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5976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土保持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水土保持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水土保持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水土保持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水土保持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土保持方案.docx

《水土保持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方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土保持方案.docx

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着密切联系,基本上大部分水保措施均可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而采用,甚至对施工扬尘防治、水污染防治也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还未进行编制,环评建议本项目尽快办理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内容。

本项目简单介绍水土保持相关内容,具体内容详见后期建设单位组织编制的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防治经验

7.1.1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

本项目区高原山地地区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处在2500~2600t/之间,城镇平地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900t/。

根据现场查看和GIS解译的项目区土壤侵蚀现状见图。

图项目区土壤侵蚀现状图

7.1.2水土保持防治经验

本项目可以借鉴已建并运行的涩宁兰输气管道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经验。

涩宁兰输气管道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富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或复耕,有效地控制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栽植的林草植被成活率保存率达到80%以上,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本项目可以吸纳涩宁兰输气管道工程的水土保持成果经验,制定了相应的水保措施。

水土流失预测

7.2.1土石方平衡分析

本工程主体设计针对土石方平衡合理调配,最大程度综合利用了土石方量,本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万m3(自然方,下同),外购砂夹石万m3,填方量万m3,表土综合利用万m3,本工程建设过程中无永久性弃渣产生,不设弃渣场。

避免了弃渣永久堆放对地表的扰动及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

本工程的土石方工程主要发生在管沟及穿跨越工程的开挖回填,尽管项目区土石方挖填量较大,但各段开挖土石方基本能实现自身挖填平衡;主体工程从节约占地、减少运距、节省投资等方面对土石方进行调配。

管沟开挖土方集中堆放在管沟一侧,分段施工结束后用于管道敷设回填,减少了工程建设对地表扰动和水土保持设施的破坏,从源头上减少了水土流失的产生。

7.2.2水土流失预测

{

工程建设扰动原地貌、占用及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新增的水土流失量可按下式进行预测:

L=S·N·(M2-M1)

式中:

L——新增水土流失量(t);

S——损坏原地貌面积(km2);

N——预测年限(施工期年,植被恢复期3年);

M2——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

M1——原生地貌侵蚀模数(t/km2·a)。

根据上述公式预测计算出工程建设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约为,具体见表。

表新增水土流失量预测表

预测期

地区

原生地貌

土壤侵蚀模数

t/(km2·a)

扰动后的

土壤侵蚀模数

t/(km2·a)

损坏原地貌

面积(km2)

新增水土流失量(t)

施工期

高原山地地区

2600

7800

`

城镇平地

900

2700

~

植被恢复期

高原山地地区

2600

3120

城镇平地

900

1080

合计

@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与布局

7.3.1防治目标

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在执行建设生产类项目一级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各项指标。

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降水量和土壤侵蚀模数现状等实际情况,并根据地貌及防护部位不同,确定:

高原山地地区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为扰动土地整治率97%、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98%、林草植被恢复率99%和林草覆盖率30%。

城镇平地区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为扰动土地整治率99%、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9%、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99%、林草植被恢复率99%和林草覆盖率40%。

7.3.2防治措施布局

本项目施工作业带和管沟区域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同时针对天然气管道施工活动引发的水土流失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把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防护措施有机结合起来。

7.3.2.1高原山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体系

(1)输气管道工程施工作业带

主体工程设计施工作业带总宽度7m,其中一侧3m用来堆放表土和开挖土方,另一侧4m用于施工机械通行,放置管道进行对焊,表土与其他土方分别堆放,有利于保存表土资源,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水保方案在本区外边界布设施工控制线,严格限制施工扰动范围;对占用的土地在施工前剥离表层50cm的熟土层并单独堆放在堆土带内,施工结束后回覆表土进行恢复;针对临时堆存的土石方采用密目网苫盖的措施控制扬尘;占用草地的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土地整治,全面整地后撒播草籽恢复植被,占用灌木林地的栽植灌木林。

(2)输气管道工程管沟

主体工程设计严格按照不同土壤质地分别给出了1:

:

的管沟放坡系数,在确保管沟边坡稳定不造成坍塌,引发水土流失的情况下尽量缩小管沟开口断面。

此外,主体工程设计将开挖回填多余土方平铺在施工作业带和管沟上方。

这两项设计有效控制了占地面积,减少了对原地表和植被的损坏,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在本区需布设对占用的灌木林地和草地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土地整治,全面整地后撒播草籽恢复植被。

