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 第一节 自.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6976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 第一节 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 第一节 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 第一节 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 第一节 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 第一节 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 第一节 自.docx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 第一节 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 第一节 自.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 第一节 自.docx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第一节自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区域分布。

2.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的地域差异。

●课标解读

结合最新典型灾害案例,分析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新课导入建议

2012年10月29日晚登陆美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飓风“桑迪”,造成50多人死亡,而12月份袭击菲律宾的“宝霞”台风,造成1500多人死亡,成为该国有历史记录以来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台风灾害,由此引入新课——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

●教学流程设计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和地域分布特点。

2.学会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重难点)

 

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

1.差异表现

(1)发生频率的地域差异:

亚洲是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大洲,而且亚洲遭受自然灾害的次数占全球总次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2)发生地点的地域差异

灾害

种类

分布地区

干旱

非洲、西亚十分突出

台风

西北太平洋沿岸国家

洪水

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

地震

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周边的一些国家

2.带状分布

(1)灾害带(区)

的概念

(2)地震带

①概念:

世界上经常发生地震的地点实际上都集中在一些带状区域。

②主要地震带:

在全球范围可以划分出四个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和大陆裂谷地震带,这些地震都与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关系密切。

(3)两大灾害带

灾害带

位置

主要自然灾害

环太平洋

灾害带

环绕太平洋沿岸、宽数百千米的地带

台风、火山、地震、海啸、风暴潮,以及大量的地质灾害和海岸带灾害

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

北纬20°~50°之间的一条环球自然灾害带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洪水、台风、干旱、低温、风沙等气象灾害

 

 

1.地震为何呈带状分布?

【提示】 地震属于地质灾害,它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强烈方式。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震往往出现在活动性很强的地质构造带上,主要集中于板块的交界地带。

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

1.差异表现

(1)强度相当的同一种灾害发生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其损害程度可能大不相同。

(2)灾害损失的区域分布也呈现极大的差异。

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的灾害损失最为严重。

2.因素分析

自然灾害危害的区域差异取决于地理背景的差异。

主要因素

组成要素

影响

自然地

理背景

地质构造、地貌特点、气象水文条件等

决定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人文地

理背景

人口密度、经济密集度、防灾减灾能力等

决定社会对于灾害的易损性,是影响灾害损失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害易损性就越低,而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往往是首要受害者

 

2.世界各大洲中,导致亚洲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自然方面:

亚洲东部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南部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质构造活跃;亚洲有全球最高的山脉和高原,中高周低地势起伏大;亚洲气候典型性、极端性突出;亚洲河流落差大,径流量变率大。

人文方面:

亚洲人口最多,人口密度较大;沿海地区经济密集度高;防灾减灾能力较弱。

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

【问题导思】 

1.干旱为什么在非洲和西亚十分突出?

【提示】 非洲和西亚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的影响,降水少。

2.北纬20°~50°之间多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这一地带是全球山地最集中的地区,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地质灾害多发。

由于气候复杂多变,气象灾害严重。

1.两大自然灾害带的成因

应从自然和人文地理背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下表:

灾害带

自然地理背景

人文地理背景

环太平洋

灾害带

板块交界处→多火山、

地震→多海啸

热带、副热带海域→台

风→风暴潮

人口集中、经济发达

北半球

中纬度

灾害带

不同气候带的边缘→

水旱灾害

近热带、副热带海洋→

台风→风暴潮

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

→山地地质灾害

位于中、低纬度

地带,人口稠密,

经济密集度大

2.世界各大洲自然灾害的特点

大洲

名称

自然灾害特点

亚洲

自然灾害类型齐全,主要有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热浪、寒潮、沙漠化、水土流失等。

灾害分布广泛,灾害损失巨大。

其中,中国、日本、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灾害频繁

欧洲

自然灾害类型相对较少,低温灾害特别是雪灾比较严重

非洲

灾害类型较少,以旱灾为主,旱灾引发蝗虫灾害。

由于人口压力过大,引起严重的土地退化、沙漠化现象。

旱灾主要分布于热带草原地区

北美洲

自然灾害类型齐全,地震、龙卷风、飓风、洪涝灾害突出,损失严重。

西海岸主要为地震、火山灾害;东、南部龙卷风、飓风灾害突出;中、南部洪涝灾害严重

南美洲

自然灾害类型相对较少,以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灾害为主,集中分布在西海岸的智利、哥伦比亚、秘鲁等国

