

–只有通过学习活动产生的变化才是学习

二、大学学习的特点

(一)了解大学学习与中学的不同

1、课程和知识的不同

2、教学模式的不同

3、学习方式的不同

4、考试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