(3)输气管道标志桩

本区全部为永久占地,建设完成后均被标志桩覆盖,不产生水土流失,其施工临时扰动区域均处在施工作业带内,建设完成后将随施工作业带统一恢复治理。

(4)高速公路穿越工程区

主体工程设计针对高速公路穿越采取顶管法进行,在公路两侧开挖施工区域,边坡严格按照不同土壤质地进行放坡,在确保边坡稳定不造成坍塌,引发水土流失并满足施工断面要求的情况下尽量缩小开口断面,有效控制了占地面积,减少了对原地表和植被的损坏,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施工过程中在施工区四周汇流方向布设临时土质排水沟和密目网苫盖措施,并在施工断面的面向公路一面也即是受力面布设编织袋装土挡墙,以稳定受力面。

(5)一般公路穿越工程区

主体工程设计针对一般公路穿越采取大开挖的形式进行,严格按照不同土壤质地分别给出了1:

:

的管沟放坡系数,在确保管沟边坡稳定不造成坍塌,引发水土流失并满足施工断面要求的情况下尽量缩小开口断面,有效控制了占地面积,减少了对原地表损坏,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在本区需布设施工区四周钢板围堰和密目网苫盖措施,施工结束后尽快回复公路路面及附属设施。

(6)倒淌河穿越工程区

主体工程设计针对倒淌河穿越采取定向钻法进行,施工方法先进,在倒淌河两岸开挖施工区域,边坡严格按照不同土壤质地进行放坡,在确保边坡稳定不造成坍塌,引发水土流失并满足施工断面要求的情况下尽量缩小开口断面,有效控制了占地面积,在定向钻方式穿越工程中,由于在钻头钻进及预扩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泥浆,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渣也是以泥浆形式存在,如不进行有效管理,将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主体工程设计在定向钻施工场地内开挖泥浆坑,用于泥浆的暂时存放。

为防止泥浆渗漏,泥浆池采用土工布防渗,四周填压编织袋装土。

泥浆池采用人工开挖,矩形断面,坑深约2m,尺寸8m×8m×2m,泥浆池待施工完毕后回填。

以上措施为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减少了对原地表和植被的损坏,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施工过程中在施工区四周汇流方向布设临时土质排水沟和临时堆土的密目网苫盖措施,并在施工断面的面向倒淌河一面也即是受力面布设编织袋装土挡墙,以稳定受力面。

(7)小河穿越工程区

主体工程设计针对小河穿越采取管沟四周填筑围堰和大开挖的形式进行,严格按照不同土壤质地分别给出了1:

.075-1:

的管沟放坡系数,在确保管沟边坡稳定不造成坍塌,引发水土流失并满足施工断面要求的情况下尽量缩小开口断面,有效控制了占地面积。

管道敷设穿越河流沟渠时,将挖损河岸,主体设计施工结束后进行护岸护坡,护坡宽度与管道作业带一致,对挖损的河床进行平整或设置铅丝石笼护底、恢复原地面,减轻了河水冲陶造成水土流失。

河流大开挖穿越河常均有流水,施工前修筑围堰,施工前分两期进行围堰导流或截流,堰内用机械或人工方法开挖管沟;河流上下游两围堰之间的距离应能满足施工作业要求。

围堰顶应高出施工期最高水位,且不超过河岸最低点;围堰上下游采用编织袋装土围筑,其外边坡比1:

,内边坡垂直,围堰内采用碾压砂砾石或粘土填筑,围堰顶宽度应根椐河水深度而定;导流堤应高出施工期最高水位~。

围堰高,顶宽,围堰上游边坡采用编织袋装土保护。

施工结束后,拆除围堰,拆除围堰和导流堤产生的砂砾石回填原河道,恢复河道原地貌;土石就近拉运至管道作业带回填管沟;编织袋集中清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理,防止造成污染。

以上设计减少了对原地表损坏,有效控制了施工过程中和施工结束后的水土流失,恢复了河床地貌,对河道行洪不会造成严重影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在本区布设土石围堰拆除回填原河道后的平整压实措施。

|

(8)输气管道标志桩

其施工临时扰动区域均处在施工作业带内,建设完成后将随施工作业带统一恢复治理,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7.3.2.2城镇平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体系

(1)站场区

主体工程站场建成后,将对空闲地进行硬化,并对站场区提出了绿化系数,将新增站场办公区、生产区和厂区道路绿化措施;新增站场区表土剥离及剥离表土挡护措施,站区内设置排水沟。

并且在站场四周修建浆砌石排水沟,通过站场区临时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与主体工程设计形成一套完整的水土保持体系。

(2)输气管道工程施工作业带

主体工程设计施工作业带总宽度7m,其中一侧3m用来堆放表土和开挖土方,另一侧4m用于施工机械通行,放置管道进行对焊,表土与其他土方分别堆放,有利于保存表土资源,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本区因处在城镇范围内,需在施工作业带两个外边界布设彩钢板围堰,严格封闭施工区域,控制土石乱流;针对临时堆存的土石方采用密目网苫盖的措施控制扬尘;针对占用的空闲地土地整治并全面整地后撒播草籽绿化。

(3)输气管道工程管沟

!

