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习题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7648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6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概论习题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地球概论习题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地球概论习题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地球概论习题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地球概论习题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球概论习题资料.docx

《地球概论习题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概论习题资料.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球概论习题资料.docx

地球概论习题资料

[考题]读图,并回答:

(1)此图一共包括级天体系统。

其中

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2)此时北半球正处在季,我国大部分

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开普敦的气候特征是。

(3)在赤道上看北极星()。

A,在天顶B.仰角45oC.看不到D.在地平线上

[解析]

(1)从图上看,有两级天体系统,即太阳系和地月系。

其中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2)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看,地球位于近日点一侧,应是一月初,属于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寒冷干燥。

而南非的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一月为夏季,其天气特征是炎热干燥。

(3)由于不同纬度地区看到的星空不同,当观测者位于赤道,地平圈与地轴平行,与天赤道垂直,南北极点位于地平圈上。

而北极星大约在北天极的位置上(只差lo左右),因而在赤道上看北极星几乎整天在地平线上。

[答案]

(1)两地球

(2)冬寒冷干燥炎热干燥(3)D

[预测1]2005年10月7日,我国许多地区都欣赏到了“金星合月”会“大火星”的美丽天象。

据此回答

(1)、

(2)题。

(1)“金星合月”是指()。

A.一轮圆月与金星同处在东方天空

B.一弯蛾眉月与金星同处在东升阳光之中

C.一弯蛾眉月与金星同处在落日余辉之中

D.一轮凸月与金星同处在西方晚霞之中

(2)人们观察这一天象的最好时机和方向是()。

A.傍晚,西南方B.傍晚,东南方

C.清晨,东南方D.深夜,正上方

1.

(1)[答案]C[解析]“金星合月”是指一弯蛾眉月与金星共同处在落日余辉和彩霞当中。

(2)[答案]A[解析]2005年10月7日黄昏日落之后,举目向西南方观看,一弯蛾眉月似小船一般漂荡于树梢、房舍之间。

在船头右边有一颗明亮的金星照耀。

[预测2]2004年元月,“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先后在火星上登陆。

读下表相关资料,回答

(1)—(4)题。

与日平均距离(百万千米)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大气密度(地球为1)

大气主要成分

表面平均温度

自转

周期

公转

周期

地球

149.6

1.00

1.00

1.00

N2、O2

22

23时56分

1年

火星

227.9

0.11

0.15

0.01

CO2

—23

24时37分

1.9年

(1)两个火星车都找到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证据,这说明了()。

A.人类很快就能移居火星

B.火星上有存在生命的可能

C.火星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有利于水的形成

D.火星大气中一定有氧气存在

(2)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低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A.距日远,太阳辐射能密度小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C.大气无保温作用

D.昼夜更替周期长

(3)科学家们发现火星上的沙尘暴比地球表面强烈,其原因包括()。

①沙源丰富②风力更大③没有植被④气候干旱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勇气”号火星车登陆火星后的工作能源靠吸收太阳能,在不考虑蓄能的情况下,假如火星车位于火星赤道上,它能连续工作的时间为()。

A.12小时B.大于12小时

C.小于12小时D.24小时37分

2.

(1)[答案]B[解析]选项A不现实;从表格中可以发现,火星的质量和体积与水的形成无关,选项C也错误;火星上曾经有水,并不能说明火星上有氧气存在,选项D也不正确;而水的存在,说明火星上有存在生命的可能。

(2)[答案]A[解析]行星表面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它和恒星之间的距离。

从表格中的资料可以看出,火星大气密度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火星上的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有保温作用。

昼夜交替主要是由于自转作用,火星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37分,昼夜交替的周期与地球相似。

(3)[答案]D[解析]沙尘暴强烈要从沙源、风力、表面环境等方面来说明。

(4)[答案]B[解析]火星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37分,火星赤道上昼长应该是12小时18分30秒,不考虑蓄能条件,这是火星车连续工作的时间。

 

[预测6]2004年11月15—19日,狮子座流星雨再度拜访地球。

据考证,公元1001年产生的彗星碎片是这次流星雨的主角,北京市民最佳的观测时间是17—19日的凌晨2—5点。

据此回答

(1)—(3)题。

(1)材料中描述的地理事物,属于天体的是()。

A.狮子座B.流星雨C.彗星D.陨星

(2)在右图①②③④四点中,能够观测到

流星雨现象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北京市民要想获得最佳的观测效果应选

择的地点是()。

A.人口稠密的居民区B.地势较高的郊外

C.人烟稀少的飞机场D.灯火通明的工业区

6.[答案]

(1)C

(2)C(3)B

[解析]

(1)A项属人为划分,B、D两项为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2)依据极圈内的昼夜现象,可推测,图示为北半球,再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判断③处正处在凌晨2—5点间。

(3)观测点的选择,应避开强光区及大气能见度较低的地区。

 

[预测8]地球为什么会成为生命的摇篮?

