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与有机化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9831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化学与有机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物理化学与有机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物理化学与有机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物理化学与有机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物理化学与有机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化学与有机化学.docx

《物理化学与有机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化学与有机化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化学与有机化学.docx

物理化学与有机化学

M武汉大学

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

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科目代码:

注意:

所有的答题内容必须答在答题纸上,凡答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物理化学部分(75分)

一.(12分)某容器中含有未知气体,可能是N2或Ar,有1mol的此种气体由10L,300K绝热可逆膨胀到20L,体系的温度降低了110oC,

(1)请判断容器中是哪一种气体;

(2)求此过程的Q,W,U,H和S?

解:

(1)有绝热过程方程式:

此气体是单原子分子,故是Ar。

(2)∵绝热、可逆

∴Q=0S=0

U=Q-W=-W=CV(T2-T1)=1.5R(190-300)=-1372J/mol

W=1372J

H=Cp(T2-T1)=2.5R(190-300)=-2286J/mol

二.

(1)(5分)有下列相图,指出图中各区域的相态和自由度?

 

解:

此相图中各区域的相态和自由度是:

区域1:

溶液、单相,f=2

区域2:

溶液、单相,f=2

区域3:

溶液、单相,f=2

区域4:

2层溶液、双相,f=1

区域5:

2层溶液、双相,f=1

区域6:

2层溶液、双相,f=1

区域7:

3层溶液、三相,f=0

(2)(7分)液态CO2在-59oC下的饱和蒸汽压为4.6596bar,此温度下固态CO2的饱和蒸汽压为4.3924bar,求1mol过冷CO2在-59oC下凝固的G?

(设CO2气体为理想气体)

解:

设计如下可逆过程:

 

T=214K

G=G1+G2+G3=G2∵G1=G3=0(平衡相变)

G=G2=nRTln(p2/p1)=-105.06J

三.(7分)CO2的v=3070K,计算在300K时,处于振动能级第一激发态上的分子数所占的分率?

解:

振动运动的能级公式为:

v=(n+1/2)h

qv*=(1-e-h/kT)-1=(1-e-v/kT)-1

处于振动第一激发态的分子所占的分率为:

第一激发态的分子的分率约为0.0036%

四.

(1)(3分)Na2CO3可以组成如下几种水合盐:

Na2CO3·H2O,Na2CO3·7H2O,Na2CO3·10H2O。

在1个标准压力下,与Na2CO3的水溶液和冰共存的含水盐最多有几种;在298K下,与水蒸气共存的含水盐最多有几种?

解:

在一个标准压力下,体系的相律表达为:

f=K-+1=3-

max=3

故与冰和盐溶液并存的含水盐最多只有一种。

在30oC温度下,体系的相律为:

f=3-

max=3

与水蒸气共存的含水盐最多有2种。

(2)(5分)通常钢瓶中的氮气中含有少量的氧气,实验室中欲除掉氮气中的氧气,可以将氮气通过高温下的铜粉,有下列反应发生:

2Cu(s)+0.5O2(g)=Cu2O(s)

已知该反应的rGm0=-166700+63.01TJ/mol。

今在873K下使反应达平衡,试问:

经此纯化手续后,氮气中剩余的氧气的浓度?

解:

873K下反应的rGm0=-166700+63.01×873

=-111692J/mol

rGm0=-RTlnKp0Kp0=(pO2/p0)-1/2

Kp0=exp(111692/8.314/873)=4.821×106

pO2=4.3×10-14bar

∵p=cRT

∴c=p/RT=5.91×10-16mol/dm3

五.

(1)(9分)反应

.在25℃时,k1=0.0375s-1,0℃时k1=0.00210s-1,计算(a)正反应的的活化能;(b)逆反应的活化能;(c)在0℃时的k-1;(d)在25℃时的k-1。

假定

在此温度范围内不变。

且H2O不包括在平衡常数表示式或速率方程式中。

解:

(a)由阿仑尼乌斯方程

,可得正反应活化能为:

(b)因为反应为凝聚相反应,所以:

(c)由假定

在此温度范围内不变,可求得0℃时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为:

反应平衡常数

由题设,H2O不包括在平衡常数表示式或速率方程式中,且近似认为γ=1。

0℃时

(d)在25℃时利用阿仑尼乌斯方程易求得:

(2)(6分,每小题2分)

1)某反应的初始浓度为0.6mol/dm3,反应的半衰期为360秒;若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0.4mol/dm3,反应的半衰期为540秒,此反应的级数是:

(2)。

2)根据活化络合物理论,液体体系的分子重排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活化焓之间的关系为:

(Ea=rHm+RT)。

3)试说明化学反应动力学中过渡态理论的几点主要假设。

假设有三:

势能面能量最低的路径上势能最高点的分子构型为过渡态,活化络合物只能单方面地向产物转化;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过渡态的活化络合物之间存在热力学平衡关系;体系的分子服从Boltzmann分布律。

解:

1)2级

2)Ea=rHm+RT

3)假设有三:

势能面能量最低的路径上势能最高点的分子构型为过渡态,活化络合物只能单方面地向产物转化;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过渡态的活化络合物之间存在热力学平衡关系;体系的分子服从Boltzmann分布律。

六.

