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可研教材.docx
《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可研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可研教材.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可研教材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
(二)项目业主: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三)项目建设地点:
拟建于**市城站路、教育路、东环路、城中街、城中一街、城中二街、城中三街、城中四街、城中五街、城中一二街间、城中二三街间、城中三四街间、人民中路。
(四)建设单位概况: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位于**市人民中路69号,主要工作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工程建设、村镇建设、建筑业、房地产、市政公用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督促指导城市范围内的建筑活动、规范整顿建筑市场,做好辖区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审批、发放等工作。
现管辖有规划设计室、质监站、城管大队、路灯所、环卫所、绿化所、广场公园管理所、房产管理所、苗圃、供水公司等11个二层单位。
(五)建设规模与内容:
拟建**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改造雨污排水管道3993米,管道清通、修补998米。
其中改造城站路1351m、教育路431m、东环路538m、城中街152m、城中一街609m、城中二街156m、城中三街156m、城中四街156m、城中五街144m、城中一二街间94m、城中二三街间121m、城中三四街间85m,清通、修补人民中路998米。
(六)项目总投资:
980万元。
(七)项目资金筹措方式:
项目总投资为980万元,申请上级资金7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30万元。
(八)项目建设期:
建设周期拟定为1年。
即是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
二、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一)有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防治法》;(1984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1989年7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法》。
(1986年3月)
(二)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改(GB50014-2011);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GB-2001-77)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三)编制原则
1、以国家的有关法令、法规和标准为准则,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文件的编写工作,使工程建设与城镇的发展相协调。
2、对拟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的建设规模、管径等参数的确定进行分析论证。
3、对可研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满足管网布置要求并适合当地条件、施工简单、节约资金、管理维护费用低的管网工程方案。
4、选择管道力求经济、实用、高效。
5、对于关键性设备,选用国外的先进产品,以达到运行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简单的目的。
(四)编制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对建设地点环境概况、城市雨污水排放量进行分析,从技术、经济、环境角度对本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等多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分析本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终总结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
(五)报告编制目的
1、根据**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要求,改造建设**市排水管网工程,为**市总体规划的逐步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市城镇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为**市的可持续发展及招商引资打下基础,做到排水工程适当超期。
3、通过可行性研究,选择和推荐比较优化的管渠敷设方案和经济合理的管渠口径,满足远期排水规模的需要。
4、解决镇区内涝时常发生的问题。
5、向各级行政领导部门及发展计划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三、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本项目建设。
2、切实做好项目建设规划及前期工作。
3、规范建设程序。
4、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将工程纳入规范化管理,确保管理工作到位。
5、加强协调,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一)**市概况
**市是新兴的工矿城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能源生产基地,素有“光热城”的美称。
**市地处桂中腹地的红水河之滨,东、西、南和广西来宾市毗邻,北面与忻城县接壤。
全市总面积为350平方公里。
市区有目前广西最大的煤矿企业——**矿务局和广西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电厂。
**历史源远流长。
秦属桂林郡地,汉为领方县地,三国属临浦县地,两晋至隋,复属领方县城地,唐属羁糜思刚州辖地,宋至民国属迁江县。
解放后,迁江县并入来宾县。
198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从来宾市划出设立**市,辖两乡一镇,总人口14.3万,非农业人口与农业人口近持平。
有十三个民族,其中壮族占63%,汉族占35%,蒙、回、苗、瑶、彝、满、侗、水、仫佬、毛南、京等族占2%。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00人,除藏、宁、疆、青、台等省区外,其余全国26个省、区、市籍均有,民族团结和睦。
**市不仅是一块能源宝地,而且还是山清水秀的风景区。
有玉屏山的清秀,仙掌山的突兀,寨山的多姿,天堂山的恢宏,司烟山的神秘;有潭洞相辉的马蹄洞,九曲十八弯的牛岩,南北贯通的仙岩,这些岩洞中,有钟乳、石幔、石柱、石台和石花奇观;有奔腾澎湃的红水河,清甜的龙王泉水,飞流直下的拉的瀑布;有千姿百态的佛山石林和马鞍彩陶石;有特辽王的美好的传说;还有素有“**石玩天下奇”美称的瑰丽万千的**奇石。
**奇石已漂洋过海传送友情,**人更是以石待人,地久天长。
**市地下资源非常丰富。
主要矿产有煤炭、煤甘石、铁矿、大理石、方解石、石炭岩石等,尤以盛产煤炭而为广西“煤都”。
**市煤田地质储量约7亿多吨,煤田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占市境总面积的73%。
大理石储量1649万立方米,是桂中大理石基地之一。
碳酸钙含量大于90%的石灰石分布近万亩,方解石其白度在90%以上,这些都是生产水泥、石灰粉等建筑材料的重要原料。
(二)**市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
