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6769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ocx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ocx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摘要

影子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体系分支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影子银行的兴起与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对我国金融领域的一大补充。

然而随着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篇论文以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为出发点展开讨论,主要探讨和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以及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影响,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对今后研究该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影子银行,货币政策,影响

 

Abstract

AsoneofthebranchesofChina'sbankingsystem,shadowbankinghasbeenwidelyusedinChinainrecentyears.Theriseanddevelopmentofshadowbankingis,toacertainextent,amajorsupplementtoChina'sfinancialsector.However,withthedevelopmentofshadowbankinginChina,ithashadacertainimpactonmonetarypolicy.Thispaperdiscussestheimpactofshadowbankingonmonetarypolicyasastartingpoint.Itmainlydiscussesandanalyzestheimpactofshadowbankingonthetransmissionmechanismofmonetarypolicyandtheeffectivenessofmonetarypolicy.Atthesametime,itproposesrelevantsuggestionsforfutureproblemsandfutureresearch.Thisfieldhasimportantresearchsignificance.

Keywords:

Shadowbanking,Monetarypolicy,Influence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影子银行最早是在2007年召开的美联储会议上正式提出,然而随着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部分学术界人士特别是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导致这场危机发生的导火索就是影子银行【1】,而此时对于一个发展正处于“摇篮”阶段的影子银行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甚至是“毁灭性”打击。

截止到2019年6月底,我国影子银行目前总规模已经突破十万亿元人民币,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1.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并不发达,利率也没有完全市场化,整体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2】。

影子银行虽然独立于央行的监管之外,但仍然能影响到金融市场的发展。

因此,将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整合起来,通过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建立专属于影子银行的监管体系,便于央行开展工作,稳定市场。

另一方面,有利于央行根据当前市场的变化趋势制定合适的货币政策,以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

实际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影子银行在社会融资结构中占比越来越大,为居民和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渠道。

然而影子银行缺乏必要的监管,在融资过程中不免发生风险,这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是一种阻碍。

而之前美国挑起贸易战,使得各国贸易受阻,也让我国在完善和规范影子银行体系方面面临挑战。

因此,通过研究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便于货币当局对目前的形势得以了解,在制定货币政策和监管影子银行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1.3研究方法

本篇论文在研究分析过程中采用了文献综述法、数据分析法、归纳法等方法,围绕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影响展开文献资料的搜集和相关数据的整理,文献资料和数据来源途径主要为中国知网、XX文库等点击率较高的论文,同时借助于院图书馆相关书籍作为参考。

 

2影子银行概述

2.1影子银行的定义

影子银行最早是由国外学者保罗·麦考利提出的,它是连接投资方和筹资方的纽带,使双方紧密联系在一起,满足双方需求,让资金能够在市场中充分流动,是一种突破传统金融监管、用信用创造提供流动性和存在金融风险的新体系【2】。

在我国,影子银行主要包括银行理财产品、住房公积金和信托产品等等。

2.2影子银行的特点

随着影子银行的兴起与发展,逐步形成自身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2.1资金来源不是存款

这一点也是与我国商业银行最大的区别,我们知道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存款是其经营运作的主要资金来源,通过广泛吸收社会企业及个人的各种类型存款,进而有效保证商业银行的运营发展。

而对于影子银行而言,其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表外理财产品和银行同业拆借,流向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企业以及资金缺乏的中小型企业等实体经济领域和股票、债券等资产。

因此,能够看出影子银行的资金来源往往会受到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为主要影响。

2.2.2利率高

影子银行中对于利率的制定往往是由借方与贷方自己约定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依据,这样就会直接导致利率过高。

同时也正是因为利率高的原因,将直接导致从事影子银行相关业务的机构能够获取丰厚的利益。

因此,随着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的数量会变得越来越多。

2.2.3透明度低

这一点主要就是指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程度低,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对于影子银行相关的监管体系还不完善。

因此,影子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色收入,但是这部分灰色收入是不会对外披露。

因此整体上来看,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低,透明度低。

2.2.4.风险较大

这一特点主要指影子银行的利率杠杆高。

利率杠杆高会降低流动性,最终结果就是常常发生资金链断裂。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组织而言,资金链一旦发生断裂,其风险是十分巨大的,后果不堪设想,严重则会使得一个组织面临倒闭的风险。

2.3影子银行的主要形式

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整体发展,其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见表2.1。

表2.1中国影子银行主要形式[3]

Tab.2.1ThemainformofshadowbankinginChina

类型

金融机构

非正规金融部门

担保公司

典当行

中小型金融企业

微型金融企业

私募股权基金

约76000支私募股权基金

理财产品

四种主流理财产品

(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和QDII型)

2.4影子银行的规模测度

目前,由于影子银行的运行工具具有多样性和不透明性的特点,社会各界对于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测度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在不同标准下影子银行规模的测度具有较大差异。

