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5269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

这种观点属于()。

A.外铄论

B.内发论

C.多因素论

D.相互作用论

1.【答案】A。

 

解析:

白板说认为人生来如同白板,人的知识都是学习得来的,人的差别都是由教育产生的结果。

所以属于外铄论。

故本题选A。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C.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

D.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

2.【答案】A。

解析: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包含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

故本题选A。

3.小龙明知乱扔纸屑是不文明行为,但又总是管不住自己.教师应注重培养其()。

A.道德认识

B.逍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信念

3.【答案】C。

解析:

小龙知道自己不应该乱扔纸屑,说明他有基本的道德认知,但是意志品质比较薄弱,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应加强道德意志的锻炼。

故本题选C。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83年

B.1986年

C.1993年

D.2006年

4.【答案】B。

解析:

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1986年,第二次修订版是在2006年。

故本题应选B。

5.学校在课外活动中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这一活动形式属于()。

A.小组活动

B.学科活动

C.阅读活动

D.群众性活动

5.【答案】D。

解析:

群众性活动的规模比较大,至少以一个年级的学生作为活动参与者,也可扩大为全校活动或校际联合活动,这种活动形式由于规模较大,适合的活动内容主要为一次性的普及教育活动,如各种报告会、讲座、文艺演出会、竞赛、仪式、运动会和专题教育活动等。

故本题选D。

6.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一般不低于()。

A.20%

B.40%

C.60%

D.80%

6.【答案】C。

解析:

美国社会学者巴比提出要至少达到60%的回收率才算是有效的。

故本题选C。

7.儿童易患口角炎、角膜炎、皮炎等,可能是缺乏()。

A.维生素A

B.维生素B2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7.【答案】B。

解析:

维生素B2因色黄而含核糖,又被称为核黄素,我们在平日膳食中容易缺乏维生素B2,缺乏时可出现机体代谢紊乱,表现为口角炎、溃疡、唇炎、舌炎、角膜炎等病症,应及时补充。

故本题选B。

8.红色往往使人感到温暖,蓝色往往使人感到清凉,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联觉

B.感觉对比

C.感觉适应

D.感觉后像

8.【答案】A。

解析:

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能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例如,切割玻璃的声音会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使人产生冷的感觉。

故本题选A。

9.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A.班级排名

B.老师表扬

C.家长鼓励

D.学习兴趣

9.【答案】D。

解析:

内在学习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其他选项都属于是外部的因素所引起的外在动机。

故本题选D。

10.学生学习了自然数以后,再学习整数,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类属学习

D.组合学习

10.【答案】A。

解析:

上位学习又称总结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

自然数属于整数,故本题选A。

11、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亿,教师将某个英语单词变成小故事,这是运用了()。

A.复述策路

B.组织物略

C.精细加工策路

D.元认知策路

11.【答案】C

解析:

精细加工策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比如记忆术、灵活处理信息等。

题干中老师的做法是将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灵活处理,所以属于精细加工。

故本题选C。

12、在心理辅导中,小学生有时会把辅导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以获得情感的满足。

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共情

B.移情

C.同情

D.激情

12.【答案】B

解析:

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咨询者身上的过程,学生将老师当成父母就是将对父母的情感投射到老师身上,故本题选B。

1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计划属于()。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13.【答案】B

解析:

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故本题选B。

14、《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所蕴涵的数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4.【答案】C

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高明的教师善于用启发的方法教育学生。

”故本题选C。

15、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张老师将“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日标

C.思想与方法目标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5.【答案】A

解析:

知识与技能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张老师所拟定的即为学科知识,故本题选A。

16、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先呈现动植物的基本知识,接着是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再

是与人类相关的生态系统知识,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属于()。

A.直线式

B.螺旋式

C.并列式

D.循环式

16.【答案】B

解析:

螺旋式是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

题干中所表达的动植物的知识在先后出现,故本题选B。

17、某小学拟编写一本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编写这一教材的主要依据应为()。

A.教学目标

B.数学内容

C.课程标准

D.课程计划

17.【答案】C

解析: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故本题选C。

18、学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后,为了更好地达成“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

爱心”的教学目标,老师布置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读书指导法

D.实习作业法

18.【答案】C

解析:

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本题中老师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体现了读书指导法。