“十一五”时期是**市建市以来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面对资源枯竭、严重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支持、配合下,全市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克难攻坚,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0年比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1.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1.2%,财政收入增长194.2%,工业增加值增长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7.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长120.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8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3.4%,开创了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十一五”以来,**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5.3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22.7亿元,年均增长8%;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2.5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3.2亿元,年均增长5.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从2005年的7.4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22.9亿元,年均增长25.3%。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9.8∶64.2∶26.0调整为2010年的11.5∶47.6∶40.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明显改善,由原来以第二产业为主转为以第二、三产业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
2011年,是**市市经济转型的关键之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支持、配合下,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资源枯竭、严重自然灾害等诸多不利因素,采取“保稳定、促增长、抓转型、重民生”的强有力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了全市经济平稳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2011年以来,我市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自治区双拥模范城”、“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自治区招商引资项目大兑现工作示范县”等荣誉。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9.5亿元,同比增长13.1%。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3.25亿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5.30亿元,同比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10.95亿元,同比增长12.3%。
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36.98亿元,同比增长2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2.70亿元,同比增长28.4%。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1亿元,同比增长25.8%。
财政收入完成2.76亿元,同比下降15.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42亿元,同比增长18.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20元,同比增长11.1%。
农民人均纯收入5027元,同比增长17.1%。
(三)项目背景
市政污水设施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关系到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
我市的市政污水设施多年来随着建设日臻完善,但随着城区的不断发展扩大,市政污水设施需随之不断完善。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市容市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提高污水入网率,避免对附近环境造成污染。
从源头上解决城市污水污染问题,实施城区污水管网完善工程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根据《广西来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第22条市域排水规划。
1、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
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和重点城镇新建区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污水处理厂处理深度须达二级以上。
一般城镇要因地制宜布置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
2、工业污水由各工业企业自行处理,达《污水排水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要求后方可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3、雨水排水系统结合地形,就近排入水体,并与防洪排涝工程相结合。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本项目的建设非常迫切和必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是落实广西来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和城市发展迫切需要,是有利于**市的发展。
近几年来,来宾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新城区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已初具雏形,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但市政排水设施的建设步伐却稍显滞后,道路、绿化、排水等市政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落后,路网结构先天不足随着城市转型变化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的快速扩张,城镇污水排水量越来越大。
**市原有的排水系统已经无法承担现有的排水量,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本项目的建设,是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及投资环境,形成满足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城市体系的要求。
城市排水设施是指接纳、输送和处理城市污水的管网,它是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设施,是保证人体健康、防治水体污染的重要保障体系,是维护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随着**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市市区污水管网的建设已远远滞后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改造污水管网工程将有助于完善**市市区基础设施,促进污水治理力度,明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并有利于城市整体形象的提高,改善投资环境,对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健康发展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项目建设是解决市区内涝的需要