大洋洲

大陆内部气象灾害较多,岛屿多火山、地震灾害

 (2012·浙江自选模块)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

完成

(1)~(3)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龙卷风 ②海啸 ③飓风 ④暴风雪

B.①海啸 ②暴风雪 ③龙卷风 ④飓风

C.①海啸 ②飓风 ③龙卷风 ④暴风雪

D.①飓风 ②暴风雪 ③龙卷风 ④海啸

(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

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

【思路点拨】 根据题干图中四种自然灾害的分布位置,结合美国所处的板块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分析灾害类型及原因。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①位于太平洋沿岸,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应是海啸多发区。

②位于北大西洋沿岸,而西北大西洋是世界台风的高发区,所以②地多飓风。

③位于中部平原,南北纵贯,龙卷风多发。

④位于纬度位置较高的东北部地区,暴风雪多发,故C正确。

(2)题,飓风多发的时间应是夏秋季节,故A错误。

暴风雪是冷空气南下、降温形成的,主要发生的时间是冬季,故B正确。

海啸受地震的影响,发生的时间不确定,故C错误。

龙卷风属强对流天气,主要发生在白天,故D错误。

第(3)题,地形方面:

主要考虑中央大平原纵贯南北,没有阻碍,利于冷暖空气运行;气候方面:

主要考虑暖湿、干冷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形成强对流。

【答案】 

(1)C 

(2)B (3)地形:

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

气候:

春夏季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

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

【问题导思】 

1.经济发展水平与灾害易损性有何关系?

【提示】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害易损性越低,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往往是自然灾害的首要受害者。

2.试分析自然灾害成灾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有哪些?

【提示】 一是自然变异的强度,自然变异的强度和规模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影响范围越大,灾害越严重。

二是承灾体的密度和脆弱性,承灾体越脆弱,密度越大,灾害损失越大。

三是防灾能力,一般来讲,防灾有效度越低,灾害影响越重。

1.确定自然灾害的损失程度

基本指标

表现形式及其含义

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自然灾害的损失程度

①受灾人口

②受灾面积

③各种受灾

体的破坏数

量与损毁程

度    

④灾害造成

的经济损失

⑤其他  

绝对损失

受灾人口、受

灾面积、经济

损失的合计数

人口和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密度高的地区绝对损失高,相反情况则低

相对损失

受灾人口、受

灾面积、经济

损失分别与总

人口、耕地面

积、国内生产

总值的比  

人口密集、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人口多、经济总量高、抗灾减灾的基础雄厚,相对损失低,相反情况则高

2.自然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影响范围也在扩大,造成损失也呈上升趋势。

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密度和经济总量越来越大,因此即使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不相同,是呈不断上升趋势的;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成灾强度也日趋严重。

 图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2)简述B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思路点拨】 根据题干两图对比可得出信息,再结合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即可确定答案。

【解析】 第

(1)题,对比两图可以看出,图中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其防洪标准也高,两者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其原因可以从洪水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及受灾体的特点等方面分析。

(2)题,减少洪水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的主要措施可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包括植树造林、改善环境、修建防灾工程等。

【答案】 

(1)关系:

正相关(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也高)。

原因:

A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度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洪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所以应提高防洪标准。

(2)植树造林,生态退耕;修建护坡工程;修建水库;迁出高风险区。

[图表展示]

教材第49页图3-1-5 1985~1999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灾害损失比较

[解图精要]

1.由图中可知富裕国家经济损失大,由于富裕国家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大,经济密集度高,因而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

2.由图中可知贫穷国家经济损失占GDP比重大,由于贫穷国家GDP总量比较低,因而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重大。

[图表应用]

与其他大洲相比,欧洲自然灾害损失较轻的原因是(  )

A.人口较多,密度较大

B.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少

C.经济发展水平高,抗灾减灾能力强

D.面积小,社会财富密度高

【解析】 欧洲人口和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密度高,自然灾害绝对损失严重;但是欧洲经济发展水平高,抗灾减灾的能力强,自然灾害对其危害程度较轻,相对损失较低。

【答案】 C

教材第48页活动

根据地震在地理分布上的共同特点,运用板块构造知识

分析地震的发生机制,地震的成因和规律;在地理分布上,1960年智利大地震和1999年我国台湾大地震,都位于环太平洋灾害带上。

这两次地震的发生,都源于板块运动引起的断层活动。

智利地震地区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地带,我国台湾地震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

