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查有关高位水箱最不利点的探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7085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查有关高位水箱最不利点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查有关高位水箱最不利点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查有关高位水箱最不利点的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查有关高位水箱最不利点的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查有关高位水箱最不利点的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查有关高位水箱最不利点的探讨.docx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查有关高位水箱最不利点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查有关高位水箱最不利点的探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查有关高位水箱最不利点的探讨.docx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查有关高位水箱最不利点的探讨

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

结合设计实践,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头布置、水泵接合器、最不利点处喷头的工作压力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一些设计思路和方法。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具有自动探火报警和自动喷水控制灭火的优良性能,是当今国际上应用范围最广、用量很多,且造价低廉的自动灭火系统。

在性质重要或火灾危险性较大、人员密集而不易疏散、外部增援灭火与救生较困难的建筑物或场所内宜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喷头布置

 喷头布置是否合理、正确,将决定喷头能否及时动作,能否按规定的强度喷水,这直接关系到喷淋系统的成败。

 喷头布置包括平面布置和垂直布置两个方面,总的原则是“喷头应布置在顶板或吊顶下易于接触到火灾热气流并有利于均匀布水的位置”,应防止各种障碍物对喷水形成阻挡而削弱喷淋系统的灭火能力。

 平面布置要求设置场所喷头洒水不留漏喷的空白点,也不出现过多的重复覆盖面积。

实际工程设计中根据建筑平面,可灵活采用正方形、矩形或平行四边形,对于喷头在配水支管上的最大间距及配水支管最大间距按不同的喷水强度分别做出规定(见表1)。

 由于喷头的布置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大,实际设计中喷头常常不能按一个固定的距离来布置,另外工程设计需要给二次装修留有余地。

根据笔者的实际设计经验及对《喷淋规范》第7.1.2条文说明的理解和推算,喷头间距不宜按规范规定的最大距离设置,这样做不易达到规范要求的喷水强度。

 竖向布置要求“直立型、下垂型标准喷头,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且不应大于150mm”,距离过小不易安装维护,且洒水易受影响;距离过大则升温较慢,甚至不能接触到热烟气流,使喷头不能及时开放。

 《喷淋规范》第7.1.7条规定“货架内喷头上方如有孔洞、缝隙,应在喷头的上方设置集热挡水板”,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还有很多场所也设置了集热挡水板,这种做法不但没有规范依据,而且也违背了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若起火点不是正对着喷头,那么上升的热烟气流就不会集中到一个倒扣的盘子里,既遮挡了热烟气流的水平流动,而且在喷头处形成空气流动死角,大大延缓了喷头开启时间,这对灭火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对集热挡水板的设置还需依据现行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后确定。

 2水泵接合器

 水泵接合器的主要用途是当室内消防泵发生故障或遇火灾而室内消防用水不足时,供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通过水泵接合器将水送到室内消防给水管网用于灭火。

 《喷淋规范》第4.2.1条所示水泵接合器安装在湿式报警阀组前(沿水流方向),而笔者认为,若水泵接合器在报警阀组后(沿水流方向)安装,水并不会倒流,而且消防车到达火灾现场后通过水泵接合器向室内喷淋系统输水时火灾为已知情况,不需再次启动压力开关及水力警铃报警,也不必再次启动自喷水泵,因此水泵接合器可直接安装在湿式报警阀组后。

但若喷淋系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报警阀组时,若水泵接合器还设在湿式报警阀组后则所有报警阀组将不再公用水泵接合器,必须每个报警阀组后至少设一个水泵接合器。

同时考虑到《喷淋规范》第10.1.4条的规定(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设有2个及以上报警阀组时,报警阀组前宜设环状供水管道),对于2个及以上报警阀组的喷淋系统,笔者认为还是设在报警阀组前好。