主体工程设计严格按照不同土壤质地分别给出了1:

:

的管沟放坡系数,在确保管沟边坡稳定不造成坍塌,引发水土流失的情况下尽量缩小管沟开口断面。

此外,主体工程设计将开挖回填多余土方平铺在施工作业带和管沟上方。

这两项设计有效控制了占地面积,减少了对原地表和植被的损坏,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在本区需布设针对占用的空闲地土地整治并全面整地后撒播草籽绿化。

(4)输气管道标志桩

其施工临时扰动区域均处在施工作业带内,建设完成后将随施工作业带统一恢复治理,符合水土保持要求,水保方案不再布设其他措施。

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见表。

表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表

一级分区

二级分区

主体已有措施

水保方案新增防治措施

高原山区

1、输气管道标志桩

2、输气管道施工作业带

1、工程措施:

占用土地的表土回覆、植被恢复和区域土地整治

2、植物措施:

全面整地、占用草地的撒播草籽绿化、占用灌木林地的栽植灌木恢复植被

3、临时措施:

临时堆土草袋装土围堰、占用土地的表土剥离、密目网苫盖、施工控制线

3、输气管道管沟

1、工程措施:

占用土地的表土回覆、植被恢复和区域土地整治

2、植物措施:

全面整地、撒播草籽恢复植被

3、临时措施:

占用土地的表土剥离

4、高速公路穿越

1、工程措施:

占用土地的表土回覆、区域土地整治

2、临时措施:

编织袋装土挡墙、占用草地的表土剥离、密目网苫盖、临时土质排水沟、沉砂池、密目网苫盖

5、一般公路穿越

$

1、临时措施:

施工作业带两侧钢板围堰、堆土密目网苫盖

6、倒淌河穿越

泥浆池

1、工程措施:

占用土地的表土回覆、区域土地整治

2、临时措施:

编织袋装土挡墙、占用土地的表土剥离、密目网苫盖、临时土质排水沟、沉砂池、密目网苫盖

7、小河穿越

挡水围堰

1、临时措施:

平整压实

城镇平地

1、站场

1、工程措施:

四周截排水沟、站内排水沟、平整土地、功能区砾石压盖

2、植物措施:

站内乔灌草相结合绿化

%

3、临时措施:

临时堆土草袋装土围堰,密目网苫盖

2、输气管道标志桩

3、输气管道施工作业带

1、#

2、1、工程措施:

土地整治

3、植物措施:

全面整地、撒播草籽绿化

4、3、临时措施:

彩钢板围堰、密目网苫盖、

4、输气管道管沟

1、1、工程措施:

土地整治

2、植物措施:

全面整地、撒播草籽绿化

5、施工生产生活区

1、工程措施:

土地整治

2、植物措施:

全面整地、撒播草籽绿化

1、3、临时措施:

钢板围堰、临时土质排水沟、沉砂池、密目网苫盖

8环保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

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

8.1.1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8.1.1.1建立高效、务实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1、建议建设单位临时成立本项目安全环保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办法。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成果,制定系统的、分阶段环境管理目标、方针,确定与项目建设有关单位的环境保护义务、职责和管理办法。

(2)确定环境管理措施实施效果的监督体系,制定激励和奖惩措施。

(3)开展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知识普及和宣教活动。

(4)监控、评价和改进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进行施工期污染监测,落实施工期污染控制措施,建立完善的监测报告编制、上报制度。

3、促使施工期建设管理与环境管理的有机结合,为实现工程的环境管理目标提供充足的资源保证,包括合格的环境管理人员、管理和治理资金的到位等。

4、充分利用工程支付的调节手段,将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5、做好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文档管理工作。

8.1.1.2加强招、投标工作的管理

1、招标阶段

(1)招标文件编制应体现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成果,明确制定在每一标段中的环境保护目标,明确工程承包商对国土、生物多样性、水等环境资源保护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人群健康和环境整治的责任和义务。

(2)对各标段的施工组织计划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要求,要求编制环境保护实施计划,并配备相应的环境管理人员和环保设施。

(3)规范标底的编制和审定工作,保证工程承包商的合理利润,使其能够实施其环境保护计划。

2、投标阶段

(1)投标文件必须响应招标文件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要求,制定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施工组织计划和实施措施,配备相应的环保管理人员和相应的设施。

