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考模拟卷及答案.docx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考模拟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考模拟卷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考模拟卷及答案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3届高考模拟卷
语文
2013.05.29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溃脓(huì)巷道(hàng)掮客(qián)久假不归(jiǎ)解铃系铃(xì)
B.辟邪(bì)胡同(tòng)门槛(kǎn)量体裁衣(liàng)怙恶不悛(qūn)
C.泥古(ní)炮制(páo)缙绅(shēn)半身不遂(suí)斩将搴旗(qiān)
D.讣闻(fù)歼灭(jiān)侪辈(chái)同仇敌忾(kài)彰善瘅恶(dān)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866年,32岁的皮日休踌躇满志,一路风尘仆仆,赶到京城长安应考,大腹便便的主考官见他奇貌不扬,眼睛不对称,就讥笑他,皮日休立即反唇相讥。
B.华而不实、言而无信的官方套话,是浸淫着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陈词烂调,不解决实际问题,它们就像银样镴枪头,徒有其表,实际上不中用。
C.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言中肯肇,他语重心长地指出,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十个突出问题亟待解决,这尤其振聋发愦、发人深省。
D.4月,面对四川卢山卒不及防的苦难与悲伤,国人戳力同心、马不停蹄地弛援,但当下最需一条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
理性救援,热血才能换来生命的奇迹。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虽如此,这并不意味着民间只能等闲视之,相反,从此次雅安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灾难与各地民众休戚相关。
前方行动,后方守望,已来不及收拾心情,有关灾难的各种信息便纷至沓来,它们需要我们去甄别,去善待,更需要我们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给予善意的襄助。
A.等闲视之B.休戚相关C.纷至沓来D.襄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及集中配餐企业在采购和加工环节的规范性,顺义区卫生监督所加大了对各单位的监督检查。
B.中国本土作家首获诺贝尔文学奖,不仅代表着蕴含中国特色、风格、气派的中国文学已走向世界,更标志着以莫言作品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学登上了世界文学之巅。
C.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
梦想已经含苞待放,但最终能否结出硕果,还取决于我们选择正确的城镇化道路。
D.老教授在四川雅安卢山灾区语重心长地叮嘱老师:
学生志愿的高远与低下,对其成才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激励学生科学地确立志向,是教育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填空题3分;断句题3分)
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知性论(节选)王夫之
①言性者皆曰吾知性也。
折之曰性弗然也,犹将曰性胡弗然也。
故必正告之曰:
尔所言性者,非性也。
今吾勿问其性,且问其知。
知实而不知名,知名而不知实,皆不知也。
言性者于此而必穷。
目击而遇之,有其成象,而不能为之名,如是者于体非芒然也,而不给于用。
无以名之,斯无以用之也。
习闻而识之,谓有名之必有实,而究不能得其实。
如是者执名以起用,而芒然于其体,虽有用,固异体之用,非其用也。
②夫二者则有辨矣。
知实而不知名,弗求名焉,则用将终绌。
问以审之,学以证之,思以反求之,则实在而终得乎名,体定而终伸其用。
此夫妇之知能,所以可成乎忠孝也。
知名而不知实,以为既知之矣,则终始于名,而惝怳"(chǎnghuǎng)以测其影。
斯问而益疑,学而益僻,思而益甚其狂惑,以其名加诸迥异之体,枝辞日兴,愈离其本。
此异同之辨说,所以成乎淫邪也。
③夫言性者,则皆有名之可执,有用之可见,而终不知何者之为性。
盖不知何如之为知,而以知名当之,名则奚不可施哉?
