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宏观经济学试题A卷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2708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农业大学宏观经济学试题A卷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农业大学宏观经济学试题A卷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农业大学宏观经济学试题A卷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农业大学宏观经济学试题A卷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农业大学宏观经济学试题A卷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农业大学宏观经济学试题A卷答案.docx

《中国农业大学宏观经济学试题A卷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业大学宏观经济学试题A卷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农业大学宏观经济学试题A卷答案.docx

中国农业大学宏观经济学试题A卷答案

中国农业大学

2009~2010学年春季学期

宏观经济学  课程考试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国民生产总值:

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凯恩斯陷阱:

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

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但实际上,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

(3)投资乘数:

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4)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方面的支出。

(5)挤出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自然失业率:

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因此,自然失业率应等于某一时点上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率之和。

在实际统计时,用长期的平均失业率来近似地表示自然失业率。

影响失业持续时间长短和失业频率高低的因素都会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7)汇率:

指买卖外国货币或对外国货币索取权所支付的价格,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

汇率是衡量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的尺度,在国际间经济往来中有着重要职能。

(8)菲利普斯曲线:

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8分,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单里)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8分,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单里)

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B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2.在经济衰退时,实际GDP将( A)

A.小于潜在GDP B.大于潜在GDP C.等于潜在GDP D.与潜在GDP的预测没有关系

3.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C )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     D.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

4.属于国民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是(C )

A.国外政府在本国的存款        B.本国在外国发行股票的收入

C.外国居民在本国旅游的支出      D.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投资支出

5.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经济处于IS曲线左下方,那么(A  )

A.投资大于储蓄B.投资小于储蓄C.投资等于储蓄D.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6.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B )

A.变得很小   B.变得很大   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C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提高利率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8.货币乘数大小与多个变量有关,这些变量是( D )

A.法定准备率  B.现金存款比率  C.超额准备率  D.以上都是

9.如果投资对利率非常敏感,那么(  B)

A.IS曲线陡峭  B.IS曲线平坦  C.LM曲线陡峭  D.LM曲线平坦

10.假设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垂直,若增加10%的名义货币供给,将(C  )

A.对物价水平没有影响         B.实际利率水平提高10%

C.物价水平增加10%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10%

11.假定IS和LM曲线交点所表示的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根据IS-LM模型,如果不让利率上升,政府应该(C )

A.增加投资            B.在增加投资的同时增加货币供给

C.减少货币供给          D.减少货币供给的同时减少投资

12.自动稳定器的功能是(B  )

A.缓解周期性的经济波动  B.稳定收入  C.刺激经济增长  D.推迟经济的衰退

1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14.当(D ),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

A.产出水平是由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的就业水平决定时  

B.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时

C.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时   

D.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时

15.净出口是指( C)

A.出口减进口   B.出口加进口   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D.进口减出口

16.当经济中只存在(B )时,该经济被认为实现了充分就业。

A.摩擦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D.需求不足型失业

17.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黄金分割律下的资本积累水平时指在稳定状态下有一最高的(D )

A.人均产出   B.人均资本  C.人均储蓄  D.人均消费

18.加速原理断言(A )

A.GDP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增加     B.GDP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减少

C.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倍增加     D.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倍减少

单项选择题答题单

(请将正确答案用●涂黑)

1

A

C

D

10

A

B

D

2

B

C

D

11

A

C

D

3

A

B

D

12

B

C

D

4

A

B

D

13

A

B

C

5

B

C

D

14

A

B

D

6

A

C

D

15

B

C

D

7

A

B

D

16

A

C

D

8

A

B

C

17

A

B

C

9

A

C

D

18

B

C

D

 

 

 

 

 

 

 

 

 

 

 

三、简述题(共24分)

1.分析财政政策的效果与IS曲线及LM曲线的斜率之间的关系。

(要求作图说明)(10分)

参考答案:

(1)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政府收支变动(包括变动税率、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曲线移动,从而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从IS和LM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曲线和LM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1分)

(2)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缓,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曲线斜率的不同而不同。

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1分)