现有大多数资料表明,影子银行的规模测度等于委托贷款数值加上信托贷款数值再加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4】。

因此,本文采用上述公式对影子银行进行规模测度。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社会融资规模数据,以2015年到2019年为推测时间段,结合影子银行规模测度公式,编制表2.2。

表2.22015-2018年影子银行规模存量值

Tab.2.22015-2018shadowbankingsizeinventory

年份

委托贷款(万亿)

信托贷款(万亿)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万亿)

影子银行规模(存量)(万亿)

2015

11.01

5.45

5.85

22.31

2016

13.20

6.31

3.90

23.41

2017

13.97

8.53

4.44

26.94

2018

12.36

7.85

3.81

24.02

2019

11.44

7.45

3.33

22.22

由上表可知,2015年到2019年影子银行规模呈现倒“V”形态变动趋势,先由2015年22.31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26.94万亿元,涨幅为20.75%。

之后下降到2019年的22.22万亿元,降幅为17.52%。

2.4.1影子银行规模变动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影子银行的发展与变动,将表2.2数据中影子银行规模绘制成折线图,见图2.1。

图2.12015-2019年影子银行规模变动

Fig2.1Changesinthesizeofshadowbankingin2015-2019

由图2.1可知,2017年之前,影子银行呈现增长趋势,这是因为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采取一系列的救市措施,加大资金投入用于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另外还实现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影子银行出现爆炸式增长,一直延续到此。

2017年之后,影子银行出现下降趋势,这是因为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用于去杠杆和严控金融风险。

此外,有数据表明,受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业务中断,2020年前两个月影子银行规模从2019年22.22万亿元下降到21.92万亿元。

2.4.2影子银行规模结构变动分析

从结构变动进行分析,有利于加深理解影子银行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

因此,将表2.2数据进行绘制,见图2.2.

图2.22015-2019年影子银行结构变动图

Fig2.2Chartofchangesinshadowbankingstructure2015-2019

结合表2.2和图2.2可知,委托代款和信托贷款都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特别注意的是,2017年之后,由13.97万亿元和8.53万亿元下降到2019年的11.44万亿元和7.45万亿元,降幅分别为18.11%和12.66%。

这是因影子银行加速治理导致。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致呈现下降趋势,由2015年的5.85万亿元下降到2019年的3.33万亿元,降幅为43.08%。

主要原因是经济下行,导致市场融资需求下降。

2.5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

2012年之前,影子银行在我国就已经出现,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

但是直到2012年,我国银监会才正式明确影子银行的业务范围。

此后,影子银行在我国广泛发展起来。

同时,2013年是影子银行爆炸式发展的一年,根据银监会数据资料显示,影子银行在这一年业务额达到31.2万亿元人民币。

分析影子银行的主要业务能够看出,影子银行中多数资金全部投向我国中小型企业,而大型企业几乎不使用影子银行资金。

原因有两点,一点就是在于影子银行自身,影子银行利率高,对于我国大型企业而言,已经与当地商业银行签订多项贷款协议,且当地商业银行也愿意将资金贷款给大型企业,原因在于大型企业诚信度高、规模大。

而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由于规模小、诚信度普遍较低,再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所以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就必须向社会机构进行贷款,而影子银行恰恰是最佳选择,这也是原因之二。

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影子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其资金使用对象主要是中小型企业。

除此之外,自2012年以来,影子银行在我国逐渐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2018年以及2019年。

但是从2020年第一季度影子银行在我国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并不景气,整体发展十分缓慢。

主要原因在于受到新型肺炎的严重影响,导致影子银行的发展出现急剧下滑。

然而纵观近八年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影子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两种机制。

一方面,直接信用生成机制。

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来说,其采取的信用机制主要是"存款――贷款――派生存款",但是对于影子银行而言,理论上往往认为是"贷款――存款"的货币生成机制。

同时,这种生成机制的一大优点就恰恰在于将证券化产品转变成货币资金,而且转变速度相对较快。

其次,影子银行通过信用创造可以形成多种形式,比如,当下相对流行的担保贷款。

对于担保贷款而言,其注册资本主要来自于社会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和信托公司等等。

信托公司作为中介机构,在一定条件下按照委托人的意愿来管理其资产,并收取中介费。

当前中国的信托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投融资,虽然运作过程中能够进行流动性转换,但期限错配的问题将更加明显【5】。

此外,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影子银行注册资本的来源之一,将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献资金向社会派放,为我国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俨然已经成为目前比较流行的影子银行之一。

事实证明,小额贷款公司相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企业的贷款申请流程以及审核程序更为简单一些,而且放款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成为了我国部分中小企业的首选贷款对象,同时也成为了这些企业主要的资金供给者。

