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之故障排除法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8429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输液之故障排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静脉输液之故障排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静脉输液之故障排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静脉输液之故障排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静脉输液之故障排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静脉输液之故障排除法教学设计.docx

《静脉输液之故障排除法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输液之故障排除法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静脉输液之故障排除法教学设计.docx

静脉输液之故障排除法教学设计

静脉输液之故障排除法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护理学基础

授课内容

常见静脉输液故障及其排除法

专业班级

护理中专二年级

人数

24人

授课类型

理实一体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常见静脉输液故障及其排除法》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程江平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教材《护理技术下册》,属第项目十六《静脉输液技术》任务二《输液故障与输液反应》内容。

《常见静脉输液故障及其排除法》属于“三基”内容之一,是医院工作的每一位护士每天都要遇到,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技术。

其教材安排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本章静脉输液技术的操作流程后,目的是在有输液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临床输液溶液不滴的模拟应用,为学生今后学习和进行临床实践奠定重要基础,为后面的知识奠定基础,起承上启下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习态度:

对学习溶液不滴的原因及其排除方法,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2.已具备的知识:

学习了本章常用静脉输液技术,掌握了静脉输液的概念、目的、滴数和时间的计算。

3.技能:

练习了静脉输液故障的处理方法。

4.方法:

学生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

5.能力:

对现象接受较快,但对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较弱。

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缺乏有效护患沟通的能力。

6.思维:

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说出溶液不滴的针尖紧贴血管壁与针头阻塞的区别的判断依据及处理方法。

•初步学会溶液不滴的排除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理论上掌握溶液不滴的判断依据。

•通过观看视频、实训操作,让学生初步学会溶液不滴的排除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慎独的工作态度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养成评判性思维,增强处理故障应变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常见溶液不滴的排除法

难点:

溶液不滴的针尖紧贴血管壁与针头阻塞的区别的判断依据及处理方法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指导

教学方法:

1.情景模拟法通过案例导入,设置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掌握知识。

2.任务驱动法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增长知识,发展技能,内化理论。

3.讨论法在合作过程中互动,体验合作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4.角色扮演法学生在角色扮演体验饮食宣教。

学习方法指导:

1.课前自主学习指导课前在导学案引导下,预习新知识。

2.课内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堂上利用信息化教学媒介,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课后拓展课后完成作业,拓展知识,并通过拍摄视频反馈。

六、教学过程

1.学习环境

(1)教室

2.学习资源类型

(1)微视频、多媒体

(2)群

(3)输液用物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准备

1.分组:

5人一组,指定组长

2.分发导学案,在蓝墨云班课上上传操作视频,指导预习

3.准备物品

4.要求按护士着装要求穿戴整齐

5.教师提早5分钟到教室,要求学生检查仪表、课堂学习用具、自己的组别。

1.了解自己的分组

2.完成导学案课前部分,观看视频,预习相关内容

3.按护士着装穿戴整齐

4.提早5分钟到教室集合

1.课前分组,课堂组间竞争,可以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还可以加强组内合作

2.给予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可以先做预习,对课堂内容有初步了解,这样可以消除对知识的陌生感,增加学习兴趣。

3.穿上护士服,象征着救死扶伤,象征着一份崇高的责任。

作为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渗透护理工作严谨的态度。

按护士着装上课,可以让学生带着严肃严谨的态度学习。

4.课前提早到,可以让学生生理上、心理上提早准备,可以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活动

 

环节一、情景激趣、新课导入(3分钟)

师:

静脉输液就是将各种液体输入静脉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由于输液时间较长,在输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溶液不滴情况,导致不能按时用药从而影响药物疗效。

问:

1、如何准确的判断输液过程中的溶液不滴的原因呢?

2、我们该采取哪些正确措施排除故障呢?

引出新课内容。

我们一起观看视频,看看这位患者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

作为护士,你将怎么进行护理?

翻转课堂:

视频导入

护士通过观察询问之后拔针。

问:

1、护士为什么要拔针呢?

2、患者究竟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溶液不滴的原因及其排除法

1.思考

2.观看视频

通过案例情境法导入让学生直接面对临床真实情境,在解决情境中问题的同时学习重点知识。

而且这样的导入能快速进入主题学习。

 

环节二、思维导图,梳理重点,突破难点、合作探究、实战体验(33分钟)

一、展示思维导图(1分钟)

故障一、低--压力过低(3分钟)

问:

请同学们根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及预习的内容,帮老师一起解决一个问题,保持静脉输液通畅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用手指示输液架,并说出ABC内容

师:

静脉输液的正常高度是多少?

学生回答,,并调整输液架高度

师:

用尺子进行测量,加深学生直观印象,再用手臂笔画长度,具有临床实用性。

师:

看图说话,这位患者的输液会出现了什么表现?

请问这溶液不滴中的哪种原因?

你该如何处理?

