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729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成都七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请用2B铅笔将1—11题、第15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选择题方框的相应题号处,其他题目的答案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叱咤(zhà)曲线(qū)肖像(xiào)铩羽而归(shā)

B.偌大(ruò)炮烙(páo)皈依(guī)锲而不舍(qì)

C.处方(chǔ)麻痹(bì)巷道(xiàng)浑身解数(xiè)

D.埋怨(mái)浸渍(jìn)测量(liáng)长歌当哭(dàng)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临摹膨胀汗流夹背浮想联翩

B.佳肴度假发自肺腑名门旺族

C.浩渺安祥以逸待劳芳草萋萋

D.闲暇梦魇山清水秀委曲求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几年,网络文学日渐流行,但由于创作者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尽管作品数量众多,也难免良莠不齐。

B.钱钟书先生用文言写成的《谈艺录》《管锥编》博大宏深,其用词运斤成风,最可表现文言词汇的活力和生命力。

C.相关部门将这次特别重大的铁路交通事故责任归咎于信号灯问题,实在是差强人意,民众质疑声一片。

D.新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但现有的保险金额,对于突然遭遇重大疾病的家庭来说仍然不足挂齿,所以改革速度应当加快。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高血脂症人群年轻化,与年轻人工作压力过大、过量食用高热量食物、缺乏锻炼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B.今年我国网民总数持续攀升,但是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互联网分析师认为,网民规模增长放缓,是由于互联网应用普及缺乏新的促进因素的原因。

C.标准的城市生活是一种昼夜被电灯操控、季节被空调控制、山水被镶进画框的生活,也就是说,是一种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生活。

D.“醉驾入刑”有效地震慑了醉酒驾驶者,而提高国民交通安全法制观念、安全意识和文明素质,才是打击“酒驾”的治本之策。

5.下列关于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展现了贵族家庭内部和外部的种种矛盾冲突。

B.《家》是巴金《爱情三部曲》中的一部,小说的主要线索是爱情和婚姻纠葛,表现了青春和美好感情如何受到家族统治的迫害以及年轻一代的叛逆和反抗。

C.《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经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同时也反映作者的理想。

D.《高老头》以高老头被女儿榨干钱财后悲惨死去为中心情节,以拉斯蒂涅的活动穿针引线,将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联系起来,揭露了当时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所谓名著,通常是指文学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按哲人的说法,都是“不可企及的高峰”。

当然,这并不是说,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达到了顶峰,只是因为这些名著往往代表着一个时代文艺发展的最高水平。

作家、艺术家以完美的艺术形式,把他们所处时代的辉煌与罪恶,他们特有的情感体验,都深深地镌刻在文艺的纪念碑上了。

因此,那个时代虽然一去不复返了,但其完美的艺术表达和特有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对那个时代认识的独特视角,却永远不能被取代、重复和超越。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学名著,就是因为曹雪芹以其如椽之笔,通过描绘一个家族的兴衰,把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和他深刻的生命体验,无与伦比地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于是,《红楼梦》成了一座纪念碑,一座中国小说史乃至世界小说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后人不仅从中得到了很多历史的、审美的认识,而且对它包含的文化意蕴,至今也说不尽,道不完。

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的。

我国的古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小说从“四大奇书”,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外国的名著,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托尔斯泰的《复活》,再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是他们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

名著需要重读。

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与生活感悟。

我这里所说的重读名著,乃是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着眼的。

仅就我们这些年龄稍长的人的亲身经历来说,在“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和“文革”期间,阅读心态是何等的不正常,阅读空间和环境是何等的狭小和残破。

那种以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为经纬的阅读定势,使我们只懂得给书中人物划成分,或者千方百计地追寻作者的阶级归属和政治派别。

那种刻板的经济决定论,使我们阅读名著时,到处搜罗数据,以理解时代背景。

那种“通过什么反映什么”来概括作品主题的阅读公式,死死地套住我们的阅读思维。

那种所谓“受阶级局限,如何如何”的万能标签,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了多少误解!

新时期以来,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气。

但如何重读名著呢?

我想,所谓“重读”,决非“再看一遍”,也非多看几遍。

如果仅仅停留于“看几遍”,那也许只是“无用的重复”。

“重读”应是指把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

而这首先需要阅读者在面对名著时有一种开放的阅读心态,同时应该破除过去在某种力量束缚下的阅读方式,在心态上积极开辟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的建设性的文化性格。

否则,仍可能导致重读名著的失败。

6.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任何文学名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代表着一个时代文艺发展的最高水平。

B.任何一部文学名著,都是对整个世界的辉煌与罪恶做出深刻反映的作品。

C.文学名著都必须表达出作者特有的情感体验和作者认识他那个时代的独特视角。

D.文学名著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

7.对名著需要重读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名著经过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具有不朽的价值。

B.读者的水平不断提高,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

C.“文革”期间不正常的阅读心态使读者对名著产生了许多误解。

D.新时期以来的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气。

8.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经典名著能经得起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筛选,是不朽的。

B.名著包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值得人们反复品味。

C.名著需要我们多看几遍,因为读一遍就会有一遍的收获。

D.新时期阅读名著应具有开放的阅读心态和多元的思维格局。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

“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

“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

“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

【注】①勋庸:

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科头:

不戴帽子,裸露发髻。

③鸡林国:

朝鲜半岛古国名。

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致仕           致仕:

交还官职,即退休。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

连累。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

通“宴”,宴饮。

D.言言皆实者也        实:

朴实。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权贵有嫌其出位吾其还也

B.乃放纵诗酒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与刘宾客齐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

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

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第Ⅱ卷(117分)

四、(25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

“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5分)

(2)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5分)

13.阅读下列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破阵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①。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①沈腰潘鬓消磨:

《南史·沈约传》载“约与徐勉素善……(约)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后以“沈腰”作腰肢减瘦的代称。

潘岳《秋兴赋》“斑鬓发以承弁(帽子)兮”,后以“潘鬓”代头发斑白。

(1)两首词在整体构思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辛词自许为“壮词”,其“壮”体现在哪些方面?

试作赏析。

(4分)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7分)

(1)△,长路漫浩浩。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3)△,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5)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6)△,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7)△,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五、(2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