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金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5369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金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金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金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金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金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金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金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金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金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金乡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山东省金乡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1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适逢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也是《周口店记忆》新书出版发行之日。

《周口店记忆》记载:

“……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

榛子、胡、桃、榆等植物大量存在……另外,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址)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证明北京人()

A.会使用火B.依靠采集生活

C.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D.会制造石器工具

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据下图判断,河姆渡人已开始了

A.群居生活

B.氏族公社的生活

C.原始农耕生活

D.游牧生活

3.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共同特征有()。

①使用磨制石器②挖掘水井③建造房屋④制作陶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在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同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的。

其中,汉民族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其前身是()

A.元谋人B.炎黄族C.半坡氏族D.华夏族

5.“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这段材料出自《山海经》。

与这段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A.涿鹿之战B.盘古开天辟地

C.尧舜禅让D.大禹治水

6.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一种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通俗读物。

下图画面所描绘的事件是()

A.夏朝灭亡B.商朝建立

C.武王伐纣D.周朝灭亡

7.“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你知道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郡县制C.分封制D.世袭制

8.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

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A.

B.

C.

D.

9.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国力,下列各项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尊王攘夷”,扩充疆界③奖励耕织和军功④没有军功的旧贵族仍享有特权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10.历史学家钱穆说:

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

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11.“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

”这一顺口溜反映的现象开始于

A.秦朝B.汉朝

C.唐朝D.宋朝

12.下方数据材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西汉初期的社会状况,据此判断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B.经济衰败,人口锐减

C.经济恢复,人口增加D.中央集权,国力鼎盛

13.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

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这项措施旨在

A.取消分封制B.恩泽贵族C.削夺武将军权D.加强中央集权

14.汉武帝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的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B.统一铸造五铢钱

C.开通灵渠D.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15.2015年3月,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旨在重开“丝绸之路”。

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B.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D.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16.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7.下图是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现象。

此历史现象造成的重要影响是:

A.北方社会的安定B.北方经济的开发

C.江南战乱的加剧D.江南经济的开发

18.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著作中写道:

“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

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

19.下图列举的史实,出现的时期是在

A.开皇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20.下列图片展示的是我国古代两项重要的水利工程,两者相同之处是

A.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都沟通了南北的交流

C.都促进了民族的交融D.都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二、综合题

21.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秦汉帝国也是当时世界最强的国家之一。

这一切,缘于统治者的因时制宜(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为加强对各国的统给,秦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如下图)。

(1)依据材料一中行政示意图指出,秦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別掌管什么事务?

(2)依据材料一中行政示意图指出,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根据示意图或者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整个的行政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材料二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管辖人口

管辖的郡

中央人口

封国人口

中央辖郡

封国辖郡

450万

850万

15个

39个

(3)表格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三请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

(4)请你根据这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知指出《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什么内容?

22.历史离我们很近,传统文化融入方寸钱币。

欣赏下列几组纪念币,探究历史问题

材料一“和”字书法纪念币

(1)以上四枚纪念币的背面主景图案分别为“和”字的篆书、隶书、行书、草书四种书法字体(图片顺序已打乱)。

请你判断,最有可能出现在秦始皇的诏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的字体,分别是哪枚钱币的?

(2)“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

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你知道这句话出自哪本书?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青铜铸艺银币这枚青铜铸艺纪念银币的背面图案,向我们呈现了古代人民铸造青铜器的场景。

一位工匠正在使用器具熔炼青铜,另外两位工匠,正在一个已经铸造好形状的青铜器上进行雕琢和修饰,他们可能是在刻铭文,也可能是在打磨或者检查青铜器。

(3)“青铜铸艺”银币上有商代两件著名青铜器,请写出其名称。

材料三司马迁纪念币、祖冲之纪念币

(4)请你选择材料三中一枚纪念币,并为其中一位历史人物写一个简要的介绍

23.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神州大地上劳作生息,推动经济发展的活动构成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到了战国时期,人们也曾经因为B在水利方面的卓越贡献而对他有下面这样的赞誉: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1)材料一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

B主持下修建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材料二

“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传》

(2)据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和司马迁的记载,你可以推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材料三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

劝戒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

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相对安定,百姓富裕来。

(3)材料三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

据本则材料,请你归纳一条我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材料四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中描述的江南状况

(4)根据材料四,请归纳材料从哪几个方面描述了经济的发展局面?

(5)发招上面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你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原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是否定的选择题。

依据材料“……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

榛子、胡、桃、榆等植物大量存在”反映了北京人依靠采集植物生活;“另外,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说明北京人应经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遗址)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反映了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

由此分析材料没有反映了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C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关键词“骨耜、稻谷”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状况,河姆渡原始居民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说明河姆渡人已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群居生活、氏族公社的生活、游牧生活,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图片关键词“骨耜、稻谷”是解题的关键,河姆渡原始居民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说明河姆渡人已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3.C

【分析】

【详解】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共同特征有使用磨制石器,建造房屋,制作陶器。

会挖掘水井的只是河姆渡人,故选C。

4.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炎黄部落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这就是汉族的前身,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排除。

5.A

【解析】

根据题干“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65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跟来自东方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进行大战。