(2)投标文件报价应根据标段的具体环境保护要求,合理地制定其实施环境保护管理和对策所需的投资费用预算。

(3)工程承包商要承诺其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不得发生层层转包、层层提取管理费的现象,自愿接受建设单位和地方环保单位的监督。

3、评标阶段

(1)建立高素质的评标专家队伍,注意引进高素质的环保专家参与评标。

(2)加强投标单位的资质、施工能力、管理水平和业绩的审查工作。

(3)认真审查其施工组织计划有关环境保护和施工文明的内容,尤其应对其环境保护保障条件加强审查,禁止那些旨在中标而随意压低环保投入的工程承包商入围。

(4)加强中标价格的评价和审定工作,保证工程承包商的合理利润,从根源上避免其因追求正当利润而牺牲环境的现象发生。

8.1.1.3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监理工作

1、建设单位

(1)加强工程监理的招投标工作,保证合理的监理费用,使工程监理单位能够独立开展工程质量、环境保护的监理工作。

(2)通过招标选择优秀的监理队伍,严把监理上岗资质关、能力关,明确提出配备具有一定环保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应的检测设备的要求。

(3)保证工程监理工作的正常条件和独立行使监理功能的权利,并将其包括环境监理在内的监理权力的内容明确通告施工单位。

(4)建立工程监理监督的有效体制,杜绝监理人员的不端行为。

2、工程监理单位

(1)按监理合同配备具有一定的环保素质的监理人员,并就监理服务的内容强化所有现场监理人员的环境保护知识培训,提高监理人员的环保专业技能。

(2)监督符合环保要求的施工组织计划的实施,工程变更必须经过环保论证,经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实施。

(3)监理单位应加大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土方工程监理力度,包括有肥力土层的剥离和临时储存等,避免土壤资源浪费和土壤侵蚀现象的发生。

(4)在施工单位自检基础上,进行其环境保护工作的终检、评定和验收,确保工程正常、有序地进行。

3、施工单位

(1)作为具体的施工机构,施工单位行为直接关系到能否将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

施工单位必须自觉遵守和维护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教育好队伍人员爱护施工路段周围的一草一木。

在施工前对施工平面图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以尽量少占农田、防护林为原则,施工中严禁乱挖乱弃,做到文明施工,规范施工,按设计施工。

(2)施工单位应合理进行施工布置,精心组织施工管理,严格将施工作业活动控制在施工作业带范围内,在管沟开挖作业中,尽量减小和有效控制对施工作业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3)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和作业时间,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废弃土方的临时堆放,并尽量避免在雨天进行开挖作业活动,避免加重沿线水土流失的危害。

(4)强化施工迹地整治工作。

8.1.2生态保护措施

根据本项目建设的特点,提出以下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8.1.2.1土地利用现有格局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1、严格控制施工占用土地

(1)对永久占地合理规划,严格控制占地面积。

(2)按设计标准规定,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面积,不得超过作业标准规定,对管线敷设施工宽度控制在设计标准范围内,以减少土壤扰动和地表植被破坏,减少裸地和土方暴露面积。

(3)一切施工作业尽量利用原有公路,沿已有车辙行驶,若无原有公路,则要执行先修道路,后设点作业的原则进行。

杜绝车辆乱碾乱轧的情况发生,不随意开设便道。

管线尽量沿公路侧平行布置,便于施工及运营期检修维护,避免修筑专门施工便道。

(4)现场施工作业机械应严格管理,划定活动范围,不得在道路站场以外的地方行驶和作业,保持路外植被不被破坏。

2、恢复土地利用原有格局

(1)施工结束后,应恢复地貌原状。

施工时对管沟开挖的土壤做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压实,以保护植被生长层,降低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尽快使土壤恢复生产力,同时减少水土流失。

(2)对管沟回填后多余的土严禁大量集中弃置,应均匀分散在管线中心两侧,并使管沟与周围自然地表形成平滑过度,不得形成汇水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管线所经地段的原始地表存在局部凹地时,若有集水的可能,需采用管沟多余土或借土填高以防地表水汇集。

对敷设在较平坦地段的管道,应在地貌恢复后使管沟与附近地表自然过渡,回填土与周围地表坡向保持一致,严禁在管沟两侧有集水环境存在。

(3)道路施工中挖填方尽量实现自身平衡。

若要取土,则就近取两侧土为宜,若有弃土要堆放在天然洼地中,并于平整,避免形成小土丘。

路基加固处理所需砂砾石尽量就近取材。

对管线修筑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区及取土、取砂砾料区,都要平整,然后洒上一次水,再让其自然恢复。