(1)(8分)电池:

Pt,H2(g,1p0)|H2SO4(aq)|O2(g,1p0),Pt

在18oC时的E=1.230V,试求:

A.反应:

2H2(g)+O2(g)=2H2O(l)的平衡常数;

B.反应:

2H2(g)+O2(g)=2H2O(g)的平衡常数?

已知:

水在18oC时的饱和蒸汽压为2064Pa。

 

解:

电池反应为:

2H2O(g)+O2(g)=2H2O(l)

E=E0=1.230V

G=-nFE=-RTlnK

lnK=196.24

K=1.684×1085

有反应:

2H2O(g)+O2(g)=2H2O(l)

(1)

2H2O(l)=2H2O(g)K2

(2)

K2=[p(H2O)/p0]2=0.020642=4.26×10-4

反应

(1)+

(2):

2H2O(g)+O2(g)=2H2O(g)K3

K3=K1K2=7.174×1081

(2)(4分,每小题2分)

1)电解金属盐的水溶液时,其现象是:

(D)

A.还原电势愈正的金属离子愈容易析出;

B.还原电势愈负的金属离子愈容易析出;

C.超电势愈大的金属离子愈容易析出;

D.还原电势与超电势之和愈正的金属离子愈容易析出。

2)如果电池的电压小于它的开路电势,表明此电池在(工作);当电池中的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电池的电动势等于(0)。

七.(9分,每小题3分)

(1)胶体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多相性;高度分散性;热力学不稳定性。

(2)将12毫升的0.02mol/dm3的KCl溶液与100毫升0.005mol/dm3的AgNO3溶液混合制成溶胶,写出胶团的结构式和胶团结构的示意图?

KCl+AgNO3=AgCl(s)+KNO3

n(KCl)=0.02×0.012=0.00024mol

n(AgNO3)=0.005×0.1=0.0005mol

AgNO3过量,由AgCl形成的胶体的胶核将首先吸附银离子,胶团的结构为:

{(AgCl)m·nAg+·(n-x)NO3-}x+·xNO3-

胶核

胶粒

胶团

(3)气、固复相催化反应(固相是催化剂)一般含有哪些主要步骤?

解:

5个步骤:

反应物扩散到固体表面;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反应;脱附;扩散到气相。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部分(75分)

1.典型乳液聚合动力学曲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中期、后期。

请简明扼要进行阐述。

(7分)

2.何谓恒比共聚点?

请推导得到恒比共聚点的条件。

(7分)

3.用2.5摩尔邻苯二甲酸酐与1摩尔乙二醇和1摩尔丙三醇进行缩聚,反应逐渐升温,并通过测定树脂熔点、酸值和溶解性来控制反应(所谓酸值是指中和1g树脂中游离酸所需要的KOH的毫克数),试从理论上计算反应达何酸值时会出现凝胶点。

(8分)

4.合成下列高聚物:

(每小题3分,共15分)

聚乙烯醇缩甲醛有机玻璃甲醛和环氧乙烷的交替共聚物

氯化聚醚聚砜

5.请举例说明共聚物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主要包括那些?

(8分)

6.请列举一例简述如何制备高聚物单晶?

可用什么方法以及如何测定其晶胞参数(可用简图示出)?

(7分)

7.高分子溶液中的溶剂化学位1表达如下:

1=RT[ln1+(1-1/x)2+122]

请由该式推导得出高分子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并指出其物理意义。

(7分)

8.已知聚苯乙烯在甲苯

(1)和苯/甲醇(7:

3)混合溶液

(2)中30℃的Mark-Houwink方程分别如下:

[]=1.7×10-2M0.69(mL/g)

(1)

[]=8.9×10-3M0.50(mL/g)

(2)

请问以上两种溶剂中哪一种更为优良(即溶解性更好)?

为什么?

今测得两个聚苯乙烯试样A和B在溶剂

(1)和

(2)中的值分别为47.9和2.82(mL/g),请计算它们的粘均分子量为多少?

(有效数字三位)(8分)

9.高弹态共聚物有哪些特点?

请举例说明共聚物高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