故本题选C。

19、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对做错的题目暂不打“×”做对后再打“√”,这种评价属于()

A.延迟评价

B.绝对评价

C.相对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19.【答案】A

解析:

延时评价,就是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作出的回答不予以及时的评价,而是把评价的时间适当的向后拖延,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和自由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让学生在完成思考过程、获得顿悟之后给以恰如其分的评价或小结的评价方式。

故本题选A。

20、当前我国小学阶段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A.分科课程为主

B.活动课程为主

C.综合课程为主

D.校本课程为主

20.【答案】C

解析:

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

①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②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③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故本题选C。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人格发展与形成的影响因素。

21.【参考答案】本题考查影响人格的因素。

(1)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环境因素。

(4)早期童年经验。

(5)自然物理因素。

22.简述学校德育的实施途径。

【参考答案】本题考查德育途径。

(1)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5)班主任工作。

23.《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专业能力”包括哪些?

23.【参考答案】本题考查教师专业能力。

(1)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2)组织与实施能力

(3)激励与评价能力

(4)沟通与合作能力

(5)反思与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材料:

(2)班小明最近在校表现不好,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为了解小明在家中的情况,班主任顾老师到小明家家访,在同小明父亲交流情况时,顾老师引用了一句古语:

养不教,父之过。

小明的父亲听后很不高兴的说:

顾老师,你这话欠妥,孩子是我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

现在,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

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小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师与家长冲突的看法。

(10分)

(2)简述教师家访的注意事项。

(10分)

24.【参考答案】

(1)教师与家长的冲突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材料中冲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沟通观念和行动的偏差,使家长和教师之间存在信任危机。

教师总是以这种专业人士的姿态出现,凌驾在家长之上,那么在沟通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描述学生表现的好坏。

材料中,教师以专业人士的态度来指责小明的问题出现在父亲身上,而家长则将教育的责任全部都归结到学校和老师身上,说明二者存在信任危机。

②沟通技巧的缺乏,使沟通无实效。

教师跟家长沟通时,偏重指责、命令,很少运用引导、激励的方法;有些教师不能巧用非语言的如声音、表情、体态等传递信息的方法。

材料中,老师引用“养不教,父之过”这种指责的言语,势必会引起家长的不满。

③沟通过程缺乏计划性,错失沟通时机。

教师应该在沟通渠道方面起主导作用,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沟通计划,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和家长关心的问题,到达早发现、早解决。

材料中,小明的成绩出现了严重下滑,已经造成了不良后果,在老师和家长沟通时出现了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如果能做好计划性沟通,双方达成对问题的一致看法,也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优势互补,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

一个人的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和家庭的密切合作,不仅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

(2)家访是班级管理者与家长交流的十分重要的方式,也是班级教育力量协调的好方法,是班主任与学生个别家庭进行交流,以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

家访注意事项:

①不以告状为目的

家访的目的是与家长交流信息,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最好的家庭和班级合作的条件,而不是“告状”。

材料中,顾老师带着指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②要保持诚恳态度

班主任态度要诚恳,尊重学生和家长。

在家长和学生面前,班主任的地位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一种服务者的态度,因此家访中应态度谦和诚恳。

材料中,顾老师凌驾于父亲之上,是欠妥的。

③要承担责任

家访不是简单告知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而是要与家长一同努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因此班主任要承担责任,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帮助。

材料中家长和顾老师都推卸责任,缺乏责任意识。

④要守时、守信

要建立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良好关系,使家长充分信任班主任。

守时守信是基本的要求,是班主任必须做到的。

材料中,家长和老师已经出现了信任危机。

25.材料:

王老师出示问题:

每棵树苗16元,张叔叔要买4棵,经过协商,买3棵送1棵,每棵便宜多少元?

学生很快就有了以下两种解法:

(1)16×3=48(元)48÷4=12(元)16-12=4(元)

(2)16×3=48(元)16×4=64(元)64-48=16(元)16÷4=4(元)

王老师习惯性地问了一问:

“还有不同解法吗?

小杰迟疑地举起了手:

“老师。

我的方法是16÷4=4(元),但我说不出为什么。

这种解法王老师也没预料到,是否可行呢?

是巧合吗?