谓山鸡为凤,山鸡不能辞,凤不能竞也。
谓死鼠为璞,死鼠不知却,玉不能争也。
故浮屠、老子、庄周、荀卿各取一物以为性,而自诧曰知,彼亦有所挟者存也。
苟悬其名,惟人之置之矣。
名之所加,亦必有实矣。
山鸡非凤,而非无山鸡。
死鼠非璞,而非无死鼠。
以作用为性,夫人之因应,非无作用也。
以杳冥之精为性,人之于杳冥,非无精也。
以未始有有无为性,无有无无之始,非无化机也。
以恶为性,人固非无恶,恶固非无自生也。
以善恶混为性,歘然而动,非无混者也。
以三品为性,要其终而言之,三品者非无所自成也。
以无善恶为性,人之昭昭灵灵者,非无此不属善不属恶者也。
④情有之,才有之,气有之,质有之,心有之,孰得谓其皆诬。
然而皆非性也。
故其不知性也,非见有性而不知何以名之也。
惟与性形影绝,梦想不至,但闻其名,随取一物而当之也。
故可直折之曰,其所云性者非性,其所自谓知者非知。
犹之乎谓云为天,闻笋菹(zū腌菜)而煮箦(zé竹编床席)以食也。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言性者于此而必穷穷:
穷究
B.弗求名焉,则用将终绌绌:
不足,不够
C.以三品为性,要其终而言之要:
关键,要点
D.孰得谓其皆诬诬:
欺骗,诓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此异同之辨说,所以成乎淫邪也。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矣
B.①夫言性者,则皆有名之可执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①以无善恶为性,人之昭昭灵灵者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①闻笋菹而煮箦以食也。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1)虽有用,固异体之用,非其用也。
(3分)
(2)知名而不知实,以为既知之矣,则终始于名,而惝怳以测其影。
(4分)
(3)故其不知性也,非见有性而不知何以名之也。
(3分)
8.依据原文,完成填空。
(1)王船山的《知性论》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论述对“性”这一概念的认识的:
一是从名实的关系来论人们所谓的“知”即现代所说的“知识获得”;二是批判的做法。
(2分)
(2)在作者看来,要,这样做才能真正得到知识。
(用原文回答,1分)
9.用斜线“/”给下面画横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3分)
嗟乎!
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注:
黟(yī):
黑,黑色。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4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
(8分)
除夜二首(其一)【注】
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洛阳南渡后第二年的除夕。
(1)本诗首联中的“意”有哪些含义?
请结合颔联和颈联作简要分析(4分)
(2)古人特别欣赏这首诗的尾联,说它“结有神致”,你同意此观点吗?
请简要分析。
(4分)
11.古诗文默写。
(6分,每空1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苏轼《赤壁赋》)
(3)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登健康赏心亭》)
(4)钿(diàn)头银篦(bì)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白居易《琵琶行》)
(5)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贾谊《过秦论》)
(6)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杜牧《阿房宫赋》)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
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
美感与快感
朱光潜
①美感和快感究竟有什么分别?
有些人见到快感不尽是美感,替它们勉强定一个分别来,却又往往不符事实。
英国有一派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就是如此。
他们见到的分别彼此有不一致。
有人说耳、目是“高等感官”,其余鼻、舌、皮肤、肌肉等等都是“低等感官”,只有“高等感官”可以尝到美感而“低等感官”只能尝到快感。
有人说引起美感的东西可以同时引起很多人的美感,引起快感的东西则对于这个人引起快感,对于那个人或引起不快感。
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没有普遍性。
这些学说在历史上都发生过影响,如果分析起来,都是一钱不值。
拿什么标准说耳、目是高等感官?
耳、目得来的有些是美感,有些也只是快感,我们如何去分别?
“客去茶香余舌本”“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等名句是否与“低等感官”不能得美感之说相容?
至于普遍不普遍的话更不足为凭。
口腹有同嗜而艺术趣味却往往因人而异。
陈年花雕是吃洒的人大半都称赞它美的,一般人却不能欣赏后期印象派的图画。
我曾经听过一位很时髦的英国老太婆说道:
“我从来没有见过比金字塔再拙劣的东西。
”
②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别的。
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饥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得到快感。
喝美酒所得的快感由于味感得到所需要的刺激,和饱食暖衣的快感是同为实用的,并不是起于“无所为而为”的形象的观赏。
③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
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既忘却自我,自然不能觉得我是否喜欢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引起的是不是快感。
对一件艺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
如果自已觉得快感,我便是由直觉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的态度便已失去了。
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到过后才回忆起来。
比如读一首诗或是看一幕戏,当时我们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④这个道理一经说破。
本来很容易了解。
但是许多人因为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遂走上了迷路。
近来德国和美国有许多研究“实验美学”的人就是如此。
他们拿一些颜色、线形或是音调来请受验者比较,问他们欢喜哪一种,讨厌哪一种,然后作出统计来,说某种颜色是最美的,某种线形是最丑的。
独立的颜色和画中的颜色本来不可相提并论。
在艺术上部分之和并不等于全体,而且最易引起快感的东西也不一定就美。
他们的错误是很显然的。
12.一位很时髦的英国老太婆说道:
“我从来没有见过比金字塔在拙劣的东西。
”作者以此说明的是()
A.“低等感官”只能尝到快感而不能拥有美感。
B.生活的富足往往导致艺术趣味的低下无能。
C.一个很时髦的人未必是有艺术趣味的。
D.口腹有同嗜而艺术趣味却往往因人而异。
1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一项的是()
A.“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指的是审美过程是有所为但无功利的,而正是在这种纯粹的境界中才达到了“审美”这一“有为”目的。
B.“直觉”就是“忘却自我”,是意识不到自己在欣赏,是“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
一旦觉得自己是在欣赏了,感觉到快感了,那么这便是在“反省”了。
C.作者以“提灯寻影”为喻,提着灯是寻不到影子的,灯光达到的一刹那就是影子消失的那一刻,那么由反省变为直觉的时候也就是美感态度失去的时候会。
D.作者在文章最后强调指出,个人的好恶并不是评价美的唯一准则,“实验美学”犯的就是这一类的错误,并由此强调在艺术上部分之和不等于全体。
14.关于美感与快感的区别,作者反对的是什么?
