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课件 讲义 练习 47.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5105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课件 讲义 练习 4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课件 讲义 练习 4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课件 讲义 练习 4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课件 讲义 练习 4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课件 讲义 练习 4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课件 讲义 练习 47.docx

《高考地理课件 讲义 练习 4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课件 讲义 练习 47.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课件 讲义 练习 47.docx

高考地理课件讲义练习47

题组层级快练(十四)

一、选择题

(2018·南昌二模)行道树是指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给车辆和行人遮阴并构成街景的树种。

南昌地区行道树以樟树为主。

下图是摄影爱好者在南昌市东西向道路上朝正东方向拍摄到的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1、2题。

1.景观树要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季节性D.周期性

2.2018年2月3日,南昌遭遇今年首次雨雪冰冻灾害,行道树中樟树受损明显,原因是樟树(  )

A.树干高大B.根系薄弱

C.枝叶茂盛D.冬季落叶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景观树要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A项正确。

差异性主要体现地理环境的不同点,B项错误。

与环境相适应,没有体现季节性、周期性变化,C、D两项错误。

第2题,树木受冻害主要和植被树叶茂盛,叶片水分含量大,故受冻害面积大,因此行道树中樟树受损明显,原因是樟树枝叶茂盛,与树干大小无关,故A项错误,C项正确。

冻害主要是受气温影响,与根系深厚、薄弱无关,B项错误;南昌位于亚热带,樟树属于常绿植被,冬季不落叶,D项错误。

(2018·韶关模拟)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CO2,而森林土壤是CO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O2主要来自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

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3~5题。

3.武夷山森林土壤CO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  )

A.1~2月B.4~5月

C.7~8月D.10~11月

4.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  )

A.降水较多B.蒸发量较大

C.气温较高D.枯枝落叶较多

5.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土壤温度较高B.土壤湿度较大

C.土壤含水量较高D.枯枝落叶量较多

答案 3.C 4.A 5.D

解析 第3题,图示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含水量、枯枝落叶量呈正相关,而武夷山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则夏季排放量最大。

第4题,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西坡为背风坡,则土壤含水量东坡大于西坡,使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东坡大于西坡。

东西两坡气温相差不大;蒸发量越大,土壤含水量越少,越不利于二氧化碳排放;两侧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枯枝落叶相差不大。

第5题,天然林一般要比人工林更稠密,则土壤光照较少而温度可能较低,土壤含水量一般相差不大;但因稠密而枯枝落叶量更多,故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

(2018·雅安三模)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

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6~8题。

6.推测艾比湖现湖区湖水最浅的位置是(  )

A.东侧B.西侧

C.北侧D.南侧

7.下列不属于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B.人类活动增多,大量引用入湖河水

C.过度开垦,长期引湖水灌溉

D.入湖河流减少,稀释作用减弱

8.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是(  )

①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

②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风沙加剧,影响交通

④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加重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6.B 7.C 8.A

解析 第6题,湖泊干涸的部分说明水域较浅,图中艾比湖西北部为干涸湖区,故湖水最浅的位置是西侧。

第7题,湖水由淡变咸主要原因是湖水变少了,稀释作用减弱,导致盐分比重增大。

自然原因主要是全球变暖,蒸发加剧,人为原因主要是“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导致入湖的河水变少,故A、B、D三项都有关。

艾比湖湖水为咸水,不能直接引湖水灌溉,故C项错误。

第8题,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湖水水量减少,蒸发量减少,则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①正确;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会变坏,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正确;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会使盐渍化和沙化加重,风沙加剧,进而影响交通,③正确;湖泊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不会导致土壤盐渍化加重,故④错误。

(2018·山西质检)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

下表是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成9~11题。

植被类型

积雪开始

时间(日)

积雪结束

时间(日)

积雪日数

(天)

年最大雪

深(厘米)

稀疏灌木

136

268

132

11.0

草地

135

266

129

29.6

农田

136

264

128

33.5

建设用地

133

273

140

23.4

注:

积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

积雪开始时间以连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厘米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天日积雪深度小于5厘米确定。

9.上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  )

A.稀疏灌木B.草地

C.农田D.建设用地

10.造成积雪结束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

A.稀疏灌木接受太阳辐射较强,消融速度较快

B.草地植被萎缩,积雪紧实度小,消融速度较快

C.农田地表裸露,反射率大,消融速度慢

D.建设用地有高大建筑物,加快雪的消融

11.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积雪的保温效应,改变了土壤温度

B.积雪反射率高,使大气温度增高

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答案 9.C 10.B 11.A

解析 第9题,积雪厚度越深,表明形成积雪的条件越好,故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农田。

第10题,表中数据显示,稀疏灌木积雪结束时间(268日)较晚,则消融速度不快,故A项错误;积雪的紧实度越小,越有利于积雪消融,草地积雪结束时间(266日)较早,故B项正确;农田积雪结束时间(264日)较早,说明消融速度快,则C项错误;高大建筑物具有遮阳作用,减缓积雪的消融速度,则D项错误。