(3)下面用IS-LM模型来分析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

①LM曲线不变,IS曲线变动。

在图1(a)、(b)中,假定LM曲线完全相同,并且初始的均衡收入Y0和利率r0也完全相同,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现在假定是增加一笔支出

G,则会使IS曲线右移到ISl,右移的距离是EE2,EE2为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即EE2=KG

G。

在图形上,收入应从Y0增加至Y3,Y0Y3=KG

G。

但实际上收入不可能增加到Y3,因为IS曲线向右上移动时,货币供给没有变化(即LM曲线不动)。

因此,无论是图1(a)还是图1(b),均衡利率都上升了。

利率的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资,这就是所谓“挤出效应”。

由于存在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问题,因此新的均衡点只能处于E1,收入不可能从Y0增加到Y3,而只能分别增加到Yl和Y2。

(2分)

图1 财政政策效果因IS曲线的斜率而异

从图1可见,Y0Yl<Y0Y2,也就是图1(a)中表示的政策效果小于图1(b),原因在于图1(a)中IS曲线比较平缓,而图1(b)中IS曲线较陡峭。

IS曲线斜率大小主要由投资的利率敏感度所决定:

IS曲线越平缓,表示投资对利率敏感度越大,即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所引起的投资变动的幅度越大。

若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映较敏感,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时,就会使私人投资下降很多,挤出效应较大,因此IS曲线越平坦,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被挤出的私人投资就越多,从而使得国民收入增加越少。

图1(a)中的Y1Y3即是由于利率上升而被挤出的私人投资所减少的国民收入,Y0Y1是这项财政政策带来的收入。

图1(b)中IS曲线较陡峭,说明私人投资对利率变动不敏感,所以挤出效应较小,政策效果也较前者大。

(1分)

②IS曲线不变,LM曲线变动。

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因LM曲线斜率的不同而不同。

LM曲线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如图2所示。

(1分)

图2中,假设IS曲线斜率相同,但LM曲线斜率不同,初始均衡收入Y0和利率r0都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增加支出

G,它使IS右移到IS1,右移的距离E1E2即Y0Y3,Y0Y3是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但由于利率上升会产生“挤出效应”,使国民收入实际分别只增加Y0Y1和Y0Y2。

(1分)

图2 财政政策效果因LM曲线的斜率而异

从图2可以看出,政府同样增加一笔支出,在LM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时,引起国民收入变化较小,也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小;而LM曲线较平坦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较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其原因是:

当LM曲线斜率较大时,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较小,这意味着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使利率上升较多,从而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结果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

相反,当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较大(从而LM曲线较平坦)时,政府即使因支出增加而向私人借了很多钱(通过出售公债),也不会使利率上升很多,从而不会对私人投资产生很大影响,这样,政府增加支出就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较多,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1分)

(4)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

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2分)

2.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8分)

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

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

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即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情况。

(2分)

(2)价格稳定:

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2分)

(3)经济增长:

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

(2分)

(4)国际收支平衡:

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

(2分)

3.请图示说明LM曲线推导过程(四象限法)。

(6分)

参考答案:

LM曲线实际上是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货币的交易需求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关系中推导出来的。

这个推导过程,西方学者也常用下面这样一个包含四个象限的图3-12来表现。

(2分)

图3-12 LM曲线推导过程

象限

(1)中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是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

象限

(2)则表示当货币供给为一定量时,应如何来划分用于交易需求的货币和投机需求的货币。

由于

,所以

,或

,那条和纵横轴都成45度角的直线就表示这种关系。

(2分)

象限(3)的曲线是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

象限(4)表示与货币市场均衡相一致的利息与收入的一系列组合。

包含了以上三个象限的内容。

这样,将一系列使货币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组合点连结起来,就描绘出LM曲线。

(2分)

 

四、计算题(每题12分,共24分)

1.某国经济总量:

S=-100+0.2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R=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元),试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参考答案:

解:

(1)Y=C+I+G

=(Yd-S)+I+G

=[100+(1-0.2)×(Y-250+62.5)]+50+200 (3分)

解得:

Y=1000(10亿元) (2分)

(2)投资乘数=

 (1分)

政府购买乘数=

 (1分)

税收乘数=

 (1分)

转移支付乘数=

 (1分)

平衡预算乘数=1 (1分)