主张的又是什么?
请概括说明。
(4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生若直木
张承志
①去年在南方,终于见识了从小听说的滕王阁。
②那天一同登阁的朋友中,有老书家某先生。
眼望秋水长天,大家心情舒畅,我随口向老先生求教,从纸到墨,听他讲文房四宝的奥妙。
③滕王阁已翻盖一新,阁中层层店铺林立。
看见摆的镇纸光色新鲜,盘算是否也买一对。
如今作家少文,个个的字都如鸡飞狗趴。
我也一样,偶尔写字,怨笔赖墨,而且只有一把英吉沙匕首压纸。
足踏着滕王阁的地板,心里寻思,这镇纸只卖十多块,不能说好,但是有落霞孤鹜的字儿,带回一对也算个纪念。
④老先生却摇头,以为粗瓷生铜,不值一顾。
他说江西书家的案上,没有这种次货,也不使菜刀压纸。
镇纸多用檀木自制。
我说我的字哪里要什么镇纸,砖头石头,有一次足矣:
老先生沉吟半晌,说,我给你做一对吧。
⑤囊匣装着的镇纸被捎来北京时,我正在读一个小说。
⑥急忙掀开囊匣盖子,只见一双白润的檀木,静静躺在紫红的绒布里。
真是性灵南国,书法家还做细木工!
抚着满掌光洁,脑中现出柔润檀木划过宣纸的感觉。
⑦怀着一丝谢意,握着镇纸继续读。
小说的主人公,将面临他第二次的被捕。
小说是我的一个朋友写的,历历细微的,满篇都是他在“四人帮”时的苦难遭遇。
我用白檀木唰地一划,翻过下一页。
⑧这篇小说,其实是因了我的怂恿,朋友才勉强写了出来。
他是个内向的家伙,文字轻描淡写,但骨子透出凄凉和压力,使我们都敏感了,读着我想。
⑨檀木握久了以后,光滑中沁出了一种冰凉。
我想快些翻完这篇小说,好给江西的老前辈回信。
可是故事却正在有趣处,不由我不先读完。
警察监视他的房东,审讯他的女友,他把头上的一张大网,写得纲举目张。
⑩一瞬间我意识到手中的镇纸。
掂了一掂,觉得挺沉。
确实,檀木决非杨柳杂属,不显形骸,不露纹理。
这么一想再掂掂手里小说,突然感觉我辈的感情娇嫩。
不是么,以前我的那些劳什子,不更是又嫩又酸么。
⑾丢开小说,摩挲着檀木镇纸,心里不禁佩服。
世间最不外露的,怕就是这光洁之物了。
⑿其实当初斧子劈锛子凿,它的内里该都是坑疤。
人也一样,每逢出事,当事人处当时,都要让肉长的心迎着刀刃,哪怕它伤痕累累。
⒀囊匣下面,覆着一条墨纸,我取出来一看,原来是老者的题字:
直木顶千斤江西民谚
⒁趁着一时感悟,我提笔兑墨,用这一对白檀木压住纸边。
想了半天,编了两句,哪管字迹蠢劣,与江西老者唱和了一张:
生若直木,不语斧凿
⒂我想,事物都大致雷同,无论一茎枯草,一头弱牛。
政治的伤害比起永恒的大自然和长流的历史,比起存活下来的民众,是那么渺小。
除了我们,被笔墨染了一身毛病的人,大家都不去炫耀自家伤痕。
而且,大都是心广意宽,如打磨光滑的檀木镇纸,像穿了新衣裳的农民,干净漂亮地活下来。
15.作者在登临滕王阁的时候,缘何生发了欲买镇纸的盘算?
(4分)
16.请结合文意,简析文中画线句子“人也一样,每逢出事,当事人处当时,都要让肉长的心迎着刀刃,哪怕它伤痕累累”的含意。
(5分)
17.本文主体部分与朋友“写小说”的内容是联系在一起,这样写是否显得矫情?
