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项目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5387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整理项目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土地整理项目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土地整理项目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土地整理项目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土地整理项目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整理项目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

《土地整理项目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整理项目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地整理项目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

土地整理项目测绘技术设计书

土地整理项目测绘技术设计书

一、任务概述为加快市元坝区晋贤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受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局委托,我公司对其拟进行土地整理的晋贤乡村、道角村实施1:

2000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和勘测定界,为该项目规划设计、上报审批、工程施工提供现时、准确、可靠的地形地理信息数据,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基础服务。

二、测区概况该工程项目位于元坝区晋贤乡村、道角村辖区,含前述两个村所辖全部行政权属境界围。

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4°54′03″至114°57′47″,北纬32°09′12″至32°11′32″。

测图面积约10.5平方公里。

测区属浅丘地形、村庄稀疏,林(竹)木覆盖密度较大,通视条件一般,测区盘山土路较多,其交通条件较差。

三、工作容

2.1基础控制测量:

测区布设E级GPS控制网,以保证满足图根控制及碎部测图需要为原则。

2.2该项目区围1:

2000地形测图约10.5平方公里。

2.3测绘县(区)、镇、村界及地类图斑,编辑勘测定界图。

2.4图斑面积量算并分类统计汇总到组。

2.5刻制地形图和勘测定界图等数据光盘。

四、工作技术依据

1、《地籍测绘规》(GH5002-94)简称“地籍规”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GB/T18314-2001)简称“GPS规”;

3、《城市测量规》(CJJ8-99)简称“规”;

4、《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7-1995)简称“图式”;

5、《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GB/T17160-1997);

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GB12898-91)

7、《工程测量规》(GB50026-93);

8、《土地开发整理标准》(CTD/1001-1013-2000);

9、《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9月);

10、《省土地勘测定界要则》。

11、《市土开发整理测量技术规程》(成国土资发[2005]362号);

12、技术设计书。

五、已有资料及作业流程

5.1已从省测绘局档案资料馆收集该测区1:

10000地形图,通过图解法计算出起算点坐标。

5.2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省测绘局于1986年调绘的元坝区晋贤乡村、道角村1:

1万比例尺地形图,该图件作为测区围的大致标定、踏勘、控制网点图上设计的工作底图。

5.3作业流程

踏堪划定测区范围

N技术设计书送审

实地踏勘控制点

布设E级GPS网控制网

控制测量

内、外业地形要素数据采集及编辑

中间检查、修改

地形图回放检查、修改

最终验收

六、数学基准及投影方式

6.1坐标系统:

1954坐标系(地球曲率半径R=6378245m,大气折光系数K=0.13)。

6.2高程系统:

1956年黄海高程系。

6.3投影方式:

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中央子午线为105o,投影带按3o分带。

七、数字化地形测量基本精度要求

7.1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7.1.1四等以下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

7.1.2四等以下控制网中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

㎝。

7.1.3四等以下各等级水准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2㎝。

7.1.4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10㎝,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7.2数字地形图的精度要求

7.2.1地物点的平面精度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6m,相邻地物点之间的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0.48m.。

困难、隐蔽地区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相邻地物点之间的间距中误差,可按上述规定放宽50﹪。

7.2.2基本等高距及高程精度

(1)基本等高距为1米。

(2)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30m。

(3)其它地区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

平地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3,丘陵地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2。

7.2.3高程注记点位置及密度,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2一般为5—20个即每50米测注一点。

对于地貌破碎的地方应适当加密,如山头、鞍部、平台、凹地、坎上、坎下及地貌变化较段等。

重点加密拟规划建设的沟渠沿线两侧、拟增加和改建道路沿线两侧和拟进行土地平整区域(含坡改梯)的高程点,达到计算量方的需求。

八、控制测量

8.1布网选点

利用该测区1:

10000地图图解得出已知点坐标做为起算点,结合实地踏勘情况,布设E级GPS网(点数≥8)。

在E级GPS控制网的基础上,根据图幅分布的情况,结合实际,分别逐级加密控制或直接布设测图控制。

GPS点为永久性标志,点位的选埋应以稳固可靠、便于长期保存、方便查找、方便使用为原则。

8.1.1E级GPS网

利用该测区1:

10000地形图图解得出已知点坐标做为起算点,布设8个E级GPS点作为测区的控制网。

E级GPS点按如下要求布设:

点位应选在视线开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及高压输电线的位置。

每点应有一个以上通视方向,便于向下一级发展。

点位应选在土质坚硬的地方或坚固稳定的岩石上,便于埋石和观测,并能永久保存。

8.1.2图根导线

(1)、图根控制点是地形要素测量的依据,图根点在E级GPS点上加密。

8.1.3界址点

该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行政境界、村界即为测区围边界,测区围边界拐点设置界址点,行政境界、权属界钱的交点加设界址点;界址点之间的直线距离超过150m时加设界址点。