第11题,积雪覆盖地表,具有保温作用,改变土壤温度,故A项正确;积雪的反射率高,可以减弱地面辐射,降低大气温度,则B、C两项错误;地面积雪融化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形成地表径流,则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2.(2018·枣庄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这里曾经森林茂密,是滦河、辽河的发源地之一,清朝在此设立皇家“木兰围场”。

由于清末大规模开围放垦和战争、山火等原因,至建国初期已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景象。

1962年塞罕坝林场设立,经过三代造林人的不懈努力,森林覆盖率从12%提高到80%,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达到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2017年12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材料二 塞罕坝林场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 塞罕坝林场建设初期,受自然条件制约,造林成活率不足10%,后来林场采用高床育苗(图)等技术措施,使树苗成活率显著提高。

(1)说出塞罕坝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性的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塞罕坝林场建立之初造林成活率低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与平床育苗相比,寒罕坝采取高床育苗的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塞罕坝林场的生态环境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季风区向非季风区(或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温带森林向温带草原的过渡地带。

(2)地处高原,热量条件不足;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较少,干旱灾害频繁;靠近冬季风源地,多大风,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土地沙化,土壤贫瘠。

(3)采取高床育苗,增加了土层厚度,改善了土壤结构,有利于提高土温,便于雨季排水,有利于人工施肥、浇灌、除草、喷药等管理。

(4)可防风固沙,阻止了(浑善达克)沙地向南推进,减少了首都北京(华北地区)的风沙危害;涵养(滦河、辽河)水源;改善了当地小气候,维护了生物多样性。

解析 第

(1)题,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性的主要表现,主要从地理位置以及各个地理要素的变化来体现。

读图分析可知,塞罕坝位于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是由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向东部季风区的过渡地带,是由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从干湿度来看,位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从植被来看,位于温带森林向温带草原的过渡地带。

(2)题,造林成活率低主要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来进行分析。

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主要是气温、降水、地形、土壤等。

塞罕坝地处高原、山地,地势较高,热量条件不足,适宜生长期较短。

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较少。

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较大,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荒地缺少植被保护,水土容易流失,土壤贫瘠,土壤中的水分难以涵养。

第(3)题,根据图示分析,高床育苗增加土层厚度,利于提高土温,也便于雨季排水,同时也有利于人工施肥、浇灌、除草、喷药等管理。

第(4)题,结合森林的功能分析,塞罕坝林区能够增加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能够防风固沙,阻止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展,减轻华北地区风沙危害,净化空气;能够保护农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13.(2018·临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马达加斯加岛,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南北长达1700千米,东西宽约600千米,为世界第四大岛屿。

2000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2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

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5500万年的进化历程。

狐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

(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自然景观的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热带雨林。

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加湿,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景观。

(2)①岛屿长期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②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干扰少;③岛屿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

(3)①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栖息地)、食物减少;②(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狐猴生存环境受到破坏;③非法捕杀狐猴获利;④全球气候变化,狐猴生存环境改变;⑤(狐猴为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

解析 第

(1)题,图中狐猴分布区主要集中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联系气候分布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故自然景观为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主要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和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角度分析。

(2)题,“生物物种丰富”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和地形环境复杂,加上受人类影响较小。

“极为独特”的原因主要是距离大陆远,生物进化慢。

第(3)题,狐猴数量剧减主要原因可从三点分析,一是自身生存能力弱;二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其生存环境破坏和食物减少;三是人类的捕杀等。

(2018·肇庆三模)山体效应是指由于山体隆起,对山体本身及其周围环境造成的气候效应。

下图为38°N科罗拉多落基山脉山体内外最热月气温10℃等温线分布高度图。

据此完成14~16题。

14.图示结果说明,山体效应的表现为(  )

A.焚风效应B.降温效应

C.温室效应D.增温效应

15.造成图示结果的直接原因是山体内部近地面大气(  )

A.吸收太阳辐射多B.吸收地面辐射多

C.大气逆辐射强D.吸收太阳辐射少

16.落基山脉由于山体效应,使得(  )

A.山麓自然带向北延伸

B.山体内部的垂直带谱更完整

C.山麓自然带向南延伸

D.山体内部的自然带向高处抬升

答案 14.D 15.B 16.D

解析 第14题,图示曲线表示落基山脉山体内外最热月气温10℃等温线分布高度,根据曲线形态说明,同一等温线在山体内部分布的海拔高,外部分布的海拔低,山体效应的表现为增温效应,D项正确,B项错误。

焚风效应指的是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差异,不是山体内外差异,A项错误。

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作用的表现,与山体内外差异无关,C项错误。

第15题,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造成图示结果山体内部气温较高,直接原因是山体内部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多,B项正确。

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很少,不是大气主要直接热源,A项错误。

大气逆辐射强、吸收太阳辐射少不是大气温度高的原因,C、D两项错误。

第16题,落基山脉由于山体效应,使得山体内部的温度较高,同一自然带向高处抬升,D项正确。

山麓自然带受纬度影响,不会向北、向南延伸,A、C两项错误。

山体内部的垂直带谱不可能增加,不会更完整,B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