再有一点就是典当行,作为影子银行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运行机制主要就是通过把典当户的动产以及财产权利作为典当物,然后把这些典当物质押给典当行,典当行就会给典当户对应的资金。

这种方式在传统经济发展下应用相对普遍,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方式逐渐淡出社会人士的视线,应用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是间接信用生成机制。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缓慢,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结构不协调的问题,使得私募基金等直接信用生成机制发展不完善,仍然需要借助商业银行这个中介来提高资金流动性,以此扩大信贷规模。

此外,商业银行通过包装理财产品,来实现有效的避免我国银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

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实现高收益,以此来更好的吸引客户的资金。

同时,由于国有企业资金雄厚、运营模式相对成熟,再加上国有企业会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商业银行更愿意把更多的贷款发放给国有企业,并从中获取一定数量的利息收益。

这使得影子银行能够充分发挥信用创造的作用,使资金在金融市场更容易出入,规避金融监管,成为传统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竞争者和补给者。

综上所述,分析影子银行在我国近些年整体发展现状,能够看出我国政府对于影子银行的支持程度并不高。

原因主要在于影子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特别是对银行体系产生消极影响。

民间借贷作为影子银行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应用范围广、利率高,部分地区常常因为民间借贷利率高的问题,导致债权人与债务人产生矛盾,扰乱社会秩序。

此外,私人钱庄更是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已经对私人钱庄实施打压政策,尽管如此,影子银行中一些不良行为及方式依旧存在。

但是随着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来看,必须认可的一点就是影子银行是金融领域不断创新的结果,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金融体系的必要补充。

但是影子银行缓慢,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有许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

所以综合来看,整体发展已经取得部分成果,但对于自身漏洞需要及时进行补充。

  

3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随着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影子银行的作用慢慢突显,影响范围遍及各行各业,特别是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所示:

3.1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3.1.1增加货币供给来源

影子银行的出现增加了货币供给来源。

我们知道货币供给往往由货币需求决定,即货币的需求量是多少,将会供给多少货币。

而对于影子银行而言,影子银行能够通过资产证券化产品去增加货币供给,这种情况就会直接使得市场上的大量资金通过资产证券化产品这种渠道,间接进入影子银行系统。

一般来讲,央行对基础货币进行整体调整与控制,并负责货币的发放,而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存款派生机制对货币供给进行增加或者减少的调整。

然而现阶段,影子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产品使得货币供给增加,在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内或许对整个货币市场影响不大,货币政策方面也不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调整。

但是长期发展下去,就会使得货币市场中供给变得越来越多,由过去市场供给与需求平衡的状况改为货币市场供给大大高于货币市场需求,那么就会扰乱货币市场。

此时此刻,我国必须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进行及时有效调整,才可以控制这种局面,避免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两极化。

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将会直接导致货币政策失效。

3.1.2影响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为了有效的保证客户提取存款以及资金清算,需要准备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存款准备金率的波动体现在金融市场中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变动。

实行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在于有效的保证客户提取存款以及客户的资金清算。

同时,存款准备金率的制定主要由我国央行进行制定,存款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事实证明,面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忽冷忽热的状况,存款准备金率也会有所调整。

如果市场经济过热或出现泡沫化,央行为降低货币供应量,会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反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2】。

实际上,作为一种保险制度,存款准备金率很好的应对了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挤兑风波,限制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以控制贷款量的发放。

现实社会中,影子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首先,影子银行通过存款外的多元业务来筹集闲散资金,以此来参与市场运作,实际是对银行存款的变相取代,使货币乘数扩大化,也脱离了货币当局的监测,使存款准备金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6】。

其次,影子银行在对外发放贷款业务时,往往会故意提高杠杆率,那么这种情况下就会使得这项贷款业务的风险随之提高,成为一项高风险贷款业务。

与此同时,我国民间存在的高利贷,会严重影响金融市场,甚至会出现严重的“脱媒”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恰恰在于高利贷的利息过高,由于民间高利贷的广泛存在,就会使得这部分货币资金一直游离在金融体系之外,长此下去,导致在金融体系特别是在银行体系之外游离的资金数量越来越多。

3.1.3增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还体现在增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方面。

随着影子银行在金融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在银行领域的发展来看,会直接造成社会对基础货币的需求降低。

与此同时,对于我国金融机构而言,可以从影子银行这个银行体系中迅速补充资金不足。

而且对于我国央行而言,此时对于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会有所降低,进一步为那些游离在货币政策传导体制以外的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获得快速发展提供有利的机会。

同时,这些机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会加大货币资金的使用量,进而加快了货币资金的使用率,增强了货币资金的流动性,使得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大大增强。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不需要再仅仅一味地只依靠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而通过那些游离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外的货币供应量就能够有效的满足对货币供应量的需求。