试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用直线相连。

地球磁场①a.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②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③c.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

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④d.削弱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太阳模式图的识记、理解能力。

太阳是太阳系惟一的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地球磁场能使宇宙射线方向发生偏向,从而削弱宇宙射线对地球上生命的伤害。

正是由于地球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具有足够的引力把地球上各种气体吸引住,否则,因质量和体积太小,它的各种气体将会逃逸到太空,而不存在大气层了。

地球与太阳距离适当,所以地球有介乎0—100℃之间的温度,这是水能在液体状态下存在的温度范围。

地球大气中的臭氧能强烈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其伤害。

[答案]①—d②—a③—c④—b

[预测10]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某人在茫茫草原上行进,能够使他

确定方向的恒星A是星,它在天空中的

位置看起来几乎是不动的,其原因是。

(2)图中所示地面的B、C两点中,B点

在某人的方,C点在某人的方,若

某人要到达蒙古包,则应朝方向行走。

(3)天空中的星座D是星座,俗称北斗七星,根据斗柄指向,判断现在的季节是。

[解析]在这幅景观图上,看到勺状星座,根据“蒙古包”、“草原”等信息按地平面上习惯判定方向的方法,可以确定为A是北极星,由此判断第

(2)问。

第(3)问斗柄转动规律是:

“三东六南九朝西,斗柄指北是冬季”。

图中斗柄朝西,应为九月,就是秋季了。

[答案]

(1)北极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2)正北正东东北

(3)大熊秋季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考题]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14时13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抛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

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美国北部一些电网出现了电流急冲现象。

(1)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右图)可知,

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于图中的()。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2)北京时间10月29日14时13分,正值美国

东部时间(西五区)()。

A.29日1时13分B.30日3时13分

C.29日3时13分D.30日1时13分

(3)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A.英国、墨西哥B.加拿大、挪威

C.意大利、西班牙D.印度、巴基斯坦

(4)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不仅会影响通信,威胁卫星,而且会破坏臭氧层。

臭氧层作为地球的保护伞,是因为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

A.波长较短的可见光B.波长较长的可见光

C.波长较短的紫外线D.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解析](2004年春季上海大综合)本组题目是以当今发生的主要天文现象为背景,综合考查太阳活动的有关问题,综合性强,思维量大。

(1)题,通过阅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甲为光球层,乙为色球层,丙、丁为日冕层;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题干中的信息,知道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应来源于离太阳中心最远的日冕层的外部,即丁处。

(2)题,属于比较简单的计算题,西五区比东八区晚13小时,可计算出美国东部时间是29日1时13分。

第(3)题,能欣赏到极光的地方在纬度比较高的地区,综合比较这四组国家,最有可能的是加拿大和挪威这两个国家。

第(4)题,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功能是吸收紫外线,而紫外线属于波长较短的。

[答案]

(1)D

(2)A(3)B(4)C

[考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太阳活动将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

B.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

C.耀斑的强弱会干扰无线电通讯

D.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解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地球上气候变化有相关性,但不一定引起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答案]B、C

[预测1]关于太阳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常数是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表面各地得到太阳辐射的能量

B.太阳常数是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各地得到太阳辐射的能量

C.太阳常数是指在任何时候,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地方得到太阳辐射的能量

D.太阳常数是个固定值

[答案]D[解析]太阳常数是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在这三个条件下,太阳常数不变。

[预测3]有关太阳外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色球层中,有时会向外猛烈地喷出高达几万至几十万千米的红色火焰,这叫日冕

B.日冕的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运动,速度很高,不断地飞逸到行星际空间,这叫“太阳风”

C.色球层的某些区域,在短时间内有突然增亮的现象,这叫日珥

D.色球层外面包围着一层很薄的,完全电离的气体层,叫耀斑

[答案]B[解析]A叙述的叫日珥。

色球层的某些区域,在短时间内有着突然增亮的现象,这叫耀斑。

在色球层外面包围着一层很薄的、完全电离的气体层,叫日冕。

[预测6]“月有阴晴圆缺”,月相变化引发了人类的种种情感和联想。

据此回答

(1)—(4)题。

(1)中秋佳节赏月,上海地区一轮明月升起的时间是()。

A.早晨B.正午C.傍晚D.子夜

(2)上海地区人们可观察到的月球升起和下落的状况是()。

A.全年东升西落

B.农历上半月东升西落,下半月西升东落

C.全年西升东落

D.春分日至秋分日东升西落,秋分日至春分日西升东落

(3)图中部为地球,甲、乙、丙、丁为月球在轨道的相应位置。

当地球上的人看到月食现象时,月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应在()。

A.甲处B.乙处

C.丙处D.丁处

(4)今天(2002年12月22日、农历十一

月十九),月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应位于图中的()。

A.甲与乙之间B.甲与丁之间

C.乙与丙之间D.丙与丁之间

(1)[答案]C[解析]“中秋佳节赏月”即告知为满月时。

满月之时,月亮与太阳此起彼落,月出黄昏,通宵可见。

(2)[答案]A[解析]月球绕地球向东运行,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3日,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完成一个昼夜更替周期是24小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应是东升西落。