8.2标石埋设

8.2.1E级GPS点埋石规格为上底12cm×12cm,下底20cm×20cm,高60cm的正四棱台或用混凝土现铸,中间标志为直径12毫米的十字丝螺钉头,如图1所示;E级GPS埋石点标石面标记如图2所示。

图2

8.2.2GPS埋石点在岩石地区或水泥地面埋设标石有困难的,可切割出20㎝×20㎝的方框,切割的宽度为5毫米,深度为2厘米,中间埋入长10厘米、直径为12毫米的十字螺钉,用于代替埋石点,如图3所示。

表面标志参照图2执行:

8.2.3E级GPS点点名以自然地理名称命名,观测、计算按流水号顺序编写,在流水号前冠以“GPS”字样。

如:

GPS01、GPS02⋯⋯。

8.2.5图根埋石点的规格为上底12㎝×12㎝,下底18㎝×18㎝,高40

㎝的正四棱台或用混凝土现铸,如图4所示

岩石地区埋设金属标志图(单位:

㎝)

图3

图4

8.2.6埋石图根点在水泥地上(或原生岩上)埋石有困难的,可凿出㎝×15㎝的方框,中间埋入长8㎝,直径为1.2㎝的螺钉,用于代替埋石点,凿上等级和点号,并涂上红油漆。

表面凿的标志与图5一致。

图5

8.2.7埋石图根点在测区以测绘作业片区编号,在点号前分别冠T,以流

水号顺序编写。

如:

T001、T002⋯⋯(“T”表示图根)。

8.2.8非埋石图根点在水泥或砌石路时,应打入水泥钉;在其他地方应打入4㎝×4㎝×20㎝的木桩,在木桩中心打入水泥钉作标志,并用红漆写上点号。

8.2.9各级控制点的点号从1开始,按顺序往下编,容许跳号但不容许重号。

8.2.10在整理项目区边界的拐点上均应埋设界桩。

在边界拐点较多且距离较短的地段,可由交界双方友好协商进行相应的调整,将界桩埋设在经双方认可的边界上。

8.2.11界桩应为水泥预制件,其中央应有相应的钢筋支撑。

界桩的顶部中央嵌入一个水泥钉为中心点标志,水泥钉长度为5cm。

界桩的尺寸为长10cm,宽10cm,高度50cm的长方体,如图6所示。

由于测区三个村连成一片,村与村之间的界桩可埋设中心加水泥钉的木桩。

界桩由当地政府负责组织土地整理区村民埋设。

8.2.12为便于确定每个界桩在边界上的位置,项目区边界上的界桩应统一编号,其编号的位置应与上报的边界勘界地形图上的位置和编号相同。

用红色油漆在每一个界桩上标明该界桩编号,如图7所示。

界址桩在图纸上须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统一按顺序编号。

图7

8.3施测要求

8.3.1平面控制

(1)、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

A、GPS网应布成具有独立检核条件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导线网形等)。

B、E级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和表3的规定

表2

等级

平均边长

D(km)

GPS接收机性能

观测量

接收机标称

精度优于

同步观测

接收机数量

E级

2

双频或单频

载波相位

10㎜+3ppm

≥2

表3

等级

卫星

高度角(°)

有效

观测卫星总数

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

观测时

段数

观测时

段长度

(mIn)

数据采

样间隔

(s)

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

PDOP

E级

≥15

≥4

≥15

≥1.6

≥40

10—30

≤8

当GPS接收机具有快速静态定位功能时,观测时段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规

定,一般不少于45分钟。

C、各等级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按下式计算:

δ=a2+(bd)2

式中,δ为标准差(㎜);a为固定误差(㎜);b为比例误差系数(1×10-6),d为相邻点间平面距离(㎞)。

各等级GPS网主要技术要求应满足表4规定。

表4

等级

a(㎜)

b(1×10-6)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E级

≤10

≤10

1/45000

观测时应尽量量取仪器高两次(测前、测后)至毫米,并记录于观测手簿中,两次读数差不大于3㎜,并将中数输入GPS接收机中。

D、计算

基线解算采用厂家提供的软件在微机上进行,野外观测数据必须即时备份由专人保管。

以已知的高等级点的WG—S84坐标系坐标作为基线解算依据,根据软件包说明按缺省参数进行解算。

基线测量精度及所组成异步环的坐标差分量闭合差及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Wx≤2nδ、Wy≤2nδ、Wz≤2nδ

W≤23nδ、W=w2x+w2y+w2z

△s≤2nδ

式中:

δ为标准差(mm);