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5分)
18.作者以“生若直木”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请结合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简要阐发你的认识和感受。
(100字左右)(6分)
六、选做题(19、20题任选做一题,12分)
19.阅读下面几段经典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
①子曰:
“毋友不如己者。
”
②子游曰: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
③子曰: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④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1)根据上述文字,各总结一条交友原则。
(6分)
(2)请联系当今社会现实谈谈对《论语》中交友之道的理解(6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2分)
据《湖南日报》消息,《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12十大流行语”,年度热词“正能量”位居榜首。
但今年最为火爆的“屌丝”等不在其中。
据《咬文嚼字》编辑部透露,编制年度“十大流行语”是一项十分严肃的事,既要考虑到词语在当年的流行度,又要从语文伦理角度加以必要的考量,选优汰劣,力争通过“十大流行语”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一如既往,《咬文嚼字》坚持了自己一贯的选择标准,即:
第一,重视语词的创新度,纯新闻性词语(如“表叔”“江南style”等)不选;第二,重视语词的规范度,以谐音、游戏等手段创造出来的词语(如“童鞋”“大虾”等)不选;第三,重视语词的文明度,格调不高、低俗不雅的词语(如“屌丝”“蛋疼”等)不选。
“屌丝”2012年确实很火,甚至还上过《人民日报》,也有许多读者朋友建议收入。
《咬文嚼字》曾几次组织专家讨论,大家一致认为:
它的不雅、恶俗的趣味是很明显的,有违《咬文嚼字》收选“十大流行语”的第三条原则。
最后,《咬文嚼字》拒绝了“屌丝”。
《咬文嚼字》发布的“2012年十大流行语”分别是:
“正能量”、“元芳,你怎么看?
”、“舌尖上”、“躺着也中枪”、“高富帅”、“中国式”、“压力山大”、“赞”、“最美”和“接地气”。
20.
(1)请联系新闻的导语、主题内容及背景材料,在(甲)(乙)两处补写出相关内容。
(4分,不超过12个字)
(2)请就2012年确实很火的“屌丝”一词落选年度“十大流行语”谈谈你的看法。
(150字左右,8分)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熟悉经济学的人,大都知道“外部不经济性”这一术语,它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自己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行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思维短视”、“道德沦丧”、“人文精神失落”……难道只有经济领域才如此吗?
现在,我们都走在实现“美丽中国梦”的路上,但“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仅仅让我们拥有天蓝、地绿、水净、风清的美好家园,也还不是我们“美丽中国梦”的最佳构想。
你认为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们该拯救些什么,才能稳健地实现文明转型呢?
请联系自身或社会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主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作文关联材料内容,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
A解析:
B.怙恶不悛(quān);C.泥古(nì);D.彰善瘅恶(dàn)溃脓(huì):
(疮)溃烂化脓。
溃,指溃(kuì)烂。
掮客(qián):
掮客在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指替人介绍买卖,从中赚取佣金的人。
引申意思也指市场上的中间商人,或者借指投机的政客。
量体裁衣(liàng):
按照身材尺寸裁剪衣服。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怙恶不悛:
hùèbùquān怙:
依靠,依仗;悛:
改过,悔改。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泥nì古:
泥:
拘泥,固执。
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而不知变通。
斩将搴旗(qiān):
搴:
拔取。
拔取敌旗,斩杀敌将。
形容勇猛善战。
彰善瘅恶[zhāngshàndànè]:
彰:
表明、显扬;瘅:
憎恨。
表扬好的,斥责恶的。
2、答案:
C解析:
A.其貌不扬B.陈词滥调C言中肯綮,振聋发聩
D.猝不及防,戮力同心,驰援
3、答案:
B(A.等闲视之:
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
等闲:
寻常,一般。
B.休戚相关:
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
说“灾难与各地民众”休戚相关不妥,应为“息息相关”,即互相关联,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C.纷至沓来:
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D.襄助:
辅佐,帮助。
)
4、答案:
D解析:
A.搭配不当,应为“加大……检查力度”。
B.语序有误,作为递进复句,应先“中国当代文学”后“中国文学”。
C.两面对一面,“无疑选择”前应加上“能否”。
D.这里“高远和低下”讲了“两面”,“作用”似乎只讲了“一面”,实质上却讲了“两面”,因为“作用”是个隐性的“两面”词语,可以是积极正面的,也可以是消极负面的,语意的表达并不混乱,合乎语法和逻辑。
讨论“性”的人,都说我知道“性”的含义。
可以驳斥他说,“性”不是你阐述的那样。
他还会说,“性”为何不是这样子呢?
