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1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中图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302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1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1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1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1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1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中图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1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中图版必修2.docx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1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中图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1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中图版必修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1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中图版必修2.docx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四章第1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图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四章第1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图版必修2

[最新考纲]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分析解读] 1.说出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历史阶段和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2.说出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成因及寻求解决途径。

3.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利用图示说明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的含义,举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4.了解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含义,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结合具体案例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第1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暖

1.表现:

过去的100多年中气温明显上升,到目前已升高了0.3~0.6℃。

2.原因

(1)自然原因:

20多亿年来的地球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有一定的周期。

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

(2)人为原因(主要原因)

①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②毁林。

3.影响

(1)直接后果:

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2)间接后果

二、臭氧层的破坏

1.臭氧层的作用:

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

2.现状:

全球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明显。

3.原因:

氟氯烃化合物的大量使用。

4.影响

(1)影响人类健康。

(2)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三、大气污染与酸雨

1.大气污染

(1)污染源:

我国城市污染源主要来自燃煤产生的废气和汽车尾气。

(2)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带来其他环境问题,如酸雨。

2.酸雨

(1)定义:

pH值小于5.6的降水。

(2)成因:

酸性氧化物气体与水汽结合。

(3)危害

(4)主要分布:

欧洲、北美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特别提醒] 解答有关环境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

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

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2)成因分析。

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

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

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3)后果与危害。

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

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考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B.全球变暖

C.酸雨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答案 

(1)A、C、B、D(从左到右、自上向下)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等。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清联系框架图中各项内容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

(1)题,从排放的废气类型和木材生产、滥伐这些信息可确定空白框内应填的选项。

(2)题,图示信息显示产生全球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有:

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等。

第(3)题,应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分析得出对应的相关措施:

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等。

【考向立意】

本题利用框架图的相互关系,考查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思维过程】

阅读框架图→获取图中的内在联系→调运所学知识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寻找解决措施→规范准确书写答案。

【误区警示】

①不能正确找出框架图中的因果关系;②不能利用图中给出的已知信息组织答案。

【预测展望】

结合最新的时事材料或研究成果,考查当前困扰人类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表现

原因

危害

措施

热点事件

全球

变暖

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100多年中明显上升

人为原因:

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②毁林

自然原因:

间冰期

①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②全球各地的降水和干湿状况将发生改变;③加剧自然灾害

①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排放;②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开发新能源;③保护植被等

①“图瓦卢”移民;②《京都议定书》

臭氧

层破

南极上空出现了一个相当于北美洲面积大小的空洞

①氟氯烃化合物的大量排放;②太阳活动的影响

①直接危害人类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国际合作,逐步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研制新的制冷系统

两极地区出现“臭氧空洞”、青藏高原臭氧层破坏

大气

污染

与酸

大气污染严重;产生pH值小于5.6的降水等

工业和交通的发展

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死亡;②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危及人体健康

①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②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开发新能源

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

欧洲、北美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1.下图为19世纪中叶以来每10年全球表面气温距平变化统计。

读图,回答

(1)~

(2)题。

(1)下列选项与图中信息相吻合的是(  )

A.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

B.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直线上升

C.20世纪50年代,全球气温较1961~1990年平均气温高

D.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每十年都比前十年明显变暖

(2)近几十年,全球气温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密切,是因为温室气体(  )

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B.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C.强烈反射地面辐射D.强烈反射太阳辐射

答案 

(1)D 

(2)B

解析 第

(1)题,结合图示可直接读出答案。

(2)题,温室气体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并把热量保存在大气之中使大气温度升高。

考点二 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表现

2.(xx·大纲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

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答案 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

解析 该区域位于干旱地区,缺少水源,如果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造成河流下游水量减少,荒漠化严重,不合理的灌溉还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渍)化。

【考向立意】

该题以塔里木盆地的棉花生产为例,考查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立意是考查以可持续发展思想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过程】

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定位判断区域特征→调用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对棉花过度种植对区域环境的影响进行推理→对棉花过度种植带来的影响进行过程分析。

【误区警示】

①分析不全面,漏答次生盐碱化;②只答出问题,没有进行必要的过程分析。

【预测展望】

以具体区域为载体,呈现某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结合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和防治对策,意在考查对人类活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及个人所具备的可持续发展素养。

1.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表现

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如下图所示: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典型案例

环境

问题

具体表现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太湖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

垃圾围城现象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康菲石油公司漏油事件

噪声污染

建筑、娱乐、交通

城市噪声污染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

土地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

华北平原次生盐渍化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化合物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恶化、沙漠扩大、南极臭氧层空洞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滥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

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

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

华北平原的春旱

土地资源短缺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耕地减少、草场退化

能源短缺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

地区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交通、工业活动与人类居住地的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乡村

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者强度过大

发展

中国

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

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此外,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达

国家

以环境污染为主

过度消耗资源

2.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11月16日,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

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示信息看,三江源地区属于相对脆弱的高寒生态系统,存在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其中①、②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简述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

答案 

(1)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 

(2)生活能源缺乏 过度放牧 (3)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草场压力、恢复草地植被;改变生活用能方式,减少植被破坏;加强管理,严禁滥采滥伐;合理放牧;加强鼠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

(任答三点)

解析 第

(1)题,根据三江源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推断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题,结合前后联系推断①、②的含义。

第(3)题,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