Wx、Wy、Wz为坐标差分量闭合差;

W为环闭合差;

n为闭合环边数;

△s为复测基线长度差。

采用厂家提供的GPS网平差软件,在1954年坐标系下进行二维约束平差。

(2)、图根导线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可采用电磁波测距导线测量。

电磁波测距图根导线,从基本控制点起,用附合导线测定,可发展二次。

导线长度短于表6规定长度的1/3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0.60m。

当受地形条件限制导线无法附合时,可布设不超过3条边的支导线,支导线不得发展新点。

在支导线的起始点上应尽量观测2个连接角,并对左右角各观测一个测回,同时支导线点必须在实地用铁钉或木桩设定,在图上用末埋石图根点表示。

图根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按表5执行。

表5

级别

导线长度

(m)

平均边长(m)

测回数

测角中

误差

(″)

方位角闭

合差(″)

全长相对闭合差

测距

测角

J2

J6

一级

1200

120

1

1

2

20

±40n

1/5000

二级

700

70

1

1

2

30

±60n

1/3000

8.3.2高程控制

(1)、由GPS高解求海拔高

本次高程测量,可利用二次曲面拟合(加入地形改正参数)的方法由GPS高

解求具有相应精度的海拔高。

(2)、三角高程测量

图根点高程均采用电磁波测距方式实施,各等级导线应起闭于更高级的点。

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技术要求见表6。

表6

等级

中丝法垂直角

测回数

指标差互差

往返测高差

之差(M)

导线闭合差(M)

DJ2

DJ6

DJ2

DJ6

1

2

15″

25″

0.1S

±0.05「S2」

1

2

15″

25″

0.1S

±0.05「S2」

图根

1

1

15″

25″

0.4S

±40D(mm)

注:

S为边长,以公里为单位(不足100米时,按100米计算),D为线路长度,单位为公里

导线观测时仪器高、觇标高用钢尺量取至0.001m。

九、野外数据采集

9.1成图方法

全野外解析数字化成图。

9.2成图比例尺

图形比例尺为1:

500、1:

2000。

9.3基本等高距

图形基本等高距为2米。

9.4野外数据采集围

野外数据采集围至土地整理项目区边界外50米。

9.5野外数据采集的原则

野外数据采集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

采集的对象要素要求位置准确,精度符合相应比例尺的数据数学精度要求,属性数据要与数据对象本身相符合。

9.6野外数据采集的技术要求。

9.6.1仪器的对中偏差不大于2mm。

9.6.2每个测站安置好仪器后,首先必须以较远一测站点(或其他控制点)进行定向。

另一测站点(或其他控制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10cm,高程较差平地、丘陵地不应大于±7cm,山地不应大于±15cm。

9.6.3每一测站测完后,应重新检测定向方向,超出上述要求的,其检测前所测的碎部点成果必须重新计算,并应检测不少于两个碎部点。

测站至地物点的距离一般不超过200米,测站至地形点的距离一般不超过350米,最长不超过500米。

地形点间隔一般不大于100米,地性线和断裂线应按其地形变化增大采

点密度。

9.6.4数据采集时,水平角、垂直角度记至度盘最小分划,仪器高、觇标高量取至厘米,测距读数读记至毫米,归零检查和垂直角指标差不大于1′。

9.6.5在测定细部点时,当棱镜由于放置的限制,不能使其中心点地物点重合时,应注意加上相应改正数。

9.7野外数据采集的容及要求。

9.7.1全野外数字化测图的容及要求按照《城市测量规》第P54至P59页

及P123至P129页执行外,应特别注意。

1、地形测图对房屋可作大的综合取舍,根据土地整理需要,该测区居民地可不测定房屋轮廓,而按包括林盘、菜地的居民地外围轮廓测量上图。

2、调绘村界和地类图斑。

3、地形图套现状图(调绘地类现状上地形图)。

4、以村为权属单位进行分类面积量算统计汇总。

5、坟地、沟渠、空地、草地、双线田坎、双线道路等要素应根据实际请况依比例测绘,不得取舍。

6、测区的工矿区只实测其宗地围线、宗地配置相应符号表示。

部建筑物不测绘。

7、与土地权属界线有关的线状地物,如河流、沟渠、道路及管道,各种永久性的输电线路等必须全部实测上图,配电线及其他通讯线等可不测绘,电力线不连线,但要标明走向。

8、河流、沟渠在图上小于0.5mm的用单线表示。

所有河流、沟渠应测注沟底高程和岸上高程。

9、坑塘应测注坑塘底高程;水闸应测注闸顶高程并注明水闸孔数及水闸的宽度;所有涵洞应测注高程。

10、地貌、土质和植被的测绘符合下列规定:

(1)、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0以下表示为斜坡。

(2)、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以陡坎符号表示。

(3)、坡、坎高度小于1米或实地长度小于10米时,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时可适当取舍,其原则是两坎间距在图上小于5mm。

(4)、田、土坎可作较大综合取舍,同一地类,除特别明显且宽而高又长的要表示外,其它可不测绘上图。

(5)、坑穴、斜坡,梯田坎等应在上下方分别测注高程或测上(或下)方高程并量注比高。

(6)、田埂宽度实地小于1m的图上用单线表示,田块应测注有代表性的高程,田埂也可参照上述第(3)条选择表示。

(7)、地貌特征点必须测注高程注记点。

地形高程点注记密度以丘陵地形为准,平均50米远应测注一点,地貌变化大的地方适当加密,拟规划建设的沟渠、道路和拟进行土地平整的区域重点加密。

11、项目区的总面积及界址点的坐标和高程;项目区含边界线外侧面约100

米的地形图。

12、自然村现有耕地面积按宗地面积对现有耕地的类别分别进行测量并归类和图上标注。

十、业数据编绘

业制图软件采用南方CASS7.0或者更高版本CASS系列制图软件。

为了甲方能很方便的使用图形文件,图形成果文件统一采用CAD2000格式的DWG文件。

10.1编绘原则

10.1.1所有要素都按软件规定的表示方法进行采集和处理,每一要素层都必须具有规的属性,要求所有要素属性录入正确;等高线、高程点及其注记的高程属性z值必须与对应的对象一致,正确无误。

10.1.2一个对象要尽量保证其完整性。

10.1.3凡方向固定或无方向性的点状符号只包含其定位点坐标。

有方向点状符号应只包含定位点与方向点坐标。

10.1.4带方向性的线要素,符号辅助线一律在线前进方向的左侧。

10.1.5注记的采集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将河流、沟渠、道路等注记分别采集到相应的层中,注记尽量不压盖地物。

10.1.6所有要素分层存放,一层上只能有该层规定的地物,不能存留属于其它层的要素或其它附属要素。

10.1.7控制点注记不能压在道路线、居民地线上,电子图件资料不能切断道路线、居民地线;但在绘制分幅图时,可按制图要求切断道路线、居民地线。

10.2数据的分类与分层块图与分幅图各要素所在图层必须一致,其要素代码按生产软件规定的要求执行,不得擅自改变层和要素代码。

为了管理数据更加方便,特对图层层名统一作以下规定:

图层名

存放数据

Dgx

等高线、等高线注记

Dldw

独立工矿模块所有地物

Dlss

交通设施模块所以地物

Dmtz

地貌土质模块除等高线及高程点外的所有地物

Gcd

高程点注记及点位点

Gxyz

管线设施模块的所有地物

Jj

境界模块的所有地物

Jmd

居民地模块的所有地物

Kzd

控制点模块的所有控制点

Sxss

水系设施模块的所有地物

Tk

图幅所有的图框信息

Zbtz

植被模块的所有地物

Zdh

野外采集的数据点,在提交的资料里不能保留数据

Zj

图形的所以地名,单位名称、山名、水系名等文字注记

注:

该图层规定在CASS7.0的基础上设定的,如果使用的是CASS6.0所做的图形,也要使图形的分层与该规定保持一致。

10.3图幅文字注记字体规定各类注记按照软件规定的字高、宽自动注记:

十一、检查验收

检查验收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测绘局发布的《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执行。

为保证数字化地形测量成果质量,每个环节都要实行严格的检查,作业组对所完成的测量成果进行认真的自查自检。

检查员对作业组自检修改后的成果进行全面的检查。

然后由公司质检部对检查员上交的成果资料进行最终检查,最后由南江县国土资源局组织进行验收。

各级检查员的检查工作必须踏踏实实的进行,并对所检查的容进行记录,亲

笔签名

对提交的各种观测记录、计算资料、成果表及图件,必须按各自应室检查、野外检查的比例进行检查。

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对计算机的数据文件、图形文件、数据格式、图层以及点、线、面状要素、图斑面积和汇总面积进行全面的检查,保证所提交的数据文件和图形文件满足甲方要求。

十二、上交的成果资料:

按合同约定提交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数量

备注

1

技术设计书

2套

2

GPS控制网

2套

3

GPS控制平差报告

2套

4

控制点成果表

2套

5

1:

2000地形图图幅结合表

2套

6

1:

2000地形图

2套

B0号纸1:

5000比例出图

7

1:

2000勘测定界图

2套

B0号纸1:

5000比例出图

8

碎部图斑量算表,汇总表,土地勘测定界报告及

相关图件数据文件,文字资料

2套

9

技术总结报告

2套

10

成果数据光盘

2盘

致远测绘

2010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