教材第50页活动

可以选择多米尼加联邦、圣卢西亚和苏里南三个国家(地区),分析其海陆位置、气候条件、社会和经济条件、防灾措施等方面的差异,说明它们灾害脆弱度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苏里南受地震、火山和飓风侵害的频率较低,而苏里南的经济状况又较好,社会抵御、承受灾害的能力较强,因而成为自然灾害的低度脆弱地区。

多米尼加联邦和圣卢西亚飓风、地震、火山爆发等灾害多发,这些地区的经济状况较差,社会抵御、承受灾害的能力较弱,因而成为自然灾害的高度脆弱地区。

 

读表,完成1~2题。

年代

发生地区

里氏震级

1960年

智利

9.5

1964年

美国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1957年

美国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9.1

1952年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2004年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

8.7

2011年

东日本大地震

9.0

1.百年以来震级在里氏9.0级以上的大地震主要分布在(  )

A.太平洋中脊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

C.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D.大西洋中脊地震带

2.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的大地震,是由于(  )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背运动张裂而形成的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背运动张裂而形成的

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解析】 第1题,百年以来里氏9.0级以上的地震共有5次,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第2题,苏门答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处。

【答案】 1.B 2.D

3.读“某次震级为里氏7.8级地震构造图”及资料统计,分析回答问题。

总人口

(万人)

建筑面

积(万m2)

地震中

伤亡人

数(人)

经济损

失(亿元)

倒塌建

筑(万m2)

灾后死

亡人数

(人)

A

127

8119746

34762

176.310

3187789

187

B

16

68837

1487

3.462

34163

77

C

0.23

362

56

0.00087

217.2

32

(1)此次地震中城市A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远高于县城B和乡村C,试分析原因。

(2)地震造成的建筑损毁最严重的是________,试分析原因。

(3)分析灾后死亡人数占伤亡总人数的比重,说明特点并分析原因。

(4)根据材料,为减轻地震灾情,地震多发区应做好哪些工作?

【解析】 第

(1)题,人口越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2)题,经计算,建筑损毁比例最大的是乡村C,这与建筑抗震能力有关。

第(3)题,灾后人员的伤亡与灾后救援及救助、自救水平有关。

第(4)题,从灾害预报,加强抗灾、救灾能力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城市A人口多、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2)乡村C 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建筑水平低,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差。

(3)由A→B→C比重增大。

城市医疗水平高,救助能力强,对灾中伤员救治及时到位,而县城、乡村相应条件较弱。

(4)①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报、警报;②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设计和加固;③加强救灾队伍和设施建设;④加强民众自救训练,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地时间2010年9月4日4时35分,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震中位于城市以西30千米。

该市只有两人在此次地震中受重伤,创造了“高震级低伤亡”的奇迹。

材料二 当地时间2011年2月22日11时51分,克莱斯特彻奇再次发生里氏6.3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震中位于城市西南10千米处。

这次地震造成市中心大量建筑物坍塌,地面出现裂缝,导致约150人死亡。

材料三 新西兰位置示意图。

(1)新西兰位于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的________(填生长或消亡)边界上,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2)根据图示信息:

你认为2010年9月4日新西兰地震中“高震级低伤亡”奇迹的出现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

(3)结合材料分析,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2011年2月里氏6.3级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程度远比2010年9月里氏7.1级地震严重的原因。

【解析】 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地壳活跃。

新西兰由于地震发生频率高,人们的防震意识强,建筑物质量好,这是材料一中地震伤亡小的主要原因。

2011年地震伤亡大从地震的震中距、震源、地震发生时间、建筑物的抗损能力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印度洋 太平洋 消亡

(2)人们抗震意识强,建筑质量好,具有一定的防震性能等。

(3)2011年地震是2010年地震的一次强余震,尽管震级相对较小,但是震源浅,破坏力更强;且震中更接近人口稠密的克莱斯特彻奇市;一些建筑物在2010年那场地震中受损,经不起二次打击,故破坏严重;地震发生时间正值中午,市中心商业区人口多。

一、选择题

全球自然灾害在空间上的带状分布现象,称为自然灾害带。

据此完成1~3题。

1.世界上最大的两大自然灾害带是(  )

①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 ②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③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④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内易发的自然灾害有(  )

①火山、地震 ②台风、海啸 ③风暴潮、洪涝

④病害、鼠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环球自然灾害带内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包括(  )

①干旱和洪涝 ②台风和地震 ③山地地质灾害

④蝗灾和虫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了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内容。