各站场地面设施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挖填方亦应尽量自身平衡,若有弃土或取土,也要对其区域进行平整及地面绿化或铺上一层砾石。

8.1.2.2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对于沿线野生动物,建设单位应加强保护工作,作好以下工作:

(1)在施工前,加强对施工人员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加强对普氏原羚和裸鲤的保护,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自觉维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使其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保护野生动物。

禁止捕杀野生动物、捣毁鸟巢等。

(2)要注意合理布设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尽量减少对野生动物影响。

(3)施工时加强管理,靠近植被茂盛地带应避免设置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尽量减少工程施工对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影响。

(4)本工程Z6+400—Z18+600和Z23+800—Z48+600线路从青海湖普氏原羚特护区边缘穿过,该线路应划界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范围;线路两端树立保护普氏原羚警示牌。

(5)而本工程Z0+000—Z48+600线路穿越青海湖裸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严禁施工人员在沿线河内捕鱼;对鱼类保护措施详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保护措施”章节。

8.1.2.3林地恢复措施

Z18+600—Z23+800线路为滚动沙丘,部分退耕还林区域种植灌木林,主要为红柳、沙棘灌丛。

本项目林地占用面积虽然占比很小,但项目施工建设要采取相关措施,将工程建设对林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尤其是要坚决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

(1)林地保护措施

]

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法》以及青海省有关林业法规,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前应办理占用林地的合法手续,尽可能少砍伐树木;

②严格控制沿线林地砍伐数量,征地范围之外的林木严禁砍伐;

③为了降低项目建设对林木的影响,建议对于小龄树木及时移栽,尽量避免随意砍伐;

④穿越林区施工时,首先应减小施工作业带宽度,减少对林区的破坏。

根据工程设计,穿越林区的施工作业带宽度适当缩小(一般地段的施工作业带宽度7m),一般不大于6m;

⑤在林地内及靠近林地的区域施工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火措施。

管沟成型组焊前,应清除管沟附近的树枝、树叶,并采用沟下焊方式;焊接过程中,应对焊接区一定范围设置临时的隔阻材料(如钢板),防止电弧和火花进入林区;严禁在树林边或树林内吸烟、引弧;对于材料中的易燃物质,应设置于空旷的场地且远离焊接区;同时,施工中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

(2)林地的补偿措施

①使用林地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被占用、征用林地的单位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应按青海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补偿标准进行补偿,并向审核占用、征用林地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②森林植被恢复费的收取标准,按照青海省人民政府物价、财政部门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标准执行。

森林植被恢复费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

③临时使用林地的,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和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并按照土地复垦的有关规定对使用后的林地进行恢复。

④施工完毕后,对于占压林地施工便道等临时场地应植树造林恢复。

(3)林木保护措施

①建议设计单位尽量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利用沿线的苗圃地内的沙棘苗作为工程绿化苗木。

②施工单位尽量少砍伐林木,严格控制施工界线,降低对林木的破坏程度。

③施工人员注意森林防火,特别是在10月至翌年5月期间,属于森林防火重要时期。

在施工现场树立防火警示牌,防止发生森林火灾。

线路两侧应树立防火警示牌,警示司乘人员林区防火意识。

④施工前,建议施工单位在当地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对于苗木应进行移栽,严禁随意砍伐。

8.1.2.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

1、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在河流穿越时,尽量避开汛期施工,以减少洪水的侵蚀;分段施工,做到随挖、随运、随铺、随压,尽量不留疏松地面,减少风蚀导致的水土流失。

2、划定施工作业带范围和路线,不随意扩大。

并严格控制机械和车辆的作业范围,尽可能减少对土壤的破坏以及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

3、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4、施工时将禁止材料的随意堆放,划定统一的堆料场,防止对植物破坏范围扩大。

5、管道在河流穿越时,将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对于原有矼护砌的河道,采取与原来护砌相同的方法恢复地貌。

对于土体不稳定的河道,采取浆砌石护岸措施。

管道通过泄洪闸处,将采取矼护底护岸砌措施。

护堤的迎水侧管堤采取浆砌石保护。

施工完毕后,及时运走废弃施工材料和多余土石方,恢复河道,避免阻塞沟渠、河道。

6、施工破坏的植被地带,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对于穿越的林地,管线敷设后,土方回填不仅遵循设计规范要求,还将遵循下石上土、下粗上细、肥沃的在上贫瘠的在下的原则。

回填后管线两侧5m范围内栽种根系不发达、生长性强的植被。

7、水土保持和水工保护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互结合,分区进行布局。

8.1.2.5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