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测实验复习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6538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4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测实验复习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测实验复习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测实验复习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测实验复习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测实验复习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测实验复习讲义.docx

《学测实验复习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测实验复习讲义.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测实验复习讲义.docx

学测实验复习讲义

实验专项训练

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

考纲要求:

实验原理B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A实验结果及其分析C

1、(09年)34.大豆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为了检测大豆种子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应选取的试剂是

A.苏丹Ⅲ染液B.龙胆紫溶液C.双缩脲试剂D.斐林试剂

2、(10年)34.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高。

为了检测人体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可选用的试剂是

A.斐林试剂B.苏丹III染液C.龙胆紫溶液D.碘液

3、(07年)40.(6分)根据我国现行的食品质量标准,0~6个月的婴儿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应为12%~18%。

现有一种待测婴儿奶粉,请你尝试完成鉴定实验。

(1)实验目的:

鉴定该待测婴儿奶粉蛋白质的含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2)实验原理:

蛋白质与________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3)材料用具

相同浓度的标准婴儿奶粉溶液和待测婴儿奶粉溶液、0.1g/mL的NaOH溶液、0.01g/mL的CuS04溶液、试管和滴管等。

(4)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加人2mL的标准婴儿奶粉溶液(编号甲)和2mL的待测婴儿奶粉溶液(编号乙)。

标准婴儿奶粉溶液在本实验中起______作用。

②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人2mL的______________溶液,振荡,摇匀。

③再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人3~4滴___溶液,振荡,摇匀,比较颜色的变化。

(5)结果预期:

_______________。

40.

(2)双缩脲

(4)①对照

②NaOH溶液

③CuS04溶液

(5标准婴儿奶粉溶液变紫色,待测奶粉变紫色,但紫色较浅

4、(08年)40.(6分)为了探究酶的专一性,现用可溶性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两者都是非还原糖)以及淀粉酶溶液、斐林试剂等材料进行实验。

(1)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按照下表中的要求进行操作。

②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左

右的热水中,保持5min。

③取出试管,各加入1mL并振荡摇匀。

④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50~60℃的热水中,保持2min。

⑤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内溶液发生的变化。

(2)实验结果:

(3)结果分析:

(4)实验结论:

酶具有专一性。

40.⑴①B蔗糖溶液C淀粉酶溶液③斐林试剂

⑵1号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2号试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⑶淀粉酶能将可溶性淀粉分解成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淀粉酶不能将蔗糖分解成葡萄糖,蔗糖不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答案仅供参考)

5、(6分)请分析下表,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苹果匀浆

斐林试剂

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

B

洋葱根尖

解离液、龙胆紫溶液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C

菠菜叶

丙酮、层析液

滤纸条上色素带

D

洋葱表皮

蒸馏水0.3g/mL蔗糖溶液

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A组实验的原理是:

苹果匀浆中存在的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沉淀。

(2)某同学进行B组实验时,找到一个处于间期的分生区细胞,但不能观察到这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其原因是。

(3)C组实验中,如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操作很规范。

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除了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外,还可能有:

(写出1个合理原因即可)

(4)做D组实验的某同学提出了“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吗?

”的问题,请你就这一问题作出假设:

(5)上述四组实验中要使用显微镜的实验组别是。

40.(6分)

(1)还原糖(或葡萄糖和果糖)砖红色

(2)解离后根尖分生区细胞已死亡

(3)画色素滤液细线次数太少或滤纸条上滤液细线可能部分触及了层析液

(4)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或原生质层不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5)B、D

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考纲要求:

实验原理B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A实验结果及其分析C

1、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光镜下所能看到的现象是(  )

①液泡变小,颜色由浅变深 ②液泡变小,颜色由深变浅 ③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 ④细胞膜、液泡膜结构清晰⑤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的溶液

A.①②   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③

2、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min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

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中存在显著差异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3、将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细胞是活细胞B.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D.细胞液和细胞外界的溶液存在浓度差,KNO3溶液低于细胞液浓度