第1题,②④两项为火山地震带。

第2题,根据环环太平洋灾害带的环境特征推知易发生的灾害是火山、地震、台风、海啸、风暴潮等。

第3题,蝗灾和虫灾不是环球灾害带多发的自然灾害。

【答案】 1.C 2.A 3.A

1781年冰岛拉基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1/5;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9.2万人死亡;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规模的喷发也造成了2.3万人死亡。

据此回答4~5题。

4.三次火山喷发位于两大自然灾害带的是(  )

①冰岛拉基火山喷发 ②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

③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喷发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

5.三次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灾害强度不同

B.人口密度不同

C.抗灾减灾能力不同

D.太阳高度不同

【解析】 第4题,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既不位于环太平洋灾害带,又不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

第5题,火山喷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危害大小与太阳高度无关。

【答案】 4.C 5.D

中新网2011年12月31日电 据外电报道,印度官员31日称,该国南部地区遭受时速超过140千米的飓风袭击,造成多人死亡。

据此完成6~8题。

6.此次强风暴形成于(  )

A.南太平洋热带洋面

B.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C.印度洋热带洋面

D.西北大西洋热带洋面

7.世界上遭受热带风暴(台风)影响最大的地区主要有(  )

①南亚、东南亚地区 ②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区  ③欧洲沿海地区 ④墨西哥湾沿海地区 ⑤秘鲁沿海地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②④⑤

8.关于该次强热带风暴造成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次强风暴未引发洪水、饥荒、疫病等次生灾害

B.这次灾害灾情严重与印、孟未能及时发出风暴预报、预警有关

C.这次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是印、孟经济发达,防抗灾能力差

D.这次强风暴灾害绝对损失大,相对损失小

【解析】 该组题以强热带风暴“艾拉”为背景进行综合考查。

第6题,印度、孟加拉国濒临印度洋,由此可知“艾拉”形成于印度洋热带洋面。

第7题,世界上遭受热带风暴(台风)影响最大的地区,主要在西北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南亚、东南亚的印度洋沿岸地区。

第8题,此次灾害印、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未能及时发出预报预警。

【答案】 6.C 7.C 8.B

9.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点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旱灾多发

B.台湾省——地震多发

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

D.黄淮海平原——低温冷害严重

【解析】 东北平原大部分属于湿润与半湿润区,纬度较高,比较冷湿。

【答案】 A

某中学地理小组到某地区进行野外考察。

读该小组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题。

10.f地发生泥石流时,①~④逃生路线正确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躲避。

【答案】 C

二、综合题

11.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汶川大地震是由于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交界附近的龙门山断层触动造成的。

该断层属于中国________地震带中的川滇地震带部分,这次地震还引发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为抗震救灾带来巨大困难。

(2)图示范围属于世界上哪一主要自然灾害带?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该题突破口有两个:

一是区域定位,抓住题干中“我国西南局部地区”图中经纬网;二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关联性,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有各自形成、发展、致灾的规律,各灾害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因素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

汶川地震是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构造地应力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释放产生,龙门山断层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的川滇地震带部分;由于汶川及周边地区山高谷深,加之震后又多阴雨天气,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答案】 

(1)亚欧 印度洋 南北 滑坡 泥石流

(2)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

(3)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经济高速增长,导致人口分布集中,经济密集度加大,同时人类大规模的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使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

12.读“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降水量示意图、洪水淹没范围图以及洪水灾害损失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954年和1998年长江洪水灾害损失统计图

(1)请说明长江流域出现特大洪灾的自然原因。

(2)两次大洪灾,1954年降水量大,但经济损失小,1998年降水量小却经济损失大。

试解释其原因。

(3)与1954年相比,1998年经济损失大,但死亡人数明显减少。

分析其原因。

【解析】 本题通过长江流域不同时期的洪水灾害比较,考查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及原因。

(1)题,洪灾的自然原因主要与降水异常偏多有关,另外与河流的流域面积、支流、地形等也有关。

(2)题,洪灾造成的损失与灾害强度、该区人口密度、经济水平、防抗灾能力有关。

第(3)题,1998年洪灾造成的死亡人数明显减少与防灾、抗灾能力的提高有关。

【答案】 

(1)①长江流域多为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②长江支流南北对称分布,当流域内普降暴雨时,南北支流同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多股洪水叠加在一起,长江干流就会出现特大洪水。

③气候异常,降水较常年异常偏多。

④中下游平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2)长江流域1998年比1954年人口密度大,数量多,经济水平高,财富多。

(3)①1998年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防洪、抗洪基础设施完善,救援及时,灾区的生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