另外,水泵接合器的设置位置应考虑连接消防车水泵的方便。

 《喷淋规范》第10.4.2条是“当水泵接合器的供水能力不能满足最不利点处作用的流量和压力要求时,应采取增压措施”,这一规定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以下简称《高规》)第7.4.5.2条的规定“消防给水为竖向分区供水时,在消防车供水压力范围内的分区,应分别设置水泵接合器”相比,对水泵接合器的要求提高了,有利于提高喷淋系统的可靠性。

 《喷淋规范》规定水泵接合器的流量“宜按”10~15L/s计算,《高规》是“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QBJ16—87)是“按”。

这三种措辞是有原因的:

10~15L/s是消防车长期正常运转且能发挥较大效能时的流量范围,且消防系统的流速可以比给水系统的流速稍大些,按现行《喷淋规范》的流量计算法,对于中危险级不再局限于26~30L/s的流量范围,这样更符合实际需要,如笔者最近设计的一座9层综合楼,地下室为车库,自动喷水流量为34L/s,设计了2个水泵接合器。

 3最不利点处喷头的工作压力

 《喷淋规范》第5.0.1条规定,喷头的工作压力一般为0.1MPa,表5.0.1中的“注”提出了系统中最不利点处喷头的最低工作压力≥0.05MPa。

当发生火灾、供水泵启动之前,允许由消防水箱或其他辅助供给系统启动初期的用水量和水压。

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是高位消防水箱,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

如果顶层最不利点处喷头的水压要求为0.1MPa,则屋顶水箱必须比顶层的喷头高出10m以上,将给建筑造型和结构处理带来很大困难。

根据上述情况,将最不利点处喷头的工作压力确定为0.05MPa,这与国际做法也是相一致的。

这样高位水箱比顶层的喷头高出7m可以满足规范要求。

另外可以通过采用缩小喷头间距、增大管径等其他措施来满足最不利点喷头在最低工作压力下的喷水强度。

因此在设置了高位消防水箱时,喷头的最低工作压力宜取0.05MPa,但在计算喷淋水泵等增压设施的扬程时,喷头工作压力宜取0.1MPa。

对于某些类型的喷淋系统(地下车库等),其喷头布置一是要按《喷淋规范》中危险级Ⅱ级设置,二是应在停车位上方设置,三是受结构柱网限制和其他障碍物的影响,使其喷头一般都布置得较密,而此时再按0.1MPa来计算,就会产生设计流量偏大、水头损失过大等问题,相应的水箱高度也就增大。

因此对于地下车库这类喷头布置较密的场所,宜取0.05MPa,这样做能较好地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

 

2、自动喷水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摘要:

笔者认为,《高规》第7.4.8.1条正文与其相应的条文说明有矛盾之处。

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以下简称《高规》﹚第7.4.8.1条指出:

“增压水泵的出水量,对消火栓给水系统不应大于5L/S;对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应大于1L/S。

”第7.4.8.2条又指出:

“气压水罐的调节水容量宜为450L。

”设置增压设施的目的及对气压罐容量的要求,其相应的条文说明中作出如下解释:

设置增压设施的目的主要是在火灾初期时,消防水泵启动前,满足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水压要求。

对增压水泵,其出水量应满足一个消火栓用水量或一个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的用水量。

对气压水罐其调节水容量为二只水枪和5只喷头30S的用水量,即2×5×30+5×1×30=450L。

  笔者认为,《高规》第7.4.8.1条正文与其相应的条文说明有矛盾之处。

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一些探讨。

  二、火灾初期增压(稳压)设施的作用及流量和压力要求

  有关资料说明,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在火灾初期,当消防水泵尚未启动时,其消防用水全部由消防水箱供给。

此时消火栓给水系统一般是1~2只水枪出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则是1~5只喷头出水。

消防水箱供水由于其设置高度的限制,往往很难满足室内最不利点灭火设施的水压及水量要求,因此需增设增压(稳压)设施。

在消防水泵启动之前,增压(稳压)设施必须满足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最不利点处的流量及水压要求。