4、(11年)40、(6分)为了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

洋葱;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075g/mL的胭脂红溶液(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清水等。

方法步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步骤B显微镜观察的目的是。

(2)假如该同学发现植物细胞持壁分离后不能复原,可能的原因有、,导致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3)该同学在步骤D观察到了质壁分离现象,其实验结果应为下图中的(填序号)、判断的理由有。

40、

(1)观察到的现象与后续质壁分离的现象形成对比(作前后对照)

(2)胭脂红溶液浓度过大、质壁分离时间过长

(3)①;胭脂红不能透过生物膜,但可以透过细胞壁,故在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为红色,原生质层为无色

实验三、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考纲要求:

实验原理B实验设计B实验结果及其分析C

1、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对实验的处理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别

试管组别

实验处理

加入3%H2O2(mL)

温度

加入试剂

实验①

试管1

2

常温

实验②

试管2

2

90℃

实验③

试管3

2

常温

2滴3.5%FeCl3溶液

实验④

试管4

2

常温

2滴20%肝脏研磨液

对该实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上表的实验处理中,研究了温度和催化剂两个自变量

B.试管2中因为没有加入任何试剂,所以应为空白对照组

C.若试管4和试管1组成对照实验,可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D.若要研究酶的高效性,可选用的实验组合是试管4和试管3

2、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

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滴在琼脂块上,可见其上面呈蓝色的斑块个数是(  )

A.1个B.2个C.3个D.4个

3、如图表示某酶促反应底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

B.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增大

C.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最适pH不变

D.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

4、(09年)40.(6分)为了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请根据提供的材料用具,完成下面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用具:

试管,量筒,滴管,试管架,pH试纸;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鸡肝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等。

(1)实验步骤:

①如图所示,先在1号、2号、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向l号试管内加入lmL蒸馏水,向2号试管内加入▲,向3号试管内加入▲,并振荡试管。

②向l号、2号、3号试管内各滴入2滴▲。

③仔细观察各试管内▲,并记录。

(2)实验结果:

▲。

(3)实验结论:

pH为7左右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较高,而pH偏高、偏低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

(4)除pH外,还有其它环境因素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请你就此提出相关研究课题(只要求写出课题名称):

▲。

40.(每空一分,共6分)

(1)①1mL(等量)氢氧化钠溶液(试剂量和试剂名缺一不给分)1mL(等量)盐酸溶液(试剂量和试剂名缺一不给分)

②鸡肝研磨液③产生气泡的多少

(2)1号试管内产生的气泡较多,2号和3号试管内产生的气泡较少

(4)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或其他合理答案)

实验四、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考纲要求:

实验原理B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A实验结果及其分析C

1、(08年)34.利用新鲜的菠菜叶进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滤液经层析后,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分布顺序是A

2、(10年)35.科学的操作过程对实验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分离色素实验中,沿铅笔线均匀画滤液细线并迅速重复2~3次

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前,将培养液震荡摇匀后再吸取样液

C.检测蛋白质时,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充分混匀后加入组织样液

D.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盖上盖玻片后用拇指轻压盖玻片

3、(11年)3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预期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实验现象

1

在苹果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

出现砖红色沉淀

2

在花生子叶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洗去浮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3

在剪碎的新鲜菠菜叶中加入二氧化硅,无水乙醇,充分研磨后过滤

滤液呈绿色

4

洋葱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制成装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染色体呈紫色

A.1B.2C.3D.4

4、(12年)40.(6分)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某同学按下表中的方法步骤进行了实验。

步骤

具体操作

①剪碎叶片

称取适量幼嫩菠菜叶,剪碎,放入研钵中

②充分研磨

向研钵中放入少许二氧化硅,再加入适量无水乙醇,然后迅速、充分地研磨

③迅速过滤

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张滤纸)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

④制备滤纸条

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滤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⑤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画出一条细线;重复画若干次,每次待滤液干后再画

⑥分离色素

将适量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注意:

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随后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⑦观察与记录