(2分)

2.假设有一经济社会是由三部门构成的。

其消费函数为C=20+0.8(Y-T),投资函数为I=600-4000r,政府支出G=420,税收函数T=100+0.25Y,名义货币供给Ms=345,货币需求函数为Md=25+0.4Y-4000r。

试求:

(1)IS曲线方程式;

(2)当价格水平P=1时,LM曲线的方程式;

(3)当价格水平P=1时,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4)总需求曲线方程式。

参考答案:

解:

(1)IS曲线方程:

整理得IS曲线方程:

 ①   (3分)  

 

(2)LM曲线的方程:

所以价格水平为1时,LM曲线的方程:

整理得

  ②   (3分)      

(3)当价格水平P=1时,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分别为,

联立方程①②得:

 (3分)

(4)联立

(1)、

(2)中的IS曲线和LM曲线的方程,可得总需求曲线方程:

(3分)

 

五、综合分析题(共10分)

用图形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从失衡到均衡的调整。

参考答案:

(1)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2分)

在IS曲线上,有一系列使商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在LM曲线上,有一系列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

IS曲线与LM曲线交于一点,在该点上,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其数值可通过解IS与LM的联立方程组得到。

(2)两个市场的失衡及调整(4分)

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IS曲线左下方,投资大于储蓄,即I>S,有超额产品需求,从而导致收入上升,组合点会右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IS曲线右上方,I<S,有超额产品供给,从而导致收入下降,组合点会左移。

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LM曲线左上方时,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即L<M,有超额货币供给,从而导致利率下降,提高货币需求,组合点会下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LM曲线右下方时,L>M,有超额货币需求,从而导致利率上升,抑制货币需求,组合点会上升。

这四种调整使不均衡组合点最终趋向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

下面举例来具体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从失衡到均衡的调整过程。

IS曲线和LM曲线将坐标平面分成了四个区域:

Ⅰ、Ⅱ、Ⅲ和Ⅳ[如图(a)所示]。

这四个区域的点既不在IS曲线上,也不在LM曲线上,是一些非均衡的点。

不同区域中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情况如下表所示。

区域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I

I<S有超额产品供给

L

I<S有超额产品供给

L>M有超额货币需求

I>S有超额产品需求

L>M有超额货币需求

I>S有超额产品需求

L

 

 

 

综合以上情况,可得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失衡的各种不同的组合。

如图(b)所示。

 

这种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由失衡到均衡的调整过程可以用图(c)说明。

如图(c)所示,假定经济社会处于A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组合的失衡状态。

A点所处的区域Ⅲ中,对于产品市场,投资大于储蓄,即I>S,存在超额产品需求;对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即L>M,存在超额货币需求。

产品市场超额产品需求的存在,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结果促使A点向右水平移动;货币市场超额货币需求的存在,引起利率上升,结果促使A点向上垂直运动。

在以上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A点将沿对角线方向向右上方移动。

假定A点逐渐移动到区域Ⅱ中的B点。

在B点,对于产品市场,投资小于储蓄,即I<S,存在超额产品供给;对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即L>M,存在超额货币需求。

产品市场超额产品供给的存在,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结果促使B点向左水平移动;货币市场超额货币需求的存在,引起利率上升,结果继续促使B点向上垂直运动。

在以上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B点将沿对角线方向向左上方移动。

假定B点继续移动到区域Ⅰ中的C点。

在C点,对于产品市场投资小于储蓄,即I

产品市场超额产品供给的存在,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结果促使C点向左水平移动;货币市场超额货币供给的存在,引起利率下降,结果促使C点向下垂直运动。

在以上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C点将沿对角线方向向左下方移动。

假定C点继续移动到区域Ⅳ中的D点。

在D点,对于产品市场投资大于储蓄,即I>S,存在超额产品需求;对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即L<M,存在超额货币供给。

产品市场超额产品需求的存在,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结果促使D点向右水平移动;货币市场超额货币供给的存在,引起利率下降,结果继续促使D点向下垂直运动。

在以上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D点将沿对角线方向向右下方移动。

这种过程将继续下去,最后国民收入和利率都将趋向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E,从而实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图3-14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