  为了达到火灾初期室内最不利点灭火设施的水压及水量要求,就必须根据不同的建筑物及其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分别进行计算,以便选用合适的增压(稳压)设施。

  下面就消火栓给水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别在满足一个消火栓和一只喷头的水量下所需的水压计算如下:

  1.消火栓给水系统

  《高规》中规定,对于建筑物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消火栓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0m,且每只水枪的最小流量为5L/S。

现查《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图2.1-10,Sk-Hq-Qxh计算图,可得出当采用φ19水枪,保证水枪最小流量为5L/S时所需的充实水柱为11.8m,能满足《高规》要求。

对于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高规》则规定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应小13m。

同样按上述方法计算,可得出当水枪的充实水柱为13m时,水枪流量为5.42L/S,大于5L/S,同样能满足《高规》要求。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表5.0.1的规定,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中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应低于0.10MPa。

对于标准喷头,其流量为Q=1.33L/S。

  三、消防增压(稳压)系统的选用

增(稳)压泵流量的确定

  增(稳)压泵的作用是定期为气压罐补水,以保证气压罐中存有扑救初期火灾所需的用水,同时又必须保证一只水枪工作或一个喷头开放时能立即起动消防水泵,所以其流量不应大于一只水枪的最小流量或一只喷头的流量,即分别不大于5L/S和1.33L/S。

气压罐调节容积

  气压罐的作用一是使增(稳)压泵不必频繁启动;二是提供在消防水泵启动过程中所需的消防用水。

所以其调节水量按二只水枪和5个喷头30S的用水量来计算是合理的,而不应明确规定为450L。

据此可以计算出:

对于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当建筑物高度不大于100m时,其气压罐调节容积为5L/S×2×30S=300L;当建筑物高度大于100m时,其气压罐调节容积为5.42L/S×2×30S=325L;对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气压罐调节容积为1.33L/S×5×30S≈200L。

  四、结论

 对于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当消防水箱高度不能满足消防规范要求时,需设置增压水泵和气压罐,增压水泵的流量和扬程应通过计算求得。

当建筑物高度不大于100m时,增压水泵的流量不应大于5L/S,气压罐的调节容积不应小于300L;当建筑物高度大于100m时,增压水泵的流量不应大于5L/S,气压罐的调节容积不应小于325L。

 对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稳压泵的流量不应大于1.33L/S,气压罐的容积不应小于200L。

 对于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合用的气压罐,当建筑物高度不大于100m时其调节容积为500L;当建筑物高度大于100m时为525L。

 

3、常见消防给水系统中的设计缺陷

消火栓給水系统

1、消防水池

(1)消防水池的有效容量偏小

对建筑物火灾延续时间、室内消火栓用水量选用错误。

老工程改造后,增设喷淋系统,水池容量没有增加。

(2)合用水池无消防专用的技术措施

有些工程的消防用水与生产、生活合用水池,以防止水质变坏;但未设计消防专用措施。

合用水池的专用措施常用的有下面图示三种:

合用水池的技术措施

(3)较大容量水池无分格措施

消防水池如超过1000m3的消防水池,所对应的建筑危险性或重要性比较大,消防水池有了分格措施后,消防水池清洗期间仍有一半消防水源,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2、消防水泵