观察试管内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以及每条色素带的颜色;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请分析回答:

(1)步骤②中无水乙醇的作用是。

(2)按照上表中方法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该同学在步骤收集到的滤液呈色。

(3)上述实验操作中存在三处错误,请一一加以改正、、。

(4)若将提取的天然叶绿素用作食品添加剂,根据你所学的叶绿素化学性质分析,天然叶绿素不能添加在等食品中。

40.答案: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浅绿(3)步骤①中应该用新鲜的绿叶(幼嫩的菠菜叶色素含量少)步骤②中研磨时还要添加少量碳酸钙步骤③中漏斗基部应该放一块单层尼龙布(4)酸性

5.(6分)下面是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实验操作的简图。

请据图回答:

 

(1)若A为苹果,则滤液C常用于检测生物组织中________实验。

能否用香蕉替代苹果进行该实验?

____________。

(2)若A为新鲜的菠菜叶,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溶液B应该是__________。

最终所得滤纸条上的四条色素带很淡,其原因与图示操作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色素主要吸收的光谱为。

5.

(1)还原性糖 能 

(2)无水乙醇(或丙酮) 加入的溶剂过多 研磨不充分(或未加二氧化硅)(答未加碳酸钙等合理答案也可以,次序可以颠倒)(3)红橙光和蓝紫光(答红光和蓝光给分,缺一不可)

实验五: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考纲要求:

实验原理B实验设计B实验结果及其分析C

1.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某同学设置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组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B.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C.甲、乙两组中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乙组浑浊程度更大

D.乙组B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还要确保瓶内有足够的O2 

2、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

3.(6分)两位同学用下面两套装置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

实验装置均放在适宜环境中

培养8~10h,两组装置中的石灰水都变混浊。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两组装置的石灰水混浊程度,装置1(高于、低于)装置2,

产生酒精较多的是(装置1、装置2)。

(2)装置1中进入锥形瓶A的空气要经过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原因

是。

(3)装置2中锥形瓶D装配好后,立即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这样的做法是

否正确,请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引起两组实验结果差异的外界因素是。

(5)一段时间后装置2中发生作用的总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6分)

(1)高于装置2

(2)排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不正确,装置2的锥形瓶D在封口初期存在少量氧气,这时立即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瓶中酵母菌可进行有氧呼吸,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4)氧气(浓度)

(5)

4.(6分)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请根据图回答:

(1)为减少实验误差,空气泵泵入的气体中应去除       。

利用甲、乙试管来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可以探知酵母菌是否进行呼吸,其化学反应式是              。

 

(2)乙、丙试管中的葡萄糖溶液最好经过处理后,再加入活化的酵母菌,防止杂菌的污染。

(3)根据以上实验装置,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甲、丁试管中溶液均变浑浊,试管中检测出大量的酒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六、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考纲要求:

实验原理B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A实验结果及其分析C

1、(07年)34.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将洋葱根尖染色的试剂是

A.碘液B.龙胆紫溶液C.斐林试剂D.苏丹Ⅲ染液

2、(09年)35.实验材料的选择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

下列各项实验中,选择的实验材料错误的是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菠菜叶

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紫色洋葱鳞片叶

A.①B.②C.③D.④

3.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同学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作步骤(“+”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如下表:

则甲、乙、丙同学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

学生

操  作

取材

解离

漂洗

染色

压片

根尖1~3mm处

根尖1~3mm处

根尖5~7mm处

A.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B.细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体、染色体着色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C.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

D.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4、(13年)40.(6分)下图表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

请据图回答:

(1)步骤甲称为▲。

(2)步骤乙的目的是▲。

(3)步骤丙常用的化学试剂是▲。

(4)在步骤丁的操作过程中,将酥软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后,还要进行的操作是▲。

(5)某学校不同班级学生在同一天不同时间进行了上述实验,结果发现实验效果有明显差异。

为了探究该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

40.