请学生回答

1.输液瓶与注射部位太近了,

2.局部会有回血,而且溶液不滴。

3.它属于溶液不滴中的压力过低,

4.处理应该是提高输液瓶位置、放低肢体的位置。

师:

肯定并予掌声鼓励

1.思考、发言

2.学生结合导学案自学内容回答,并讲出自己的理解

3.协助测量

1.改变传统教师讲授方式,把要点内容转化为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思考、但是学生在讲解中会脱离实践,所以请同学边说边做,并合作实物测量,强化真正距离概念。

2.再引入案例,进行实际处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

3.协助测量距离,加深具体概念,再用手臂测量长度,具有临床实用性。

 

故障二、痉--静脉痉挛(3分钟)

在输液环境寒冷、液体温度过低时,输液的血管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观看血管变化的解剖面动态图,和血管的外观图,说明静脉发生了痉挛性收缩,患者会表现出局部痉挛性疼痛,并肢体肤温冰冷,这是溶液不滴中的第二个原因--静脉痉挛。

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请同学进行选一选

问:

热敷可以缓解静脉痉挛,那请问热敷的温度是多少、多久更换一次敷料?

学生回答

师:

热敷较麻烦,而且还容易发生烫伤,在临床上,我们根据药物性质可以选择使用这个加温棒,讲解使用方法。

1.学生结合导学案脱离书本回答

1.利用动态解剖图、外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静脉痉挛的表现及处理。

2.提供选择题,训练学生的评判性思维,

3.复习护理技术上册项目五冷热疗法护理内容,

4.做好临床知识的拓展。

故障三、滑--针头滑出血管外(3分钟)

在临床中,往往会经常遇到局部打肿的情况,它是由于输液部位过度活动导致,针头穿破血管壁或滑出血管外,以至于液体输注在皮下组织,局部出现肿胀情况,请问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

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处理方法:

拔针、重新穿刺。

如果是普通药物少量渗出是可以自行吸收。

如果是特殊药物外渗会引起的局部水泡、坏死,有些甚至需要截肢等。

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给病人带来了躯体上的伤痛,还增加了病人经济负担。

所以,同学们,我们护士工作虽然是繁琐的,但我们一定要有责任心。

在静脉输液后一定要做好15-30分钟巡视,而且要巡视到位,观察病人的病情和输液的局部情况等,做好故障的及早排查、及时发现、正确排除,确保输液顺利进行。

 

1.学生结合讲述亲手经历

1.用学生亲身经历讲解,更帮助记忆,加深印象。

2.并引出针尖滑出血管外存在的潜在危险性。

做好学生的职业教育、提升情感目标。

故障四与故障五进行对比

故障四、阻---针头阻塞

由于针头血液回流为及时处理而凝血,阻塞针头,出现溶液不滴

故障五、贴---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

由于输液肢体位置改变,使得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出现溶液不滴现象

它们的局部表现都是无肿胀、无疼痛,在临床上较难区别,

小组讨论(2分钟)

问:

她们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

处理方法有何不同?

小组派代表回答

轻轻挤压头皮针处的皮管,感觉有阻力无回血,这就是针头阻塞。

问:

在临床中,会看到有些护士会用注射器进行冲洗,针头阻塞时,我们可不可强行的进行挤压或用注射器冲洗呢?

为什么?

我们该怎样正确处理?

学生回答

1.肯定是不行的,

2.如果把阻塞针头的杂质混入到血管里去,会形成凝块,进入到静脉而造成血栓。

针头阻塞的处理方法:

拔除针头、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的处理方法:

调整肢体位置、调整针头位置或改变针头方向。

 

1.思考

2.小组合作探究

3.派代表发言

 

1.在重难点上抛出问题,小组讨论总结后分析问题,从根本上突破重难点。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精神,同时把课堂还给学生。

3.对潜在危险进行强化教育。

 

1.观看操作视频,

2.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每人动手操作,巡视操作中问题并予解决,

3.请2名同学角色扮演。

4.其他组做好点评

5.学生点评后总结提升

1.观看视频

2.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准备

3.选2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4.表演者总结优缺点

4.其他未参加小组要并写出优点和不足

1.观看小视频,解决正确操作细微问题,及后排学生无法观看的问题。

2.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能够使操作更真实。

由表演者自评及同学的点评,又可促进自身学习。

3.在学生示范演练时,总结拓展时,渗透人文关怀问题,提升学生沟通技巧。

4.因溶液不滴的排除法是属于操作项目,它的难点是正确处理方法,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选择理实一体。

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直接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学习掌握,又突破理论难点。

 

返回最初的视频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根据板书进行总结梳理

结合案例,实战处理

总结归纳,再次回顾重要知识点。

环节三习题检测、对接护考(3分钟)

环节四作业布置、课后延伸(1分钟)

1、小组利用实训课拍摄操作视频传给老师。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完成。

3、若遇到莫菲氏滴管液面问题,我们该如何处理?

学生完成作业

1.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培养学生信息化手段应用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2.思考题引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八、教学反思

亮点:

1.改变传统教师讲授方式,把要点内容转化为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思考、会合作探究答案,在这个过程中锻炼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同时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

2.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教学中的重难点,运用实物测量、多选题、讲亲身经历故事、小组讨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自制微视频,这点本人觉得可以推广,非常适合技能教学。

视频的应用直观呈现操作,避免了无聊的文字描述。

4.把学生的展示放在课后学生拍摄视频通过传给教师,可以节省上课时间,还可以通过拍摄视频让了解更多学生的操作情况,对于学生操作的亮点和不足之处还可以作为教学内容。

不足:

微课、视频等信息化素材积累还不很丰富,还需不断改进与完善。

小结后的检测手段过于简单,可以尝试蓝墨云班课应用。

九、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