面对这一情况,王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组织同学进行探讨。

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

“这个16元也表示买4棵一共便宜的,除以4得到的就是每棵便宜的。

”有的说:

“买3棵送一颗,便宜的就是送的这1棵,也就是4棵便宜16元,所以16除以4就是每棵便宜多少元。

”……小杰困惑的表情舒展了,王老师也露出了笑容。

问题:

(1)结合材料,评析王老师解决小杰困惑的教学行为。

(10分)

(2)简述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的基本要求。

(10分)

25.【参考答案】

(1)材料中王老师的教学行为遵循了启发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材料中王老师面对学生不同的回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组织同学共同探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解决困惑,遵循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材料中,王老师给学生讲授数学题时,联系生活中买树苗的事例,便于学生解决除法的运算。

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此外,王老师在解决学生困惑时的教学行为,符合新课改下的教学观“教育者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王老师并没有以自己讲授的方式教会学生解决困惑,而是采用学生自己探讨的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符合“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替代了传统的知识传授。

这些做法均值得我们学习。

(2)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有以下要求:

①合理选择。

学生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但并非都能成为教学所用,教师要认真地加以选择。

②学生自愿。

教师在利用学生个体资源时一定要征得学生的同意,因为有的可能涉及到学生的隐私。

③利用适度。

在学生中存在着大量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教师不可以没有限度地拿到课堂上来。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④创设机会。

无限的教学资源就潜藏在学生的整体构成中,有待教师的开发与激活。

⑤因地制宜。

教师在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⑥及时调控。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获得的信息、经验与教学内容进行相互联系,及时作出调控,帮助学生整理与归纳。

⑦了解学生。

要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就要切实在了解学生上下功夫。

⑧尊重学生。

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需要。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

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

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

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无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惊弓之鸟

更羸(ying)是古时候魏(wei)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着魏王到郊外去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

“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

”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赢说:

“请让我试一下。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xian),只听得嘣(beng)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打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

”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笑笑说:

“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

“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慘,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就掉了下来。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该文的文本特点。

(10分)

(2)如指导小学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12分)

(3)“更羸看到大雁后作出了怎样的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做出来的。

”针对该问题设计教学行为。

26.【参考答案】本题考查学科知识与教学实践。

(1)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

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2)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3)情境教学,步步为赢

第一步:

文本突破

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

用手势告诉老师。

明确:

第8节

出示练习,自读第8节,思考填空,用(……)在书上括出答案。

它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

学生讨论表演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

表演:

“箭伤未愈”“孤单失群”。

明确:

飞得慢——箭伤未愈,叫得惨——孤单失群。

讨论:

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

因果——先果后因。

第三步:

分角色朗读,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

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男:

它飞得慢——女:

是因为……

男:

它叫得悲惨——女:

是因为……

第四步:

引导学生学习因果句式。

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

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明确:

通过朗读,理解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第五步:

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

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就_____。

它一_____,伤口又_____,就_____。

明确:

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

27.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简述《课标(2011)》关于“长度、面积、体积”教学的基本要求。

(2)如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题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27.【参考答案】本题考查学科知识与教学实践。

(1)在第一学段关于“长度、面积、体积”的基本要求为

①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②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③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④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⑤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⑥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在第二学段关于“长度、面积、体积”的基本要求为

①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

②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知道面积单位:

千米2、公顷。

④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⑤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⑥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⑦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⑧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体积的含义并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探索体积单位的学习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3)导入环节的设计

利用多媒体播放乌鸦喝水的定格动画。

动画播放完毕后,引导学生思考:

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呢?

预设:

因为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设计意图:

采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将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激发学生爱观察思考的热情。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指出上述材料的重点和难点。

(10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并说明理由。

(20分)

28.【参考答案】本题考查学科知识与教学实践。

(1)

Keypoints:

Words:

Themeaningandthepronunciationofthewordssuchas“light,heavy,big,small...”.

Targetlanguage:

“It’sheavy/small/bigandlight...”.

DifficultPoints:

Howtogivesuggestionswhenshoppinganddescribethings’featurebyusingthecorrectsentencestructure“Itis…”.

(2)

Knowledgeaims:

Studentscanunderstandthemeaningofnewwordsaboutdescribingobjectslike“light,heavy,big,small...”.

Studentscanmasterthesentencestructure:

“It’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