(1)消防水泵流量偏小

消防泵流量偏小不能满足室内消防用水量的要求。

(2)消防水泵扬程偏大

消防泵的扬程偏大对管网工作不利。

(3)一组消防水泵只有一根吸水管

有的工程一组消防水泵只有一根吸水管,当吸水管检修时,整个系统瘫痪。

(4)一组消防水泵只有一根出水管

和消防水泵的吸水管一样,如果一组消防水泵只有一根出水管,就会降低消防系统的可靠性。

(5)水泵出水管上无压力表、无试验放水阀、无泄压阀

消防水泵出水管装有压力表,试验放水阀,在检查站消防泵时,可使消防泵的出水不进入管网,使管网免受超压和水锤的影响。

由于发生初期火灾时启动消防泵后管网会超压,且会产生水锤效应,停泵时也会产生水锤效应。

出水管上设置泄压阀后能泄压且能减小水锤效应。

(6)引水装置设置不正确

①吸水管设引水罐,

②吸水管上设底阀,高位水箱补渗水。

在消防工程检测中我们发现有三种不

(7)水泵的吸水管的管径偏小

有些设计选用管径偏小,水泵的流量达不到设计值。

3、增压设施

(1)增压泵的流量偏大

4、水泵接合器

(1)水泵接合器与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取水口距离大于40m(有这点?

(2)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偏少

(3)水泵接合器未分区设置

5、减压装置的设置

(1)栓口动压大于0.5Mpa的未设减压装置

(2)减压孔板孔径偏小有些设计如某办公楼,B2-1F选用减压板为D/d=65/14,启动消防泵后,实测动水压力为0.12Mpa,充实水柱〈10m,不利于灭火。

6、消火栓按钮

(1)消火栓按钮功能不齐

常见错误有4种类型。

a、消火栓按钮不能直接启泵,只能通过联动控制器启动消防水泵。

b、消火栓按钮启动后无确认信号。

c、消火栓按钮不能报警,显示所在部位。

d、消火栓按钮通过220V强电启泵。

(2)临时高压给水系统部分消火栓箱内未设置直接启泵按钮

7、消防水箱

(1)屋顶合用水箱无直通消防管网水管

(2)合用水箱无消防水专用措施

(3)消防水箱出水管上未设单向阀。

8、屋顶未设检查用的试验消火栓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消防水池(可参见消火栓系统)

2、消防水泵(可参见消火栓系统)

3、稳压系统

(1)稳压泵的选型许多工程中稳压泵的流量偏大。

(2)稳压泵的位置

有些设计人员在高位水箱处设置稳压泵,就近接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立管顶部,此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

当喷头受热爆炸后,阀后压力降低,稳压泵启动后,仅能使湿式报警阀后的管网压力升高,故不能开启阀瓣,因此压力开关没有讯号启动喷淋泵。

4、水泵接合器

(1)水泵接合器的设置

(2)水泵接合器的设计数量偏少的也较多。

5、减压装置的设置有些设计人员在设计高层建筑物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未予考虑。

6、湿式报警阀

(1)湿式报警阀的设置

许多工程在设计报警阀的地点时,考虑不周全。

(2)供水控制阀

有些工程在设计时未设置供水控制阀。

7、水流指示器

水流指示器前应安装信号阀,与水流指示器间的距离不宜小于300mm,大部分工程中均未设计信号阀。

8、末端试验装置

末端试验装置包括试验阀、压力表、排水管,试验管径不小于25mm。

许多工程中末端试验装置管径<25mm,

9、系统联动试验末端试验阀打开,压力表读数应不小于0.049MPa,许多工程最不利点放水试验时,压力表读数小于0.049MPa。

这是因为设计时未考虑最不利点的动水压力。

10、喷头

宽度大于1.2m的风管腹面下应设喷头。

但多数设计单位在工种的会签中遗漏此项。

设计人员在设计喷头布置时,除了考虑满足上述规范要求外,还应考虑喷头与大功率发热灯具和通风管风口的距离不应过近,以免系统运行后出现喷头被大功率发热灯具散发的热量引起误动作喷水;当喷头离送风口太近喷水灭火时,喷出的水被从通风管风口出来的风吹离正常洒水范围。

所以设计人员在喷头布置设计时就应与其它专业设计人员共同会商。

11消防水箱

(1)、

(2)、(3)、(4)点可参见消火栓系统

(5)在消防水箱出水管处设置的止回阀与水箱底的垂直距离太小(通常不足1m),使放水试验时,水流指示器不能报警。

12、泄压阀某些工程在水泵的出水管上未装设泄压阀。

13、固定托座和固定支架

设计人员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的同时计算出荷载,并依据此值设计出配水立管底部的专用承重托座,且同时还应会同建筑结构专业的设计人员验算建筑结构部件能否承受此托座传递过来的荷载