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在金融市场上运行,这部分货币供给与需求会得到国家银监会的监管,因此这部分货币供应量从整体上来看处于一个供给与需求相对平衡的状态。

相反,对于那些游离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外的货币供应量,也就是影子银行体系中涉及的货币供应量,不完全受我国银监会监管。

因此,对于这部分货币供应量而言,由于在使用过程中货币资金流动性强,所以对于货币供给的需求就会随之增加。

总而言之,影子银行使金融市场中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拉升了物价,导致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扰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最终目标的实现。

3.2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3.2.1对银行贷款规模的影响

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会使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发生变化,而且影子银行游离于央行的监管之外,实际上统计的贷款量未必包含影子银行创造的贷款量。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对于调控商业银行贷款量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实际上并未起作用。

这是因为影子银行依附于商业银行存在,虽然央行可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但这为影子银行活动扩张提供了方便,足以弥补商业银行损失的贷款量,从而动摇了央行的监管措施【7】。

此外,从流动性上来讲,央行针对商业银行采取了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但是这种政策对影子银行作用不大。

当政策实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就会被央行控制,进而限制贷款量。

此时,影子银行就会发挥它信用创造的功能,对市场投入大量流动性,用来弥补商业银行,从而刺激贷款发放。

另一方面,如果过分发挥影子银行的功能,可能导致信用违约行为,带来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引发贷款危机。

所以说影子银行的存在与发展最终会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影响。

3.2.2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影子银行发展迅速,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已形成趋势。

影子银行通过自身各种存在形式,从金融市场中获得大量的资金,然后将资金投放到社会各行各业,使得这些资金能够在影子银行体系中充分流动。

与此同时,社会部分行业也会把影子银行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将从影子银行融资得来的资金迅速投入到资本市场,用于行业自身的运营以及扩大规模等等。

随着这部分资金在资本市场的流动,就会对资产价格产生影响。

随着资产价格的波动,就会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3影子银行对货币供给量中介指标的影响

3.3.1降低货币供给量的可控性

货币供给量的可控性是指,金融市场上流动的货币供给无论是呈现一直上升的趋势还是呈现一直下降的趋势,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都是可以进行有效控制的。

银行体系中流动的各项货币资金都会受到银监会监管,因此金融市场上的货币供给整体上会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

此外,货币供给量即使在较短的时期内突然发生增加或者减少的情况,通过其自身所具有的可控性这一特点,也能够有效解决这种情况。

但是对于影子银行体系中的货币而言,是不完全受到银监会的监管,也正是这一点原因,社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通过向影子银行进行融资,而影子银行通过向社会企业以及组织发放各种贷款,就会直接使得影子银行体系中所拥有的部分资金涌入到金融市场,货币供给量大大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可控性越来越低【7】。

3.3.2降低货币供给量的可测性

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是指,央行针对市场流动的货币进行统计,确保市场不会出现膨胀或紧缩现象。

影子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它的业务范围不受存款准备金率的制约,这就放大了影子银行的货币派放量。

再者,因为我国部分社会行业已经把来自影子银行资金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影子银行通过向这些企业发放贷款,进而将资金投放到金融市场,就会直接使得金融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

然而影子银行所带来的货币供应量是在信用机制下创造的,并不能准确的纳入央行的统计范围,使得央行的统计量要小于实际数量【7】。

因此很难在较短时间内通过测量得出,进而降低了货币供给量的可测性。

3.3.3降低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

曾经的金融危机,使央行将影子银行创造的各种金融资产的价值与CPI相结合,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

实际上反映了货币供应量对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换句话说,通过加强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可以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

但是这种方式仅仅是针对于传统的金融经济发展背景之下。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影子银行的出现,与商业银行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加快了货币的周转速度,提高了货币的周转效率。

基于这种情况之下,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使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有所降低,对最终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

4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具体路径

货币政策工具是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策略手段。

将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工具相结合,协调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之间的关系,相互完善,共同为实现最终目标服务。

4.1完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当前影子银行发展迅速,通过隐蔽操作向市场注入资金,已经威胁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实现。

作为我国金融机构之一,影子银行在国家综合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影子银行目前开展的各项业务也是商业银行具有的业务。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面对影子银行产生的影响以及带来的挑战,一方面,必须及时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

另一方面需要借助国家相关部门的力量,对影子银行进行适当治理,防止扩大影子银行对中介目标的影响范围。

除此之外,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下进行,如果影子银行一味地对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进行攻击,势必会不利于操作目标的顺利完成。

所以,对于这种情况而言,需要及时制定应对策略,围绕利率中间指标来制定社会融资总量指标,不断完善目标实现计划,为更好的实施货币政策助力。

4.2完善货币政策工具

通过加强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协作,更好控制和监管金融机构的动向,进而降低影子银行对当前市场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