随着**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市城市建设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城市的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没有得到相应的系统化、规模化的建设。
长期以来,由于**市市区现有的排水管网排水能力不足、年久失修,严重堵塞,导致每年雨季来临时容易发生严重内涝,且内涝发生时,供水、污水、排泄受堵,污水、洪水横流街道。
街道附近及居住地理位置较低的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受到严重的威胁,过往车辆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项目的实施将完善**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改善市区环境、促进市区的经济发展等重要作用,故**市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建设是解决市区内涝的需要。
(四)项目建设是完善污水管网工程的需要
由于**市市区污水处理系统尚不完善,仅有部分污水依靠一些单位和居民自行设置的化粪池处理后就近排入镇区排水管网中,其他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市区排水管网。
长期以来,由于污水管网设施不完善,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本项目改造建设排水管网工程,能收集市区大部分雨污合流污水,作为排污水主干管,应当提前建设,为下一步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项目建设是改善基础设施的需要
配水管网的覆盖面积太小,目前**市配水管网覆盖面积约####,管网覆盖率仅为####。
在**市不断发展扩张、供水规模不断扩大的时候,配水管网的建设也必须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供水系统逐渐完善,逐步满足城乡用水的需求。
2、配水管网管材参差不齐,严重地影响到了供水的安全性目前**市的配水管网中,仅有25%是球墨铸铁管,其余的是使用年久的灰口铸铁管、UPVC管、塑料管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了,而现状的很多配水管网都存在着安全隐患,远不能要求。
3、配水管网中,老化管网所占比例较大,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现状的配水管网中,老化管道占近40%,多数都在20年以上。
因管道老化漏失严重,爆管事故经常发生,这不仅对水资源造成了浪费,给整个**市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给供水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4、多数地区,配水管网为枝状,给水管道管径偏小,缺乏供水安全性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市中多数地区,配水管线均是枝状,没有形成环状管网,从供水安全性来讲,这是很不安全的,同时其敷设管道的管径均偏小,没有适当的预留,对于今后**市的发展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这也是很不经济的。
**市污水管网工程的改造,促进了**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极大的完善**市区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对**市成为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有着可靠的基础设施保障。
对提高市民的健康稳定,促进各民族安定团结,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及投资环境。
因此,解决**市内涝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应成为当务之急。
综上所述,无论从**市人民生活的需求还是对**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来说,对**市的配水管网进行改造是势在必行的。
三、工程建设的可能性
1、完善**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及改善**市投资环境的要求。
2、**市内涝问题已给全市人民的生产与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引起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各有关主管部门对本项目的支持力度很大,**市政府也做了大量实质性的工作。
3、作为完善**市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和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市招商引资硬件条件,改善民生的工程,本项目建设得到**市居民的广泛支持。
4、随着自治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形势发展,**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完善成为市政建设的大趋势,并将很快提上各级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
**市市区作为核心区,有条件成为先行建设完善的城镇之一。
5、本项目的建设得到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
第三章项目服务区概况及规划
一、项目服务区概况
(一)建设条件
1、地形地貌地质
**市地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山峰巍峨、嶙峋,大气磅礴,暗河溶洞遍布全市。
江河流经地带较平坦,形成河谷小平原。
境内石山峰林遍布。
参考周边已有建筑地质资料,场地及其周围无断裂层通过,无地下水,无漏洞等不良地质构造及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地质条件满足项目建设要求。
2、气候
项目所在地为南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严寒期短,少霜少雪,四季均可栽培农作物。
年平均气温20.7℃,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3℃。
7月最热,平均气温28.4℃。
年平均降雨量为1429.6mm。
年平均日照为1534.2小时。
项目选址周边上风向无有害废气、粉尘及噪音污染排放源,对项目无不利影响。
但夏季多暴雨,天气炎热会对施工有不利影响。
3、地震
**市地处较为稳定的华南华北地区,至今地震震级均小于5.5级,本区域构造运动相对较弱,周边地区的地基相对稳定。
据《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1990)地震动峰值加速分区小于0.05个,地震烈度在6度以下。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内容可知:
**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4、交通条件
**市交通方便,通讯发达。
322国道线南(宁)柳(州)二级公路横穿市区,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65公里,北距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仅110公里之遥。
市郊的公路与乡村公路密如蛛网。
每天由**市发往各地的客车达28个班次,过境客车也有30多个班次。
火车通达两乡一镇和六矿一厂,每天还有客货混合列车往返于**市与来宾市之间,在来宾市与湘桂线相接,通往全国各地。
红水河自西向南绕市而过,沿岸码头港口与公路连接,水上运输一年四季均可通航。
5、施工条件
本项目建设用地开阔,具有切实可行的施工场地。
施工所需水电和运输道路均可利用现有的市政管线和道路,项目建设所需的管材、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在**市有充足的货源,可完全满足项目施工的需要。