(3)[答案]C[解析]当月球公转到与太阳、地球在同一直线上且背对太阳时,地球把大阳的光线给挡住了,人们在地球上看不见月球,即出现了月食。

(4)[答案]C[解析]分析图可知,甲处为新月,时间是初一;丙处为满月,即农历十五、十六;丁处为上弦月,即初七、初八;乙处为下弦月,即农历二十一、二十二。

由此可见,月球这天位于乙与丙之间。

 

[预测7]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右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在70o—80oN测站测得的降水量变化与黑子

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在60o—70oN测站观测

到的降水量变化与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2)图中反映出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

有一定相关性,其变化周期约为年。

[解析]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联系。

一般用黑子活动代表太阳活动,黑子越多,太阳活动越强。

其他太阳活动都和黑子活动呈同步变化,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答案]

(1)降水量随黑子增多而增多降水量随黑子的增多而减少

(2)黑子数活动周期11

[预测8]读“太阳系的模式图”(右图),按要求回答:

(1)小行星带位于轨道和

轨道之间(写出名称)。

(2)哈雷彗星的近日点在和

轨道之间(写出名称);其轨道的特

征是;其结构特征是。

(3)在图上用箭头标出哈雷彗星的公转方向。

(4)将图中代表天体的字母填在下面空格里。

在九大行星中,惟一逆向自转的大行星是星;躺着绕日旋转的是星;运转速度最快的是星;亮度最亮的是星;密度最大的是星;质量和体积最大的是星;卫星最多的是星;光环最大最美丽的是星;偏心和最大的是星;没有卫星的是和星;

(5)若现在哈雷彗星位于1处,年后运行到2处,分别画出1、2两处的彗尾状况。

[解析]在图上用顺时针方向箭头标出哈雷彗星的公转方向,在2处(近日点附近)标出有背向太阳的较长彗尾,在1处标出较短的彗尾。

由于1处与2处相距约为哈雷彗星轨道的1/4,而由1处运行到2处需76年×(1-1/4),即57年。

[答案]

(1)火星木星

(2)水星金星又扁又长的椭圆轨道分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76年绕日运行一周(3)顺时针方向的箭头(4)BGABCEFFIAB(5)57(图略)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考题]2004年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可以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连珠”天象奇观。

其中水星是最难得一见的行星,观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1小时内才可能看到它。

在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中心点为极地。

回答

(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五星连珠”现象

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在新疆的吐鲁番(约89oE)观看五星连珠现象,

应该选择的时间段(北京时间)是()。

A.18时10分至19时B.16时10分至17时

C.20时10分至2l时D.21时10分至22时

(3)五星连珠中,除了水星外,另外四颗星是()。

A.金星、木星、土星、天狼星B.金星、火星、木星、海王星

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D.金星、火星、土星、木星

[解析]本题组结合当年的天象奇观“五星连珠”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立意较好。

(1)题,具体考查晨昏线判读。

背景材料中给出的关键

信息是“五星连珠”现象只有在每天日落之后的1小时内才可

能看到,该问题就转化为哪个点距日落时间昏线最接近。

结合

右图所作辅助线(虚线)不难看出:

①④两点地方时距日出或日落的时间都是1.5小时左右,可以排除A、D两项。

②③两点中,②距晨昏线最近,最符合“日落后1小时内”这一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上图中晨昏线画的弧度太大了些,与背景材料中“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这句话不太吻合。

(2)题,具体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只要注意背景材料中的“日落后1小时之内”这个关键信息,就不难判断时间段。

首先明确北京比吐鲁番地方时早2小时4分:

(120o-89o)÷15。

假设春分日在吐鲁番,观看“五星连珠”现象,那么应选择的时间段为18点至19点(春分时,18点日落),然后计算出时间段(北京时间)应为20点4分至21点4分,考虑到观察该现象是在春分日之后,所以选择的时间段应适当向后推迟,只有C选项最符合条件。

第(3)题考查对“五星连珠”的理解。

“五星连珠”现象是指太阳系的五颗行星连成一条直线。

天狼星是恒星,不属于太阳系。

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距地球太远,单凭肉眼是看不见它们的,因此,另外四颗只能是金星、火星、土星、木星。

[答案]

(1)B

(2)C(3)D

[考题]关于人类对宇宙新探索的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1957年10月,美国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

②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飞出地球的人

③1995年,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和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首次对接成功