14、套管与所穿管道间隙密实填料的选择设计人员在设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就应把套管填充材料选定下来。

选择玻璃纤维布代替石棉作套管间隙填充材料较好。

15、压力开关水力警铃误报警,有些误报问题往往是因为设计原因造成的

(1)直接由市政水作稳压由于市政水压力波动大,而湿式报警阀本质上是一只止回阀,只允许水单方向流动。

当市政水处于低压时,湿式报警阀处于关闭状态,那么在市政水压力升高,P1F1>P2F2时湿式报警阀即打开,引起误报。

(2)采用稳压泵稳压。

如果稳压泵补水平缓,始终使阀瓣小角度开启向管网补水,即不会发生"误报"。

如果补水速率过大,一开始补水,阀瓣就冲至大角度开启,即发生误报。

(3)设置增压泵系统增压泵增压引起误报的原因与稳压系统相同。

泡沫灭火系统

1、泡沫混合液支干管道控制阀距储罐偏近,且不易操作。

2、混合液管道上未设置泡沫栓

3、计算混合液数量未泡沫消火栓用量和管道容积考虑在内

4、管网最低处未设置泄放装置

5、路最高部位未设置自动排气阀

气体灭火系统

1、灭火强度及灭火剂量无准确计算书

2、对围构物件的抗压强度考虑较少

3、对防护区的分隔要求考虑较少

对于三层设置的防护区,对吊顶以上及地板下的防护区的分隔应按照大空间(天花板以下部分)的要求进行严格分隔。

对于单层喷头布置:

吊顶以上部位的分隔规范尚未明确规定,要看灭火剂量的设计量是否考虑到吊顶以上部分的空间。

4、对探测器的组合布置考虑较少

对于地板下的探测器由于空调送风后气流的影响,故探测器应向上安装。

5、气体灭火系统的联动问题

系统设计时未考虑相应的联动控制,关闭开口,停止风机等功能。

 

4、中高层住宅消防给水设计问题探讨

 摘要:

通过对规范的应用和工程实践,分析了中高层住宅室内消防给水设置的原则和范围界定,并对室内消防给水方式的选择和管道设施的布置进行了探讨。

 住宅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居住场所,正确处理好住宅设计中的消防给水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也影响到住宅建设的可靠性。

现就中高层住宅消防给水的设计问题做如下探讨。

 1 中高层住宅室内消防给水的设置原则及范围界定

 1999年6月1日开始实行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将住宅按层数划分为以下4类:

低层住宅为1~3层;多层住宅为4~6层;中高层住宅为7~9层;高层住宅为10层及以上。

 根据我国国情及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中高层住宅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是中小城市发展安居工程的重点。

因此,必须明确其相应的消防给水的设置原则及范围界定。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修订本)第8·4·1条中规定:

超过7层的单元式住宅,超过6层的塔式住宅、通廊式住宅、底层设有商业服务网点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室内消防给水。

 上述规定明确了中高层住宅消防给水的设置范围。

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经常会遇到7层的单元式住宅附设有地下室、半地下室、阁楼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是按7层考虑还是按超过7层考虑,关系到是否设置室内消防给水的问题。

在征得有关消防部门建审人员的意见后,根据实际设计经验,常采取以下做法:

 

(1)7层的单元式住宅附设地下室,按8层考虑,必须设置室内消防给水;

 

(2)7层的单元式住宅附设半地下室,可以不设室内消防给水;

 (3)7层的单元式住宅附设阁楼,进入阁楼层方式若为套内设爬梯,可以不设室内消防给水;