因此一定要正告他说:
你所讲的“性”并不是“性”啊。
现在我们不问“性”的含义,只问“知”的内涵。
对事物有所了解而不知道这一名称,知道名称而不了解这一名称所指的事物,都不能算是有“知”。
探讨“性”的人,对于这一问题必须穷究。
观察事物,事物有其外在现象,却不能给它一个名称,如此做法表明对于事物的本质并不是茫然无知但不能发挥其作用。
不能给它一个名称,也就不能真正使用它。
对某一事物因常见而有所了解,一般说来有一事物之名称就必有一事物之本质,(因为不能给它以名称),所以终究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
像那种依据事物的名称而发挥其作用,却对于事物的本质茫然无知,即使能指出其作用,这种作用是另外一种事物的作用,而不是所认识的这种事物的作用。
这二者是必须辩明的。
了解一事物的本身而不知道其名称,不去归纳概括事物的名称,那么,事物的作用将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提出疑问加以审辨,学习了解加以论证,思考后加以探求,那么,其事物得以掌握并最终获得其名称,事物本体确定而事物的作用得以发挥。
这是每一个普通夫妇都知道,因此他们可以尽忠尽孝。
知道事物的名称而不了解事物的本质,认为自己就认识此事物了,那么最终还只是停留在知道事物名称的层次,而糊里糊涂推测其现象。
于是愈问愈怀疑,愈学愈偏向一面,愈思愈狂躁迷惑不解,这是因为将一事物的名称用到完全不同的事物身上,用来阐述的浮华的言辞日多一日,离其事物的本质就愈来愈远。
这是对异同的辨别,也是淫邪之说产生的原因。
讨论“性”的人,都有名称可以沿用,有作用可以发现,但是他们还是不知什么是“性”。
大概不了解“知”为何,却以“知”之名称呼它,“名”则什么不可以用为“名”呢!
指山鸡为凤,山鸡不能推辞,凤也不能争竞。
称死鼠为璞玉,死鼠不能拒绝,玉也不能争辩。
因此浮屠、老子、庄子、荀卿每人选择一个特点来阐述“性”,而自欺欺人地说这就是“知”,他们自认为有所依据。
如果将“名”指定,那只是人为地加以指定的。
“名”之所指,也一定有其内涵。
山鸡不是凤,而不是没有山鸡。
死鼠不是璞玉,并非没有死鼠。
以事物的作用为“性”,一般人都予以呼应,并非没有事物的作用。
以神秘莫测的“神”为“性”,人们对神秘莫测之物并非不以为它们是“神”。
以未曾有过的“有无”为“性”,没有所谓“无”的开端,并不能否认宇宙变化的枢机。
认为“恶”就是“性”,人本来不缺乏“恶”,“恶”本来也是由人自身产生出来的。
认为善恶混合为一体是“性”,(人心)忽然而动,并非没有将善恶混合体存在。
认为人存在上中下三品划分为“性”,究其根本来说,人之三品并不是没有其自我形成的原因。
认为人类无善恶是人的“性”,人类光辉灵明,并不缺乏这种不属善不属恶的东西存在。
有的在“情”中,有的于“才”中出现,有的在“气”中,有的是在“质”中,有的是由“心”含,哪里能说他们是诓人的。
然而这些都不是“性”。
所以,他们不懂“性”,不是他们见“性”而不懂得用什么来定义“性”。
因他们与“性”形影隔绝,梦想不到,只听说过“性”之名,随便选择一点来定义它。
因此,可以驳斥说,你所说的“性”不是“性”,你所说的“知”也不是“知”。
好比说“云”就是天,听说过笋就煮竹席作食物一样。
5、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解题时应联系语境,据词推义。
要:
概括,总括。
6、答案:
B(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A表原因/表凭借。
C介词,拿,用。
D.表承接,就/表假设,如果。
)
7、
(1)即使能指出其作用,这种作用也是另一种事物的作用,而不是所认识的这种事物的作用。
(得分点:
“虽”“异体之用”“其”)
(2)知道事物的名称却不了解事物的本质,认为自己就已认识此事物了,那么最终还只是停留在知道事物名称层次,而糊里糊涂推测其现象。
(得分点:
“而”“既”“始终”“惝怳”)
(3)所以他们不懂“性”,不是他们见“性”而不懂得用什么来定义“性”。
(得分点:
“故其”“何以”“名”)
8、屠、老庄、荀子等派别各取一物确定“性”的定义
问以审之,学以证之,思以反求之。
9.答案: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
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
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费心劳神,必然会损耗精力。
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鲜红滋润的肤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光亮的须发变得花白斑驳。
(人非金石)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
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磨难,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
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
南渡后,召为兵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知制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