蚩尤战败,炎帝和黄帝逐渐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所以答案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的含义,这句话涉及的人物是蚩尤,皇帝,地点是冀州之野,由此可知是涿鹿之战。

6.C

【解析】根据漫画中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的是武王伐纣的史实。

公元前1046年,以西周部落为主的联军在周武王的带领下起兵讨伐商王纣,双方在牧野大战,最终导致商王朝灭亡。

故选C。

7.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把土地人口赐给诸侯臣下,让他们在各地建立诸侯国,以拱卫周王室,C正确;禅让制是远古时代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A排除;秦朝统一中国后,在地方上全面实行郡县制以取代分封制,郡县长官都由皇帝或朝廷直接任免,不得世袭,不得享有封地,B排除;世袭制是指权力、地位等在家族内部世代传承的制度,D排除。

故选C。

8.C

【详解】

本题考查甲骨文的有关知识。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尊王攘夷”是春秋时期诸侯进行争霸战争的旗号和目的,④的表述不符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因此②④都是错误的。

排除含有②或④的选项,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0.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各派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春秋战国那种自由思索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打击,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应选B。

11.A

【详解】

根据关键词,郡县制,小篆可知是在秦朝,秦朝郡县制推行到全国,故答案选A。

12.A

【详解】

根据所学和示意图可知,封国人口、辖郡均比中央多,这说明诸侯强大,威胁中央,故A符合题意;西汉初期,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经济恢复,人口渐增,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是说,封国的势力影响到了中央集权,故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D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可知,这就是推恩令,它消弱了封国,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符合题意;推恩令仍在分封,只是已经不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故A不符合题意;推恩令不是为了恩泽贵族,而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B不符合题意;推恩令是消弱封国势力,和削夺武将军权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以封国影响中央集权为切入点,考查推恩令。

掌握,推恩令仍在分封,只是已经不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14.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汉武帝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选项A统一文字,与秦始皇相关,不符合题意;选项C开通灵渠,与秦始皇相关,不符合题意;选项D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是汉初与汉高祖刘邦相关,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5.B

【解析】

【分析】

【详解】

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它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建立与发展,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

故选B。

16.C

【详解】

图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是典型的政权分立时期,同时政权分立,各民族共同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所以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符合图片内容。

ABD三项不符合图片的内容。

所以答案选C。

17.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

这一时期,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

北方人的南下,给江南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8.C

【详解】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给平民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9.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是唐玄宗时期的名僧,他为了传播唐朝文化,远渡日本,六次之后终于成功,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唐玄宗统治时期,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得国力达到最强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0.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都江堰兼具分洪和灌溉功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故A符合题意。

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的交流,仅处于成都平原,故B不符合题意;两者均是水利工程,故C不符合题意;前者促进了秦国的强盛,后者加重了人民负担,是隋朝灭亡因素之一,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

(1)皇帝;掌管:

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掌管监察。

(2)地方:

实行郡县制;特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或者地方服从中央,皇权至高无上。

等等能表示出这个意思的表述。

(3)问题:

王国(封国)势力威胁中央。

(或者,王国势力尾大不掉。

等类似意思的表述。

);措施:

实施“推恩令”。

(4)态度:

秦始皇反对(或者,排斥、打击等)儒家。

(或者禁止儒家思想传播。

等类似意思。

)汉武帝独尊(或者尊崇)儒术。

(或者,把儒家思想或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等类似意思。

)内容:

儒家学说、儒家著作、儒家经典等皆可。

也可答,《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行政示意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行政示意图和结合所学知识,秦统一后,废除分封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确立了一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管辖,中央政府直接听命于皇帝,所有权力都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皇权至高无上。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可知当时王国在人口、管辖的郡方面甚至超过了中央,可见王国(封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实施“推恩令”,结果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加强。

(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秦坑儒谷”“汉代讲经图”,可知是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提倡儒学教育,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秦始皇反对(或者,排斥、打击等)儒家、汉武帝独尊(或者尊崇)儒术。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为推崇儒学,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2.

(1)图二、图三

(2)《论语》

(3)名称: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4)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中国史学、文学的贡献非常大。

或:

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示意图可知,秦朝以秦篆为通用文字,故图二是秦始皇诏书;《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书,故图三是。

(2)根据所学可知,“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3)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示意图可知,“青铜铸艺”银币上有商代两件著名青铜器,它们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这是青铜器中的代表。

(4)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示意图可知,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例如,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中国史学、文学的贡献非常大。

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23.

(1)大禹、李冰;都江堰

(2)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并推广。

(3)文景之治:

统治者注重发展经济、轻徭薄赋。

(4)土地开垦数量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纺织业发达等。

(5)农业技术的改进;统治者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社会的稳定等。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可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垂范后世;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示意图可知,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铁器和牛耕出现并推广的现象。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

劝戒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

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相对安定,百姓富裕来”可知,这就是汉初文景之治:

统治者注重发展经济、轻徭薄赋是我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地广野丰……”可知,这是说土地开垦数量增加;根据所学和材料四“……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可知,这是说农作物产量提高;根据所学和材料四“……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这是说纺织业发达等。

(5)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经济发展的原因,材料二说明要有农业技术的改进;材料三说明统治者要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材料四说明社会要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