 (4)7层的单元式住宅附设阁楼,进入阁楼层的方式若为公共楼梯间,则按8层考虑,必须设置室内消防给水。

 一般情况下,7层的单元式住宅可以不设消防给水设施。

但底层设有商业服务网点时易引起火灾的蔓延和扩散,因此《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修订本)对超过6层的底层设有商业服务网点的单元式住宅,做出了设置室内消防给水的规定。

商业服务网点是指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的百货店、副食店及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等。

 如果一座建筑物内底层商业服务网点的占地面积之和不超过100m2,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非燃烧体的墙和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则7层的单元式住宅亦可不设室内消防给水。

如果商业服务网点的建筑面积超过300m2或超过一层,则应按商店要求,设置室内消防给水。

 若建筑内既有住宅、办公用房,又有商店、库房、工厂等,则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者确定是否设置室内消防给水。

 2 中高层住宅室内消防给水设计

 2.1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的设置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室内消火栓供水的可靠性。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修订本)规定:

对于7~9层的单元式住宅和不超过8户的通廊式住宅,其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可为枝状,进水管可采用一条;对于超过6层的塔式和通廊式住宅,如果室内消防立管为两条或两条以上时,应至少每2根立管相连组成环状管网。

同时规定设有消防给水管网的住宅,其室内消防给水管网还应设消防水泵接合器,平屋顶上宜设置试验和检查用的消火栓。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独立的单元式住宅,由于其本身结构的限制,只能设置一套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但对于多单元的单元式住宅,如每个单元设置一套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不仅不美观,而且必然增加工程造价。

因此对于多单元的中高层住宅应将消防立管联环,采用1组试验用消火栓、1组水箱、1~2条进户管和消防水泵接合器,如图1所示。

 

 2.2 消火栓箱位置的确定

 消火栓箱是整个消防给水系统的终端,消火栓、消防水龙带、消防水枪均集于其中,其位置的确定是工程设计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为了不影响楼梯间的交通空间并兼顾美观,通常将住宅内的消火栓设置为暗装或半暗装式。

消防立管常设在公共楼梯间的阴角部位或管道井内,不能占用户内面积。

但在实际工程中很难找到既美观又不影响疏散通道的位置。

 工程设计时,对于一梯二户的住宅可将消火栓箱设在户门之间,户门门垛设计为240mm,以便将立管安装在角落里不致防碍通行;对于一楼多户的住宅,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定位。

 如果将消火栓箱设在楼梯的中间平台处,从美观角度考虑是可行的,但在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与结构设计人员相协调,因为消火栓箱的位置正好有楼层圈梁通过,要求结构设计时做相应的处理。

但这样设计,火灾时水龙带会影响人员的疏散通行,应慎重采用。

 3 中高层住宅消防给水方式选择

 城市供水管网压力一般为0.18~0.35MPa,常在0.20±0.05MPa间。

这对中高层住宅而言,生活给水已很难满足要求,消防给水压力则更难得到保证。

因此,在工程设计时要慎重选择消防给水方式。

 如果中高层住宅为小区式建筑,且小区内设有集中给水加压泵站,当小区内设有独立的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系统且能够保证最不利点处消火栓要求的水量和水压时,则可采用直接给水方式,即由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向室内消防给水管道直接供水。

如果中高层住宅为分散式建筑,且由城市给水管网供水时,宜采用在建筑物的最高部位设置消防水箱的给水方式,如图1所示。

在设计时一般采用生活、消防合用水箱,这样可以防止箱内水质腐败,并能及时检修且供水安全可靠。

水箱的容积要求考虑10min的消防用水量储备并不被挪用。

不被挪用的做法是设置倒虹吸管,在消防用水的最高水位处,将虹吸管开一个1/6倍管径的小孔,一旦消防水箱的水位降至消防用水的最高水位,则虹吸就被破坏。

水箱的高度则要求按最不利消火栓处静水压力确定,中高层住宅最不利消火栓处静水压力不宜低于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