(1)解离

(2)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

(3)盖上载玻片后用手指按压

(4)在不同的时间取材后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对比实验效果

5.洋葱是中学生物实验常用材料之一,下图是与洋葱有关实验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回答:

(1).①表示提取洋葱叶子色素时的研磨步骤,研钵中除了加无水乙醇外,还需加入的化学试剂有_____________;②表示符合要求的滤纸条,但该滤纸条层析一段时间后,滤纸条上没有一条色素带,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洋葱的根尖,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杀死细胞;

②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酸,以利于染色时碱性染料着色;

③用龙胆紫溶液可将细胞核物质或染色体染成紫色;

④压片的目的是使根尖细胞充分分散,形成单层细胞。

(3).④表示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的一个视野,若要在高倍镜下观察洋葱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则应选________期,且将装片向________方移动。

(4).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三个时期模式图,请你在下图方框中画出细胞分裂期中

所缺时期的模式图。

实验七、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考纲要求:

调查的方法和过程A实验结果及其分析C

1、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种皮肤病遗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要选择单个基因控制的皮肤遗传病进行调查

B.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选取的样本越多,误差越小

C.在调查该皮肤病的遗传方式时应注意随机取样

D.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应选取患者家庭进行调查

2.在调查人类某遗传病发病率的实践活动中,不正确的做法有()

A.调查的群体要足够大B.要注意保护被调查人的隐私

C.尽量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D.必须以家庭为单位逐个调查

3.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某校生物学习小组开展对当地几种遗传病的调查。

(1)调查步骤: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设计表格并确定调查地点。

③多个小组进行汇总,得出结果。

(2)问题:

①其中一小组对乳光牙单基因遗传病的记录如下:

a.根据上表绘制遗传系谱图

b.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该女性患者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后,生下正常男孩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

c.调查中一般不选择唇裂、青少年型糖尿病等多基因遗传病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d.若该地区的表兄妹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将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

e.除了禁止近亲结婚外,你还会提出怎样的建议来有效预防遗传病的产生?

②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经咨询了解到医院常用21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作为遗传标记(可理解为等位基因)对该病进行快速诊断。

若用“+”表示遗传标记,“-”表示无该遗传标记,现诊断出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是“++-”,其父亲基因型是“+-”,母亲的基因型是“--”,那么这名患儿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①

a.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不便于分析并找出遗传规律

d.两者是同一种隐性遗传病携带者的几率较高

e.进行遗传咨询,产前诊断。

②父亲的21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

实验八、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考纲要求:

实验原理B实验设计B实验结果及其分析C

1.下表是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溶液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的实验处理及结果,有关该

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实验处理

蒸馏水

200mg/L

萘乙酸溶液

400mg/L

萘乙酸溶液

600mg/L

萘乙酸溶液

800mg/L

萘乙酸溶液

1000mg/L

萘乙酸溶液

生根条数

18

31

58

46

2

0

A.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与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溶液的作用效果进行对照

B.各组实验的温度、处理时间等要一致的原因是控制单一变量

C.实验结果说明萘乙酸溶液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萘乙酸溶液浓度越高,对插条生根的促进作用越强

2.在“观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某小组同学选用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IBA)进行如下实验:

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枝条

10枝,带芽

10枝,带芽

10枝,带芽

10枝,无芽

浸泡下端

5×10-5g/mL的IBA溶液10min

5×10-1g/mL的IBA溶液10min

清水10min

清水10min

扦插

扦插于潮湿的沙土,其他条件适宜

结果

生根很多

几乎不生根

生根较少

几乎不生根

根据实验所做出的下列说明,错误的是()

A.甲组IBA浓度适宜,枝条生根很多B.乙组IBA浓度过高,抑制枝条生根

C.丙组芽产生IBA,能促进枝条生根D.丁组缺少激素来源,枝条不能生根

3.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

B.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时,可用浸泡法浸泡插条上端

C.根据叶绿体中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可将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开来

D.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4(10年)40.(6分)为研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一实验小组按下表进行了实验:

步骤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配制溶液

蒸馏水

200mg/L

2,4–D溶液

400mg/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