6、建材
本工程项目所需材料主要是水泥、砂、石、砼管等,绝大部分可在当地充足供应,管材可以通过现有的道路运输。
道路两侧有单位、居民区、工程施工所需的水、电均可就近接入。
(二)城市建设规划
根据《**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提出重点建设市城区**市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综合性多功能生态园林**主要标志,按照“一心一轴一园两带”的空间框架,优化城镇及产业空间布局,加强市中心城区和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提升城区和园区功能及承载力,促进城镇与经济集约化发展。
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管理,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到2012年,建成区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人口规模8.5万人;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9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1万人;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14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5万人。
(三)给水现状及规划
1、**市供水现状
2011年度完成供水量450.6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9.7%;售水量350.48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2.9%,总收入544.6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6%。
2012年第一季度完成供水量133.15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比增长13.06%;售水量85.07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7.83%;总收入167.3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68%。
2、城市用水量预测
采用人均综合指标法预测、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校正。
(1)近期:
规划人口11万人,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取0.45万m3/万人·日。
该指标是规划期最高日用水量指标,并已包括管网漏失水量,则近期市区最高日用水量为4.9万m3/日。
近期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9km2,采用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0.55万m3/km2·d校正,算得近期日用水量为4.95万m3。
因此,远期最高日用水量去4.9万m3/日。
(2)远期:
规划人口15万人,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取0.5万m3/万人·日。
该指标是规划期最高日用水量指标,并已包括管网漏失水量,则近期市区最高日用水量为7.5万m3/日。
近期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14km2,采用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0.55万m3/km2·d校正,算得近期日用水量为7.7万m3。
因此,远期最高日用水量去7.5万m3/日。
3、给水系统规划
完善给水设施布局与建设,以红水河水作为城区供水水源,在市区西北面新建一座水厂,最终供水量达12.0万立方米每年规模。
对于规划区内的自备水源,近期对其发展进行严格控制,远期予以取消。
给水管网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原则进行布局,给水符合国家、广西颁布的环保、供水等相关标准、规范、规程和规定。
(四)城市排水工程现状及规划
1、排水工程现状
目前**市中心市场排水管网为雨污合流制。
排水管网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全长4.623公里,当时修建排水管网是根据当时的城市现状来修建的,排水管网的管径较小(D=500mm)。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问题在这座城市相继暴露出来,城市的排涝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对我市雨水、污水管网进行详细的调查,发现雨水、污水管网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许多管网严重损坏,管网淤泥堵塞。
每逢雨季,由于排水不畅造成中心市场一些住户被水淹进家和街道积水的现象。
2、**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1)目前**市排水管网为雨污合流制,现状排水管渠年久失修,缺乏维护,淤塞严重,排水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加上市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市现状排水管网断面尺寸偏小,已经不能满足收集和排放镇区雨污水的要求。
(2)目前市区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排放无序,管道铺设落后,部分道路缺乏排水系统,容易造成污水积水。
(3)由于县城排水管道没有统一的规划,管道布置较为分散,凌乱,排水暗沟、明沟混杂。
直接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景观,环境问题已相当严峻。
(4)随着市区的扩展,许多水塘被填没,使得市区滞留、调蓄雨水的能力下降,加上地面硬化率提高而导致的径流系数增大,加大了市区排水管网的负担,导致市区现有排水渠道排水的能力不足,容易产生内涝。
第四章服务范围和污水总量预测
一、工程服务范围
本工程主要服务于**市中心市区污水管道,改造区域的人民中路、城站路、城中一街、东环路的污水管道承担**市市区的大部分的污水。
由于改造区域是城市中心区域,工业用水非常少,大多为生活用水。
**市建设规划:
2012年,建成区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人口规模8.5万人;
2015年,规划建成区面积9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11万人;
2020年,规划建成区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15万人。
二、污水总量的确定
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的要求,管网设计应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
在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将预测结果综合考虑,确定本项目污水量。
本项目使用三种方法预测污水量,即:
通过用水定额法计算污水量;通过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法预测污水量;通过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法预测总污水收集量。
最后根据三种计算方法预测结果综合考虑,确定本项目污水量。
(1)污水量预测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市为一区中小城市,平均日的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170-280(L/人.d)综合考虑**市用水现状及将来的发展情况,参考类似城市的用水情况,取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分别为2012-2015年为270L/人.d,2015-2020年为250L/人.d。
本工程现状及预测的生活污水量预测采用折减系数法计算,即用实测数据计算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