④2003年10月,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出地球的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解析]1957年10月,前苏联把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

1961年4月21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用108分钟绕地飞行一周,成为第一个飞出地球的人。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9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答案]B

[考题]中国“神舟”五号和六号载人航天飞行选择白天发射主要考虑的是()。

①白天温度有利于发射人员的工作

②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仪易于捕捉到目标

③可以充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

④白天风力小,更有利于将飞船送上太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神舟”五号和六号载人飞船选择在白天发射,主要是考虑白天温度有利于发射人员工作,而且万一发生意外可充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

而一号至四号“神舟”飞船的发射则选择在夜晚,主要是便于飞船发射升空时,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仪易于捕捉到目标。

白天并非一定比夜晚的风力小。

[答案]C

[考题4]2005年10月12日9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并于18日安全返回。

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又获得了新的突破。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

(2)题。

(1)关于卫星发射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方向一般应朝向西方

B.发射卫星等航天器时,不必考虑天气因素

C.卫星发射中心应建在人口稠密、经济和科技发达地区

D.仅从纬度角度考虑,卫星发射中心建在低纬地区对发射有利

(2)关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发射中心所在省无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

B.该发射中心附近有著名的古迹——龙门石窟

C.该发射中心附近地区农业生产的特色为灌溉农业

D.该发射中心处在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

[解析]卫星发射应朝向当地天顶的方向,可微微偏向东方,以加快其速度;卫星等航天器发射时,应考虑天气因素,以有利于工作人员的工作和发射;卫星发射中心应建在人口稀疏地区。

酒泉在甘肃省,该省兰州为特大城市;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酒泉处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答案]

(1)D

(2)C

[预测1]2005年10月12日9时,“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步入地球近地轨道,环绕地球76圈,历时115小时33分钟,圆满完成载人航空航天科研任务。

于10月17日4时33分在内蒙古中部草原安全着落。

根据材料,回答

(1)—(4)题。

(1)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发射时,以区时为准,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是()。

A.15oW和180o经线B.0o和180o经线

C.22.5oW和180o经线D.45oW和172.5oW经线

(2)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发射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北半球昼长夜短

D.南极周围有极夜现象

(3)返回舱的着陆场地点选择在右图中

的处比较合适。

A.aB.b

C.cD.d

(4)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发射时,下图中甲地的区时是()。

A.10月11日20时

B.10月12日6时

C.10月12日7时

D.10月12日20时

1.

(1)[答案]A[解析]题目要求以区时为准,即以北京时间为准,也就是说,当120oE的地方为9点钟的时候,15oW的地方为0点,因此15oW和180o为分隔日期的界线。

(2)[答案]B[解析]“神舟”六号发射时间为2005年10月12日9时,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且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周围有极昼现象。

(3)[答案]B[解析]返回舱的着陆场应选择在平坦开阔,且人烟稀少的地区。

(4)[答案]A[解析]当东八区的区时为12日9点时,西5区的区时应为

9-(8+5)=-4即11日20时。

 

[预测3]人类对太阳的逼近观测始于()。

A.1973年美国发射的大型载人航天站“天空实验室”

B.1969年至1972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实施

C.1957年前苏联的第一颗卫星上天

D.1973年前苏联发射的大型载人航天站“天空实验室”

[答案]A[解析]美国于1973年发射的大型载人航天站“天空实验室”担负着太阳天文观测和研究日地关系的任务,拍摄到大量的太阳活动照片。

这是人类首次逼近观测太阳。

1969年至1972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先后6次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获取了大量关于月球的第一手资料,而不是对太阳的观测。

人造地球卫星是围绕地球观测,也不是对太阳的逼近观测。

[预测4]有关我国航天事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56年成功发射第一枚探空火箭和自制运载火箭

B.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1984年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D.1995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市场,先后为一些国家发射了卫星

[答案]B[解析]我国于1960年成功发射第一枚探空火箭和第一枚自制火箭;1984年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同步卫星;1985年,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市场。

 

[预测5]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的名称和飞行时间分别为()。

A.“奋进”号10年B.“挑战者”号20年

C.“暴风雪”号25年D.“哥伦比亚”号22年

[答案]D[解析]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是美国的“哥伦比亚”号。

它从1981年开始试航成功,到2003年2月1日在美国上空返回时坠毁,共飞行了22年。

1988年11月15日,前苏联发射了该国第一架航天飞机“暴风雪”号。

1983年一小块剥落的油漆曾撞坏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前窗。

“奋进”号也是美国的一架航天飞机。

 

[预测7]关于人类对宇宙新探索的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1957年10月,英国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

②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飞出地球的人

③1995年,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和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首次对接成功

④2003年10月,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出地球的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B[解析]1957年10月,前苏联把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

1961年4月21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用108分钟绕地飞行一周,成为第一个飞出地球的人。

1969年7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